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时鲁肃起到了什么样的关键作用?鲁肃简介_鲁肃_孙权_荆州

本文目录

  • 赤壁之战时鲁肃起到了什么样的关键作用
  • 鲁肃简介
  • 周瑜死后,鲁肃为什么会被任命为统帅全军的大都督他究竟有何能耐
  • 《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周瑜为什么把鲁肃介绍给孙权

赤壁之战时鲁肃起到了什么样的关键作用

先说观点:

在赤壁之战中,鲁肃起到两个关键性的作用,一是在纷乱的局面中,迅速找准刘备作为江东抵抗曹操的盟友。二是精确地分析利弊,帮助孙权下定作战的决心。

01 劝说刘备,孙刘双方建立联络

在鲁肃原本的战略构想中,荆州的刘表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江东长期以来将荆州作为主要的攻伐对象,希望能够吞下荆州,将江东和荆州连为一体,占据长江,与北方的诸侯争夺天下。

但是随着刘表病故,曹操挥军南下,荆州的局势发生剧烈的震荡。刘表将州牧的位置传给了小儿子刘琮,这造成长子刘琦和幼子刘琮的不和。在荆州士族的推动下,刘琮已经决定献上荆州,投降曹操。这时候,曹操鲸吞荆州的势头已不可逆转。

曹操拥有荆州,这对于江东孙权而言是致命的威胁。江东的长江天堑优势不复存在,同时荆州还拥有上游的优势。曹操在吞并荆州水军之后,几乎瞬间补齐了原先水军不强的短板,可以顺流而下攻击江东,这是孙权不可承受的。

在这关键时刻,鲁肃果断地抢在曹操之前出使荆州,并精准地选择刘备作为抵抗曹操的合伙人。当时的刘备正准备撤到长江以南偏远的苍梧郡,以躲避曹操的兵锋。

鲁肃追上刘备,分析利弊,力劝刘备和江东联手对抗曹操。刘备同意后,派诸葛亮和鲁肃一同去江东,商讨联盟事宜。可以说,孙刘抗曹的首次建议,是鲁肃发起并促成的

02 陈述利害,助孙权下定决心

拉来了外援,鲁肃还需要搞定江东内部的意见。在曹操得到荆州,并将视线转向江东之后。江东士族的表现和荆州士族一样,惊慌失措,无数人向孙权进言,希望投降曹操。

作为主公的孙权,其实内心是主张抵抗的,奈何大多数人都希望投降,包括首席重臣张昭在内。即使是孙权,此时也难以做到力排众议。

鲁肃向孙权阐明利害,做臣子的如果投降曹操,怎么样都能有个官做,也能保证不错的待遇。唯独孙权作为主公,下场会是如何呢?

这一番话直接从孙权的立场剖析利害关系,给了孙权强有力的支持和声援,帮助孙权下定抗曹的决心。之后,鲁肃又劝孙权将周瑜召回,从军事层面商讨抵抗曹操的详细方案,进一步增强孙权的信心。

因此,在赤壁之战中,鲁肃虽然在双方交战的过程中并不出彩,但是在前期的战略决策阶段,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正是鲁肃的精准判断和穿针引线,促成了孙刘联盟,才有了后面的赤壁大战。

鲁肃简介

鲁肃(172-217),字子敬,东吴四英将第二位,文武全才。鲁肃少年看出世道将乱,便苦练箭术。其后周瑜带了几百人从鲁肃门前过,向鲁肃借粮。鲁肃当时家里有两囤米,鲁肃当时就借了一囤米给周瑜。周瑜十分感谢鲁肃,后来向孙权推荐了鲁肃。

鲁肃见了孙权,明确提出了与曹操、袁绍三分天下的想法,这就是著名的《塌上策》。孙权非常敬重鲁肃,与他日夜交谈。208年,曹操南下,东吴分为主战、主和两派。鲁肃主战,并主动前往江夏请诸葛亮过江,使孙权看到了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赤壁之战中,鲁肃以武将身份出战,总领三军,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赤壁之战后,鲁肃主张将荆州借给刘备,这一招使得曹操正在写字的笔吓得掉到了地上。

210年,周瑜病逝,临死前向孙权推荐鲁肃继任都督。鲁肃任都督后不久,刘备取西川成功,于是鲁肃开始和关羽就荆州问题展开了斗争。刘备大军杀至公安,孙权也主张让吕蒙迎敌。鲁肃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与关羽谈判,要求以湘水为界,归还三郡。这就是著名的单刀会。这件事的真正英雄并非关羽,而是鲁肃。在单刀会上,鲁肃义正言辞,蜀方无言以对,只得割让三郡。

217年,鲁肃病逝,年仅46岁,诸葛亮在成都为鲁肃挂孝。孙权称帝时感慨的说道:“昔日鲁子敬就说过会有这一天,看来子敬真是有远见呀!”历史上的鲁肃,作战时手不释卷,是一代儒将。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功劳了,完全成了诸葛亮的陪衬,对这位文武全才来说,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周瑜死后,鲁肃为什么会被任命为统帅全军的大都督他究竟有何能耐

鲁肃是一个被严重误解的人,由于三国演义及影视作品的渲染,在很长时间内,鲁肃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老实人,这是被鲁肃的严重误解,鲁肃非旦不老实,而且是个眼光独到、当机立断的战略家。

赤壁之战前后,周瑜是江东诸将之首,先后在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中打败了曹操的军队,夺取了荆州最重要的地方-南郡,并被孙权委任为南郡太守,镇守江陵,周瑜去世后,鲁肃被孙权任命为接替周瑜的将领,为何一向被认为“老实人”的鲁肃能代替军事将领周瑜,镇守前线呢?

