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面夜叉的故事(笑面夜叉出自:宋·陈次升《弹蔡京第三状》)_的人_蔡京_京城

笑面夜叉的故事

笑面夜叉的故事(笑面夜叉出自:宋·陈次升《弹蔡京第三状》)

宋朝的陈次升一生耿直,三次身居谏官要职,建议意见不与别人苟同,敢于说真话,多次上书皇帝弹劾奸臣。

宋哲宗的时候,章惇、蔡卞广植党羽,朋比为奸。陈次升曾在哲宗初年被贬职,章惇、蔡卞认为陈次升必有怨愤,而且蔡卞和次升又是同乡,因此想拉拢次升,排挤其他大臣,被次升严辞拒绝。从此章惇、蔡卞对次升非常痛恨,并且对皇帝进谄言,欲将其贬出京城。幸亏哲宗比较明智,说:“附和的大臣容易得到,次升敢说真话,这种人很难得,不应该受贬。”还把陈次升提拔为左司谏,专门负责进谏。

陈次升多次向哲宗弹劾章惇等人,然而未被采纳。到徽宗时,陈次升任侍御史,再次上书痛切地陈述章惇、曾布、蔡卞、蔡京等人的恶行。他在著名的《弹蔡京第三状》中写道:“蔡京过分挑剔别人的缺点和过失,恶意中伤诬陷士大夫,他的恶劣影响遍及天下,实在是让人耳不忍闻,目不忍睹,章惇虽是主使的人,但坏事大多是蔡卞做的,人们把他看作是面带笑容而心肠狠毒的人,这是天下人所共知的。”

最终,这些奸臣都被贬了职,逐出京城。

成语“笑面夜叉”指面带笑容而心肠狠毒的人。夜叉,佛经说是一种吃人的恶鬼,常用以比喻相貌丑陋、凶恶的人。

笑面夜叉出自:宋·陈次升《弹蔡京第三状》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