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连九族是哪九族?诛九族是指哪九族,约多少人在没有严格的户籍制度下会不会漏网_株连_汉武帝_包括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九族 株连 汉武帝 包括

本文目录

  • 株连九族是哪九族
  • 诛九族是指哪九族,约多少人在没有严格的户籍制度下会不会漏网
  • 汉武帝为什么要灭忠臣窦婴九族
  • 历史上灭九族和夷九族有什么区别
  • 九族是哪九族,为什么皇帝杀了罪臣还要诛灭九族
  • 历史上常说的极其恐怖的“灭九族”,被灭的人为什么不逃
  • 古代诛九族是哪九族
  • 古代的满门抄斩诛灭三族、九族包括嫁出去的女儿、外孙吗
  • 古代的满门抄斩和灭九族哪一个更为残忍严厉一点两者有什么不同

株连九族是哪九族

株连九族,是古代一项极其残忍的刑罚制度,一个人犯了罪,家族的成员都要与其一同接受惩罚,承担责任,由一个人的死罪扩大成整个家族的死罪。这个有违人性,却又能斩草除根的方法历来都是统治者铲除罪臣爱用的手段。

族刑在古代分为三族和九族。

三族:一种说法认为是“父母、妻子、兄弟姐妹”,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父族、母族、妻族”,目前较为认可的第一种说法,但其实也不必太过于细究,因为“夷三族”在古代本就是个随意性较大的滥刑。它的随意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用刑对象的随意性:统治者并未制定具体的适用标准,究竟什么的犯罪行为适用族刑,恐怕是由统治者心情而定,只要是他认为看不顺眼、罪大恶极的,都有可能成为族刑的目标。第二是行刑范围的随意性:族刑的目的是斩草除根、以绝后患,之所以不规定适用范围,就是为了方便统治者针对不同的案件作出不同的决定。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三族既可能是“父母、妻子、兄弟姐妹”,也可能是是“父族、母族、妻族”。

九族:通俗意义上讲包括父亲母亲,父亲的兄弟姐妹,母亲的兄弟姐妹,自己的兄弟姐妹和妻子的兄弟姐妹。诛九族被认为是最残酷的刑罚。儒家有两种说法,一是“九族者,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指自己的一族,已经出嫁的姑妈及其儿子一族,已经出嫁的姐妹及外甥一族,已经出嫁的女儿及外孙一族;母族三指外祖父一族,外祖母的娘家一族,姨母及其儿子一族;妻族二指岳父一族,岳母的娘家一族。二是“上自高祖,下至元孙,凡九族”。这其中的九族应是虚称,“九”自古以来就是最高数,诛九族就是指所有沾亲带故的人都会受到株连。

十族:这是最极端的,应该算是一种特例,自古以来只有一人受到株十族的惩罚,即明代学者方孝孺。十族比九族多出的一族即为他的门生,据说当时共处死了八百多人,可见古代统治者的冷血残暴。

诛九族是指哪九族,约多少人在没有严格的户籍制度下会不会漏网

导言:

“株连法”亦称“连坐法”,即一人犯罪,全家人甚至亲友都被一起惩罚,是封建帝王借以镇压反对者,巩固统治地位的专政手段。株连法源于奴隶社会末期。那么,“株连九族”到底能牵连到多少人呢?来和阿康同学一起看看吧。

九族都指那些人?

在先秦时的《尚书·泰誓》已有记载“罪人以族”也就是说,一人有罪,刑及整个家族。《尚书·尧典》说得更明白“以罪九族。”

九族指的是高祖、曾祖、祖父、父、本身、子、孙、曾孙及玄孙九代之族。

如春秋时晋灭栾氏九族、楚灭庆 封九族等。


在没有严格的户籍制度下是不会有漏网之鱼的

古代被株连九族,是不会有落网之鱼的。

因为古代交通不便,从一个地方逃到另一个地方,成本非常的高,一旦逃离自己熟悉的地方,就很难再逃回来。如果真的是逃离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也要担心自己随时会被通缉。在古代,尤其是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当地人都会留意一个外来人,而这时如果有人看到通缉令并且有赏金可拿,那么肯定会有人到官府举报。因此,很少会有人愿意苟且偷生,一生都可能要东藏西躲,惶惶不可终日。

