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祭侄文稿》很珍贵?颜真卿《祭侄文稿》为何不是天下第一行书_文稿_王羲之_颜真卿

本文目录

  • 为什么说《祭侄文稿》很珍贵
  • 颜真卿《祭侄文稿》为何不是天下第一行书
  • 1月16日,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将送往日本展出,你怎么评判这件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
  •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好在哪里如何赏析这个作品
  • 台湾主动出借《祭侄文稿》给日本作巡展,你怎么看
  • 《兰亭序》和《祭侄文稿》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说《祭侄文稿》很珍贵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书法毕生功力之体现。古人说:“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告为官方行文,字体大多为“官阁体”,书简为应急之需,兴起之笔,颇能自然放纵;而此稿是在无法无心,达到心手两忘之境界,奇巧妙意皆为浑然天成。

在似乎看不到点画笔法的书迹中,仿佛能听到颜真卿奋笔疾书笔锋触纸的声音,能看到满纸的笔势飞动。不见起承转合,抑扬顿挫,一招一式,一个个墨块似的字迹,正如元陈深有评“纵笔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若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出天造。”结体更为放纵,犹如神来之笔,无拘无束,完全抛开工整、均匀和端正,字的大小、粗细变化强烈,尤其到第十三行开始,笔画突然变粗,节奏加快,笔势振荡剧烈,字迹越加潦草,字体开始倾斜,许多字的结构已突破极限,几乎连作一团,深深的感受到了作者不能控制内心悲痛之情,纵观全篇,章法上没有任何故作姿态,信马由缰,一泻如注,

纸寿千年,绢五百,《祭姪文稿》已有1300年,超过千年的纸,本身就非常稀有,极其珍贵,况且,它不仅仅是一幅颜真卿的笔墨,它记述了惨痛的历史片刻,表现了颜真卿的真情,弥补了正史的不足,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背后蕴含了一位忠臣的爱国精神,一位民族英雄刚正不阿高贵品德,蕴含着道德人品、社会、人文历史的文化内涵。故《祭姪文稿》是无价之宝。

颜真卿《祭侄文稿》为何不是天下第一行书

谢谢好友邀请!说说浅识:一、因为先有书圣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蘭亭序》在先,并早于颜真卿好几百年;自东晋书圣王羲之的楷、行、草诸体成熟完备以后,历代学书者大都是以王羲之书法艺术为主要学习内容的,有唐一代,由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提倡和尊崇,其全国上下学王书则更甚之,颜真卿更是一脉传承王羲之书法的大家。3.古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因此颜真卿乃是得乎其中的姣姣者;王的《蘭亭序》和颜的《祭侄稿》相较,虽然都是“无意于佳乃佳”的上乘神品,各有千秋,然而因为颜是主要学王而成就者,其书法艺术的上乘至高境界却没有超越王书,根据以上因素,因此后人只好将颜书排列第二了!以上所说未必正确,恳请方家、同道和朋友们批评指正!

1月16日,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将送往日本展出,你怎么评判这件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

根据国家文物出镜管理规定,有一定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或比较稀见的外国文物图书。以上珍贵或重要文物,除按有关规定由国家文物局特许批准或专门呈报国物院审核批准外,一律禁止出境。《祭侄文稿》历史悠久,对中国书法发展历程有重要意义,为天下第二行书,因此像这类文物根本不能出国展览!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好在哪里如何赏析这个作品

