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可否称为历史学家?金庸的小说有那些特点_古龙_作品_神雕侠侣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金镛 古龙 作品 神雕侠侣

本文目录

  • 金庸可否称为历史学家
  • 金庸的小说有那些特点
  • 你认为金庸老先生是一流作家吗为什么
  • 金庸武侠世界中,小龙女和东方不败,谁比较厉害
  • 金庸的武侠小说按什么顺序看呢
  • 金庸有哪些小说作品
  • 大家觉得金庸先生最好的三部小说是哪三部
  • 你眼中的金庸是什么
  • 金庸武侠和古龙武侠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 金庸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

金庸可否称为历史学家

拜金庸为导师的几个浙大学生,有的懊悔,有的不评议,有的呵呵,可见金庸学识几何。金庸是出色的武侠小说家,不是学者。硬充学者,真的露马脚了。

金庸的小说有那些特点

金庸小说的特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贯穿金庸小说的思想主流,是爱国主义和民族思想。

第二、金庸小说的情节结构非常具有创造性,可以说,在古往今来的小说结构上,金庸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第三、金庸小说的人物,有一种特别吸引人的力量,个性鲜明,性格各异,无论是写恶人,还是写好人,恶人各有各的恶德,好人各有各的好处,决不是千人一面,决不是一个模子。

第四、金庸小说的意境和场面层出不穷,江南烟雨,北国风光,名山大刹,明月清泉,不知道作者心中有多少丘壑。金庸小说里的奇山异水,让人悠然神往,寄托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厚感情。

第五、金庸小说的语言,特色鲜明,有一种特别吸引人的魅力,总是让人令人欲罢不能,以致于通宵达旦地读下去。他的语言是那样的优美、精炼、传神、准确,如行云流水一般,再加上方言、诗词的融合,大大地增加了文学性。

你认为金庸老先生是一流作家吗为什么

假如哪个能写出几百万字武侠小说、并且能得到社会认同、再来评价金庸老先生吧。因为这个问题带有贬义、太伤害对金老先生的感情了、泼墨挥毫几句。

书海有情随君去,

江湖无敌任我行。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

后面两个句包含了老师金典作品!

金庸武侠世界中,小龙女和东方不败,谁比较厉害

这两人没啥可比性吧~就算金庸武侠年代越晚武功退化越厉害,可你要是说小龙女能同时独自面对上官云、向问天、任我行、盈盈和令狐冲,而且有能力团灭这几个人,我反正是不信。

令狐冲和杨过都是独孤求败的传人,这说明两人的武功是同级别的,不存在代差。甚至杨过还是独孤求败的宠物教出来的,未必能达到独孤求败的层次。虽然令狐冲的实力一直被人诟病,但以剑对剑的话面对小龙女我觉得就算赢不了打个平手应该还是可以的,所以我认为东方不败远比小龙女厉害~

金庸的武侠小说按什么顺序看呢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作为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其作品让人们争相拜读。十五部作品按什么顺序读最爽?一起来了解一下。

创作顺序

如果是第一次读的话,最好还是按金庸小说创作时间顺序读。像《书剑恩仇录》是刚起手,还很青涩,如果先看了《鹿鼎记》,那肯定其他的武侠小说就很难入眼了。

《书剑恩仇录》1955年

《碧血剑》1956年

《射雕英雄传》1957年—1959年

《雪山飞狐》1959年

《神雕侠侣》1959年—1961年

《飞狐外传》1960年—1961年

《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倚天屠龙记》1961年

《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连城诀》1963年,又名《素心剑》

《天龙八部》1963年—1966年

《侠客行》1965年

《笑傲江湖》1967年

《鹿鼎记》1969年—1972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

历史顺序

按照历史发展顺序阅读金庸的武侠小说,仿佛置身于二千五百多年的中国武侠发展史中,不失为很系统的一种读法。

一.春秋时期

1.《越女剑》:公元前五世纪前叶

二.北宋后期

2.《天龙八部》:公元1094年前后

三.南宋中后期

3.《射雕英雄传》:公元1206年-1227年(郭母怀胎到铁木真逝世)

4.《神雕侠侣》:公元1239年-1260年(杨过出场到蒙哥归天)