总结

后来,从秦开始有了“灭三族”的记载。如秦王子婴“三族(赵)高家以殉咸阳”;汉高祖刘邦杀韩信并“夷信三族”等。这“三族”可比“九族”株连更广,因为九族只限同姓本家,而三族却包括了异姓亲属(亲戚)在内。如父母之族,旁及叔伯家、姑家、舅家等;兄妹之族,旁及岳父家及儿女亲家等等。

这样历朝相袭,愈演愈烈,到了封建社会晚期的明清两代,已经登峰造极。

汉武帝为什么要灭忠臣窦婴九族

汉武帝执政初期,头上有几把枷锁束缚着他,一是唐代奶奶窦太皇太后,另一个是唐代母亲王太后,这两大外戚时时刻刻都左右着他,使得汉武帝如同傀儡一般。


窦婴是窦太皇太后的侄子,搭上了窦氏外戚的末班车,当年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汉景帝封为大将军,镇守荥阳,平定七国之后,被封为魏其侯,汉武帝登基后,任丞相。

窦太皇太后去世后,窦氏外戚的顶梁柱倒了,窦婴自然也就跟着倒霉了,丞相之位是保不住的了,只能靠边站了。

窦氏外戚的离去,王氏外戚就走到了前台,王太后的同母弟弟田蚡就做了丞相,成为王氏外戚的一张王牌,被封为武安侯。


窦婴之死的起因是他的故交灌夫在丞相、也即是汉武帝舅舅田蚡的婚宴上的一次酒闹所引起的,灌夫和田蚡早就有不快,只是奉了王太后的诏令才不得不去参加田蚡的婚宴,在田蚡的婚宴上,灌夫给田蚡敬酒时,田蚡因失礼而双方再次发生口角,田蚡指责灌夫在酒宴上辱骂宾客,侮辱诏令,犯了不敬之罪,指使侍卫将灌夫捆绑起来,田蚡更是以王太后的诏令派遣差吏分头搜集灌夫的罪证。

窦婴很注重感情,想尽自己绵薄之力营救灌夫,他上书给汉武帝,陈述灌夫是因为酒后失言,但这不足以判死刑,还和田蚡在朝堂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据理力争,汉武帝也认为窦婴说得有理。


可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却不这么认为,她觉得汉武帝是胳膊往外拐,汉武帝也不敢得罪母亲,于是派御史按照文簿记载的灌夫的罪行进行追查,却与窦婴所说的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窦婴就犯了欺君之罪,遭到了弹劾,也被关进了大牢。

汉景帝在临终之前,曾给窦婴写过诏书,上面写道“假如遇到你有什么不方便的事情,你可以随机应变,把你的意见呈报给皇帝”,这封诏书就相当于免死金牌,交给窦婴的是副本,原件收藏在宫内的尚书处保存。


窦婴感觉自己也将大难临头了,就让他的侄子上书,向汉武帝报告遗诏的事,希望能得到汉武帝的赦免,可是汉武帝派人去查核尚书保管的档案时,却没有找到景帝临终前写的这份遗诏的原件,于是窦婴又罪上加罪,伪造先帝的遗诏,那可是大逆不道的大罪,可是要弃市灭九族的。


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灌夫和他的全家都被处决。

同年的十二月的最后一天,窦婴也在渭城大街上被斩首示众,灭九族,也有说汉武帝并没有灭窦婴的九族,只是杀了窦婴一人。

此事极有可能是王太后及田蚡等人一手策划的,她在宫中买通看守档案的官员,令其更换档案,然后装模作样的查找一番,对外宣称窦婴矫诏,做得人不知鬼不觉的。


窦婴之死可以说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大疑案,在西汉可以说是死得最为窝囊、冤枉,最为不明不白的了。

汉武帝初期最大的隐患就是外戚,他通过处死窦婴来压制窦氏残余势力,也能以此为借口来攻击王氏外戚,削弱外戚的实力,起到震慑作用。







历史上灭九族和夷九族有什么区别

灭九族,我们经常能在很多的古装电视剧中听到这个词,对于很多人来说,只知道灭九族是一个非常残忍的处罚,但并不是知道灭九族到底是哪九族,对此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在历史上也发生过几次灭九族的事件,其中明朝的方孝孺是最惨的。

灭九族是自秦变法之后的夷三族法,九族指的就是亲属,上自高祖,下至玄孙,那就是玄孙、曾孙、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九族”一说的出现,与古代社会的刑法制度有很大关系。古代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随着时代的变迁,今日“九族”之意有了很大变化,其亲属之意已经淡出,变成了对与之有关的一切人的泛称。