鲁肃之所以能接周瑜的班,主要有两个原因:

周瑜

一是周瑜的推荐

周瑜在临死前推荐了鲁肃来接替自己,周瑜是这么跟孙权说的:

我们现在跟曹操作对,刘备又近在公安,应该用良将来镇守边境,鲁肃的智谋与才能足以胜任,请求起用他来接替我,我死了之后,也就没有牵挂的事了。

周瑜作为当事将领,是最有资格推荐自己的接班人的,周瑜与鲁肃在政治上的战略并不相同,周瑜主张软禁刘备,攻取益州,而鲁肃主张联合刘备共同抵御曹操,虽然两人的战略不一样,但难得可贵的是,这并不影响周瑜推荐鲁肃,周瑜推荐鲁肃的根本原因是:周瑜认同了鲁肃的才能。

鲁肃

周瑜很早就认识了鲁肃,当时周瑜缺粮食,找鲁肃借粮,鲁肃家中比较有钱,存有六千石米,鲁肃非常豪爽,大手一挥,就把自己家中一半的米(三千石)送给了周瑜,注意这还不是借,是送,乱世之中,鲁肃这份大气,一下子就让周瑜非常敬佩,感到此人不同异常。

从这件事也能看出鲁肃的大气豪爽,不拘一格,鲁肃送米给周瑜其实就像是投资一样,没有无缘无故的爱,鲁肃家中的大米也不是天下掉下来的,但是鲁肃舍得,他认为把这些米送给周瑜,很有价值,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周瑜的关系,两人经常在一起谈论天下局势与政治理想,关系非常好,使得周瑜对鲁肃有所了解。

周瑜临死前推荐鲁肃接班

不久,周瑜就把鲁肃推荐给了孙策与孙权,孙策去世后,鲁肃给刚接手江东政权的孙权讲了天局势与江东政权的战略,鲁肃的战略是让孙权建立帝业统一天下,要知道当时的江东政权在整个天下的实力并不见得有多强,但是鲁肃能放眼整个天下,并让孙权的野心上升到同样的高度,这就是鲁肃的才能,也是江东政权的最高发展战略,这就是鲁肃的才能之一,也是孙权推荐鲁肃的原因。

二是孙权的信任

孙权是江东之主,周瑜去世后,谁来接替周瑜,孙权是有一票否决权的,周瑜推荐了鲁肃,然后得到孙权的同意,鲁肃才能接周瑜的班,周瑜的推荐是第一步,孙权的信任是第二步,共同促成了鲁肃的重用,这是因为孙权也见识到了鲁肃的才能。

那么鲁肃有什么才能呢?

孙权与鲁肃

1、战略才能

孙权在评价鲁肃时,把鲁肃比作邓禹,邓禹是谁啊?邓禹是光武帝刘秀手下的开国功臣之首,是刘秀的首席战略大师,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经常与刘秀一起谋划天下战略,可以这么说,邓禹对刘秀的作用,相当于张良对刘邦的作用,但是邓禹的才能不仅仅在于谋略,邓禹还能率军作战,平定山西就是邓禹的功劳。

而孙权把鲁肃当成自己身边的战略大师,相当于刘备手下的诸葛亮,曹操手下的荀彧,孙权是个颇能用人的君主,他之所以这么评价鲁肃,是因为鲁肃有战略才能,鲁肃的战略才能体现在榻上对中。

孙权信任鲁肃

早在公元200年的时候,鲁肃就给孙权提出了江东集团的战略,鲁肃的战略是这样说的:

汉朝不可能复兴,曹操也不可能一下子除掉,现在我们应该鼎足江东,以观天下形势,趁北方正处于争夺,我们可以剿灭黄祖,攻打刘表,占据所有长江以南的地方,然后再建立帝业夺取天下,建立像汉高祖那们的大业!

