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清玉洁的潘金莲为何被施耐庵在《水浒传》写成谋害亲夫的荡妇?_水浒传_武大郎_嫂嫂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之一,在民间的流传极广。全书主要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却又接受招安为朝廷征战的故事,深刻反映了北宋时期的那段历史。

洋洋洒洒的一部长篇小说,除了揭示封建压迫下农民起义的主线,还对北宋时期的风土人情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和描写。全书除了600多个男性人物以外,也出现了70几个女性人物,共同推进了情节的发展。

在这些为数不多的女性人物中,基本上都是一些劣迹斑斑的“问题妇女”,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难怪,施耐庵会被后世称为“最仇视妇女”的作家,如果电影《刺杀小说家》成真,该有多少妇女会穿越到明朝去刺杀他。

为了抵制卑劣的原文抄袭现象,本人只能在来源于网络的图片中附加水印标识,实属是无奈之举。声明,“文史不假”的原创文章只发表于“百家号”、“大鱼号”和“头条号”这三个平台,其余皆属于剽窃行为!

在施耐庵的《水浒传》中,出现的“问题妇女”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分别是:

一、凶狠残暴型

展开全文

其中,主要的代表人物有孙二娘、顾大嫂和段三娘等人。

二、不守妇道型

其中,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娇秀和贾氏等人。

三、搬弄是非型

其中,主要的代表人物有王婆、李大娘、刘高妻和阎婆等人。

接下来,文史不假带您通过《水浒传》来还原人物,还原书中出现的“潘金莲”是否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又是否真的是谋害亲夫的淫妇?

书中,潘金莲出生非常凄苦,自幼就被父母送到当地的张地主家做丫鬟。由于天生丽质,由于性情温良,她不断遭到各种各样的骚扰。尤其是,张地主贪慕美色,多次提出将她纳为小妾都被严词拒绝。

无奈之下,潘金莲只得将此事告知主母张夫人知晓,希望可以得到庇护。结果,此举彻底激怒了张地主,而张夫人也担心丈夫色心不死,遂合计后将她嫁给了武大郎为妻。

武大郎又矮又挫,仅仅依靠制作炊饼勉强度日。不过,为了能够逃离张家,也为了能够有尊严地活着,潘金莲还是同意了这桩婚事。

嫁给武大郎以后,潘金莲基本上尽到了自己作为妻子的本分,两人虽谈不上是夫唱妇随与琴瑟和谐,倒也基本上相安无事。不过,这种平静的生活还是被打破了,最先出现的并不是西门庆,而是隔壁邻居“老王”。

“老王”就是王婆,是一个“九国贩骆驼”的人,只要有利可图,她什么事儿都干。眼见武大郎懦弱丑陋,而他的妻子潘金莲却花容月貌,于是产生了充当皮条客的龌龊想法,开始主动接近对方,扮演起了亲切的“王干娘”。

关于潘金莲的外貌描写,施耐庵在《水浒传》第二十四回这样写道:

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春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从此以后,这位王干娘成了家中的常客,有事没事都来坐坐。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潘金莲平静的生活彻底凌乱了,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直接导致了她不想安于现状,与丈夫武大郎的夫妻关系直线下降。

正值此时,潘金莲心中的那个理想伴侣出现了,他就是武松。常言道:“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武大郎和武松虽是亲兄弟,但一个丑陋不堪,而且性情窝囊;而另一个却英俊威猛,而且意气风发。就这样,她不可救药地暗恋上了自己的小叔子。

于是,潘金莲开始有意无意地试探武松,先是询问他的住处,后又邀请他来家中居住。紧接着,开始打探他的年龄和妻室,当得知对方没有妻小且比自己年长几岁时,心中的爱慕之情就更加难以遮掩了。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潘金莲还是决心付诸行动。据《水浒传》第二十四回描述:

那妇人暖了一注子酒,来到房里,一只手拿着注子,一只手便去武松肩胛上只一捏,说道:叔叔,只穿这些衣裳,不冷?

