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戚夫人、薄姬这三个女人这一生谁是最幸福的?吕后与戚姬的故事,都知道戚姬输了,如果戚姬想赢该怎么做_刘邦_夫人_吕后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戚姬 刘邦 夫人 吕后

本文目录

  • 吕雉、戚夫人、薄姬这三个女人这一生谁是最幸福的
  • 吕后与戚姬的故事,都知道戚姬输了,如果戚姬想赢该怎么做
  • 吕雉为什么对戚姬那么残忍
  • 刘邦妃子戚姬如何而死
  • 戚夫人的尸体哪里去了有何依据
  • 西汉初期,刘邦有个戚夫人,她是哪里的人汶上军屯乡有个戚姬村,不知是否有关
  • 吕后、戚姬、薄姬三人为自己儿子争夺皇位,算不算最惨烈之宫斗
  • 戚夫人的下场是不是活该为什么

吕雉、戚夫人、薄姬这三个女人这一生谁是最幸福的

刘邦经过反秦抗楚而成帝业,建立大汉王朝。称帝后,因吕雉是正室嫡妻,所以被封皇后也也理所当然,子以母贵,其子刘盈自然被封为太子。除了吕雉外,刘邦还有戚夫人、薄夫人。其中戚夫人生有刘如意,薄夫人生有刘恒。

吕后和戚夫人

刘邦为帝后,虽然吕雉是皇后,但此时她已经年老色衰,所以刘邦最宠爱的是戚夫人。当然,吕后毕竟是正室嫡妻,同时在刘邦反秦抗楚的时候,她没少吃苦,所以刘邦心中对吕雉还是有些感动的,当然她的皇后之位也还稳固。

戚夫人是最得刘邦宠爱的,刘邦爱屋及乌,也就对其子刘如意更加喜爱,戚夫人仗着刘邦对她的宠爱,所以就劝刘邦废刘盈而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当然吕后也不是省油的灯,刘邦虽有改立太子之心,但最后还是放弃了。

正是因为戚夫人的痴心妄想,想让刘如意为太子,她这个举动彻底激怒了吕后,毕竟刘如意若真为太子了,那将置吕雉和刘盈于何地。所以吕后深恨戚夫人母子。当时因为刘邦还在,吕后只得把心中的不满压在心底。

直到刘邦去世后,刘盈登基为帝,是为汉惠帝,吕后被尊为皇太后大权在握,此时正是她报复戚夫人的时候,结果戚夫人就被吕雉残害成了人彘。

吕后残忍的对待戚夫人,因为戚夫人曾经威胁到她的地位。相反的,薄夫人却得以安然无恙,为什么呢!

薄夫人:后福无穷

因为薄夫人本身就不得刘邦的宠爱,被刘邦宠幸后虽怀有皇子,但还是不被宠爱、重视。薄夫人也知道自己不得宠,所以她平常表现出与世无争的样子,不去争、不去抢。如此就对吕雉构不成威胁,这样的话吕雉就没有必要对她下手。

后来吕雉去世,陈平、周勃除去诸吕实力,一则因为刘恒是当时刘邦在世儿子中最年长的,二则因为刘恒母亲薄夫人性格温和,不会像吕雉那样凶悍。三则因为薄夫人没有强大的娘家势力。所以陈平、周勃拥立刘恒为帝。

刘恒为帝后,被尊为皇太后。后来薄夫人之孙汉景帝继位,她又被尊为太皇太后。

西汉从汉文帝到孺子婴,皇帝都是薄夫人之后。

东汉是刘秀所建立,刘秀是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之后。蜀汉是刘备所建,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是薄夫人之孙,所以不仅西汉从汉文帝开始,而且东汉、蜀汉都是出于薄夫人。可见其福缘之长。

刘秀为帝后,东汉光武帝刘秀追尊薄太后为高皇后。当然,在《汉书》中,仍然称薄太后为薄姬而不称高皇后,因为薄太后虽然子孙发迹,但她终究是妾姬。而吕后是名正言顺的正妻嫡后、高祖伉俪,不能因为子孙废黜加尊而改变她们原来的地位。

谁最幸福

吕后曾实际掌握朝廷大权,她是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子,得到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戚夫人最得刘邦宠爱,却死的惨。薄夫人虽然不得宠爱,但后人却得江山。

那吕后、戚夫人、薄夫人这一生谁是最幸福的呢?