历史上夷三族和九族有莫大的关系,别以为三族就是人少的意思,而历史上被夷三族的人有很多,记载也比较多,但是都记载的不是很详细。被夷三族比较出名的有韩信。韩信一生战功无数,自恃功高,把吕后不看在眼里,女后多次让刘邦杀韩信。公元前196年,刘邦病危,吕后以谋反之名诛杀韩信,夷韩信三族,在这里大家可别看这三的数字小,这夷三族可就厉害了。

包括父族,母族,妻族!具体来说就是父系的九族,母系的九族,以及妻子的九族。严格来说,诛三族中的仅一个父族就可以概括大部分的诛九族中的九族成员。可见,被诛了十族的方孝孺也没有被诛三族的韩信惨,只不过是韩信出身贫寒,因此受到牵连的人数并不多而已。但是不管诛十族和夷三族,这两个刑法都是封建社会的糟粕。

九族是哪九族,为什么皇帝杀了罪臣还要诛灭九族

九族,始见於《书》.《尧典》“以亲九族”。

汉代儒家有二说。《今文尚书》夏侯、欧阳说:九族为异姓亲族,即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见《左传》(桓)六年“亲其九族”《注》.《疏》。班固《白虎通》.《宗族》从之。

《古文尚书》家认为是同姓宗族,谓从自己算起,上至高祖,下至玄孙为九族。马融、郑玄《尚书》.《注》、《诗》.《小雅常棣》郑玄《笺》、《礼》.《丧服》.《小纪》.《注》、《书》伪孔《传》从之。

明、清刑律服制图,均以高祖至玄孙为同宗亲族的范围。九族以自己为本位;直系亲,上推至四世高祖,下推至四世玄孙;傍系亲,则横推至三从兄弟,即以族兄弟、再从兄弟、堂兄弟,兄弟,同为高祖四世之孙。

诛灭九族,即灭杀全族。《左传》(宣)十三年:“归罪于先繫而杀之,尽灭其族。”

汉.王充《论术》.《书解》有:“淮南王作道书,祸至灭族。”述。

这就是封建帝王制定的“一臣罪死,株连九族。”的杀戮“刑罚旧制”。

古代个人犯(死)罪,按律应以罪论死;但为啥要“宗族”诛论,就是亦在“灭宗绝族”,斩草除根;因为一人被认为有罪,而牵连多人陪毙。

《释名》.《释丧制》释:“罪及余人曰诛。诛,株也,如株木根,枝叶尽落也。”《新唐书》二〇九.《吉温传》载:“於是慎、矜兄弟皆赐死,株连数十族。”

可谓:罪臣灭族,消荡残酷。

历史上常说的极其恐怖的“灭九族”,被灭的人为什么不逃

#原创#

皇权在上

旨意一到

灭九族者只有死路一条

通常

得意时

朋友如云

失意时

朋友了了

更何况将遭受灭九族之祸时

人们唯恐躲之不及

谁敢佛龙须

自找杀身之祸

被灭九族者

已陷入绝境

除了引颈受刀

别无出路

故,皇权在上何有公理可言

#上海常青教育凌远长著#

古代诛九族是哪九族

关于“九族”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源自《三字经》

其云“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简单地说,所谓“九族”就是从自己开始,上溯四代,下及四代。

(1)高祖族

(2)曾祖族

(3)祖(称:考)族

(4)父族

(5)当事者(本族)

(6)子族

(7)孙族

(8)曾孙族

(9)玄孙族

有人说高祖人都不在了,怎么诛杀?

