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总督的权力非常大,管理庞大的3个省,为何斗不过江苏巡抚?康熙为何要两次废掉太子胤礽_总督_巡抚_雍正

本文目录

  • 两江总督的权力非常大,管理庞大的3个省,为何斗不过江苏巡抚
  • 康熙为何要两次废掉太子胤礽
  • 清朝时康熙兴廉而雍正养廉,谁的做法更能惩治贪腐呢
  • 清朝知府、道台、封疆大吏、提督、总督、巡抚分别是什么官
  • 湘潭岳塘都有什么好玩的

两江总督的权力非常大,管理庞大的3个省,为何斗不过江苏巡抚

这个问题问的好!在很多人的眼里,总督比巡抚大啊,甚至有的人认为,总督不是巡抚的上司吗?怎么可能斗不过巡抚?这完全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首先纠正一下大家认识上的偏差,总督和巡抚没有上下级隶属关系,他们的直接上司都是皇帝

好了,下面我们详细来讲一下总督和巡抚的来历,职权,品级等方面的区别,看完你就会明白,两江总督为什么会斗不过江苏巡抚。

在清朝,两江总督是一个非常显赫的职位,在8大总督中排名第二。这8大总督分别是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四川总督,陕甘总督,湖光总督。

为什么说他排名第二呢?排名第一的是直隶总督,这个没有任何争议,天子所在之地,绝对的龙头地位,他沾的是政治的关。而两江呢,沾的就是经济的光。

清朝两江总督所管辖的范围包括今天的江苏,上海,安徽,江西。为什么叫两江总督呢,因为在清朝前期,江苏、上海、安徽统一叫江南省,而江南省是当时中国最富裕的省份,是大清朝的钱袋子,全国赋税的三分之一都来自江南省。所以,两江总督能排名第二。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康熙皇帝觉得江南省是一个危险的存在,于是大手一挥,给分割成了现在的江苏省和安徽省。

再来看看他们的官职、品级。

两江总督,算正二品,加兵部尚书,算从一品。江苏巡抚,算正三品,加兵部侍郎算正二品。从品级上看,江苏巡抚输那么一丢丢。

再来看看他们的职权与管辖范围。

总督主要掌管辖区内的军事,有部分行政管辖权。巡抚掌管一省的行政大权,但也有调动军队的权力。从实际权力上看,总督虽然管辖的范围大,但是却没有巡抚的实际权力大。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套用到总督身上也很合适。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清朝为什么会设置8大总督。

看到这里,估计会有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既然巡抚管理一省,又直接向皇帝汇报工作,那为什么还要设置总督这么一个职位?

清朝初期,担任8大总督的都是满人,担任巡抚的大部分是汉人,那么目的就很明显了,总督的任务就是监督巡抚,防止汉人造反。如何防止呢,授予军权,所以,这个时候,总督基本就是管理军事。

在这里插一嘴,清朝的军事力量,在一个省内,除了总督总管军事,还有一个实际带兵打仗的提督,相当于军分区司令,这些人掌握的都是绿营兵,也就是以汉人为主的部队。另外还有一个特殊的部队,满洲八旗军队,这个相当于皇帝的直属部队,每个省份都设置将军一名,来统辖这个省的八旗军队,这个军队,总督、巡抚、提督谁都调动不了,只有皇帝能调动。

到了清朝后期,两江总督又兼南洋通商大臣,开始涉足经济管理,另外,清朝末年战乱不断,太平天国,捻军,让两江总督的地位不断提高,既能领兵打仗,又能搞活经济,比如张之洞大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两江总督显然有独立王国的意思了,为了制衡两江总督,皇帝会更加信任江苏巡抚。

所以说,从清朝开始设置8大总督那一天开始,就意味着在全国有两套行政系统,一套是18省巡抚统帅的府、州、县系统,一套是总督管理下的府、州、县系统,两套系统相互制衡。

总督对巡抚的工作有意见,不能直接罢免巡抚,只能是给皇帝打报告,弹劾巡抚,同样,巡抚对总督不爽,也可以给皇帝打报告,弹劾总督。最后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里。

总结一句话,总督和巡抚是相互制衡的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总督管理的范围虽大,但是实权太少,巡抚虽然只管一省,但是大权在握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权力。所以,两江总督斗不过江苏巡抚,也是有可能的。