四.元朝末期

5.《倚天屠龙记》:公元1337年-1360年(张三丰90岁到张无忌22岁)

五.明朝

6.《笑傲江湖》:估计是明朝中期

因为有武当派,而且书中官职是明朝的,并且书上插图中的男人都没有辫子,还有在《鹿鼎记》中澄观老师侄曾想到前朝有一位令狐冲大侠,以无招胜有招,那自然是明朝了。

7.《侠客行》:明朝

因为有武当派,并且书中好象没有什么民族矛盾,而且书上插图中的男人都没有辫子

8.《碧血剑》:公元1634年-1644年(袁承志从10岁到20岁)

六.清朝

9.《鹿鼎记》:公元1670年-1689年

鳌拜死的时候史书上记载为1670年,韦小宝签订《尼布楚条约》后归隐,那是1689年。

10.《书剑恩仇录》:公元1756年前后

因为《飞狐外传》中赵半山曾对小胡斐说过福康安在十年前被红花会抓住过。

11.《飞狐外传》:公元1766年-1770年

由《雪山飞狐》推算,从胡斐13岁到17岁

12.《雪山飞狐》:公元1780年3月15日(阴历)

书上开头就写了这是乾隆四十五年叁月十五。

13.《鸳鸯刀》:清朝

书上倒数第二段写道满清皇帝听说这双刀之中,有一个能无敌於天下的大秘密,自然是清朝了。

14.《连城诀》:清朝

这个没什么大道理,因为书上插图中的男人都有辫子,这可是金庸授权的,而且从官职、地名上也可以看出是清朝。

15.《白马啸西风》:清朝

原因和前面的一样,书上插图中的男人有辫子。

分系列读

1.射雕系列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再加上《天龙八部》,江湖帮派和武功体系都很接近。

2.飞狐系列

《书剑恩仇录》《飞狐外传》《雪山飞孤》,线索型的人物承接一脉相承。

3.独立长篇

《笑傲江湖》《鹿鼎记》,均为巅峰巨著。

4.优质中篇

《碧血剑》《连城诀》《侠客行》,值得一读。

5.青涩短篇

《鸳鸯刀》《白马》《越女剑》,金庸出品一定要读全呦。

挑重点读

如果时间和精力有限,只挑名著读:《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其他作品可以得空再慢慢读。

还有哪些好读法,欢迎留言讨论。

金庸有哪些小说作品

很不想被这个问题邀请。

2018年10月充满了不幸,在今天下午,金庸先生于香港养和医院与世长辞,享耆寿 94 岁,永远怀念金庸先生。

图 金庸先生



纵观金庸先生的一生,跌宕起伏却又精彩绝伦,凡有饮水处,必有金庸文,金庸先生的一生,创作了很多作品,包含小说、政论和其他的一些作品。其中,小说是金庸先生文学的最高体现,下面对于这三类作品进行全面的概括和总结,以缅怀金庸先生。

小说

在《鹿鼎记新序》中,金庸先生大手一挥,一副名联横亘其中:“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那是一个老人一生的成就,短短十余字,仿佛金庸先生走进了自己的武侠世界,弯弓射雕,吸风饮露,快马江湖,飞崖悬渡。

这十余字,代表了金庸先生近乎全部的小说著作(注:1970年金庸先生所著的《越女剑》未入对联内。):

图 金庸先生全部小说创作、发表年限及期刊列表

图 金庸铜像,于浙江桃花岛,两旁所撰楹联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政论

金庸先生除了小说之外,还与著名武侠作家梁羽生、百剑堂主在《大公报》上发表专栏,如“三剑楼随笔”。

除此之外,金庸先生还为《明报》撰写社评,这一写就是二十余年,所涉及内容不方便在此表述。

在政论方面,金庸先生留下一句“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成为美谈。

其他

金庸先生的其他著作,主要包含:
  • 袁崇焕评传:文化科普作品,非专业性学术作品;后收录于小说《碧血剑》中。
  • 在台所见、所闻、所思:1972年于明报出版社出版。
  • 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与池田大作的对话录,1998年出版。
  • 金庸散文集:是金庸先生首本散文集。于2006年10月出版。
  • 月云:金庸先生为中国《收获杂志》撰写的自传体散文式短篇小说,收录于《金庸散文集》。
  • 明窗小札:出版在《明报》专栏,内容多为时事评论等。