鲁肃的最高战略是建立像汉高祖刘邦那样的大业,也就是统一天下,在公元200年的时候,恐怕整个天下不超过三个人有这个想法,前两个分别是曹操与刘备,第三个就是鲁肃,鲁肃的眼光相当独到,他认为汉朝已经不可能复兴,无法拯救,这个时候曹操已经挟天子以令诸侯四年了,天下民心向汉者仍然众多,但鲁肃就能敏锐地意识到汉朝将要结束,改朝换代的日子来了。

公元200年天下局势

鲁肃建议孙权有统一天下的野心,这在当时是很多人不敢想的,毕竟北方的曹操与袁绍势力那么强大,怎么也轮不到长江以南的孙权统一天下,但是鲁肃就是敢想,他要求孙权全据长江以南,然后再图天下,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如果统一不了天下,那也可以割据南方,形成南北对峙。

鲁肃的话一下子就让孙权有了极大的野心,这个时候的孙权相当年轻,只有19岁,鲁肃的战略从此在年轻的孙权心中生根发芽,赤壁之战时,孙权不愿意投降,很大一个原因就是鲁肃当年撑大了孙权的野心。

孙权不甘心投降,他有政治理想,就是统一天下,这种野心维持着孙权一直独立自主,虽然后期孙权并没有完成鲁肃的战略,但是鲁肃的战略却让孙权建立了帝业,孙权称帝后,就想起了鲁肃,还感叹要不是鲁肃,他也没有今天,这就是鲁肃的战略才能。

孙权被鲁肃燃起政治野心

2、治军才能

孙权曾经评价鲁肃有两大功劳,一是战略之功,提出了统一天下的成就帝王基业的计策,孙权还认为鲁肃的谋划超过了当年的张仪与苏秦。二是劝谏之功,赤壁之战前,江东人人自危,以张昭为首的投降派建议孙权投靠曹操,鲁肃坚决反对投降,并建议孙权召回周瑜,进行军事部署。

《三国志 鲁肃传》: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

孙权还有对鲁肃这样的评价,孙权认为鲁肃有些时候说说大话,并宽恕了鲁肃,不随意苛责他,但是孙权同时认为鲁肃行军作战安营扎寨,能命令行禁止,辖区内没有疏于职守的官吏,并且能做到路无拾遗,治理措施也十分完善。

鲁肃与关羽

这就是鲁肃的治军,鲁肃是一个有优点也有缺点的人,除了战略才能之外,鲁肃还有治军才能,这也是鲁肃能代替周瑜的原因之一,有战略能力的人并不一定都能治军,比如张良和荀彧,就没有治过军,而诸葛亮就能治军,要知道代替周瑜除了镇守一方之外,还要应对敌人的侵犯,涉及到军事与战争,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孙权也不会用鲁肃。

所以不要单纯以为鲁肃就是懂点战略,实际上鲁肃也懂治军,鲁肃镇守陆口期间,他东边的对手是关羽,北边的敌人是曹操,鲁肃镇守期间,成功地挡住了敌对势力,没有让江东有所损失,这就是鲁肃的军事才能。

3、胆识过人

鲁肃从来就不是老实人,而是一个很有胆识的人,当年鲁肃想要逃离袁术的控制区时,袁术派兵追击鲁肃,鲁肃带领家族中的精壮之人,布阵防御,张弓搭箭,做出一幅随时准备战斗的姿态,并以言语警告追兵,最终成功摆脱追兵,这不是老实人能做出来的事,从某些方面说,鲁肃就是个狠人。

鲁肃的胆识还体现在对抗关羽上,历史上的单马赴会其实是鲁肃,刘备拿下益州后,孙权讨要荆南三郡,刘备不肯给,孙权大怒,一面派鲁肃与关羽对峙,一面派吕蒙攻打荆南四郡,当时鲁肃与关羽在益阳对峙,双方约定进行谈判,鲁肃与关羽单独相见,他们的部将都远远跟在身后,鲁肃没有一丝害怕。

鲁肃还有治军能力

不仅没害怕,鲁肃还当面指责关羽不归还荆州三郡,关羽哑口无言,关羽有一个手下说道:土地只有仁德之人才能占有,哪来一家永远占住不放的道理。鲁肃一听,当即大怒并喝叱说话的这个人,就连关羽也示意那人离开。

要知道关羽可是正史上的三国第一名将,万人敌,熊虎之将,能在万军之中斩杀敌人的上将颜良,武力非同一般,而鲁肃并没有个人武力方面的特长,但是鲁肃并不惧怕关羽,反而是针锋相对,寸步不让,这就是鲁肃的胆识,绝对不是老实人能做得出来的。

这就是鲁肃的才能,有胆识、能治军、懂战略,所以孙权把鲁肃比作邓禹,所以周瑜会推荐鲁肃来接自己的班

《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周瑜为什么把鲁肃介绍给孙权

1鲁肃才能过人,与周瑜关系很好,其两人在对待蜀汉的问题上态度虽然是不一样的,但是前有鲁肃赠粮,和周瑜因孙策而来东吴的美谈,可以说两人的私人交情不一般

2.对待国事上,最主要还是孙权的态度,因为当时蜀吴处于合作关系,而鲁肃的态度不叫温和,从荆州问题上就能看出来,孙权让周瑜去夺,让鲁肃去借,让吕蒙去夺,可以说周瑜死后,鲁肃上位很大一部分还是因为孙权的态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