康熙为何要两次废掉太子胤礽

因为太子胤礽本身就没有一身正气,没有君临天下之德,所以才引来九个兄弟的窥探之心与争夺“储君”之战,大有不把太子胤礽拉下马来誓不罢休。

不看准了太子胤礽的失宠,不看准了太子胤礽失德,如果有康熙帝在后面撑腰,谁敢藐视太子职位,特别是大阿哥胤禔竟敢明火执仗的要替父皇杀了太子胤礽,看来已经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众皇子争储君位置,太子被废,不争太子胤礽同样被废,这是必然。

查阅史料有康熙帝对太子最初的培养与浇筑的心血,对太子胤礽的期望值是非常高的。

漫漫长大成人的太子胤礽,逐渐除了养尊处优以外,不顾自己是一国之储君,疯狂敛财,忘乎所以,违背祖训,私结党羽,结交外臣。

《雍正王朝》里,太子胤礽的师父是王掞,其实不然;还有大学士张英(张廷玉之父),等等一干饱学鸿儒担任教习太子胤礽治国之道。

根据史料记载;太子胤礽的第一次被废,是由刑部买卖人命大案引起的,因为太子胤礽在成人以后要代父皇分担责任,他就管着刑部、户部等国家重要机器,最后一团糟。

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太子

社稷为重君为輕这个道理,太子胤礽就是不懂,作为太子,是储君,要为皇上分忧解难,一问三不知,国家有难了,要救灾需要钱,他不知道国库空虚,钱都让官员借走了,而且他就是第一个债主。

在康熙帝看来,这个“家”他当不了不算,还培植私人党羽,口出狂言,认为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是前所未有的,这些举动让康熙帝感觉到非常可怕,窥探康熙帝行宫,更让康熙帝没有安全感,最终;康熙帝决定彻底废黜太子胤礽。

本来康熙帝三十多个儿子当中的九个出类拔萃的儿子就对太子位虎视眈眈,由于“太子胤礽”的失德并没用突出的建树,眼看着失宠了。

夺嫡的大幕已经拉开,九位皇子各显神通,把太子逼向了绝路。

几经较量,最后就剩下了以“四阿哥胤禛与十三阿哥胤祥”为一派对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老九,老十及十四阿哥胤禵的八爷党对垒!

这就开始了“太子位”的争夺,明争暗斗,几个回合,八阿哥胤禩败下阵来,因为八阿哥胤禩锋王毕露,加上他的一系列小人手段,被康熙帝一票否决,自此八阿哥胤禩对“皇储”只能是梦想,持续的雍正朝。

大将军王,十四阿哥胤禵的出现,给八爷党带来了一线生机,八爷党要起死回生,把希望寄托在了十四阿哥胤禵的。“大将军王”身上!

我的看法与分析得出结论:

假设太子胤礽不失德,做一个堂堂正正的汉子,那还有皇储之争,皇子们的互相争位,康熙帝最大的责任就是过早的确立太子,那么太子胤礽的责任就是没有担当起太子的榜样,九王夺嫡就是看准了太子胤礽的位置不稳,引起了“太子位”之争。康熙帝晚年承认这是他前世的英明,给后半生带来最大的败笔。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本文属于作者邸晓居「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转载,否则后果自负!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欢迎网友一起互动评论留言!

清朝时康熙兴廉而雍正养廉,谁的做法更能惩治贪腐呢

《东华录》谓:“康熙年间有清官,雍正年间无清官。”此说并非无据,而是大致反映了两位君主不同的吏治思想及由此而来的官场风习。康熙大力表彰清官,有清一代负有名望的清官廉吏多出于此时;雍正改兴廉为养廉,片面倚重惩防措施,虽收一时之效,却埋下官场风气渐衰的隐患。图片来源于影视剧截图网络图片