结论

金庸先生一生著作等身,金庸先生千古,永远怀念金庸先生。

大家觉得金庸先生最好的三部小说是哪三部

个人认为,金庸先生每部都很好,经典中挑出经典,我个人认为《射雕三部曲》、《书剑恩仇录》、《天龙八部》。

射雕三部曲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原是三部小说,但我认为三部剧情连贯,更像是祖孙三代人,同为一家难以割舍。

射雕英雄传(身为爷爷),以抗金为主线,讲述了一段关于英雄论天下的奇篇大作,内虽讲述了郭靖黄蓉的爱情故事,但过于成熟的感情观,缺少了描述性,像极了为下一代打拼的先人、前辈。

神雕侠侣(身为父亲),以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为主线,同样有侠义事迹,但更多叛离世俗的爱情观,显然成为经典,虽叛逆,但感人肺腑,佳传后世。其更想是为倚天屠龙记树立的榜样。

倚天屠龙记(身为孙子),以张无忌的事业、爱情为主线,张无忌虽有侠义观,但没有可以支撑的野心,毫无底线的游走在各女之间,更像是依偎在前辈所打下的树荫之下,尽享一人太平。

书剑恩仇录

貌似这是金庸先生的第一部著作。敌对的亲兄弟,一个身为“匪首”,一个身为“官首”;他们之间的爱恨纠葛,争权夺利,成为了这部著作的主线,这是一部浩瀚的历史大剧,框架之大,一锅难烩。貌似除了结局外,全书内容逼近现实,矛盾的刻画更是经典,一言不合的开打,更是抒发了江湖人的豪情。

在这本书的光环下,已至后面的很多“兄弟”战争剧,都显得四处无光,黯然失色。

天龙八部

上述对内容的描述没有提到人物,是因为这部书,本书的人物之杂,刻画太具有挑战性,就像头上的每一根头发,给它们以根为单位,漂染成不一样的颜色,而这种颜色之间的搭配完全没有违和感,看着是那么的自然舒心。

以上是我最喜欢的金庸先生的三部著作,路过大神留下你的看法。

你眼中的金庸是什么

才华横溢。金庸一支笔写武侠,一支笔纵论时局,享誉香江;少年游侠,中年游艺,老年游仙;为文可以风行一世,为商可以富比陶朱,为政可以参国论要;金庸一生的传奇,可谓多姿多彩之至。谢邀!

金庸武侠和古龙武侠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古龙也写过“神雕侠侣”,模仿金庸一次,金庸却模仿过古龙两次。

