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的“瘦金体”为何无人超越?宋徽宗赵佶有哪些主要事迹_瘦金体_宋徽宗_书法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赵佶 瘦金体 宋徽宗 书法

本文目录

  • 宋徽宗的“瘦金体”为何无人超越
  • 宋徽宗赵佶有哪些主要事迹
  • 宋徽宗赵佶宋朝第八位皇帝,被金国抓走后,过得如何
  • 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能不能学该怎么学
  • 如何评价宋徽宗赵佶
  • 怎么评价宋徽宗赵佶
  • 宋徽宗赵佶的书法艺术风格是怎样的,是否符合传统书法规则

宋徽宗的“瘦金体”为何无人超越

赵佶的“瘦金书”,是书法史上的一项独创,正如明陶宗仪《书史会要》推崇的那样:“笔法追劲,意度天成,非可以陈迹求也。”仅凭这一方面的成就,赵佶足可列于历史上书家之林。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汴梁杂事》中记载:“徽宗定鼎碑,瘦金书。旧皇城内民家,因筑墙掘地取土,忽见碑石穹甚,其上双龙,龟趺昂首,甚精工,即瘦金碑也。”元柳贯《题宋徽宗扇面诗》:“扇影已随鸾影去,轻纨留得瘦金书。”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小李将军画卷》:“浦城周仪轩运同,家藏旧画,卷首有宣和瘦金书‘唐李昭道海天旭日图’九字一条,下有御押。”赵孟頫这样评价宋徽宗的瘦金体:“所谓瘦金体,天骨遒美,逸趣蔼然。”

“瘦金书”正与其工笔花鸟画的用笔方法契合,细瘦如筋的长笔画,在首尾处加重提按顿挫,再取黄庭坚中宫紧结四面伸展的结构之法,颇有瘦劲奇崛之妙。这种瘦筋的字正适合题在他的工笔画上,与画笔相呼应。他作为兼有书法和绘画才能的艺术家,把书法与绘画做了很重要的融汇,开创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文人书画新局面,并影响后世而绵延于今。

宋徽宗赵佶有哪些主要事迹

宋徽宗赵佶并非一无是处。客观上说做皇帝不太合格,政治上昏庸无能,是个典型的当官不行但在个别领域有特长有才华的领导,就其在书画上的艺术成就来说,还是可圈可点的,对中国书画历史的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这种人,算是时代把他放错了位置。不过历史没有对与错,把时间的轴线拉长,一切都有存在的道理。
个人感到,其主要成就有:一是重视画院、设立画学。赵佶在没有成为皇帝之前,就很喜欢书画,与当时不少画家都有联系,比如驸马都尉王诜、宗室赵令穰等,有事没事就和他们凑在一起交流研习,活的不亦乐乎。他上任后,唯我独尊,反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利用手中的权力,设立画学,扩充翰林图画院,命人《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对绘画艺术有不小的推动作用。这些是开创性的,凭良心说还是了不起的啊。从另一面说,他要不是皇帝的话,这些事不可能办得了。
二是发展人才、推动繁荣。这个皇帝如此喜欢书画,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自然也对书画界的人才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听说当时画学列入科举考试之中,以招揽天下英才。画学也被分为不同的学科,共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等六科,主要是摘取古人诗句作为考题。考入后按身份分为“士流”和“杂流”,分别在不同的地方进行培养,而后不断进行考核,选拔人才。他在位时,画家的地位和待遇都有所提高,在服饰和俸禄方面要比其他方面的艺人要高,这个不足为奇。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那个单位领导有文体方面的爱好,那个单位有这方面特长的人就和领导走的近,也容易受重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他指示和带动下,一时间书画创作大为繁荣,涌现出很多著名的书法家画家。
三是屡有佳作、留传后世。赵佶多才多艺,吹弹、书画、声歌、词赋无不精擅。平生著作极多,偏重于水墨画,但传世不是很多,大多都丢了。存世画迹有《芙蓉锦鸡》、《池塘秋晚》、《四禽》、《雪江归棹》等图,有词集《宋徽宗词》。他创造的“瘦金书”,一直以来受书法家重视。笔者对这种字体也很喜欢,多有临摹。正如有评价说:“徽宗行草正书,笔势劲逸,初学薛稷,变其法度,自号瘦金书,意度天成,非可以形迹求也。”有资料说: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也和这位书画皇帝有关系。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用他著名的“瘦金体“书法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
四是崇奉道教、有所贡献。徽宗还有个爱好,就是对道教很信奉,多次下诏搜访道书,设立经局,整理校勘道家各类书籍,主导编成的《政和万寿道藏》是我国第一部全部刊行的《道藏》,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史料。
他还下令编写的“道史”和“仙史”,也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道教神化人物传记。他还亲自作《御注道德经》、《御注冲虚至德真经》和《南华真经逍遥游指归》等书,使我国道籍研究有了完备的资料。总之,这个皇帝的艺术贡献不可小视。大家还有啥不同的观点,可以一起交流啊。

