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谁来解释下这句话的意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什么_孟子_老人_以及人之老

本文目录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谁来解释下这句话的意思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什么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何准确翻译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美好的愿望,这样的愿望要如何实现呢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什么意思
  • 活到现在,你懂得哪些来源于老人的“老”经验
  • 请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处和意思是什么
  • 如何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谁来解释下这句话的意思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齐桓晋文之事》,本句不完整,完整的原文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第一个“老”与第一个“幼”是意动用法,“以……为老”,可解释为“孝敬”;“以……为幼”,可解释为“爱护”。

整句话的意思是:(国君)孝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孝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如此,治理天下就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

战国时期的孟子(孟轲)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在孔子“礼仁”的基础上发展为“仁政”的学说。他最著名的论断是“民贵君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得到人民的拥护就能做天子,得到天子的欢心就能做诸侯,得到诸侯的欢心就能做大夫。

怎么施行仁政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体现。

孟子认为,为国君者,应发扬心中孝敬父母、爱护孩子的善念,推己及人,恩及百姓。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养家活口,安居乐业。这样就会赢得天下人民的心,实现王道理想了。

这种理想化的思想看上去很美,在战国时期能行得通吗?回答是否定的。

因为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相互攻伐,根本容不得放弃武力搞“仁政”。孟子与孔子的命运一样,思想虽然有一定的价值,但与当时的社会需要脱节,不合时宜。

今天看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的思想还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对于家庭来说,孝敬老人,爱护子女,这个家是温馨、和睦的港湾。对于国家来说,办好养老事业,老有所养;办好幼托、教育事业,幼有所教;使青壮年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各行各业的工作中去,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性与创新动能,为早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未必“天下可运于掌。”但至少国家一半的事情就解决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什么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这句话见《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尊重我自己的老人,然后推而及之去尊重别人的老人;爱护我自己的孩子,然后推而及之去爱护别人的孩子。(君王具备有这样的仁德),那么治理好天下就很容易了,天下就会象掌中之物,把控运转自如了。

这段话是孟子向梁惠王宣扬儒家的仁政思想。仁德的最基本的内涵就是爱人,所谓“仁者爱人”。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思想,主张无等级、无差别的爱,也就是主张平等地爱世上的每一个人,即不分亲疏远近,不分不同国籍的博爱。

儒家的爱与墨家的爱不同。儒家的爱有等级有差别,分亲疏远近、别尊卑嫡庶,即先亲后疏,先近后远,先嫡后庶,先尊后卑,先内后外,故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比如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一起落水,同等条件下一定是要先救自己的孩子再去救别人的孩子,这才符合人之常情。再如自己的老人和别的老人一起上公交车,而车上只有一个座,同等条件下那一定是先给自己的老人让座,而不是把座让给别的老人,否则就是胳膊肘往外拐,吃里扒外。至于你的老人再让座给别的老人,那是俩个老人之间的事,你不能越俎代疱。

治理天下也是这样,君王首先要讲仁德,实施仁政。讲仁德、施仁政不是要求君王舍己为人,不要求君王尊重百姓的父母甚于尊重自己的父母,爱护百姓的孩子甚至爱护自己的孩子,因为那谁也做不到,也不正常,有违天理伦常。讲仁德、施仁政,就是要求君王在尊重自己父母长辈的同时,推而广之地也能有尊重别人父母长辈的仁德,在爱护自己孩子的同时,推而广之地也能有爱护别人孩子的仁德。君王只要有爱百姓的仁德,能够站在百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尽可能地让百姓安居乐业,而不是把百姓放在对立的一面去排斥、敌对,甚至迫害就足够了。周厉王毫无仁德,禁绝山泽而专利好货,又防民之口,致使百姓生活无赖而只能道路以目,最终不就逼出了“国人暴动”吗?所以说君王心怀仁德就是心怀天下,施仁政则百姓安,百姓安则天下安,故曰“天下可运于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何准确翻译