吏治腐败问题是历代封建王朝的痼疾, 不仅令黎民百姓扼腕,也是最高统治者最为头痛的问题。他们千方百计地加以防范,但结果却是防不胜防。如明太祖朱元璋立重典、动严刑,甚至屡兴大狱,采取剥皮实草的酷烈手段,亦未能根治腐败。到清代,精于治道的康熙政尚宽仁,采取了颇为不同的做法。他认为加强纠察、惩处贪官只是消极的防堵措施,而明智的做法是培养清官。在康熙的取士标准里,“节操清廉,最为紧要”,若“廉耻之道已亏,岂能修举职业、克副任使”?他重视对臣下道德品行的考察,平时注意通过秘折等渠道了解各级官员的名声好坏,还利用出巡等机会倾听民间舆论。他第六次南巡时,一路访察清官,并下令各地督抚举荐清廉。当江宁按察使张伯行随督抚大员入见时,康熙即兴说:“到江南,即知尔为清官,今朕自保之,他日居官好,天下以朕为明主,否则笑朕不知人。”(《清圣祖实录》卷220)这场景生动形象地表明了其选求清官的诚意。

康熙深知清官刚正不阿,易为奸佞残害,因而常加意保护,甚至加以特殊眷顾。如“治行为畿辅第一”的彭鹏因事多次受到革职处分,但康熙都改为降级留用,直到被降了十二级,仍奉旨留任原官。康熙曾说:“清官不累民,……朕不为保全,则读书数十年何益,而凡为清官者,亦何所恃以自安乎?”康熙还特意大张旗鼓地宣传清官的事迹,意在让天下官员仿效。如于成龙病逝时,康熙因他“清操始终一辙,非寻常廉吏可比,破格优恤,以为廉吏劝”,加赐太子太保,谥清端,降旨地方修建祠堂,并御书“高行清粹”四字和楹联赐其后人。当时有官员上奏禁止百姓为清官树立德政碑,康熙不以为然。他说:“凡地方大小官吏,若居官果优,纵欲禁止百姓立碑亦不能止,如劣迹昭著,虽强令立碑,后必毁坏。”他认为百姓的感恩戴德是对清官的鼓舞和回报,“尔等做官以清廉为第一。做清官甚乐,不但一时百姓感仰,即离任之后,百姓追思建祠尸祝,岂非盛事?”(《康熙御制文集》3集卷6、卷3)康熙尚德、兴廉的吏治思想和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清官成为其治国的一面旗帜,其时有卓异操守品望者不少:张伯行任官“誓不取民一钱”,并严禁属员馈送;名臣于成龙长年舍不得吃肉,只吃青菜,故得了一个绰号“于青菜”;陈瑸官至巡抚,平时却不舍得吃肉,“其清苦为人情所万不能堪”,康熙当着众大臣称他为“苦行老僧”;当时以清廉著称的还有张鹏翮、施世纶、蔡世远、陈鹏年、郭琇、彭鹏等。当然,康熙朝清官众多,而贪赃枉法的官员也时有出现,尤其是后期,对于各级官吏疏于察考,惩贪不力,官场风气颇为后人诟病。

雍正即位之后,一改乃父宽仁作风,以“严明”察吏,推行刚猛政治。他大力整顿吏治,清查钱粮亏空,对查实的贪污官员严加惩处,追回赃款,抄没家产;又改兴廉为养廉,实行“耗羡归公”,官员按级别从中提取“养廉银”,给予官员合理的酬劳,使贪污行为失去借口。雍正的高明在于不仅惩治了大批贪官污吏,而且在加大惩罚力度的同时诉诸制度保证,对整肃吏治颇为有效。不过,雍正也犯了一个错误。在对待清官问题上,他处处与乃父背道而驰。在他看来,“洁己而不奉公之清官巧宦,其害事较操守平常之人为更甚”(《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八册)。康熙希望通过扶植、保护、褒扬清官而倡导一种廉正的官场风气,注重通过舆论来鉴别官员的操守政绩。雍正则认为,“此等清官,无所取于民而善良者感之,不能禁民之为非而豪强者颂之,故百姓之贤不肖者皆称之……及至事务废弛,朝廷访闻,加以谴责罢斥,而地方官民人等群然叹息,以为去一清廉上司,为之称屈”(《清世宗实录》卷46),而像李卫等能吏敢于触犯各级人等的利益,结果“或谤其苛刻,或议其偏执,或讥其骄傲,故意吹索”,为舆论所不容。因此,雍正提出“舆论全不可信”,甚至舆论皆称好者,想必是沽名邀誉、欺世奸诈者流;为众人所攻讦而孤立无援者,则应备加呵护。

