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观音【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后】_观音_耶律_皇后

风云人物本文相关内容:萧观音 观音 耶律 皇后

萧观音

萧观音(1040年2月15日—1075年12月23日),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后,辽代女诗人。相貌颖慧秀逸,娇艳动人,个性内向纤柔,很有才华,常常自制歌词,精通诗词、音律,善于谈论。她弹得一手好琵琶,称为当时第一。也有诗作,被辽道宗誉为女中才子。

重熙年间,被燕赵国王耶律洪基纳为妃,生太子耶律濬。1055年(清宁元年)十二月立为皇后,尊号懿德皇后。由于谏猎秋山被皇帝疏远,作《回心院》词十首。1075年(大康元年)十一月,契丹宰相耶律乙辛、汉宰相张孝杰、宫婢单登、教坊朱顶鹤等人向辽道宗进《十香词》诬陷萧后和伶官赵惟一私通。萧观音被道宗赐死,其尸送回萧家。1101年(乾统元年)六月,天祚帝追谥祖母为宣懿皇后,葬于庆陵。

人物生平

出生

萧观音之父萧惠为辽兴宗母亲萧耨斤的弟弟。母亲耶律氏梦见月亮掉进怀,日再次上升,光辉照得,不能抬头看。渐渐升到天空中,忽然被天狗的贪婪吃掉,惊醒而生,萧惠知道后说:“此女必大贵而不得令终,且五日生女,古人所忌,命已定矣,将复奈何!”萧观音自幼能诵诗及经史子集,长大后姿容端丽,为萧氏第一,因为长得像观音菩萨,所以得小字“观音”。

正位中宫

重熙二十二年(1053年),耶律洪基总北南院枢密使事,加尚书令,进封燕赵国王。兼天下兵马大元帅,知惕隐事,预朝政。因为爱慕萧观音贤淑,于是纳她为妃。

重熙二十四年(清宁元年)秋八月初四(1055年8月28日),辽兴宗耶律宗真驾崩,耶律洪基继位。十二月初五(1055年12月25日),册萧观音为皇后。清宁二年八月,耶律洪基在秋山打猎,萧观音随行至伏虎林。耶律洪基命萧观音赋诗,作《伏虎林应制》,道宗非常高兴,称萧观音为女中才子。十一月二十六日(1057年1月4日),群臣上萧观音尊号为懿德皇后。清宁三年八月初七(1057年9月8日),耶律洪基将自己与萧观音的诗作以《君臣同志华夷同风诗集》献给皇太后萧挞里。

清宁四年(1058年),生皇子耶律浚。皇太叔耶律重元妃入贺,艳冶自矜,萧观音告诫她说:“为贵家妇,何必如此!”重元妃因此记恨萧观音,煽动耶律重元造反,耶律重元父子合定叛谋。于清宁九年七月十九日(1063年8月15日)起兵,史称重元之乱。很快失败,当时耶律乙辛等人功勋卓著获得提拔,很快权倾朝野。萧观音当时受道宗专宠,并不与耶律乙辛一党同流合污,使得耶律乙辛十分郁闷。

咸雍元年正月初一(1065年2月8日),梁王耶律浚册为皇太子,耶律乙辛开始谋划陷害皇后一家。咸雍末年,由于谏猎秋山被皇帝疏远,萧观音作《回心院》词十首,抒发幽怨怅惘之情。《回心院》情致缠绵,萧观音叫宫廷乐师赵惟一谱上音乐并时常召见,后宫盛传她两人情投意合。

偷情冤案

背景

萧观音与辽道宗

大康元年六月二十六日(1075年8月10日),皇太子开始参预朝政,法度修明。耶律乙辛图谋萧皇后和太子的心情益切,得知单登记恨皇后,便同她串通一气,谋害萧观音。

单登的宫女本来是耶律重元家的婢女,她也会弹筝。她每与赵惟一争能,却不被见用。萧观音召见她对弹四日二十八调,经比试后单登自愧不如。单登经常向妹妹清子发牢骚,恰好她的妹妹清子又是耶律乙辛的情妇,自然很快就到了耶律乙辛知晓。

