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列克提之战(1969年,勃列日涅夫为何没敢揿动打击中国的核按钮?)_苏联_中国_美国

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跌入冰点,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勃涅日涅夫一度决定对中国实施核打击,造成了中国全民备战的局面,一时间两国在边境地区剑拔--张,似乎昭示着一场核大战即将发生。

世界警察山姆大叔紧急出面调停,向苏联人表明了美利坚的意志,美国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核战争,认为中苏核战争将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人类将不可避免的走向毁灭。

苏联人获悉了美国的态度之后,士气瞬间土崩瓦解,放弃了战争意愿,从而避免了三战的发生。人类在核战边缘小心翼翼地走了一次钢丝,最终走入了和平的怀抱。

勃涅日涅夫。

中国和苏联的爱恨情仇,在上个世纪是世界瞩目的一段感情,两国那段相爱相杀的往事,至今让人唏嘘不已。

斯大林在世时,苏联与中国关系非常友好,苏联于新中国建立第二天就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派出了许多援华专家,提供技术,今日的武汉长江大桥就是当年苏联专家援建的。

可见两国在那时的关系还是正常化的,赫鲁晓夫上台后,对华政策产生了变化。据毛主席后来回忆,与苏联真正闹翻是在1958年,本来根据苏联此前的承诺,中国要求苏联提供--及--,但是苏联提出了条件:在中国领海和中国组建联合舰队。

赫鲁晓夫。

这一要求被中国断然拒绝,从此,苏联想从军事上控制中国的阴谋破产了。虽然中苏明面上没有撕破脸,但是暗中较劲的事已经越来越多。

到了1968年,苏联在我国新疆附近大量增兵,达到了惊人的25个师,1200架飞机。此外,苏联和蒙古还达成了驻军协议,至此,苏联在中国北方边境地区陈兵已达百万,虎视眈眈意欲南下。

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1968年8月,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中国将苏联称为“社会--”,两国关系开始急转直下,从暗中较量上升为国际舞台的互相抨击,为提防苏军,中央将大量部队调往西北、华北和东北,两军对阵割据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

1969年,这一年必将被载入史册,这是对中苏两国关系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一年,3月,苏联不顾已经确定的边界协议,悍然入侵我珍宝岛,袭击中国边防部队巡逻人员,打死打伤多人。

我解放军忍无可忍,发起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最终,以苏联的退败而告结束。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在此次战役中颜面尽失,从此怀恨在心。

入侵珍宝岛。

8月,苏联蓄谋已久的计划终于得以实施,苏联方面在新疆铁列克提对我边防军实施埋伏打击,我解放军一个边防巡逻队,将近一个排的战士,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奋起反击。

为捍卫祖国的尊严以及人民的利益,战至最后一人,面对苏军有备而来的计划以及强大的军事力量,最终寡不敌众,导致全军覆没,现场惨不忍睹。

然而在苏军大本营看来,草菅人命、侵略他国领土让他们挽回了一些颜面。此事之后,国际上对中苏关系的走向都持悲观看法,认为两国的大规模军事战争在所难免,而苏联当时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的一个举动,直接将中苏乃至全世界推向了黑暗的深渊。

新疆铁列克提之战。

勃列日涅夫是一个好大喜功的领导人,据不完全统计,他是最喜欢为自己颁发勋章的领导人,苏军在珍宝岛事件的惨败,使得勃列日涅夫怒火中烧,这与他天降伟人般的伟岸形象严重不符,因此,他蓄意发动了后续的铁列克提事件。

此事在国际上掀起巨大反响,但是苏联的行动还远不及此,之后,苏联召集政治、军事等各方的重量级人物开会,商讨下一步计划,最终,苏联大本营伸出了罪恶之手,直接将世界推向了核战边缘。

当时的勃列日涅夫已经孤注一掷,在听取了幕僚们关于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建议之后,勃列日涅夫下定决心要对中国采取这项惨无人道的行动。

作为当时世界唯二的强国,在这样重大行动面前,肯定是要和美国照会通知的,毕竟勃列日涅夫期望得到美国人的支持,那么他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宣示武力。