一是好在拙朴 ,浑厚,遒劲,而这些主要特点,都是通过独特的篆籀法,来实现的。

由于颜真卿曾跟张旭学习笔法,自诩“颇传长史笔法”。所谓“长史笔法”,主要就是张旭草书中的篆籀笔法。同时也融入了摩崖和篆书碑刻的笔道。

什么叫篆籀?简单说以圆笔和中锋为主。采用和融合了大篆圆笔。在笔画转变方向之处,多作圆转。使转角圆动自然,而又有力度。康有为评价曰:“提则筋劲”,

用中锋行笔,藏锋圆笔,因之笔画浑厚,线条凝练,使写出的线条力度与点画极具立体感。“细筋入骨”才有了,“颜筋柳骨“一说。

二是好在另起炉灶,与“二王“分庭抗争,独门立派,确切说是从“二王“来 ,又迥异于“二王“。

我们熟悉的米芾,王铎,欧阳询,赵孟頫,董其昌,再写得出神入化,但都有“二王“笔法的痕迹 ,而独有颜真卿超越了王羲之笔法的束缚。

《祭姪文稿》把篆籀笔意引入行书改变了晋唐方头清劲,內擫的用笔方法,以外拓笔法加篆籀感,表现在在行书书写中,另起一脉。

从而拥有了自己的风格,笔法体系,这也是为什么被称为“第二行书“的主要原因,因其具有独创精神。

甚至自古有许多书法家认为,《祭侄稿》才是名副其实的“第一行书“真迹。

也得到无论古人或后人认可与模仿。宋四大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 蔡襄 还有明清时期的王铎,董其昌,傅山都从颜真卿行书《祭侄稿》汲取营养。

三是拙涩中含巧 是、结字疏朗宽绰,体势开张。在处理一些合体字时,把左右偏旁尽量向两侧拉开,外拓,使中间形成相当大的空白。大智若愚,大拙若巧的境界比如细看下面左图是颜真卿“荼毒“,右边是王羲之“荼毒“。

几个字干净利落,遒劲有力,开张的体势和疏朗的结字,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弥补了王羲之书法韵美,秀逸然而写大字时气势不足的欠缺。

台湾主动出借《祭侄文稿》给日本作巡展,你怎么看

十分气愤。

作为1400年前的墨迹珍宝,书法专家已经指出,展一次伤一次。自从70多年前,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从紫禁城出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到中国大陆的书法爱好者当中,台北故宫却轻而易举的借给日本二类博物馆。亲者痛,仇者快。

不但这一出借,是对文物的伤害。里面更是夹杂了台北一些人的私心。整个借出过程不透明,连是哪任台北故宫院长决定的,都相互大打太极拳。借出条件也不对等。中国的国宝借出,日本什么国宝能够对等给中国台湾人看,国宝借出的安全保障是如何做到的,有没有瑕疵,一概不知。这个过程,不是黑箱操作是什么。

台北近来在台北故宫上一直小动作不断。先是偏绿人士出任院长,然后又说要把台北珍宝迁至嘉义县南院,还要与其它东亚文物历史混藏,同时要把台北故宫文献图书化。这一连串举动都包藏了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的丑陋图谋,历史将证明,这些是不可能得逞的。

不得不说,待到祖国完全统一,今天分裂祖国,对中国国宝不珍惜的人,无疑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兰亭序》和《祭侄文稿》有什么不同

谢谢悟空邀请,

若要评论王羲之的《兰亭序》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的不同之外的确有一定的难度,为什么这么说呢?(仔细看上图)你会发现《兰亭序》和《祭侄文稿》的墨韵几乎一样,笔势似乎也没什么区别,多看几遍还是这样认为,我只听说王羲之是在微醉的状态下书写《兰亭序》的,颜真卿在写《祭侄文稿》时没有喝酒,

所以可以感觉到王羲之的《兰亭序》笔法略带随意性,因为人微醉时身心都很放松的,早已把“书法”的条条框框抛在脑后了,管它什么笔法笔意的,写完了再说;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笔法较为严谨性,这是因为人在不受外界所影响的状态下潜意识里就会力求完美,

然而颜真卿临摹过王羲之的《兰亭序》,也就可以这么说,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含有王羲之的笔意痕迹,这点对于任何一个书法家都不可否认,有前人书法的属性很正常;还有就是字数的不同,《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全文共324个字,《祭侄文稿》为“天下第二行书”全文共234个字,两者相差将近一百个字,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