宋徽宗赵佶宋朝第八位皇帝,被金国抓走后,过得如何

宋徽宗被抓后,可以说身体上精神上备受折磨、悲惨异常。

1126年12月15日,金军攻破开封,宋徽宗与子钦宗赵桓被俘。1127年3月底, 宋徽宗、宋钦宗连同后妃、大臣数千人,被押送到北方。

史书《南征录汇》记载,落入金人之手的女人,无论是王妃、公主,还是一般的民女,都成了金人侮辱的目标。到达上京(今黑龙江阿城)之后,这些女人作为战利品,被金军的将领们分掉、卖掉。

宋徽宗在被押送的途中,受尽了凌辱。眼见自己的妻女被人凌辱,无能为力,心里可想而知。

历时一年两个月,到达金国都城。宋徽宗被强迫穿上丧服,拜见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庙宇。作为一个文人,竟要跪拜别人的祖宗,他感到受到深深地伤害。

宋徽宗被金帝辱封为昏德公,关押于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后又被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囚禁,失去了人身自由。

在这里,没有了以前的尊崇,甚至种地种菜都需要自己动手。居住的是地窨子,阴暗狭小。冬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冻得瑟瑟发抖。宋徽宗此时是多么怀念过去的生活。

宋徽宗受尽精神折磨,写下了许多悔恨、哀怨、凄凉的诗句,宋徽宗异常思念家乡。如:“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

宋徽宗被囚禁了九年,肉体和精神深受折磨。金天会十三年(1135年)四月,宋徽宗死于五国城,享年54岁。

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能不能学该怎么学

“瘦金体”是宋代皇帝宋徽宗赵佶独创的一种书法字体,是具有强烈个性的一种楷书字体,因为这种字体风格瘦硬、峻峭挺拔,又是皇帝所写,故得名“瘦金体”。

瘦金体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

瘦金体并不是宋徽宗凭空臆造出来的,是有出处的,是宋徽宗学习古代的楷书,自己归纳总结出来的,具体来说,瘦金体吸收了唐代书法家薛稷以及柳公权楷书的特点,总结出的一种风格瘦劲、铁画银钩的楷书风格。

瘦金体:舞蝶

瘦金体具有很强的装饰意味

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很多工笔画家喜欢用瘦金体给自己的画落款,就是因为瘦金体比较工整,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尤其是它的撇画和捺画,据说这个创意来自于竹叶。

瘦金体到底能不能学习

很多书法老师是不建议学习瘦金体的,因为这种字体容易学进去,但是写不出来,你永远只能写出宋徽宗的风格,写不出自己的个性来,这在书法学习中也是大忌。

瘦金体:迷香

所以很多的书法老师反对学习宋徽宗的瘦金体、金农的“漆书”等这类个性太强的书体,一般建议学习唐楷等中规中矩的书体,为以后写出自己做准备。

但是,如果你喜欢这种书体,也是可以学习的,喜欢将自己的个性融入瘦金体中也是可以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书法家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体一直练习也是挺好的。

怎样学习?