武松虽然是习武之人,而且久在江湖行走,但他在男女之情方面并不擅长。尽管,他也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了嫂嫂的过分亲近,可却没有及时制止,或者说他不知道该去如何制止。

或许,正是武松这种欲拒还迎的暧昧态度,反而给潘金莲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也变相纵容了她的进一步行动。于是,终于出现了书中的著名桥段“金莲戏武松”。

潘金莲趁着武大郎不在家,诱骗武松进家,坚持要与他二人进餐。席间,她说话越来越露骨,甚至还有意撩逗,据《水浒传》描述:

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

事已至此,武松再也不能含糊其辞了,索性直接推开了潘金莲怒斥:

嫂嫂休要这般不识廉耻为此等的勾当,倘有些风吹草动,武二眼里认的是嫂嫂,拳头却不认的是嫂嫂。再来休要恁地!

被武松如此拒绝和羞辱,潘金莲彻底醒了,再不敢憧憬未来。与此同时,她的心也死了,俨然成为了一具行尸走肉。

在王婆的“牵线搭桥”下,潘金莲终于和西门庆勾搭成奸。事发后,武大郎依然还在试图挽留,甚至表示会不计前嫌。不过,感觉无路可退的她还是毒死了自己的丈夫,还留下了那句经典名句——“大郎,该起来喝药了”。

纵观整件事,武松看起来并没有明显过错。但是,如果他能在发现苗头时立即制止和扑灭,结局不会如此不幸,哥哥死了,嫂嫂死了,自己也被发配。而且,他拒绝潘金莲的态度和方法也有问题,如果注意一些方式方法和策略,或许结局会有不同。

施耐庵对于潘金莲的人物刻画是成功的,除了他自身的文字功底外,还因为潘金莲并非完全虚构的人物,而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甚至于,就连她在书中的丈夫武大郎也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

历史上,潘金莲生于北宋年间,她并非丫鬟身份,而是知州家的千金大小姐。而武大郎名叫武植,因为家中排行老大也称为“大郎”,是山东省清河县武家那村人。武植和潘金莲经由媒妁之言撮合,婚后一直都相敬如宾,膝下还生育有四个儿子。

那么问题来了,施耐庵为何会在自己的小说《水浒传》中大肆抹黑这对恩爱夫妻呢?

原来,武植出身贫寒,虽然勤奋苦读却无资前去参加科考。幸亏,他得到了好友黄堂的资助才终于考取了功名,还出任了阳谷县令并且政绩突出。

黄堂也是读书人,看到好友武植出人头地也很高兴。于是,他前来阳谷县投靠,希望能够在县里谋个差事。可是,异常公正廉明的武植却不愿意为好友谋私,只愿意负责他的金钱和粮米。

黄堂没有想到,武植会是这种忘恩负义之人,于是气呼呼的不辞而别了。回到家后,他在气愤之下开始胡编乱造,有意编排了许多的黄色小故事来诋毁武植夫妇。而且,由于他描绘得异常精彩,小黄书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极大地破坏了武植和潘金莲的形象,导致了潘、武两姓在当地互不通婚,简直形同仇家。

期间,施耐庵听闻了这段故事,就将武大郎和潘金莲的“艳闻”进行了艺术的再加工,成为《水浒传》中的一个桥段。

结果,随着《水浒传》的大获成功,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形象彻底深入人心。尤其是,无辜的潘金莲更是被人骂了足足有数百年之多,俨然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1996年,武家那村武氏的族人为了替祖先正名,特地重修了“武植墓”。在墓前修建的碑楼前,还撰写了如下的碑文:

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裔胄,后徙清河县孔宋庄(现名武家那)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数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到了2009年时,作为施耐庵的后人,河北省威县的施胜辰亲临武植祠进行悼念,还替先祖写下一封道歉诗:

杜撰水浒施耐庵,武潘无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画,贬褒迄今数百年。累世因缘今终报,正容重塑展人间。武氏祠堂断公案,施姓欠账施姓还。

在此,本着尊重历史和还原历史的态度,文史不假也希望能为潘金莲这位“淫妇”进行正名,她确实是被《水浒传》害惨的历史人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