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学习的成语(关于学习成功的成语)_读书_苏秦_学习

本文目录

  • 关于学习成功的成语
  • 关于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

关于学习成功的成语

精进不休、与日俱进、铁杵磨针、力学笃行、跬步千里等。

1、精进不休

【拼音】: jīng jìn bù xiū

【解释】:精进:专心努力上进;休:停止。指人不停追求进步。

2、与日俱进

【拼音】:yǔ rì jù jìn

【解释】:与:跟,和。随着时间一天天地进步。形容不断进步或提高。

【近义词】:日新月异

3、铁杵磨针

【拼音】:tiě chǔ mó zhēn

【解释】: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近义词】:滴水穿石、铁杵成针、愚公移山、滴水石穿

4、力学笃行

【解释】:力学:努力学习。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

【出自】:宋·陆游《陆伯政山堂稿序》:“伯政家世为儒,力学笃行,至老不少衰。”

【译文】:伯政家世代为儒,努力学习,行为淳厚,到老不减弱。

【示例】:孝孺有兄孝闻,~,先孝孺死。 ◎《明史·方孝孺传》

5、跬步千里

【解释】:跬步:半步。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积累起来的。比喻学习应该持之有恒,不要半途而废。

【出自】:《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如果不一步一步的走,无以致千里;如果没有一条一条的小溪汇合,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关于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

一,映雪囊(náng)萤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孙康映雪苦读)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车胤囊萤夜读)

二,负薪(xīn)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朱买臣负薪读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李密牛角挂书)

三,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孙敬悬梁苦读)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苏秦刺股苦学)

: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四,凿壁借光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匡衡凿壁偷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