《古龙之神雕侠侣》

武当赤阳道长、崆峒剑神厉鹗和峨眉苦庵上人联手与七妙神君比拼内力,眼看着,三大顶级高手即将败下阵来。

关键时刻,点苍掌门谢长卿从后面偷袭,并用上“七绝手法”,极快地点了七妙神君的“肩井”和“沧海”两处死穴。

然后,四个无耻的掌门人扬长而去,把七妙神君丢在五华山雪地里,让他慢慢等死。

七妙神君心里暗想,自己雄霸江湖几十年,这下肯定完蛋了。

命运真是奇妙,在七妙神君绝望的时候,他绝对意想不到,居然是一头发怒的公牛救了他。

四大掌门在五华山上暗算七妙神君的同时,“神雕侠侣”夫妇,正在山下辛家村大战海天双煞。

辛家村虽然很小,名声却很大,就因为村里出了“神雕侠侣”夫妇,而且是堂兄妹。

男主名叫辛鹏九,女主名叫辛仪,两人自幼青梅竹马,长大后依然卿卿我我,遭到父母及其他居民热潮冷讽。于是,在一个春天里,这对苦命鸳鸯双双失踪,从此杳无音讯。

十年后,辛鹏九夫妇突然回来了,还带着一个七八岁男孩,名叫辛捷。

有钱能使鬼推磨

回到村里后,辛鹏九夫妇准备了很多重礼,并挨家挨户送去。 至此以后,周围邻里当面对他们客客气气,背后也常常夸奖他们豪气。

辛鹏九夫妇擅长雕刻,所雕之物,总是栩栩如生。

闲暇之余,辛鹏九夫妇就雕些小像消磨时光,也经常拿去送给父老乡亲。没想到的是,乡亲们把这些小雕像卖到到城里去,居然换回了很多银子。

才几个月时间,辛家村附近的人,都夸奖辛鹏九夫妇是“神雕侠侣”,他们的名气越来越大。

名声越大,辛鹏九夫妇越是焦头烂额,他们有一种预感,大祸即将临头了。

辛鹏九夫妇回来四年多了,这段日子里,虽然过得惶惶恐恐,倒也相安无事。

花朝节那晚,辛鹏九一家三口坐在小院里享受片刻悠闲时光,苦难终于来临了。

突然间,黑暗中有人阴笑着说道:“一盏茶之内,如果你夫妇父子三人不立刻自决,后果会更惨。”

听到声音后,辛鹏九夫妇已面无人色,他们知道,海天双煞已经追来了,他们的厄运,就近在眼前。

这场灾祸,不是突然降临,还得从十年前说起。

海天双煞,就是大魔头天残焦化和天废焦劳兄弟,是关中九豪的扛把子。

辛鹏九夫妇离辛家村后,四处流浪,无意中遇到一位奇人,学得一身绝技。 艺成后,夫妇二人不务正业,变成了江湖中赫赫有名的独行巨盗。

后来,夫妇二人又加入“关中九豪”团伙,听命于海天双煞。

儿子辛捷出生后,夫妇二人不想继续作恶,试图逃离海天双煞的控制。 辛捷七岁那年,趁海天双煞远赴塞外之际,辛鹏九夫妇带着儿子,悄悄逃回了辛家村,开始了隐居生活。

根据海天双煞团伙的规矩,背叛者必死,两个魔头说到做到,从不给任何背叛者活命的机会。

就在儿子辛捷的面前,海天双煞蹂躏了辛仪之后,把她们夫妇二人杀害了。就这样,一代“神雕侠侣”命丧黄泉,留下孤儿辛捷独自面对海天双煞。

事后,海天双煞更是丧心病狂,把辛捷放在一头公牛背上,故意把公牛打伤而让其驮着小家伙狂奔,以此取乐。

无巧不成书。

这头愤怒的公牛,冲上了五华山后,正好路过七妙神君躺着的地方。无意之中,公牛踩在七妙神君的“乳泉和玄玑”两个穴位上,救活了他,同时把辛捷抛在了雪地上。

就这样,辛捷遇上了七妙神君梅山民,练成了绝世武功,打开了《剑毒梅香》的序幕。

古龙的《剑毒梅香》,写作于1960年,以“神雕侠侣”故事拉开序幕,有模仿金庸的嫌疑(金庸《神雕侠侣》写于1959年)。

1960年,古龙创作《苍穹神剑》,写了倚天剑。1961年,金庸创造《倚天屠龙记》,有模仿古龙的嫌疑。

1960年,古龙创作了《湘妃剑》,写了屠龙刀。1961年,金庸创造《倚天屠龙记》,有模仿古龙的嫌疑。

金庸武侠和古龙武侠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一〕古龙有66部武侠作品,金庸只有有15部。

从1960年开始,古龙专注创作武侠小说20年,平均每年完成3.3部。按照平均每部50万字计算,古龙每年写作165万字左右。那时候没有电脑,全是手写稿,这样的写作量,确实让人折服。针对古龙海量创作,金庸曾经亲自说过,他也非常佩服。也因为创造速度过快,古龙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早期作品和后期作品都非常平庸。金庸只有15部作品,但是,每一部都精雕细琢,总体质量比较好。

〔二〕金庸是一个纯粹的文学研究者,古龙本身就是大侠。

上大学之前,古龙曾经加入过赫赫有名的四海帮,整天参与打打杀杀,是地地道道的江湖人。也就是这个原因,古龙对江湖生活的描述,明显比金庸接地气,更好地还原了江湖的真实面貌 。

