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为什么不出名(很少有晋朝历史,对垃圾朝代不重视)_晋朝_司马_东晋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晋朝 朝代 晋朝 司马 东晋

晋朝知名人物数量很有限,真的和晋朝有关的名人,像是司马懿,司马师,这些晋朝的缔造者们,都是时期的人物。真正到了当皇帝时,早就水到渠成了,根本不需要发生多么轰轰烈烈的夺权政变了。晋朝的皇帝也都不是很出名,可能那个“何不食肉糜”的傻瓜知名度稍微高一些。

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存在感一直很低,史学家都习惯把他和三国、南北朝并论。在大一统的王朝里,秦汉、隋唐、明清都被人常提起,即使是大宋虽然军事差。

但历史存在地位也很高,秦和隋存在不过三四十年仍被人们崇拜和向往。但是晋朝这个存在了155年的王朝却没什么存在感,无论是史书还是影视都不怎么提他。

秦汉隋唐宋明清都拍了大量的历史剧,但是晋朝却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总得来说其实就是“立身为鬼为蜮经济毫无建树,军事一败涂地,百姓颠沛流离,民族濒临灭绝”。即“啥也不是”。

所以虽然晋朝的疆域比秦朝与隋朝都要大。而且也完成了大一统,其仍不被历史认可与追捧,下面就来详细解说原因。

晋朝疆域

隋朝疆域

秦朝疆域

第一就是“篡魏自立”带来的“得国不正”

很多人打骨子里就对晋朝没什么好感,在很多人看来,司马家是篡权窃国,是小偷,是不耻的行为。那么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呢。

司马家篡权是事实,但其实这么并非首例,曹操也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本质上也是篡权,杨坚赵匡胤朱棣也是篡权夺位。

而他们也并没有被后世如此敌视,所以其实大家并不是不能接受篡权。其实是无法接受司马家卑劣的篡权方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大汉已经行将灭亡。

曹操的天下是自己带兵一点点打下来的,汉室并没有什么功劳。而且曹操自始至终没有废汉自立,所以他虽有篡权之实却与窃国之实,杨坚赵匡胤等人皆是如此。

他们本就是国家功臣,所以即使得国也不会有太大非议,而司马家族就不是了。司马家族与魏来说并无大功劳反而一直想着积蓄力量夺权,所以在本质上来说司马家族是可以坐实窃国这一条的。

而且为了窃国不惜冤死忠臣,出尔反尔,杀死皇帝,种种劣迹也让人对司马家道德下限产生无限遐想。

要知道的,曹魏虽然是篡权甚至都没有窃国之实。但却从未想过杀了汉帝,即使最后汉帝退位依然受到很高的礼遇,给了他国中之国的生活方式。

至于像大宋,柴家后人也是礼遇有加,有做皇后的也有封了世袭王爵的。而相比之下,司马家对曹姓及重臣展开大清洗,这种做法也是被众人不耻的。

第二就是“八王之乱”带来的皇室动荡、国家动荡

其实即使是得国不正,如果晋朝一心为民,让国家变得强大,人民变得幸福,大家也会淡化对他的偏见,可偏偏不是。

司马家由于是篡权而来,所以对各级官吏很不放心,为了稳固政权,晋朝开启了历史的倒退,重新玩起了分封,而且一封就是一大批。

而且司马炎建国后忙于享乐,荒废朝政,导致国力衰退。更要命的立了个白痴太子,也就是历史上出名的那位“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

加上不知道这货咋想的,非要坑儿子,给儿子弄了个史上最丑皇后贾南风。

都说人丑多作怪,这位贾后也是各种作妖操作,最后在她的操作下造就了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此后王室倾轧,国家动荡,到处战火,换皇帝比换内裤还勤快

所以这也是晋朝没啥存在感的原因,数数晋朝其实只能说有“一个半皇帝”。开国皇帝司马炎算一个,东晋首位皇帝司马睿算半个,至于司马睿为什么只算半个后文会讲。

因为我们愿意记起的皇帝也就这两个,非要算那就再加一个反面案例惠帝司马衷。

从第二代皇帝开始国家就乱了,而且越来越乱,所以晋朝皇室内部的种种错误操作最终不仅让皇权受到挑战也让国家陷入动荡,民不聊生

第三就是“五胡乱华”带来的汉民族的灾难。

五胡乱华是历史上公认的汉人和中华民族最大的灾难,这么说吧,五胡乱华带来的灾难比八国联军和日本侵华带来的灾难还严重。

所谓的五胡即匈奴、羯、鲜卑、氏、羌五个少数民族,这五个在汉代和三国被打的叫爸爸的民族在晋朝却把汉民族政权打的稀巴烂。

东汉末年开始,由于战乱本就导致人口减少,史书记载东汉汉桓帝在位国家人口尚有5600多万,到了晋直接减到1600多万,连三分之一都不到。而五胡乱华直接导致人口再度锐减,由于胡人内迁后晋朝的官吏时常欺压胡人,对胡人的赋税也比较高,导致胡人对汉人仇恨较大。

加之三国时期被压了那么多年,早就想杀汉人泄愤,史书记载五胡进入中原之后把汉人称为“两脚羊”。

以杀人、吃人为乐,见人就杀,几乎把汉人杀绝了,北方汉人被杀得“十不存一”。许多人都纷纷跑往江南,直到冉闵出现才遏制了这一态势。而五胡乱华的责任肯定是要由晋朝统治理阶层承担起来的。

第四是“衣冠南渡”后名存实亡的东晋。五胡乱华后晋朝宗室几乎也被杀光了,此时琅琊王司马睿登场,在王导的拥护与建议下在建康登基称帝,史称东晋,自次开始南北对峙的局面。

但是东晋这个政权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根基,司马睿之所以能登基称帝是因为王导家族强大的财力与军力。

王导的兄长王敦掌握江南六州兵权,比西晋时期的很多王爷实力都大,司马睿也深知王家的功劳与重要性。

所以经常拉着王导坐龙椅,让王导和他一起治政,这也就有了历史上出名的“王与马,共天下”。

王导王敦兄弟一内一外掌握了东晋的绝对权力,而且王敦并不像王导那么忠于司马家。在他看来你司马睿来与不来他都是江南这边的NO1。

所以一言不合就干司马睿,在司马睿当政期间因为试图想分出王敦一州的兵权。结果直接被王敦带兵攻进建康赶下皇位。后来王导出面此时才平息,这也就是前文提到的为什么司马睿只能算“半个皇帝”。

因为他并没有实权,更像是个象征和吉祥物。整个东晋,皇帝都没啥存在感。司马睿已经算是好的了,为了压住王家,后世皇帝不惜大力拉拢重用谢家桓家。

所以朝政多的时候就是王谢两家的党政,“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百姓寻常家”便说的是东晋豪族王家与谢家当时得地位。

王敦死后王家实力不断被蚕食,到了东晋后期王家的实力不再占据绝对的优势,谢家开始略占上风。

但是谢家也是晋朝出了名的搅屎棍,王家虽然争权但却也“凝军心御外辱平内乱”,谢家是除了弄权啥也不会,最后在谢家各种骚操作下东晋终于嗝屁了。

所以整个东晋,司马家是没有话语权的, 朝政完全被豪门把持,像电视剧《上阳赋》便体现了这一点,所以说东晋“名存实亡”一点也不过分。

整个晋朝,无论东晋西晋,你会发现他毫无亮点,反倒是出现了很多灾难性以及荒唐性的事件。如此王朝,自然大多人羞于提及,这也就是晋朝虽是大一统王朝却并无存在感的原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