彼得·伯格【美国社会学家, 现象学社会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_社会学_彼得_建构

彼得·伯格简介

彼得·伯格

彼得·伯格(Peter Berger ;1929~ ),美国社会学家, 现象学社会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曾师从K.迈耶,1954年获纽约新社会研究学院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曾任鲁特杰斯大学、新泽西大学和波士顿大学社会学教授。

他同德国社会学家T.卢克曼同是 A.舒茨的学生,私交甚笃,并长期合作。

主要著作有:《社会学入门》(1963)、《现实的社会建构》(与T.卢克曼合著,1967)、《神圣的帷幕:宗教社会学理论诸要素》(1969)、《天使的传言:现代社会和超自然的再发现》(1970)和《异端的命令:宗教命题在当代的可能性》(1980)等。

伯 格的社会学思想具有人本主义和现象学的特征。

他认为,社会学的任务是发现人类的价值、研究人类自身的状况。

他视 知识社会学为社会学理论的根本,把 M.韦伯、 K.曼海姆、É. 迪尔凯姆、 K.马克思、 G.H.米德和舒茨的学说融为一体。

伯 格认为,知识社会学的使命是对现实的社会建构进行分析,即对社会的双重属性进行分析。

一方面,社会是迪尔凯姆表述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它也是韦伯所论证的理解的主观意义。

所以,知识社会学要对客观的建构和主观的建构作出理论说明,以揭示在日常生活中“人是他们自己积极主动创造的社会的产物”的常识性道理。

伯 格还把现实的社会建构理论和现象学的方法运用于 宗教社会学的研究,提出了“方法论的无神论”研究准则。

他关于宗教对人类建构和维系世界的作用的理论,以及用这一理论对宗教世俗化的分析,对宗教学和宗教社会学产生了影响。

80年代以来, 伯 格还在 发展社会学领域内进行学术探讨,是新保守主义的代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