她们三人的一生,更好的诠释了事事难两全的现象,比如吕后后来不得宠却得权。戚夫人不得权却得爱。薄夫人自己不得宠不得爱,但后人却得以享国。

若说她们谁最幸福,这就要看各人的不同理解了。比如:

喜欢权利的,肯定觉得吕雉是最幸福的,因为她得到了想要的权利。

想要得到轰轰烈烈的爱情、哪怕为对方牺牲,肯定觉得戚夫人是幸福的。因为戚夫人虽然死的惨,但她生前确实很受刘邦的宠爱,这是不争的事实。能真正得到帝王之爱,难道不是幸福之事吗?

想要平平淡淡、平平安安、为孩子着想的,既不想像吕雉那样心狠手辣、也不想像戚夫人那样死的惨,自然是薄夫人最幸福了。

若单以生前的“幸福”而言,所谓幸福,平淡点就是夫唱妇随。所以个人觉得还是戚夫人最幸福,因为她生前真正的得到过丈夫之爱,这是吕雉和薄夫人所不能比的。

当然话虽如此,吕雉好权,她得到了,她或许认为自己才是幸福的,自己才是赢家。而薄夫人则是福缘最为深厚,从汉文帝到孺子婴,从刘秀到汉献帝,从刘备到刘禅,都是出于她之后,可谓是后福无穷。

吕后与戚姬的故事,都知道戚姬输了,如果戚姬想赢该怎么做

为什么不能合平相处,戚夫人不说输赢,至少可以保住命,保住荣华富贵。是件很容易的事。因为他太愚蠢了,最后给蠢死了。

除漂亮,没权,没家世,安份当个小女人不好吗? 即便是刘邦生时嚣张。刘邦死后,赶快低头认输,然后带着儿子远走他乡,没有冰,只是好好生活。

吕雉为什么对戚姬那么残忍

大家都觉得吕后对戚夫人残忍,司马迁就去对吕后做了个采访,以下是采访记录。听听吕后怎么说。

1:先给大家说说你如何看戚夫人这个人吧。

你问我怎么看?我明告诉你,我看她就是个狐狸精,看她把刘邦迷成什么样了。你写史记你知道,不是我爹死乞白赖地逼我,说刘邦有出息,我会嫁给他?我嫁给他的时候,他啥也不是,一个小小的亭长,还总是惹祸上身东躲西藏的,秦始皇东巡那年,他躲到芒、砀的山泽里,谁给他送的饭?是我,那个时候姓戚的贱人在哪?

我嫁给刘邦的时候,他家有啥?他就是个大我15岁,还有个私生子的半大老头子,整天戴着个竹子皮做的帽子到处瞎逛,家里的活一点不干,他爹都骂他,说他根本不会过日子。我带着两孩子,还得种地,我当初不是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吗,我咋变成现在这样的,不是岁月风霜给我打磨的吗?

不是天下大乱了,他这辈子也就那样了,姓戚的那女人会看得上他?别做梦了。

你给我说说,那个时候,那个姓戚的贱人在哪?

(司马迁插话----你有火别冲我撒啊,我没惹你吧。)

我跟你说,不是我发火,你凭良心说,刘邦这天下,有我不少功劳吧!我家为刘邦这天下,真是出钱出人出力啊,我自己更不用说了,说出来都是眼泪,我被项羽抓住做了俘虏,吃了多少苦,这个时候刘邦在干嘛?他在抱着那个姓戚的贱人唱歌,一对儿王八蛋。想起来我就恨得牙痒痒。

我给你打个比方吧,“天下”如果是一锅大米饭的话,我和刘邦快做熟了,姓戚的那个贱人直接端着个碗吃上了,我还没上桌呢,她先吃上了。你说我恨不恨,换了你呢,你恨不恨?

