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水浒传》中的人物】_武大郎_水浒_施耐庵

武大郎

武大郎,《水浒传》中的虚构人物,并无人物原型。武家排行老大,唤作武大郎,河北清河县人。从小父母双亡,含辛茹苦将兄弟武松抚养成人。以卖炊饼为业,娶妻潘氏金莲。是施耐庵根据元朝无名氏的《大宋宣和遗事》以及元朝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以上这两部文学作品都被认为是《水浒传》的雏形或蓝本)中描写的行者武松和武松打虎的故事进行衍生编撰出的新人物(据《浙江通志》记载,武松是个常在涌金门一带卖艺的流浪汉,并无哥哥)。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公元1424年)的阳谷县县令武植,并不可能是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就病死的施耐庵所写的武大郎的原型。

武大郎相关争议

风传明朝武大郎(武植)便是《水浒》中武大郎的原型,此言不确,原因如下:

新版《水浒》里的武大郎和潘金莲

1、水浒原本成书于元朝。

历史上考据,水浒成书后几年,施耐庵病逝(根据施耐庵的生平,可以断定水浒完全成书于元朝年间,即使后来罗贯中有,也不会有大的改动了,再说了武松一节,是水浒最先完墨的)。

2、明朝开科举时,施耐庵已经去世。

施耐庵死于洪武三年(1370年,也就是说施耐庵仅仅在明朝活了3年,施耐庵人生其他时间是在元朝度过)他死的那一年,明王朝才首开科举考试,并且无一北方人中举。所以施耐庵还没有等武植成为进士,就已经死了。而武植是永乐年间中举,就是说起码得到朱元璋死后才行,而朱元璋死于1398年,可见两者年份相差相当远,施耐庵根本不可能听说过武植中举的事。故此武植绝非水浒里的武大郎人物原型,纯属后人牵强附会,是以不必采信。

3、水浒通篇不曾出现“武植”一名,“武大郎”是“武家老大”的意思。

武大郎人物经历

从小父母双亡,将兄弟武松抚养成人,心地善良,踏实勤劳,疼爱兄弟,为人质朴,具备中国农民具备一些基本优点,但是缺陷也很明显,性格有一些懦弱。他身无长技傍身,只能老老实实地卖炊饼度日,家境贫寒。但是凭借卖炊饼的钱租住了一套小木房。后来无意间获娶美妻潘金莲,潘金莲经王婆介绍与西门庆私会,与西门庆密谋害死武大郎,以求与西门庆在一起,在大郎病重之时给大郎的药里加了砒霜,将大郎毒死。事后武松回来听闻哥哥死讯,一向视长兄如父的武松悲愤交加,决心查出真相为哥哥昭雪,无奈官府官官相护有意包庇西门庆,武松便召集邻里,潘金莲和王婆因惧怕武松便一一招供,武松将淫妇潘金莲压至兄长灵前手起刀落割下了潘金莲的头,又到狮子楼斗杀西门庆,最终将西门庆活活打死在狮子楼下,并且以潘金莲和西门庆的头颅祭拜武大郎。

武大郎人物之妻

潘金莲,堪称妖艳、淫荡、狠毒的典型。在中国道德观念中,很少有人同情她的遭遇,这就是潘金莲。兰陵笑笑生,对潘金莲的描写更是浓墨重彩。至后,极度演绎而活在戏剧舞台文学作品中,成为茶余饭后的坏女人样板。

后来因受王婆所托,在武大郎的药里下砒霜,毒死了武大郎。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