尼克松。

当时担任美国总统的是尼克松,在听取了基辛格的汇报之后,尼克松明白,一旦任凭苏联发动核打击,就意味着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打,届时,世界都将走向毁灭的深渊。

但是当时的中美关系在经历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后已经濒临冰点,两国处于老死不相往来的模式,尼克松决定将苏联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消息透漏给新闻媒体,让媒体借机散播出去,由此提醒中国。

很快,消息就传回了国内,毛主席和中央经研究决定,让所有主要领导人都撤离北京,并且在全国掀起备战核战争的全民热潮。此外,各路解放军已经进入战时状态,一时间,从东北到海南,从西北到东南,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全国各族人民都做好了战前准备。

朝鲜战争。

大量军队开始被调往北方,无数的导弹被部署到边境地区,中蒙边境、中苏边境战争阴云密布。

苏联也将大批军队调往边境地区,但是苏联之意并不在此,他们的目标是对我国重要工业城市及核心建筑实施核打击,进行外科手术式的定点摘除,地面部队只不过是为了迷惑以及震慑。

世界霸主美国可没敢闲着,尼克松通过基辛格向苏联人发出警告,如果对中国实施核打击,那么将直接点燃三战,美国不会袖手旁观,为了全人类的福祉,美国必将参战,对苏联实施正式打击。

勃列日涅夫一直在等待着美国的消息,只要美国给他坚定的信心,那么他便会毫不犹豫地对中国按下核按钮。等待是痛苦且漫长的,苏联方面终于等到了美国方面的照会,结果却令他们大吃一惊。

勃列日涅夫原本有多少雄心壮志的要发动--,当听到美国态度便有多抓狂,他或许从未考虑到,美国会有支持以外的任何态度。但事实摆在面前,苏联方面必须面对中美两国的态度,权衡利弊。

基辛格。

苏联军方在经过缜密的商讨之后,勃列日涅夫最终也没敢敢揿动打击中国的核按钮,原因无外乎有两个:美国的态度以及中国的实力。

作为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态度是其他国家做事的参照,如果不看美国脸色,那么招致美国反对,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况且,在此次核打击一事上,已经牵涉到了美国的核心利益,美国也表明不会坐视不管。

据说,勃列日涅夫获悉美国人的态度之后,大骂美国人欺骗了他们。可这哪里是美国骗了苏联,站在当时美国立场上,完全可以认为是苏联意图坑拐美国,中国这个厚积薄发的国家,有着强大的意志,在触礁多次之后,美国也是引以为戒的。

另外,据苏联军方获取的情报以及卫星侦查,了解到中国已在边境地区部署大军,并且全民都已做好准备,如果对中国实施打击,必将遭到报复,对此苏联人也明白,中国是唯一一个与美国斗过两次也没有落下风的国家。

因此,勃列日涅夫最终还是没有按下核按钮,在那个风烛残年的夜晚,勃列日涅夫也失去了往日的威严与气势,他像一个老人,他忽然意识到,如今的世界局势已经不同于当年,美国和中国已经走得很近了,这对苏联来说不是一个好信号。

而且,苏联本国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在勃烈日涅夫执政后期,苏联的经济已经陷入停滞,甚至一度出现倒退。中苏1969风波之后,两国关系渐渐恢复正常化,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对勃烈日涅夫执政期间的一系列措施做出批判。

戈尔巴乔夫。

在往后的历史风云中,由于世界格局变化多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北约有着纠葛不清的利益,而中国,也成了美国重返亚太的借口,相同的外部环境使得俄罗斯和中国的利益一致。

近年来,两国关系已经越来越密切,照应了那句话: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核战争离人类时近时远,在每一个时代,偶尔出现的战争狂人就会将全球推向核战争的边缘,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差点就开启第三次世界大战。

最终,在美国的干预以及中国充分的准备下,苏联打消了核战争的念头。拳头才是硬道理,美国以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强大的军事力量,使得苏联望而却步。

虽然历史已将这些尘埃逐渐掩埋,但是留给人类的教训却恍若昨天,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纵使人类无比期盼和平,战争却总是不期而遇的。

它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它只跟随某些战争狂人的脚步,但是,强大的国力是震慑他人的基础,唯有如此,才能维持世界和平。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