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洛阳牡丹比菏泽牡丹名气大?牡丹是中国原生独有的物种吗_牡丹_洛阳_甲天下

本文目录

  • 为什么有人说洛阳牡丹比菏泽牡丹名气大
  • 牡丹是中国原生独有的物种吗
  • 长安和洛阳的牡丹相比,谁才是甲天下的哪个

为什么有人说洛阳牡丹比菏泽牡丹名气大

菏泽古称曹州,文化地蕴也十分深厚,曹州牡丹甲天下。聊斋中的《葛巾》便是取自于曹州牡丹园,而且菏泽的工笔牡丹画也是天下闻名。

文化底蕴方面,菏泽不输给任何人,只是宣传没有做好。

以洛阳为例,刚解放的时候,洛阳几乎没有什么牡丹花。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大量从菏泽引进牡丹。并且依托武则天把牡丹从长安贬到洛阳的传说,经过包装和宣传形成了一种名气。

隋唐长安牡丹甲天下,宋朝洛阳牡丹甲天下,明朝曹州牡丹甲天下。虽然菏泽的牡丹形成的比较晚,但是如果认真的进行包装以及大范围的宣传,不输给任何人。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推广者。

长安牡丹恭祝菏泽牡丹在以后的日子里,做大做强自己的牡丹文化,一定会惊艳天下。

菏泽牡丹甲天下。

牡丹是中国原生独有的物种吗

牡丹,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落叶灌木,我国十大名花之一,素有“花中之王”美称,也是我国的“国花”,因花型硕大、花色艳丽、花香浓异而有“国色天香”之誉。牡丹原生于我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有几千年的野生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由于品格名贵,为世界人民所喜爱,早已穿洋过海被引种世界各地。

牡丹历史。甘肃省武威县发掘的东汉早期墓葬发现医学简数十枚,其中有牡丹治疗血瘀病的记载。自从人们发现了牡丹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牡丹逐渐被移植为家养,时间大概从南北朝开始大面积培植,至今有1500多年了。隋代,牡丹的栽培数量和范围逐渐扩大,被广泛种植于皇家园林和达官显贵的花园。唐代出现了专业的牡丹养植师,而且开始了“薰花”试验,牡丹的经济价值得以开发,宫廷寺观,富豪家院以及民间种植牡丹已十分普遍。宋代时,牡丹栽培中心由长安转移到洛阳,栽培技术更加系统和完善,牡丹开始被做为研究对象并有很大成果,一批理论专著问世,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牡丹种植规模空前扩大,嫁接、杂交培育优良品种广泛传播。明清时,牡丹的栽培范围已扩大到安徽的亳州、山东的曹州、北京、广西的思恩、黑龙江的河州等地。关于牡丹著述更多,薛凤翔著《亳州牡丹表》、《牡丹八书》,从牡丹的种、栽、分、接、浇、养、医、忌八个方面进行了科学的总结。清代熏花已十分普及,催花技术也达到了很高水平。新中国成立后,牡丹种植业重新得到发展,栽培数量不断增加,栽培技术逐年提高,而且产生了一大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如刘淑敏的《牡丹》,喻衡著的《牡丹花》,魏泽圃的《洛阳牡丹》等,在前人基础上,作了大量的理论上的新探索。

牡丹在国外。国外牡丹品种,无一不是来自中国。公元724年空海和尚将中国牡丹带入日本,1330年法国引进中国牡丹并进行繁育1656年东印度公司将中国牡丹引入荷兰,1789年中国牡丹进入英国,从而传遍整个欧洲。美国于1820年才从中国引进中国牡丹品种和野生种,而且培育出黑色的牡丹品种。意大利、澳大利亚、新加坡、朝鲜、荷兰、德国、加拿大等二十多个国家也均有牡丹栽培。

牡丹文化。牡丹最早出现于《诗经》,距今已3000多年。自秦汉以药物载入《神农本草经》始,散见于历代各种古籍者,形成了包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南北朝北齐杨子华的牡丹画,使牡丹正式进入艺术领域。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大量培植牡丹,自此,牡丹进入园艺学。唐代,诗歌文化的繁荣使牡丹大放异彩,一时间,如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等脍炙人口,成为千古绝唱,牡丹从此成为文学艺术的重要对象。宋代开始,又出现了大量的牡丹专著,如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丘浚的《牡丹荣辱志》、张邦基的《陈州牡丹记》等,元代有姚遂《序牡丹》,明代有高濂《牡丹花谱》、王象晋《群芳谱》、薛凤翔《亳州牡丹史》,清代有汪灏《广群芳谱》、苏毓眉《曹南牡丹谱》、余鹏的《曹州牡丹谱》等。还有遍布民间的牡丹传说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绘画、音乐、戏剧、服饰、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可谓不胜枚举。牡丹在中国称为花之富贵者,而且是洛阳、菏泽、铜陵、宁国市、牡丹江市的市花。