2:那把戚夫人做成“人彘”也太残忍了吧?

我也承认残忍,我也不知道后人会怎么说我,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去它地,干都干了,我就不怕别人说。都是那个女人太过分了,真是太过分了。把我逼的。

我被项羽那货放回来,本来挺高兴,不管怎么说,毕竟是结发的夫妻,终于能团圆了,我这心里还挺激动的,回去一看,兜头一盆凉水啊。窝儿被那个姓戚的贱人占了,你无法理解我当时啥心情,真的,你理解不了。

就这,我也忍了。谁让那贱人比我年轻漂亮呢,是吧?我忍了。

可你猜怎么着,那贱人抢了刘邦不算,还要为她儿子抢我儿子太子的位子,这过分了吧?我和你说,你伤害我,我忍了,你还想搞我儿子,那我忍不了,当妈的为了自己的儿子,啥都敢干,别惹当妈的,记住我这个话。

本来刘邦就觉得刘盈不像他那个性子,整天挑刘盈的毛病,你说这个时候,但凡这个女人帮刘盈说句话,我也念她的好。

她咋做的,每天撒娇耍媚地在刘邦面前哭,你说你哭啥,本来我一年和刘邦见不了几面,丈夫归了你了,你还哭,让刘邦把刘盈废了,立你儿子,臭不要脸。

多亏了那帮大臣,更多亏了张良,不然真没准刘盈的太子就被废了,他被废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指望?另外我再问问你,如果刘如意当了皇上,你猜哪个姓戚的贱人会怎么对待我们母子,你猜猜,她会怎么对我们?

我把那女人幽禁在永巷的,就是想折磨折磨她出口气,你抢我男人,还抢我儿子的皇位,我能让你舒服?我没那么大度,这点我真是比不了我儿子。刘盈就是仁义,我不行,我真不行。

我开始没想把她做“人彘”,我就是幽禁折磨她,可她唱的那叫啥?“儿子为王,母亲为奴,一天到晚舂着米,常与死亡相伴!相隔三千里,谁能告诉你?”她这是惦记着让她儿子救她,她儿子有封国,那天造反,那就是我儿子的麻烦啊。再说我对他妈这样,他心里会不恨?我明白,他肯定也恨。我能理解。

你也知道,我是个刚毅坚强的女人,为了我儿子的天下,我豁出去了,我把他们母子都杀了。

3:那你会不会后悔不会这么做呢?

作为一个女人,我做这些事的时候,我都是咬着牙做的,你问我后悔不后悔,我没法回答你。

可是作为吕后,我不后悔,逼到那了,不那么做行不行?也许行,把她和刘如意都关起来,也许行,关着终究是个隐患,我儿子那脾气你也知道,我死了之后,他马上就能放了他们,放了他们会发生什么我不敢想。