耶律洪基曾经召单登弹奏,可能也想宠幸她,萧观音说:“她是叛臣的婢女,难保她不会像春秋时的豫让那样为主报仇”,于是耶律洪基就没有过于亲近她。

过程

耶律乙辛命人写成粗俗、淫秽的《十香词》,由单登诓萧观音说,这是宋国“忒里蹇”(皇后)所作,请皇后“御书”。如此,可称词、书“二绝”。萧观音不知是计,为其手书后,又书写自己所作七言绝句《怀古》一首,诗曰:“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君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耶律乙辛借题发挥,命单登据以指控赵惟一与皇后私通。道宗轻信谗言,以“铁骨朵”击萧皇后,几至殒命。道宗又派参知政事张孝杰与耶律乙辛鞫审此案。二人对萧观音施以酷刑。耶律乙辛对赵惟一施加钉子钉、炭火烤等种种酷刑,又捕风捉影把教坊艺人高长命抓来,严刑拷打,两人都屈打成招。

根据耶律乙辛的《奏懿德皇后私伶官疏》描述的萧观音与赵唯一偷情的过程:

大康元年十月二十三日(1075年12月3日),根据外直别院宫婢单登以及教坊朱顶鹤供认,本坊伶官赵惟一与本坊入内承直(官名)高长命私自来往,因为弹得一手好琵琶,得到召见入内,于是仗恃得到皇后的恩宠胡作非为冒犯明令禁止的法礼,计划伺候懿德皇后御前,疏忽于咸雍六年九月,皇后驾临木叶山,赵惟一公称有懿德皇后旨,将他召入弹筝。当时皇后将御制《回心院》曲十首,令赵惟一作调。

从早晨到晚后,调成,皇后向帘下看,随即隔着帘子与赵唯一对弹。到了晚上,命令点亮烛火,传命令赵唯一脱掉官服,身着绿巾、金抹额、窄袖紫罗衫、珠带乌靴。皇后穿着紫金百凤衫、杏黄金缕裙、头戴百宝花簪、脚穿红凤花靴,令赵唯一重新搁置内帐,对弹琵琶。

两人之后用酒对饮,一会饮酒一会弹琴,一直到院鼓敲了三下,命令内侍出帐,当时是单登值帐,没有听到帐内弹琴饮酒声,反而听见笑声。于是单登偷偷地从帐外偷听。听见皇后说:“可以封你做郎君”。赵唯一低声说:“奴才虽然健硕,但只不过是小蛇,自然敌不过可汗的真龙。”皇后说;“虽为小猛蛇 却赛过真懒龙。”此后只听见 “惺惺若小儿梦中啼而已”。

院鼓敲了第四下,皇后令单登揭帐,说:“赵惟一酒醉不省人事,替我叫醒他。”单登叫了很多遍才醒,于是起身告辞,皇后赐给金帛一箧,赵唯一谢恩而出,其后虽然皇后随时召见,但赵唯一不敢入帐。

皇后非常想念他,所以作《十香词》赐给赵唯一。

后赵唯一在朱顶鹤面前炫耀《十香词》,朱顶鹤夺其词,后与单登惧怕连坐找到耶律乙辛,乞求耶律乙辛代为转奏。

争议

这个历史名案,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完全是耶律乙辛的阴谋构陷,萧观音是被冤枉的;也有人认为萧观音确实与伶官赵惟一有私情,只是不幸地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当时的契丹虽然已经是正在汉化中的民族,但在道德观念方面,特别是对两性交往方面远远没有中原王朝控制得那样严,像萧观音这样公然把男性伶官召进寝宫弹琴的事情,这在中原是不可想象的。在没有太多道德束缚的情况下,失宠的皇后爱上多才多艺的伶官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只不过这种事情即使发生了,以契丹的习俗,萧观音也不致于赔上一条性命。涿州人王鼎将萧观音冤案的详细情形写进《焚椒录》中,并将当时的奏折、诗词全部收录进去,极力为萧观音鸣不平、道冤情,他认为萧观音取祸的原因为“好音乐,与能诗善书耳”。假如她不作《回心院》,也就不会有《十香词》一事;假如她不善书,也不会一时技痒而为单登手书艳词,而《怀古》诗的巧合则是难以解释的巧合。

自缢身亡

大康元年十一月初三(1075年12月23日),狱成将奏之前,枢密副使萧惟信为保住萧观音性命怒斥耶律乙辛与张孝杰:“公等身为大臣,方当烛照奸宄,洗雪冤诬,烹灭此辈(单登),以报国家,以正国体。奈何欣然以为得其情也?公等幸更为思之。”但无功而返。

耶律乙辛与张孝杰上奏,辽道宗也犹豫不决,张孝杰奏报说,《怀古》诗“宫中只数赵家妆”、“惟有知情一片月”两句中,含“赵惟一”三字。于是,道宗敕萧皇后自尽。萧观音一子四女跪地求代母受死,被道宗驳斥。萧观音自尽前,想见道宗最后一面,也未获准,遂作《绝命词》一首,饮恨而逝。辽道宗仍未解气,命人剥光萧观音衣服,以苇席裹尸送回萧家。