我建议在学习宋徽宗瘦金体的同时,可以同时学习他的行草书,这样也不至于学习起来过于单调。同时可以用他的行草书来表现自己的个性。

瘦金体:丹青

任何一种书体都需要不断的坚持,坚持写上几年,每一种书体学的好,都可以给自己带来成就感和幸福感。说功利一点,把“瘦金体”写好,也可以在当今社会出名了。

你觉得呢?

如何评价宋徽宗赵佶

在我国古代帝王中,宋徽宗赵佶(1082年—1135年)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对赵佶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毁誉参半。

【一】

在政治上,赵佶于1100年—1125年在位。

当政期间,庸驽昏悖,重用蔡京、童贯等奸佞乱臣主持国政,贪污横暴,滥增捐税,穷奢极欲,大建宫殿;制造了长达二十年之久的臭名昭著的“花石纲”浩劫,搜刮江南奇花怪石于京都筑园,名“艮岳”,给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国内“冗兵”、“冗官”、“冗费”开支巨大,有增无减,农民负担过重,社会形势动荡,治安局面混乱,阶级矛盾日趋激化,农民起义纷起。

1125年,金兵南下,赵佶传位于赵恒(宋钦宗),自称“太上皇”。

1127年,赵佶被金兵所俘,后亡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

【二】

在艺术上,赵佶是一个颇有建树的大画家、大书法家;用“大师”一词称之,实副其名。

《a》赵佶生活在文、诗、词、书、画全盛的北宋。宋代初期,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削弱军行涉政,实行文官政治,经济繁华,特别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更为蓬勃;文学繁荣,名家辈出;由于皇室子胄偏爱书、画、文、诗、词,大大助推了社会的文学进步。

《b》赵佶在执政的二十多年里,明令全国各地州县建立学校,设置学官教授;拓宽科举制度范围,奖励平民参加科举考试;科举考试在秉承唐朝以诗、赋、词、文登第的同时,加试绘画、书法、武学课目考试;在文科举试中注重策论,提高人才的实用性;构建、扩张公办画院,提高画家俸给;鼓励民间民办私立书院、私立画院发展;扩建国子监规模,在原来东京国子监的基础上,增设西京国子监,两监同时增设画学、书(法)、武学课目,提高教师俸禄;亲自督办国家官办画院课程设置、画学建制;亲自主持刻印《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画典籍;亲自主持赐诗、赐袍笏、赐宴等皇朝仪式以褒奖被朝廷录取的科举进士;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书(法)、画、诗、词艺术,文作、诗作、词作、书法、绘画蔚然成风,民间文学艺术异彩滨纷,极大的推动了宋朝文学艺术的迅速发展,中国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文坛呈现出百家争鸣、万紫千红的新世态。诚如我国近代文坛泰斗陈寅恪先生所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赵宋之世”。

赵佶出身帝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展示出优秀的艺术天赋。

赵佶创造的“瘦金体”书法,挺拔秀丽,笔力金坚,劲瘦淡雅,独步天下,堪称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枝独秀。其代表作《瘦金体千字文》、《冬雪诗帖》、《欲借风霜二诗帖》、《夏日诗帖》等,悉为中国书法神品,迄今为止,无人堪与比肩。

赵佶在绘画领域,花、鸟、山、水、人物,无一不至,画作奇绝,精工逼真,生动传神,《祥龙石图》、《芙蓉锦鸡图》、《雪江归棹图》、《翠竹双雀图》、《瑞鹤图》、《四禽图》等,意境清远,容颖崭丽,悉为绘画珍品,在我国画史上,历代画家皆不能望其项背;其中,以《雪江归棹图》尤甚。