雍正深信“贪官之弊易除,清官之弊难除”,选拔大臣时,“宁用操守平常的能吏,不用因循废事的清官。”为了彻底消除官员好名的风习,他还一改康熙时期的做法,禁止百姓挽留卸任官员和为他们建祠树碑,他一上台就晓谕地方:“嗣后如仍造生祠书院,或经告发,或被纠参,即将本官及为首之人严加议处。”(《雍正起居注》元年九月)雍正过于倚重能员,鄙薄清官,这种矫枉过正的措施也产生了消极后果,即时人指摘的“贪吏、酷吏者,无一不出能吏之中”。此后乾隆大大强化了雍正重能轻贤、重才轻守的倾向。他不仅贱视清官,而且对一切有沽名钓誉之嫌的官员深恶痛绝,绝不能容忍臣子以气节操守获取清名。

清朝知府、道台、封疆大吏、提督、总督、巡抚分别是什么官

这个就涉及到清朝的官制了,很多人看《雍正王朝》、《康熙王朝》的时候,如果不太了解里面人物的官名,那么理解起来,就会比较困难,那这里就简单的来介绍一下清朝的官制。

清朝设行省、府、县三个级别,对应着现在的省、市、县三个级别。我们先来说一下总督,总督是指管辖一省或者多省的民政,军事的长官,有直隶总督、两江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河道总督、漕运总督,其中河道总督和漕运总督比较特殊,是管理具体某一项事务的官员。

总督一般为正二品,但是如果加兵部尚书,或者加都察院右都御史,那么就是从一品了,因为六部尚书与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就是从一品的。那么哪些人会是正一品呢,就是三殿三阁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就是正一品的,而六个大学士就是我们俗称的宰相了。

另外值得一说的,九门提督也叫步军统领也是从一品,隆科多担任的就是步军统领。那我们继续来讲巡抚。巡抚也叫抚台,主管着一省的军政与民政,一般为从二品,总督是要比巡抚大的,巡抚一般也兼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这个相代于古代的御史中丞,所以巡抚有时候也被叫中丞。

巡抚有两个属官,分别是承宣布政使和按察使,而承宣布政使简称为布政使,俗称为藩台,主管民政,一般为从二品,按察使俗称为臬台,主管刑名,一般为正三品。那道台又是什么呢?

道台是在省与府之间的官员,专管某一种具体的政务,比如粮道,负责管粮食的,河道,专门管河流的,还有茶马道,盐道,驿传道,管辖的范围不一,有的是管一省的,有的是管几个府的,开始官阶不定,乾隆十八年一概定为正四品。

知府就是府的最高行政长官了,一般为从四品。提督是武官名,全称叫做提督军务总兵官,是各省绿营最高的军事长官,从一品,下面有正二品的总兵,从二品的副将,正三品的参将,正五品的千户。

总督,巡抚,提督都可以称之为封疆大吏。如果您有什么疑问,欢迎评论,我们共同讨论。

湘潭岳塘都有什么好玩的

湘潭

岳塘区六大旅游景点

1.

昭山

  

昭山位于湘潭市东北20公里的湘江东岸。为长沙、湘潭、株洲三市交界处。相传周昭王南征至此,故名。清乾隆《长沙府志》载:“秀起湘岸,挺然耸翠,怪石异水,微露岩萼。“


2,

菊花塘公园

  

菊花塘公园位于湘潭市东泗路西侧,交通便利,1992年4月28日对外开放。全园以植物造景为主,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绚丽,冬景苍翠,四时有景,多方景胜,景景不同,季季各异的景观。



3.

湘潭湘江大桥

  

湘潭湘江大桥位于湘潭市郊向家塘,是107国道上的一座特大型公路大桥。大桥全长1830.4m。


4.

昭山禅寺

  

朝始建昭山禅寺,宋朝时称昭阳殿,清朝康熙时,陈鹏年咏诗“古殿灵衣肃,春草杜若香”。寺内有玄帝宫、玉皇阁、观音堂、关圣殿等。昭山寺历有僧人主持,香火不绝,每年重九,寺僧备斋4日,邀集百姓参观。



5.

东方红广场

  

东方红广场是湘潭市河东新区的重要文化设施,占地14万平方米,在广场北面将设置以伟人毛泽东为主题的一组《亲情》群雕,使东方红广场成为纪念性与休闲性相结合的综合性文化广场。


6.

锦源广场

  

锦源广场位于湘潭市人民政府大楼的东侧,占地10万平方米,它是城市中心区内独特的45度景观轴的起点。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