我就这么和你说吧,生在帝王家,没什么好,权力诱惑这么大,你想当好人,也得别人配合你,在帝王家当好人没那么容易。

帝制,不好,搞得人性丧失,道德沦丧。生在帝王家,获胜了当然有权力,可是高兴吗,不高兴。

我和你说这些你也不明白,你又没生在帝王家,你能理解我?你不在我的位置上,你不知道我的难处,你理解不了我。

你光看到我的残忍了,你看不到我内心的恐惧。

刘邦妃子戚姬如何而死

吕雉凭借心狠手辣,阴谋诡计,成为巾帼枭雄,一步步攫取了西汉王朝的最高权力,成为了真正的无冕女皇。 戚姬被吕雉派来的人拖进永巷里,关进女囚牢狱。戚姬和同奴隶一般,一天到晚必须舂一定数量的米,舂不到数量就不给饮食。娇嫩柔弱的戚姬受尽了折磨,终日只能以泪洗面,苦捱时光。 兽性大发,用惨绝人寰,灭绝人性的方法残害戚姬。吕雉命人砍掉她的手脚,挖掉她的双眼,给她灌了哑药,称之为“人彘(zhì,猪)”,扔到臭气熏天的厕所里。 过了几天,吕雉派人请惠帝来看“人彘”。看到这没有手脚不能行动、没有眼珠看不见东西、张开嘴发不出声的妇人横在厕所里,惠帝几乎吓破了胆,仔细一看,原来是父亲最宠爱的妃子、刘如意的生母戚夫人。惠帝见了这惨不忍睹的场景,顿时失声号啕,回到宫中便卧病在床,他在病中派人对生母吕雉说:“把人害成这样,简直没有人性,我是您的儿子,实在没有能力治理天下。”

戚夫人的尸体哪里去了有何依据

戚夫人虽出生贫寒,但貌美妖娆,擅“翘袖折腰”之舞。其正当十六岁花季芳龄时,巧遇征战中的刘邦,被刘邦收到身边作为随军陪侍。而后刘邦夺得天下,按说能够成为帝王宠妃,应该是女人的荣幸。

但是幸福从来不来自于欲望的上升和成就地位的攀比,而是来自于内心的满足。戚夫人就在欲望无止境和地位攀比上栽了跟头,原本她就不是原配,既然知道刘邦有一个曾经同甘苦共患难、为刘邦的江山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原配夫人吕雉,就应该断绝妄想,老老实实的叫声姐姐,做一个幸福的宠妃。但是她在既没有吕雉的地位更没有吕雉的资源和手段的劣势下,偏偏还想鹊巢鸠占、后来居上,抢夺吕雉用命换来的一切。

《史记》记载,戚姬恃宠而骄,经常通过哭闹、吹枕头风的方式逼迫汉高祖刘邦改立太子,妄想夺取吕后儿子刘盈的继承权,而且屡次陷害刘盈、鲁元公主,欲使吕雉绝后以夺取地位,因此吕后对她也是恨之入骨。

汉高祖十二年,刘邦病重,自知不久于人世,动了换太子的念头。但在张良的计策下,太子在宴会中请来闻名遐迩的贤人“商山四皓”相随,刘邦无奈打消了废立的念头,借着酒意击筑高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弓矢,尚安所施!”也算是对戚夫人的一种解释和交代。

公元前195年,刘邦驾崩,太子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吕雉本来就是强势的女人,一旦升为皇太后,立即独掌大权,把软弱的惠帝架空。戚夫人的苦日子也就到来了,吕雉把年近三十岁的戚夫人头发剃光,穿上囚服,囚禁起来让她在后宫舂米。史书记载戚夫人能歌善舞,且舞姿优美,还会唱楚歌、击筑,而且能够填词。原本会一些技艺是好事情,戚夫人也确实凭借这些技艺得到了刘邦的宠爱。但是女为悦己者容,所以表演也要分人分情景。在这种对自己极端不利的情况下,戚夫人还作死的一边舂米一边唱起了她创作的诗歌《舂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这个美貌而又才华横溢的女人,却因为自己的愚蠢害苦了自己,而且顺便坑死了自己的儿子赵王刘如意。吕后勃然大怒,这也才想起了斩草要除根的事情,千方百计避开了善良的惠帝刘盈的庇护,毒死了刘如意。之后,开始用最恶毒的方式疯狂的报复戚夫人。

吕雉其实也是很有才华和创造性的,她对戚夫人的处置可谓是千古绝响:砍掉戚夫人的手脚,熏聋了她的耳朵,挖掉她的眼睛,灌哑她的声带,扔在猪粪坑里,美其名曰:“人彘”。吕雉还得意洋洋的邀请她的皇帝儿子刘盈来观摩,刘盈得知“人彘”就是威姬时,吓得大惊失色、浑身战栗、泪流满面、喃喃自语。刘盈天性温和儒雅,经此一吓,从此借酒浇愁,不理朝政,年仅二十五岁就在郁郁寡欢中英年早逝。

