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是什么意思(流传几千年的三月三上巳节,是什么时候变成黄帝生日的)_水边_曲水流觞_三月三

本文目录

  • 流传几千年的三月三上巳节,是什么时候变成黄帝生日的
  • “上巳节”是什么节,有什么特殊的习俗吗
  • 三月三上巳节的来历是什么上巳是什么意思谢谢
  • 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是指一个节日吗民间都有什么典故和过节习俗
  • 上巳节的“上巳”是什么意思

流传几千年的三月三上巳节,是什么时候变成黄帝生日的

谢悟空邀!

这个事情没有历史纪录,没有证人证言,缺少相关证据链。后人无法考证真伪,择一个黄道吉曰作生日,也是一种寄托悠思的好办法。

铭记和缅怀是为了更好的开创未来,只要严肃认真对待,不煽情不恶搞不拿先人盈利,本无可厚非,不应过多议论和侧视。

三月三真是个好曰子!适合祭祀怀古!

“上巳节”是什么节,有什么特殊的习俗吗

“上巳节”至迟在周代已经出现。《诗经·郑风·溱洧(zhēn wěi)》就是一首描写春秋时期郑国的祓禊(fú xì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活动的诗歌。

先秦秦汉时,以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举行上巳节,《汉书·礼仪志》记载,三月的上巳日,无论是官还是民,都到水边沐浴洁净,当事人称此为洗濯祓(fú)除,可以把陈年垢病都洗去。

魏晋时改为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有踏青、祓禊(fú xì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shāng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觞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等内容。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活动,要算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等友人在会稽举行兰亭之会了。王羲之挥毫作序,成就了书文俱佳、被后人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唐代时,上巳节已成为全年的三大节日之一,节日的内容除了修禊(xì)之外,主要是春游踏青、临水宴饮。据宋代吴自牧《梦梁录》“三月”条载,唐朝时,皇帝在这天也要在曲江池宴会群臣,同行祓禊之礼。

宋朝以后,三月上巳风俗渐渐衰微,但一些习俗仍在流传。

元朝时又改回三月上巳日。白朴的杂剧《墙头马上》第一折写道:今日是三月初八日,是上巳节令。

明初,朱元璋为示太平盛世、与民同乐,三月三携大臣们一道春游,金陵城内的民众扶老携幼,全家出动;南京城外的牛首山上,到处是彩幄翠帐,人流如潮。

三月三上巳节的来历是什么上巳是什么意思谢谢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三月三上巳节的来历是什么?上巳是什么意思?谢谢?

三月三上巳节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该节在文字记述中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等内容。古代以“干支”纪日,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魏晋以后,该节日改为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传统的上巳节,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又称女儿节。宋朝以后,上巳节和花朝节一样,正逐渐被人们所淡忘。

祓禊

祓禊指去灾病,上古女巫给去晦,唐宋时流行泡温泉,以前是在水边河边沐浴,用兰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点头身的仪式,为去灾祝福之意。因为上巳节时正当季节交换,阴气尚未退尽,人容易患病,所以应到水边洗涤一番。所谓“禊”,即“洁”,故“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弥致病因素的仪式。

“巳者,祉也”,既除掉致病因素,又祈求福祉降临(《风俗通义·祀典·禊》)。这种看法为许多学者赞同,如现代学者乌丙安认为该节日的原初意义是“古人春季驱邪祛瘟的卫生保健古俗。在上古时期,节日的作用就是驱邪避灾,实际原因是由于冬天河水太冷,3月初的水温恰好,人们急着去洗越冬后第一次澡。

祭祀高禖

在上巳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又称郊禖,因供于郊外而得名。人们通过这种巫教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因此,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

畔浴

畔浴即沐浴,以春水洗涤污垢,认为这样作可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吉祥如意。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在上古时期,人们会在上巳节这天去河边水边沐浴,唐宋时则流行泡温泉,尤其是露天温泉池。

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也叫临水浮卵,临水浮卵最为古老,它是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曲水流觞称之为“流杯曲水之饮”。所谓“流杯”,也称“流觞”,就是投杯于水的上游,听其随波而下,止于某处,则其人取而饮之。水一般则要弯曲才行。《荆楚岁时记》“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觞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

