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意思和道理(怎么评价赵括,赵括真是纸上谈兵吗)_纸上谈兵_秦国_赵国

本文目录

  • 怎么评价赵括,赵括真是纸上谈兵吗
  • 为什么说纸上谈兵的始祖是孙武

怎么评价赵括,赵括真是纸上谈兵吗

谢邀。

赵括指挥赵军与秦将白起在长平决战,全军覆没,使赵国直接走向了灭国的边缘,而唯一能阻止秦国统一六国的,也就是赵国,所以后人们把对秦始皇不满的怨气全部发到了赵括身上,说他是纸上谈兵,误了赵国。

而实际情况呢?是秦国名将白起率六十万秦军,要下定决心拔掉赵国这颗钉在秦国门前的大钉子。

赵国倾全国之力抽调五十万兵力由老将廉颇率领,与秦军对峙于长平。

廉颇从一开始就采取守势,因为就单兵而论,赵国士兵打不过虎狼之师的秦兵,更何况秦军比赵军多出十万,是绝对优势的兵力,所以廉颇只能深沟高垒采取守势。

谁知这一守就是三年,每日军需粮草消耗巨大,就连富裕强大的秦国都出现了“男当战、女当运、关中粮仓为之一空。”的情况,更别说是国力弱于秦国的赵国。

也就是赵国受不了这样旷日持久的消耗,赵王才决定换帅,也就是说,不管赵军统帅换成谁,都得指挥赵军进攻!

只可怜赵括担任了这个角色,而赵括的能力呢?打的六十万秦军伤亡惨重,打的秦将白起感叹:“此子(赵括)不死,必为秦国大患。”。

你说赵括是不是纸上谈兵的废物?

当然了,中国历来就是成王败寇,你赵括再有本事,但你打败了,打的全军覆没,那你就是纸上谈兵的废物!

为什么说纸上谈兵的始祖是孙武

“纸上谈兵”之说,是指没有经实践检验过的理论。

而孙武,自受伍子胥之邀入仕吴国后,亲身参与了吴国军队的整编、组织、训练,然后又经历了吴军伐楚之战,并参与指挥。用“亲冒矢石、触蹈锋刃”八字形容之,亦不为过吧?孙武积累了大量的军队基层组织体制训练战斗的实践经验,后来,又总结了历代战争得失,并根据自身实践,又完善了自已的兵法所得,著成了《孙子兵法》并被后人奉为兵家圣典。

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谁敢说其为纸上谈兵?理论既与实践结合,又经几千来,历代战争所验证,又怎么能叫纸上谈兵?

故而,说孙武子为纸上谈兵始祖者,实乃妄言!狂妄无知,不学无术辈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