解释: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梁惠王上》出自《孟子·梁惠王》。梁惠王尽管给了百姓一点小恩小惠,但他发动战争,欺压黎民,在压榨人民这点上,跟别国的暴君没有本质的差别。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事情要看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五十步笑百步”这句成语就是从这则寓言中提炼出来的。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梁惠王上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位的人和下位的人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他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他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不夺得国君的地位不会满足。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说利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美好的愿望,这样的愿望要如何实现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之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孟子提出在尊敬自己的父母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所有人的父母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从而推广到爱护所有人的孩子的一种理想社会。然而这种理想一直都是在人们的梦想中。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土地始终掌握在土豪地主阶级手中,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多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雇工。生存都没有保障何谈实现这种理想的愿望。实现这种梦想的社会基础是土地的公有制,耕者有其田。这种理想在我们国家实行土地改革后才逐步实现。特别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退休后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现在的社会也是中国几千年来最理想的社会。同时我们的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广大农村的农民,他们的养老问题是令人关注的问题。社会保障制度应该覆盖他们。也使他们做到老有所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什么意思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意译:我孝敬我家里的长辈,我也会像孝敬我家长辈一样,去孝敬其他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我爱我家里的孩子,我也会像爱我的孩子一样也爱护别的孩子。

扩展资料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活到现在,你懂得哪些来源于老人的“老”经验

1,远离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老 女人。

2,儿媳和公公不能乱开玩笑。

3,孩子每晚睡 不着,可以去问老人。

4,不要把妻子一个人放在老家。

5,父母要是有一人先离开时,那就不要把剩下的那人放在老家里,有时候会出意想不到的事:出去玩、或有了个新伴侣。

6,不要和老人打 牌,他们年龄上去了,可能经不起输 赢得大起大落,出了事就要你负责。

7,路上遇到老人时,还是多多看路与打起精神,这样子做总是没错的。

8,你不要和老人开玩笑,他们无法分辨真假,很有可能是当真。

9,不要和妻子的娘家说起夫妻俩的矛盾,那样子会越来越乱。而且那是他们女儿,要帮也是帮她,而不是你。

10,看到老人礼貌点,他们有时候会帮到你一些意想不到的事。

11,有老人问路时,还是带去给警 察帮忙。他们记忆力不好,很容易带错路,甚至更不好的事。

12,家里要是有个明事理的老人,你会发现少了很多事,家庭往往也是非常的幸福。

13,远离还有一些恶 习的老人,只不过是他们老了,但还是无法改掉那些坏习惯。

14,你要听老人言,他们老了,也就不会有那么心思会去害 别人。

15,在老人面前,不要乱说话,该有的尊重还是有的,这样会少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16,常回家看看老人,以后的机会 会越来越少,他们总有离开的一天。