郊外游春

上巳不仅是祛邪求吉的节日,更是自由快活的春游,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泼水相戏,自由择偶。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并以芍药定情。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三月三,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不少专家倡议将轩辕黄帝诞辰三月三日、上巳节设立“中华圣诞节”,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当地汉、瑶、苗等民族的重要节日,在广西各族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每年,广西12个世居民族中有2700多万人采取不同方式欢度“壮族三月三”,占全区总人口的54%。

2014年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于三月初三、初四放假两天,全区放假。

希望本次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是指一个节日吗民间都有什么典故和过节习俗

清明是节气。

二十四节气里首先确定的就是二分二至,即“春分”、“秋分”、“冬至”、“夏至”。至少到汉代二十四节气就已经完全确定和我们现在的认知一样了。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农事活动的经验总结的,每个节气都代表了一定时节 的气温、降雨、物候等等。“清明”就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太阳在黄道上的一个特定位置,从这个节气开始,天气清朗、草木茂盛。

寒食是节日。

在古人的观念里,一年四季要烧火的木材需要用不同的材质,春天用榆柳,夏天用枣杏或是桑柘,秋天用柞楢,冬天用槐檀,这样轮替一遍就叫“改火”,一年也就过完了。为什么要改火呢?“盖四时之火,各有所宜,若春用榆柳,至夏仍用榆柳便有毒,人易以生疾,故须改火以去兹毒,即是以救疾也”,这是古人对于“改火”的解释。“改火”的制度非常古老,据记载是“昉於上古,行於三代”后来几废几复,至少在唐宋时期还有改火制度。北宋宋敏求的《春明退朝录》记载说“唐时惟清明取榆柳火,以赐近臣戚里,本朝因之。”

所以“改火”是寒食节最鲜明的标志和最重要的习俗。

“上巳”也是先秦时期春节的一种活动。刚开始就是水边沐浴,举行除恶之祭,于春天上巳日举行,在三国以前多是在三月上巳日,后来就固定在三月初三日。东晋王羲之写《兰亭集序》中也提到“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这也是上巳风俗。“修禊”就是指“祓禊”,春天三月上巳在水边祓除不祥,以香薰草药等沐浴,举行祭祀。这种活动至少在周代就已经形成,由专门的女巫掌管,秉兰草、拂不祥。王羲之所生活的魏晋时期上巳时文人雅士借此机会在水边宴饮歌咏,发展出一项风雅的活动就是“曲水流觞”。

上巳节的“上巳”是什么意思

本周日我们将迎来

一年一度的“上巳节”

这个临近清明节的日子,

其实是最正宗、地道的中国情人节

也是一个招魂续魄的日子!

上巳节,本是三月的第一个巳日

后来为了方便,

才改到农历三月初三

巳者,蛇也

三月春暖花开之时,

蛇纷纷出洞寻偶交配

所以三月的蛇,

正是男女情爱的象征

伏羲女娲交尾图

《古代风俗百图》描绘

先秦郑国民俗:

溱洧河畔钟鼓交

踏青游人乐陶陶

红男绿女佩香草

两情相悦赠芍药

王弘力《古代风俗百图·郑国·踏青》

而芍药,也成为了中国的爱情之花

恋人别离时,常以芍药相赠,

深深浅浅的情意、百转千回的思绪,

都在这一朵芍药花里

宋人画《芍药图》

玩水,是为了招魂

“巳”的本意,指胎包中的小儿

已婚女子,在上巳节求嗣

或祭祀生育之神——高禖,

或在水中浮鸡蛋、红枣

女子争相捡食水中的鸡蛋,

吞食可以得子

文人雅士则玩起了“曲水流觞”

大家坐在河渠两旁,

酒杯自上流顺流而下,

停在谁的面前,谁就把酒吟诗

从水中浮蛋,到曲水流觞,

上巳节与水有着不解之缘

这一天的重头戏,

叫做“祓禊(fúxì)”,也与水有关:

人们在水边洗濯头面、手足,

除去污垢,拔除不祥

巳为阴火,是隐晦的人间之火,

比如萤火、烛火,影影绰绰,

使人精神恍惚,失魂落魄

所以,需在巳日

以阳制阴,以水克火

外出游玩,可以吸收阳气,

进行水中活动,更是为了招魂!

而且,是为活着的人招魂,

这叫做“招生魂”!

更多精彩,在雷门易等你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