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上兵伐什么?《孙子兵法》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最下攻城”,你怎么评价_秦国_楚国_孙子兵法

本文目录

  • 孙子兵法上兵伐什么
  • 《孙子兵法》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最下攻城”,你怎么评价

孙子兵法上兵伐什么

《孙子兵法》中“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中“上兵”就是指上等的用兵策略,“伐交”就是破坏掉敌人的外交,使其落入孤立无援之境。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张仪和苏秦都是干这种活的,一个两为秦相,一个佩六国相印,天天在外面游说。

比如当时合纵抗秦的盟主楚怀王和齐国结盟后的实力已经远在秦国之上,秦国要想逐鹿中原,就必须打破这种格局。于是秦国丞相张仪访问楚国,见到楚怀王后,以桑榆之地六百里为诱饵,希望他和齐国绝交,和秦国结盟。这时候楚怀王利益熏心,马上就派人和齐国绝交。但是当他派人去接受桑榆之地时,张仪却称病不见。

楚怀王以为是张仪在考验他,于是他又派人去齐国辱骂齐王,让天下人都知道楚国和齐国绝交了。这下齐王怒了,立刻就去和秦国结盟。而张仪这时候终于肯见楚国使臣了,他大手一挥,割了桑榆之地六里给楚国,从六百里变成六里,楚怀王也怒了,立刻派兵讨伐秦国,但他已经没有盟友了。结局可以料想,楚国大败,从此日渐衰落。

《孙子兵法》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最下攻城”,你怎么评价

伐谋是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较量,是综合实力的较量,优势者具有最高等级的选择自由度,比如美国对于很多的国家来说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国家综合实力不如人,那么就较量外交吧,讲究的是团队的综合实力,像欧盟,像我们的一带一路;组团还不足以长治久安,那么就较量军事力量,比如发展核武,弱国小国也可以获得和大国相对平等的地位,像……;不过多数时候,优势劣势是互补的,国与国之间强弱并不泾渭分明,只是讲道理是讲不通的,所以,刀兵相见也是常事。假如能够通过讲道理,让各自明白彼此强弱差距,很多战争就打不起来了,这大概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好结局了。其实往往,伐谋,伐交,伐兵,攻城是可以同时进行的,目的都在于最好争取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那么就可以少死人,少浪费资源。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