历史上只有两个女人具有这种创造力,另一个就是武则天。由于唐朝是一个诗风浓厚的时代,所以武则天为迎合时代浪漫色彩的需要,将她的情敌做成人彘没有扔在猪粪坑里蠕动,而是泡在酒缸里,美其名曰:骨醉。所以这两个牛掰的强势女人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那就是没事不要招惹女人,尤其是不要招惹优秀的女强人。
至于戚夫人的尸体最后怎么处置的,已经不是历史关注的焦点,因为落得那般田地,她已经被历史忘记。所以历史没有相关记载,但后来有专家在咸阳西考察时发现刘邦陵寝南方发现了与戚夫人相似的妃子尸骸。也许这是吕后玩够了送给刘邦的吧,你刘邦不是喜欢吗?不知道这个人彘给你送到地下去,你是不是还喜欢的一如既往?

西汉初期,刘邦有个戚夫人,她是哪里的人汶上军屯乡有个戚姬村,不知是否有关

戚夫人是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的人,至于你说的那个汶上军屯乡戚姬村两者也是有关系的,因为她是在那里出生的。

戚夫人的事情我想大家应该都很清楚,她是山东菏泽的人,并且还是出生于名门,她的家族周王室的后裔,而且戚夫人的父亲还是个大将军,据《百家姓考略》记载:“汉有戚鳃, 高祖戚夫人父,封临辕侯。”

在秦末的时候,戚夫人的家族从定陶迁到汶上军屯乡的村定居,因刘邦爱妃戚姬出生于此,故村名戚姬村,而且戚姬村还有一个关于刘邦和戚夫人的故事。

在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刘邦在彭城被项羽包围,落荒而逃,狂奔几百里,窜到一个小村庄,人困马乏之际,闯入戚氏院中,昏倒在地。经戚氏父女精心调养,刘邦方才康复。时戚女已与刘邦建立感情,戚氏父母便为其圆房。刘邦登基,定都长安后,便把戚女接去京城,先封“戚姬”,后封“夫人”,深受宠爱。

刘邦得到戚夫人以后对她非常的宠爱,甚至刘邦还要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那时候吕后年龄有点大了,刘邦也对她失去兴趣了,所以这就引起了吕后的不满。

只要看过宫斗剧的应该都知道,皇宫里面的争斗是非常可怕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刘邦在自己快要死的时候就想到了吕后肯定不会放过已经是赵王的刘如意和戚姬母子两人,所以就派周昌去辅助他,但是这都是徒劳的。

刘邦一死,戚夫人就被囚禁起来,并且戚夫人还写了一首非常悲壮的诗:

据《汉书·外戚传》记载《戚夫人歌》:“儿子为王,母亲为奴,一天到晚舂着米,常与死亡相伴!相隔三千里,谁能告诉你?”

最后赵王死了,而戚夫人也被做成了历史上有名的人彘。权利永远都是最诱人但也是最容易让人失去理智的,以上仅代表我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吕后、戚姬、薄姬三人为自己儿子争夺皇位,算不算最惨烈之宫斗

根本就不存在皇位的争夺问题,因为从实力上来讲,不管是戚夫人还是薄姬,他们根本无法和吕雉对抗,说他们是吕雉的对手,太抬举她们了。吕雉作为吕氏外戚掌握天下大权,她们只有任人宰割的份,薄姬低调隐忍才逃过了一劫,而戚夫人则无法幸免。

