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朱元璋称作吴王,那么为何称帝后,国号不叫“大吴”反而叫“大明”呢?这些原因绝对不容忽视!_明教_朱元璋_明王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明教 朱元璋 明王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王朝,其中明朝绝对是鼎鼎大名的存在,其开国皇帝朱元璋从一介平民百姓到统治阶层的顶端,一生的传奇让人惊叹不已,然而早期的朱元璋称作吴王,那么为何称帝后,国号不叫“大吴”反而叫“大明”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朱元璋自起义以来,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和张士诚等人,洪武元年正月初四(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我们知道小明王韩林儿还在的时候,朱元璋称作吴王,那么朱元璋建立的帝国或许应该叫做“吴”朝,可为什么偏偏叫做“大明”朝呢?

35751513cb484a00ba8c8b63cc7b4861_副本.jpg

一说起明朝,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明教,金庸先生的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那个明教,在小说的结尾张无忌把明教交给了朱元璋,也就造成了很多人认为明朝的由来是因为朱元璋是明教徒所致。明朝的称号由来虽然与明教有关系,但不是金庸先生小说中朱元璋成为明教教主才把自己的王朝叫做明朝。那么朱元璋给自己王朝起名字考虑哪些因素?为什么最终定朝代为明朝?我们接着分析。

朱元璋南征北战,北伐大军已经平山东,南征军已经降服方国珍,这时候中国的大片土地已经都掌握在朱元璋手里,是时候称帝了。朱元璋在经过前期的准备工作以后,又让刘基(刘伯温)挑选好的日子,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国号大明,正式称帝。历史上朝代称号都是有其特殊的意义,大体有这么四类,第一类是起义之初的地名,比如秦、汉;第二类是当地的产物,比如金;第三类是所封的爵邑,比如隋唐;还有最后一种就是特殊含义的文字,比如元,大明是属于第四类。

元末,随着一句“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口号喊出,各地纷纷起义,喊出这个口号的人就是明教徒韩山童,他自称明王起事。朱元璋实力还比较弱小的时,就是自称是小明王韩林儿的手下。有了韩林儿这个“大树”保护,朱元璋才得到长足发展。瓜州沉船小明王韩林儿被淹死,刘基(刘伯温)出主意让朱元璋继承明这个称号。虽然朱元璋是一家之主,但是也听听下面人的意见。

朱元璋手下分为两类人,一类是出农民阶级,他们大多来自淮西,受到明教彭莹玉的教化,其余是郭子兴的旧部或者是一些降将,总之都受到明教的影响。朱元璋继承小明王的遗志,大家都是明教徒,一家人都要和谐。朱元璋统一全国,也象征着黑暗的统治结束,新的生活已经开始,明王已经在世,就是朱元璋,大家要相信他,人民可以安心、老实本分的生活。另一类就是地主阶级以儒生为代表的的地主阶级,用儒家的看法就是明这个字代表光明,分开是日和月,正是儒家祭祀中的正祀,所以这些儒生也赞同称大明朝。

46eccf4663bf4386b4a58daef64e83f3.jpg

明朝这个称号不只是朱元璋个人意愿,还体现的他部下大部分人的想法。

总的来说关于明朝的国号起名,有三种说法。

一、谶语说

公元1343年,濠州发生了严重的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蝗灾和瘟疫。短短22天内,朱元璋的父母兄长都因为饥饿而死。

迫于生计,朱元璋出家当了和尚,然而随着灾情的加剧,很快寺庙的粮食也不够吃了,朱元璋不得不离开了家乡,一边化缘(讨饭)一边流浪。

朱元璋在外流浪的那段时间,正是元末农民起义井喷的时期,在四处云游的过程中,朱元璋增长了自己的见识,也逐渐接触到起义的宣传,彼时起义军中就流行着“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谶语。

7742d9f6bd544064ac60af6c504c213f_副本.jpg

二、明教说

相信看过《倚天屠龙记》的人都知道,元代末期有个组织叫做“明教”,事实上,在真实的历史中,明教也是的的确确存在的。在元末农民起义里,明教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明教又称“摩尼教”,起源于古代波斯的萨珊王朝,公元六七世纪,传入我国新疆地区。

公元845年,唐武宗灭佛,摩尼教也受到牵连,由此改名“明教”。

因为明教的教义认为推翻黑暗就可以迎来光明,所以明教教众一直都有很强的反叛精神。元朝末期爆发的大规模农民起义里,很多起义的百姓都是明教、白莲教的信徒,朱元璋和他的部下也有明教的背景。

三、五行说

古人信奉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

元朝是由北方的蒙古人建立的,象征着五行中的水,而朱元璋所兴之兵起于南方,南方象征火,再加上朱元璋的姓氏“朱”,有着“赤色”之意。“明”则是日月的集合,同样有“火”“亮”之意。

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的见解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