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天皇(如何评价明治天皇)_天皇_日本_明治

本文目录

  • 如何评价明治天皇
  • 当年光绪皇帝和日本明治天皇的差距是隔着一个慈禧的差别吗
  • 在明治维新后,日本的最高权力是由天皇掌握吗军部也要听命于天皇吗
  • 日本第一代天皇究竟是谁真的传了126代吗
  •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天皇是如何一步步夺取大权的

如何评价明治天皇

明治天皇,这个日本历史和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天皇,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重新夺回了被德川幕府掌控了两百多年的统治权,并实行了19世纪的一次最伟大的改革,使日本彻底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危机,并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而在经历这一切的过程中,他也由一个懵懂少年逐渐成长为日本的“神武”天皇。

懵懂少年的成长

1853年,日本正经受着一次前所未有的冲击。7月,美将佩里带着四艘冒着黑烟的大船和日本必须同意通商的决定,来到了日本江户附近海域,让闭关锁国已久的日本大为震惊。而在近邻中国发生的鸦片战争,又时刻提醒着天皇、幕府和日本人民,如果不能给佩里一个满意的答复,很可能今日被瓜分的中国就是明日的日本。想到这一点,孝明天皇就禁不住叹气,觉得他的生活简直就像当时的闷热天气,有一股难以言说的抑郁。自神武天皇建立日本以来,天皇统治已持续了两千多年,可到了孝明天皇这里,日本早已是幕府的天下,他只不过是个傀儡。如今日本外忧内患,人民也过着疾苦的生活,作为天皇却什么都不能做,为此孝明天皇焦虑不已。

1852年11月3日孝明天皇的第二个皇子出生了,这个孩子的母亲是权大纳言中山忠能的女儿。母亲只是典侍,即众多嫔妃中普普通通的一个,而她的儿子也不会继承天皇的大位,何况这个孩子还天性羸弱,屋内稍微有些声响就嚎啕不已,所以这个婴孩并没有成为众人关注的中心。而随着他的四位兄弟的出生,这个孩子几乎被人忘却了,直到1860年。

1860年的日本更加动荡不安,保幕与倒幕的呼声此起彼伏,起义与暴动也时有发生。此时皇宫内也是一片混乱,因为孝明天皇的五个皇子先后夭折,继承皇位的大任就落在了那个身体瘦弱,母亲只是个平凡典侍的宫身上了。面对这种情况,当时无子的英照皇后过继了宫,并赐名睦仁,从此注定了这个孩子不平凡的一生。

孝明天皇是一个顽固的保守派,虽然他也感叹天皇权力的限制,但却完全不支持倒幕,所以倒幕派自然将希望放在了天皇继承人的身上。在睦仁的成长过程中,大家越来越清晰地发现,这个孩子虽然身体瘦弱,性格内向,但却十分聪颖。在日本面临大变革的时代,维新志士们推测,他将来必会成为日本历史上最著名的天皇,所以有意地让他接受了一些新的思想。

1867年,孝明天皇因病去世,年仅15岁的睦仁登上了天皇宝座。翌年1月9日,举行践祚典礼,成为明治天皇。当时正是倒幕运动发展的高峰,这个15岁的天皇,还没有确立他自己的思想,这也成了倒幕派的依托。在倒幕派的鼓舞下,刚刚登基的明治天皇断然实施了“王政复古”,将江户改名为东京,并改年号为明治,从此揭开了日本历史的新篇章。

明治维新

在明治执政初期,日本政治基本上是改良派、大名和公卿的松散联合。但是随着倒幕的成功和新政府的建立,天皇手中无实权的情况有了改变,明治天皇也渐渐了解到日本的现状,并且明晰了心中的方向。1868年新政府一成立,日本政府就以天皇的名义颁布了《五条誓文》,明治天皇还在紫宸殿向天地之神立下了重誓:广兴公议,万机决于公众;上下同心,大展经纶;公卿与武家同心,以至于庶民,使各遂其志,人心不倦;破旧来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理正气;求知识于世界,以振皇基。

从本质上来讲,《五条誓文》是新政府上台之后的第一个具有政治纲领性的文件,它确立了新政府以后的工作方向。随着倒幕派掌握了政权,同年6月,新政府又公布了《政体书》,开始为一系列的改革做准备。