17,不要对老人发脾气,出了事就有你的责任,而且很容易吃到亏。

18,家里有老人的话,还是叫他们多多锻炼身体,子女才能省心又省钱。

19,遇到那些不讲理的老人,那就算了吧,有理也是没用,而且礼让总是会少事的。

20,老人的话不一定是对的,毕竟跟不上社会的脚步。但他们的阅历,真的值得很大程度的参考。

21,其实老人之间也会攀比的,身为子女的人还是要多多理解和努力,这样子做也是没错的。

22,没事偷偷给老人买礼貌,虽然他们嘴上会说“浪费钱”,但还是忍不住的开心,见人就会说起这件事,而且全是自豪感。

23,不管多大,你在老人眼里始终还是个孩子,还是不要让他们失望或顶嘴。

24,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家里总是有老人在等着你,而且总有没机会的时候。

25,不要对老人说太多,话多必失。而且他们也记不住,说了也就没多大意义了。

26,没事可以接老人去城里看看,你会发现他们开心得跟个孩子一样,心里也忍不住愧疚。

27,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多想想家里的老人,至少你还有他们一直支持着。

28,找个孝顺的女人做老婆,也是你和老人的关系和睦,影响到一个家庭的幸福。

29,夫妻吵架还是不要让老人知道,他们会担心,而且会越帮越乱,尽管不是故意的。

30,回家时,记得帮他们清理一下手机,真的非常卡,可惜他们不懂。

31,当你有了对象时,可以带回家老人看看,他们总能看透对方真正的为人,只不过你在热恋不知道罢了。

32,不要找家里的老人拿钱,他们也不需要你还了,尽管赚钱很不容易。

33,不要参与父母的吵架,轮不到而且也会越来越乱。

34,吃饭时,不要第一个动筷子,要的是老人先吃,这也是家教。

35,尽量给老人过生日,你会发现花不了多少钱,但他们真的会很开心。

36,孩子给老人带,或自己带都是两个不一样的样子,还是要想清楚,不要到时候反而责怪他们。

37,不管混得多差,还是不要责怪老人没给好的家境和条件,他们那个年代是真的不容易,更别提发财了。

38,子女会不会孝顺,完全是老人年轻那时候的教育,总是有着很大的影响。

39,当老人老的时候,身上总是会有个味道,这是很正常的事,真的不能去嫌 弃。

40,尽量尊重老人的决定,他们的时间不多了,有时候就想好好活一次,那就支持的态度。

41,每一年带老人去旅游一次,这也是不少老人年轻时候所留下来的遗憾。

42,不要说别家老人的坏话,听到后就很容易和你急,更是会因此出事。

43,远离那些坏 人变老的老人,有理也讲不通。

44,那些家里有不好名声老人的女人,还是算了,婚后真的会很累。

45,不要对朋友说起老人的财产,总有人会惦记着。

46,老人对饮食有着一定的要求,而且要少吃多餐多嚼。

47,你真的要好好努力,让老人早点退休下来,不要到了60多岁依旧在做,只因你的一事无成,他们不忍心增加你的经济压力。其实你也知道,只能假装不知道。

48,如果城里治 不好的事,你可以回家问问老人。

49,老人要是一直反对的事,那就算了。

50,不要老人去跳广场舞,就怕跳 出事来。

请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处和意思是什么

谢谢邀请!

此言出于《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这样才是完整引用。)

读《孟子》可知儒派德仁义之林林政果,如此文中的魏惠王,虽“寡人愿安承教”,在位52年,也没能重雄魏国,只谋了个“众星共”和“徐州相王”的虚位。魏国开始走向衰落。

本文有个大基调:如何能王。孟子认为:有仁义就能王,“何必曰利?”因为,先利而后义,没有;“不夺不餍”是有,且危及江山社稷。

能王的手段是什么呢?孟子认为:1.不能独乐,要与民谐乐。2.“恩功”及民,有实惠。3.为长者折枝。

我对此言的看法:深感悲哀!谋王术成了庶民传统,真是恐怖于千年的唱诵功绩。

孟子,儒学派系。本人认为孟子主张虚仁政,是现实儒学派,主张恩政,恩威齐民。“折枝”是他最重要的观点,较其它儒学更加趋向务实。

上文已经提到为长者折枝,即要主动示好天下之长者,由长及幼,抓住两端,这样获得民心。“枝”者,柳枝也,插到那里就那里活,天下皆知。何乐而不为!

老吾老:一老为礼,二老为己长:礼待自己的长辈(上文说的:不能独乐);

以及人之老:(上文说的:与民谐乐)把这种独乐的礼自长方式推行(恩)于天下的老人。

幼吾幼:同样意思。一幼为爱,二幼为己昆。把自己的天伦之乐推行于天下之乐。

这就是“折枝”论:一颗柳树不成林,到处都是你的分身,能不王?!不就是折几枝吗,根本伤不了大体,损不了王严。天下人为了孝心,为了后代们,他们能不来你这里吗?人口红利,兵之源。

他们眼里的庶民百姓是个什么东西呢?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都是些唯利是图的家伙,是一帮“何必曰利”的反对者。

儒派脑里的“仁”又是什么意思呢?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知:‘井有仁焉。’其从之也?”

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仁有一二,舍命求仁一根筋,可言罢了,不定敢行。

如何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理解。

文言文的讲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中华字典成语,概括为“爱屋及乌”的意思。

比喻,爱一个人连带喜爱与他相关的人或事件。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