〔三〕金庸小说“可看不可读”,古龙小说“可读不可看”。

实事求是地说,金庸之所以能够家喻户晓,电视剧的推波助澜,比原著的影响力更大。就算不识字的老爷爷老奶奶,也熟知《天龙八部》、《神雕侠侣》和《笑傲江湖》。如果我身边有电视和金庸原著,我肯定把原著放在一边,好好欣赏电视剧,这就是金庸小说的“可看不可读”。基于此,金庸的很多粉丝,并没有认真读过他的原著,或者读得不多。古龙的小说则不同,原著非常精彩,改编的电视剧却不尽人意。基于此,古龙的多数粉丝,来自于阅读了他的原著。

〔四〕金庸采用了架空历史的创作手法,古龙则是平行历史。

在金庸笔下,把人物描述得有头有尾,基本能够以假乱真。古龙则不同,不依赖任何历史人物或事件,把庙堂与江湖彻底分割,只专注江湖中的恩恩怨怨,无需附带其它色彩。

〔五〕金庸脸谱化严重,古龙则深入剖析人性。

金庸笔下,大侠比圣人还高尚,基本修炼到不用吃饭的高度了,脸谱化特别严重,给人空洞的感觉。古龙笔下的人物,与人间烟火气更接轨,不是那种非黑即白的一刀切,把人性的复杂化剖析得淋漓尽致。

〔六〕古龙高开低走,金庸低开高走。

古龙的武侠小说,开篇都非常精彩,包括早期试笔作品。但是,由于写作量过大,难免有才思枯竭现象,基于此,古龙作品高开低走现象严重,漏洞也特别多,尤其是代笔内容。金庸作品,开篇平平淡淡,但是,后面内容会越来越精彩。金庸作品比较少,写作时精雕细刻,后来又反复修改,漏洞肯定少多了。

〔七〕古龙打斗过于简单,金庸打斗过于啰嗦。

古龙中期和后期作品,不太注重打斗过程,基本就是直接宣布结果,然后花费大量笔墨剖析胜败原因。这方面,古龙确实处理得过于简单,有点吊读者胃口。与古龙刚好相反,金庸的打斗描述过于啰嗦,哪怕是两个无关紧要的角色缠斗,也会写上好几页。

〔八〕金庸只是武侠小说传承者,武侠开创了武侠新局面。

金庸小说里,还可以看到很多传统小说的余味,只是把传统武侠小说发扬光大。古龙则不同,完全开创了武侠新局面,形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古龙体。

〔九〕金庸武侠作品雅俗共赏,古龙作品适合精英群体。

金庸小说受众群体很大,小学生也能读懂,男女老少都喜欢。古龙小说则不同,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功底,特别是人生阅历不太丰富的群体,很难理解透古龙小说的精髓。

〔十〕顶级作品对照。

1.《多情剑客无情剑》VS《天龙八部》。

这两部作品半斤八两。


2.《白玉老虎》VS《神雕侠侣》。

这两部作品也是半斤八两。


3.《武林外史》VS《倚天屠龙记》。

这两部作品还是半斤八两。


4.《七种武器》VS《笑傲江湖》。

这两部作品依然是半斤八两。


5.《欢乐英雄》VS《鹿鼎记》。

这两部作品更是半斤八两。

写在最后:

我是小李飞刕,深度武侠小迷妹,长期写作武侠话题。

我身体不好,写作这篇文章,断断续续用了三天时间。

如果你喜欢本文,记得点赞鼓励一下小女子,我会更加努力创造。

如果你不喜欢本文,能留言给我指点迷津吗?谢谢!

金庸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

要论金庸在世界文学史的地位,这个问题的确有点大!不过我认为,不管是在中国文学史还是放在世界文学史,金庸都有相当高的地位,是站在文学巅峰的人之一。或许我这么说,有人会说我是在哗众取宠,但我是有理由的。

此问题既然提到了世界文学史,那么就得从这方面谈起。其实我并不是一个保守而固步自封的人,但我一直认为:若要论文化科技,我国要向世界学习的地方还非常多;但若要论文学,我国要向世界学习的地方极少,甚至不必要花经历学习外国的文学作品,把我国自己浩瀚如烟的文学作品学精就了不起了。说点题外话,我极痛恨当下学校开口闭口就要学生购买世界名著!什么普希金雪莱的诗,诗中的意境和美学能和李白苏东坡等相提并论吗?当然小说方面的差距还是要小一些,但无论外国哪部小说,都不能望《红楼梦》之项背。也盼读者朋友们不要言必称雨果托尔斯泰,先把国学经典学好学透吧!