1868年1月,倒幕派与保幕派之间发生了戊辰战争,幕府被彻底打败,新政府完全掌握了政权,并且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而以明治为首的维新派则开始着手进行改革,一道道政令从皇宫中颁发出来,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方面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划,让各藩以及人民又大吃一惊。

在当时的封建制度下,要建立资本主义制度,首先就要废除藩制,解放土地,这也是改革中难度和风险最大的一项。明治天皇以及维新派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在实施上,他们采取了削藩置县的政策,剥夺藩主们的土地、人民所有权,使他们迁往首都居住。继而在原来的藩地上设置了3府72县,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从此,日本结束了漫长的封建领主制体制,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为后来各项改革措施的顺利推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改革首战告捷的情况下,明治政府又紧锣密鼓地推行了废除土地买卖禁令、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彻底改变了日本的面貌。其中通过实施废除土地买卖禁令,将土地收归了国有,使用者必须向国家交纳地税等政策,扩大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文明开化政策是指日本以国家派使团的形式向欧美国家学习,这为日本带来了西方文明的全新空气。需要指出的是,在文明开化政策的推动下,明治天皇倡导日本取消儒佛文化在日本文化中的中心地位,全面引入西方的思想文化,建立了新教育体系。但与此同时,日本也留存了浓厚的专制思想,如对天皇个人的神化思想等,这些都使它并没有真正地“脱亚入欧”。

总之,在明治天皇的带领下,日本明治维新取得了各方面的成功,为日本在20世纪成为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治日本的舵手

明治天皇可以说是日本天皇中最特殊的一位。明治初登皇位的时候,只不过是一个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的少年,对维新与保守根本没有任何概念。但是在历史洪流的推动下,他被动地踏上了维新的征程,并最终成长为一位优秀的舵手。

在天皇制度上,他采取措施加强专制,并逐步将天皇神化。明治维新前,日本允许女性登上天皇宝座,年号也可以变更。但明治维新后,日本天皇只能由男性担任,也规定一个天皇只限一个年号。明治天皇将天皇从傀儡的窘境中解放了出来,并制定了皇室制度的基本法律,从此确定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此外,明治天皇在日本新制度的确立方面,也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是倒幕运动的象征力量,在维新运动中成为了总后台,也是日本民族精神力量的源泉。从日本国内来看,他的措施与政策取向,使维新运动少了许多波折和不确定因素,从而促进了日本的崛起。从世界范围来看,明治维新的成功,第一次证明了东方同样也可以实现工业文明和现代化。

但我们不应忘记,正是在明治天皇统治时期,日本开始大肆地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近邻国家进行侵略,给这些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当年光绪皇帝和日本明治天皇的差距是隔着一个慈禧的差别吗

日本明治维新能够成功,而清朝的戊戌变法最终失败。光绪皇帝与明治天皇之间的差距,绝不是中间隔着一个慈禧这么简单。

戊戌变法的时候,光绪皇帝已经25岁了,且已经当了20年的皇帝。虽然光绪皇帝并不拥有实权,但是20年的皇帝生涯,光绪皇帝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此外,在戊戌变法之初,拥有实权的慈禧太后本来还是支持光绪皇帝的。

而反观明治天皇,明治维新的时候,明治天皇还只是一个16岁的孩子,并且还是刚刚登基为天皇的。而明治天皇登基的时候,除了有名义上的号召力,实际上也并没有掌握到实权。幕府失败以后,日本的实权其实掌握在日本各个藩的实力派手中。换句话说,在明治维新的时候,明治天皇其实是一个如假包换的傀儡,其能够动用的权力远远低于光绪皇帝。

更何况,在戊戌变法的时候,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列强几乎是全部支持光绪皇帝的,反对光绪皇帝的列强几乎没有;而明治维新时期,对明治天皇提供支持的只有英国,其他的诸如法国,反倒是还支持幕府势力的。

因此,在变法之初,光绪皇帝的处境其实是远远好于明治天皇的。

光绪皇帝最终失败,其根本点并不在于慈禧。而是当时的整体情况决定的。首先,戊戌变法之时,清朝的守旧势力非常强大。而变法,首当其冲就是要触及到这些守旧势力的利益,这些势力才是阻扰戊戌变法的根本势力。甚至连慈禧本人,也是在这些势力的活动下放弃支持光绪变法的;此外,参与戊戌变法的人物级别太小,势力太弱。整个戊戌变法,几乎没有一个朝廷大员参加,前前后后一直是那几个小人物在行动。而这几个人,官职最大的如谭嗣同等,仅四品小官而已,其他的则更小了。更何况,戊戌变法之中的很多人,比如康有为等人,说得直接一点仅仅是投机人士而已。