传世绘画珍品《听琴图》(附本文末第二幅图片),是赵佶的人物代表画作,有趣的是,画面上的弹琴者,就是赵佶自己!而那个身穿红袍的听琴者,正是他的宰相蔡京!这是昏君与奸相的机缘巧合,历史尽被无情地嘲讽!这也是赵佶人生悲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在中国历史上,宋徽宗赵佶或许是中国历代帝王中艺术天赋和才能最高的皇帝;如果没有皇位,他可能是一位在中国书法、绘画艺术史上彪炳千古、超绝历世的大艺术家。

但是,赵佶作为一代帝王,大宋江山,毁于他手。

赵佶在“靖康之变”中被金人所俘,看到京都沦丧、皇宫的金银珠宝被金兵掠走后,他仅略显无奈;但当听说皇城里的文物书画悉数被金兵劫尽时,赵佶“顿时面无人色、泪流如注、食寝不知”(《宋史•徽宗本纪》),这不能不说是皇权符号下的身份与角色的严重错位!

(本文系原创)

怎么评价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赵佶,大宋的第八任皇帝,严格来说他才是北宋的亡国之君(他让他儿子来顶包)。那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和皇帝呢?

首先他是一个不合格的皇帝,任上贪图享乐,大兴土木之外,盘剥百姓,发明什么花石纲,导致农民起义加重。对外又好大喜功,帮着金国灭掉辽国,结果引火烧身,自己国家也被金国一再侵占。

其次他是一个不负责任,看到困难就逃的人,金国南下,宋徽宗不想做亡国之君,匆忙之下禅让皇位给儿子,自己跑到江南逍遥快活去了。结果这个儿子很快控制朝廷,处理了他在位时的奸臣,逼得他不得不回来,然而金国不给大宋机会,攻破汴梁,两位皇帝成为了俘虏,这就是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

最后宋徽宗是一个不适合做皇帝的人,论才情他不输当时任何一个文人雅士,论书画造诣,还是一代宗师,各方面都有独特的造诣,还发明了自己的瘦金体,如果不做皇帝,他可能会是名留青史的文学家,书画家,收藏家,他的名声也会万古流芳,然而命运跟李煜一样,给他们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做上了偏偏最不适合的事情,结局自然是以悲剧而收场,成为了阶下囚,名声也一落千丈,成为了反面典型。

宋徽宗赵佶的书法艺术风格是怎样的,是否符合传统书法规则

宋徽宗的书法,不只是瘦金体。他的书法虽然以瘦金体闻名天下,而他成就最大的,是他的草书。

要说他的书法风格是什么样的,是不是苻合传统书法规则。他的书法风格以瘦闻名。就如骨感美女一样,虽然瘦,但强而有力,该有的地方都有。在用笔上,他的瘦金体,取法于褚遂良,薛稷,借鉴了画竹的技法,舍弃了书法中的顿挫。如美女婵娟,迎风垂柳。草书则是以怀素《自叙帖》为取法。婀娜多姿,韵逸神飞。

他的书法是不是符合传统书法规则?什么是传统?传统就是前面的往后传给下一代,下一代又传给下一代。宋徽宗书法,对今天的我们来讲,他本身就是传统。他的书法是在继承了他前面的书法基础上而发展出来的自己的风格。瘦金体异于常规的书法用笔,是他具有高超的工笔绘画技能。瘦金体之所以是他独创,就是在继承了褚遂良、薛稷书法用笔的风格上,再把工笔绘画中的技法溶进其中,形成了他独特风格的瘦金体。

瘦金体因为其个人特征太强烈,在历史上学习的人并不多。现在瘦金体,却有着众多的学习爱好者。特别适合于硬笔书法作范本。

我们学习书法,不要去和他人过不去。自己喜欢什么,学习就是。有些人总是批评这个没有传统,那个不属于书法……学习书法,本身是修身养性,使自己愉悦的雅事。成天盯着别人去看缺点,会损坏自己的心情。而发现别人的优点,也会让自己学到他人的优点,使自己成为优秀的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