其次,再回到正题,简略谈一下金庸与世界各国闻名的文学大家之间的对比。英国最知名的是莎士比亚,其作品都堪称史诗级,文学性思想性都很高,而我认为莎翁的短板也不少,比如他的戏剧作品就显得非常繁冗而啰嗦;不少地方结构显得松散凌乱;情节方面牵强附会的地方也比较多。而看看金庸的文字,何其简洁、精炼!其中对人物(小说主要是写人)形象的刻画,寥寥几笔就极其生动,比如写乔峰:“段誉见这人身材甚是魁伟,三十来岁年纪,身穿灰色旧布袍,已微有破烂,浓眉大眼,高鼻阔口,一张四方的国字脸,颇有风霜之色,顾盼之际,极有威势。段誉心底暗暗喝了声采:‘好一条大汉!这定是燕赵北国的悲歌慷慨之士。’”像这样简洁又生动的描写,不论莎士比亚,也是任何欧式语言无法企及的;再比之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这的确是一部名著,我看过这部作品,内容恢宏广博,也对社会对人性有深刻的揭露。然而这部作品的阅读性却不强,内容过于平实,情节拖沓冗长,看得人昏昏欲睡。而反观金庸作品,其中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让人欲罢不能。而一部小说的好坏,情节是否动人当是重要标准之一。再如雨果《巴黎圣母院》,固然也是世界名著,其中对人性的刻画、对现实的批判可谓是入木三分,然而在人物的描写方面,可说仍要逊金庸一筹,这部作品对敲钟人、大祭司等三五个主要人物写得很好,然而在其它配角人物方面就太单薄。再看看金庸,主角人物描写就不用提了,在一些极次要的人物举例如“崆峒五老”,三言两语之间也可分得出有的颇有骨气,而有的品格卑下,有的投机心理极重等。这方面金庸的文笔功夫登峰造极。

其次,再论金庸的小说。有些作家如王朔批判其庸俗,但我认为金庸的小说是大雅若俗,雅俗共赏。在雅俗取舍之间,雅的成分更多一些。首先看金庸的文字就相当典雅,其举例可以随手拈来,如描写完颜洪烈在醉仙楼观赏南湖“这醉仙楼正在南湖之旁,湖面轻烟薄雾,几艘小舟荡漾其间,半湖水面都浮着碧油油的菱叶,他放眼观赏,登觉心旷神怡。”未见王朔作品有如此功力。另外,金庸小说是相当有内涵的小说,其中国学经典、诗词歌赋、诸子百家、音乐书法、易经数理、茶酒之道……无所不包而又能切中肯紊。比如音乐描写,本人虽说不上博览群书,但也每天手不释卷,然平生只佩服三处文学作品对音乐的描写:一是《琵琶行》,二是刘鹗《老残游记》听戏,三是《笑傲江湖》之“聆曲”,也就是令狐冲与仪琳听“笑傲江湖曲”那段,由于篇幅限制就不再赘述了。对音乐这种抽象的东西,要为之用文字描写,难度极大,我认为就此而言,金庸当排在刘鹗之前。

最后,再论金庸作品的思想性。常言“文以载道”,就是这个意思。文章千古事,必须要对读者负责,应对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要有积极引导。金庸的作品,其中通过刻画人性、揭露社会矛盾、映射现实、深刻的佛家道家哲理、儒家舍生取义的精神,还有深深的悲天悯人的情怀……这些无不给人真善美的启示!给人一肩担当的社会责任感!给人一身正义、不屈不挠的精神脊梁!给人深深的爱家爱国爱民族的情怀!

总之,金庸的作品,我们应多读,多体会,这是有营养的好作品。至于金庸能在世界文学史有什么地位根本不重要。去它的世界文学!去它的诺贝尔文学奖!论文学造诣,只有中华文化才是文学巅峰上最为熠熠生辉的明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