皇太子耶律浚伏地大哭称要报复耶律乙辛,被耶律乙辛知晓,开始谋害皇太子。大康三年(1077年),皇太子耶律浚被耶律乙辛陷害并暗杀身亡。

家庭成员

父亲:萧惠(辽兴宗母亲萧耨斤的弟弟)

丈夫:辽道宗耶律洪基

皇女:耶律撒葛只、耶律纠里和耶律特里

皇子:辽顺宗耶律浚(有的史料又作耶律濬)

孙子:天祚帝耶律延禧

文化修养

邹莉《中国后妃百图》:032.辽道宗皇后萧观音萧观音自幼能诵诗,旁及经书、子书。长大后,容貌端庄秀丽,为萧氏诸女之冠。萧观音工诗,喜书,善谈论,并能自制歌词,好弹筝,尤善琵琶。萧观音的传世作品虽然只有15首,但她却是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排得上位,在契丹诸诗人中公认的第一人。

萧观音深受中原汉文化熏陶,具有很高的汉文化素养。一次,萧观音从行道宗秋猎,到了一个名叫伏虎林的地方,受命赋诗曰:“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灵怪大千俱破胆,那叫猛虎不投降。”萧观音还有《君臣同志华夷同风应制》诗,诗曰:“虞廷开盛轨,王会合奇琛。到处承天意,皆同捧日心。文章通谷蠡,声教薄鸡林。大宇看交泰,应知无古今。”这两首诗虽为应制唱和之作,却慷慨豪迈,大气磅礴,表现了北方女性粗犷豪放的性格。在萧观音的所有作品中,这十首《回心院》词流传最广,徐釚的《词苑丛谈》、徐诚庵的《词律拾遗》、况周颐的《蕙风词话》、钟惺的《名媛诗归》、陆昶的《历朝名媛诗词》中均有收入、评析。

人物评价

辽道宗:“皇后可谓女中才子!”

萧惟信:“懿德贤明端重,化行宫帐,且诞育储君,为国大本,此天下母也!而可以叛家仇婢一语动摇之乎?”

王鼎:“嗟嗟!自古国家之祸,未尝不起于纤纤也。鼎观懿德之变,固皆成于乙辛,然其始也,由于伶官得入宫帐。其次则叛家之婢使得近左右,此祸之所由生也......后不死,则太子可保无恙。而上亦何惭于少恩骨肉哉!乃亦昧心同声,自保禄位,卒使母后储君,与诸老成一旦皆死于非辜。此史册所书未有之祸也......然懿德所以取祸者有三:曰“好音乐”与“能诗”、“善书”耳。假令不作《回心院》,则《十香词》安得诬出后乎?至于《怀古》一诗,则天实为之。而月食飞练先命之矣。”

吴梅:“词意并茂,有宋人所不及者。”

徐釚:“怨而不怒,深得词家含蓄之意。斯时柳七(柳永)之调尚未行于北国,故萧词大有唐人遗意也”。

朱彝尊:“细草含茸,圆荷倚盖,犹与舞衫相似。回心院子,问殿脚香泥,可留萧字?怀古情深,焚椒寻梦纸。 ”

纳兰性德:“六宫佳丽谁曾见,层台尚临芳渚。一镜空潆,鸳鸯拂破白萍去;看胭脂亭西,几堆尘土,只有花铃,绾风深夜语。 ”

墓葬

萧观音死后被天祚帝葬于庆陵。

艺术形象

小说

历史小说《萧观音》刘书芳著

戏曲

一弯冷月照宫墙

胡笳声声断愁肠

昨日里珠绕翠围厌膏粱

今日是铁窗残烛泣夜长

我不怨君王情义薄

却诧奇祸来迅猛

琵琶一曲本寻常

为什么冤狱突然从空降

扇面题诗赐单登

为什么恶意曲解把人冤枉

后宫宝藏鲛绡巾

为什么作证上公堂

单登一去无踪影

看来今日大祸非寻常

老国丈临刑话衷肠

说赵王居心险恶如虎狼

年初叛乱诛元凶

案情将清心慌张

我苦谏君王遭忌谤

叹只叹君王情深恨更长

今日里后宫毒设陷人坑

分明是孤注一掷掀风浪

倘然是赵王奸计逞

怕只怕顷刻之间战乱迸发

民怨沸腾 家国危亡

一场大祸起萧墙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