欣赏两首咏牡丹诗

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清平调咏牡丹三首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槛杆。

长安和洛阳的牡丹相比,谁才是甲天下的哪个

感谢您的提问。我们最好不拿长安和洛阳的牡丹相比,以免因各自的骄傲引起争论。在这里我们只说洛阳牡丹甲天下这个典故。

首先,甲天下什么意思?除了天下第一之外,还有就是古代喜欢用千字文开篇“天地玄黄”四个字来排序,意思就是天字一号。中国人喜欢在很多事物前标注地域标签。其中最著名的是“桂林山水甲天下”,其次比较常见的就是这句“洛阳牡丹甲天下”了。

理论上被冠以甲天下的事物在不同时期是会变迁的,但是如果某样事物长期被人称颂其在某处“甲天下”,那么这就会形成一种区域文化而超越时代。比如大家都知道若论山水之美,九寨沟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才是最美的中国山水,但九寨沟哪怕再美,也夺不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号。同样道理,洛阳牡丹经过长期的文人骚客的不断颂扬,作为河洛文化的一部分,牡丹已成为洛阳的最著名的文化标签之一,洛阳牡丹甲天下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已是广泛引用的成语。

野生牡丹出现在被子植物崛起的白垩纪,已经有一亿年以上的历史。早先它生长在山野,一年开花只有十数日,没有引起人们更多的注意。始祖炎帝发现了牡丹的药用价值,增进了对它的了解,但仍没有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更不为帝王贵人所知。直到我国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夏代,条谷(今山西汾阳)向夏宫斟鄩进贡牡丹,才从田野进入帝王宫苑,获得了发展机遇开始发祥。距离汾阳不远的豫西山区也是牡丹的原产地之一,驴友们曾在伏牛山深处人迹罕至的山间找到过单瓣的野生牡丹群落。西晋时牡丹已经成为士族园林中常见的观赏花卉,隋代洛阳的皇家园林西苑大量引种牡丹。

唐朝时牡丹成为成为最受国人喜爱的观赏花卉,开始向全国范围引种。当时洛阳的皇家园林神都苑,跟当时西安的皇家园林一样也被称为上苑。,最著名的牡丹传说来自武则天的一首诗《腊日宣诏幸上苑》: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全唐诗》载录此诗时并有诗序,唐代计有功的《唐诗纪事》中也说得更加详尽:天授二年,即公元691年,也就是武则天登基称帝的第二年腊月初,朝中有忠于李唐的人想政变。他们假托御花园百花盛开,想乘武则天看花之机推翻她,被武则天发觉。当时正值严冬,百花怎么可能盛开。于是有人给武则天出谋划策,叫她下旨,命令腊八节这天百花齐放。武则天便写了此《腊日宣诏幸上苑》作为诏书,写完后,派使者前往御花园中宣诏。使者把武则天的诏书在花园中焚去,以报知花神。腊日这天武则天在大臣们的簇拥下来到了御花园。人们惊呆地看到花园中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煞是好看。那些想搞政变的人,想到可能老天也偏向武则天,不敢轻举妄动了。此诗简捷明快,语言流畅,主题鲜明,堪称上乘之作。充分反映了女皇的睿智头脑、随机应变能力、果断的作风以及号令一切吞吐天地的气概,显示了女皇主宰一切的神气和至高无上的尊严。

在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到了北宋,达官贵人延续此风在洛阳争相建设私人园林,李格非在《洛阳名园记》中记载了天王院花园子有牡丹数十万株,花开时吸引全城人士前来游赏。归仁园有牡丹、芍药千株。欧阳修在洛阳发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皆插花。花开时,士庶况为遨游”,当时的洛阳城,无论民居,还是官院,遍植牡丹。欧阳修将洛阳牡丹的历史、栽培、品种以及风俗民情做了详尽的考察,写成了中国第一部牡丹专著《洛阳牡丹记》。

改革开放前,洛阳的牡丹主要集中在王城公园、牡丹公园、植物园以及和几条大马路的绿化带上。当时的大多数洛阳人并没有对这种四月间的美艳花卉投注太多注意力,只是会感觉在外地看到的牡丹都没有洛阳的牡丹花朵大,也没有洛阳牡丹每株上开的花朵多。

直到1982年9月21日,洛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将牡丹花作为洛阳市“市花”,每年根据牡丹开放情况于4月某日至5月某日举办洛阳牡丹花会。

2008年6月14日,洛阳牡丹花会列入国务院发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11月,经国务院、国家文化部正式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节会,更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由国家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