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史记·吕太后本纪》

戚夫人得到刘邦宠爱,因此经常在陪伴在刘邦的身边,便日夜哭泣,想让刘邦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戚姬天真的认为,刘邦是天子,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说一不二,改立太子,不过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她把政治斗争看得太简单,刘邦尽管是天子,却不是那个说一不二之人,在朝堂之上,刘邦、吕氏、功臣、诸侯都有自己的话语权,刘邦想做事,还是要得到大家的认同,而不是要后期君主集权之后的说一不二,唯我独尊的。

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史记·吕太后本纪》

戚姬有要求却没有手段,把希望完全寄托于刘邦一个人,吕雉表面上不争,暗地里却拉拢各方势力,功臣、谋臣、诸侯们都站在了吕雉身边。刘邦的决定,没有人去支持,刘邦成了孤家寡人,他这个皇帝要做的安稳就要众人归心,而他不可能为了戚夫人而失去天下人心,进而威胁到刘氏的统治。戚夫人也好,刘如意也罢,最后都成为了弃子,刘邦最终选择了吕雉和刘盈。

而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从子之代,为代王太后。——《史记·吕太后本纪》

薄姬,她从来没有得到过刘邦的宠爱,连和刘邦见面的机会都不多,在这样的人在吕雉看来,不仅没有威胁,还有点让人怜悯和同情,因此便让薄姬离开皇宫,到儿子刘恒的封地代地,做代王王太后。

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个观点,宫斗是内宫争宠之斗,而吕雉和戚夫人之间不是所谓的宫斗,她们之间实际上是政治博弈,这叫政治斗争,而不是女人之间的嫉妒。而刘邦想立刘如意,也不仅仅是从宠爱戚夫人的角度来考虑,也有打压吕氏外戚巩固刘氏的目的,毕竟自己这个老婆实在是太厉害了。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戚夫人的下场是不是活该为什么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身处历史漩涡的中心,有谁说自己是冤枉的,又有几个人敢拍胸脯子保证自己是清白的呢?因此替不替戚夫人喊屈叫冤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

她的生活,她付出了代价,她曾存在过,然后消失了,就这么简单,戚夫人当然不是死的活该,没有人可以活该的死,哪怕戚夫人这种置身封建社会后宫争斗的名利场。

她也没有该死的权力,活着并争取最大利益,这话得两说,在普通人来说是争取人生的幸福,为幸福而奋斗,但是在戚夫人这个级别的女人来说,幸福已经与奋斗无关。

只与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有关,当然这个过程也可以称之为“奋斗”,为了自己的利益让别人无路可走,政治场的女人,注定幸福没有那么简单,她们的生活比之于普通老百姓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什么意思呢?像这些掌握了多重复合性资源的人,她们的每一步都不是摸着石头过河踩出来的,而是有很强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她们的每一步都是经过了反复推演和考量的。

戚夫人也好,吕雉也罢,她们俩谁在获胜亦或是失败都不令人惋惜,政治里的女人,只以成败论英雄,死了的人终将会灰飞烟灭,不留一丝痕迹在人间。

戚夫人绝不简单,她能走到刘邦面前与吕雉论高下,不是她运气好,而是她身后的势力,现在我们都叫做团队运作的好,戚夫人代表的不只是她自己,他与刘邦的结合也不是男人找媳妇女人找老公那么简单。

政治婚姻里没有意外,只有刻意和安排,吕雉代表的势力是外戚,戚夫人呢?虽然没有吕雉那么权势熏天的状态,但她背后的势力绝不简单。

吕雉已经历史长青,戚夫人能够获得和她掰手腕的能力,自然不是一般人可比,有人说刘邦宠幸戚夫人,想把他俩的儿子刘如意立为太子,说实话宠幸是一方面。

刘邦能有这么个想法,本身就是政治考虑的结果,那就是限制吕雉为代表的外戚实力。政治场里不必老百姓追求的幸福,追求不到接着追求下一个,政治场里失败了那是要深思明灭的。

戚夫人输了,落得个人彘的下场,假如是吕雉输了,下场又会好到哪里去呢?说不定戚夫人就会变幻出一个“马彘”、“狗彘”的东西出来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