这样的理解比较机械,因为高祖一族可能有多个兄弟延续下去的族人。

但是,这些个族人,如果要查证,恐怕比较困难,不容易查得清楚。

第二种说法: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父族四——

(1)当事者的姑之子:姑姑的子女,侄子一族

(2)当事者的姊妹之子:外甥一族

(3)当事者的女儿之子:外孙一族

(4)当事者自己的家人(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

母族三——

(1)当事者的母之父:外祖父一族

(2)当事者的母之母:外祖母一族

(3)从母子:娘舅一族

妻族二——

(1)当事者的岳父一族

(2)当事者的岳母一族

相比之下,第二种说法,似乎比较具有操作性。

实质上,“九族”是指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人员。

但凡有血缘连缀的,都要斩草除根,全部杀绝,才能够以绝后患。

这就是古代的中国统治者的残暴之处。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悬疑大师

古代的满门抄斩诛灭三族、九族包括嫁出去的女儿、外孙吗

由于历史年代久远和资料缺失,九族、三族具体包括哪几族,有不同说法。

按理说一人犯罪一人当。可是古代为了起到足够的惩罚、震慑犯罪的作用,并且防止家属复仇,统治者往往会非常残忍地把犯人的一众家属也捎带上。

当然,不仅仅‬是灭‬全家‬,而‬是灭‬一个‬家族‬。

诛三族、诛九族就是这种典型的刑罚。一人有罪,延及家族。不分异姓,不管籍贯、住址、残疾、重病,都处以斩刑。

诛九族包括嫁出去的女儿、外孙,诛三族则有多种说法。

诛三族

也称为“夷三族”,就是诛灭三代人,包括一个家族的核心层成员,是一种严酷的刑罚。

关于三族的解释有几种,第一种是说包括谓父、子、孙三辈族,第二种是说包括父族、母族、妻族,第三种是说包括父母、兄弟、妻族。

举例来说,如果张三因为犯罪而被处以诛三族,那么他的家族中被处以死刑的人,则包括如下人员。

按第一种说法,包括:张三一族,即张三夫妻、张三的兄弟姐妹及配偶;张三的父族,即张三的父母亲、张三的叔伯及其配偶;张三的子族,即张三的子女及其配偶。

按第二种说法,包括:张三的父族,即张三的父亲、张三的叔伯及其配偶;张三的母族,即张三的母亲、张三母亲的兄弟姐妹及配偶;张三的妻族,即张三的妻子,张三妻子的兄弟姐妹及配偶。

按第三种说法,包括:张三的父母亲,张三的兄弟及配偶。还有张三的妻族,即张三的妻子,张三妻子的兄弟姐妹及配偶。

也即,第一种说法包括嫁出去的女儿,但不包括外孙。其余两种说法不包括嫁出去的女儿,更不会延及外孙。

秦始皇时期的丞相李斯、西汉开国功臣韩信、西汉初年名将彭越、西晋时期美男子潘安、明朝开国名将蓝玉等人,都被处以诛三族酷刑。

诛九族

九族,以张三为中心,往上数,包括父、祖、曾祖、高祖辈;往下数,包括子、孙、曾孙、玄孙辈。

换句话说,诛九族就是诛灭九代人。不仅包括犯人的所有直系亲属,还包括旁系亲属。这是一个正常人一生的所有亲缘关系。

这是最严酷的株连刑罚,也就是满门抄斩,连及几百人甚至上千人。

那么自然包括嫁出去的女儿,也包括外孙。

诛三族是把一个家族的核心层成员诛灭,这个家族就会出现断层,走向没落。诛九族,则是把一个家族斩草除根。

历史上被诛三族的不少,被诛九族的鲜见。

例如隋朝大臣杨玄感,因为叛乱造反,被隋炀帝诛九族。

《唐六典注》记载:炀帝“末年严刻,生杀任情,不复依例。杨玄感反,诛九族,复行裂枭首,磔而射之。“

这是史料上记载的唯一被诛九族的事情。

据说比这件事更残酷的是,明成祖朱棣对大儒方孝孺处以灭十族的酷刑。除了上述九族之外,还加了一族——师族,就是方孝孺的老师和学生。

可是方孝孺被灭十族的事,只是野史记载,在正史里没有。

古代的满门抄斩和灭九族哪一个更为残忍严厉一点两者有什么不同

满门抄斩是指抄没财产,杀戮全家。这里的“满门”指的是除了自己家族亲人,甚至包括仆人、丫鬟、厨师、马夫等都在满门之内。

灭九族是指诛杀罪犯九族亲人。这里对“九族”的解释存在不同版本,版本一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版本二是指向上五代,向下五代,共是九代为九族,九代的直系亲属,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

满门抄斩、灭九族都是古代一人犯罪、株连家人的刑罚;从字面上讲,满门抄斩相对于灭九族不特别追究罪犯家庭之外的族人,要知道古代大家族如果做官的弟兄很多一般会另立多个门户,如红楼门中贾府就分荣国府、宁国府,如果其中一府犯罪,另外一府有肯能被特赦;而诛九族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肯定会受到牵连诛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