相比较之下,日本的维新力度就要强太多了。根本上,那些倒幕的实力派,都有维新图强的意识,代表的是一大群新的既得利益者的新诉求。当日本的幕府失败以后,日本维新的阻力,也就非常小了。当然,这个成功,其实并不等同于明治天皇的成功。

在明治维新后,日本的最高权力是由天皇掌握吗军部也要听命于天皇吗

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的最高权力是由天皇掌握吗?军部也要听命于天皇吗?

本问题要分两个阶段和两部宪法来说明:

其一明治维新后至二战结束,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即明治宪法……

这是日本明治维新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成果之一,基本按照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实行的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而非英国式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是:世袭的天皇,是实位元首,总揽一切大权,并掌控军事统帅权……

立法权,由贵族院和众议院(选举产生)组成的帝国议会掌控,其立法须经天皇批准才有效,实际上是拥有半立法权……

行政权,属于内阁,拥有行政权和半立法权,对天皇负责……

军事权,属于军部,对天皇负责……

国家权力中心:天皇实权……(日渐转移到军阀官僚掌握的内阁手中)……

明治宪法,以近代天皇体制为核心,国家主权属于天皇,而不是人民,议会只是装饰,统帅权独立,置于政府议会的干涉之外,制约着内阁的责任政治……

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宪法只是给天皇专制体制披上了立宪君主制

的外衣,

但是,明治宪法毕竟是属于资产阶级政治制度范畴,是不完全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此后,明治宪法经历了明治天皇,大正天皇和昭和天皇,也是日本成为二战中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历史根源之一……

其二,二战结束后至今,1947年《日本国宪法》即和平宪法……

日本投降,二战结束,对日本进行了民主改革,占领日本的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认为靠日本自觉改变不成,必须加以强有力的外部干涉,为此提出三原则:1是改革天皇制,2是放弃战争,不保有战力,否认交战权,3是废除各项封建制度……

1946年10月,通过新宪法《日本国宪法》又称和平宪法,1947年5月生效……

和平宪法规定: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削弱天皇权力,实行三权分立原则,采取议会制内阁,否认日本的交战权,实行地方自治,增加国民的民主权利。……

由此,日本实行英国式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仍是世袭的天皇,但成为虚位元首,统而不治,国家权力中心是议会,实行责任内阁制……

和平宪法,贯彻国民主权主义,和平主义,尊重基本人权,这三大原则,集中体现了资本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从而在日本真正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政治体制……

伴随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日益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国际国内局势的变化,日本右翼势力抬头,极力要求日本人自己制定自主的国家宪法,……

日本政府除了在法律和政策层面上不断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外,日本还通过实际行动,力图在实践上,对“和平宪法”的突破造成既定事实……

对此,我们应该以大国的姿态,正确面对,坦然待之,但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

日本第一代天皇究竟是谁真的传了126代吗

日本的天皇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长的皇朝制度,自有记录以来,迄今两千多年,传位126代。但是日本天皇一直被称之为天照大神,渲染了浓烈的神化色彩。跟所有神话故事一样,具体是不是这么回事,也只好遵照他们的记录,难以考究,他们高兴就好。

传说日本第一代天皇是神武天皇,日本天皇名称最早文字记载是689年日本颁布的《飞鸟净御原令》,而中国开始称日本元首为天皇约是在清末的同治年间。之所以中国到了清末才把他称之为天皇,因为在中国历史上,这些孤悬海外的小国在中国王朝眼里不仅仅是蕞尔小邦,更是没有开化的野蛮人,要早知道他敢称天皇,那些有雄心壮志的帝王早给他灭了十回八回了。

在这些记录里说日本神武天皇的菊花王朝(这是严肃课题,别笑)建立于公元前660年,大约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如果这些记录是真的,一直梦想徐福是第一代天皇的同胞们可以歇歇了,毕竟徐福是处于公元前200多年那个时期,跨度400年。当然,也存在为了把历史说的久远一些,故意往前推的可能性。

据考证,圣德太子以推古九年(601年)为起点再往上推第21轮的辛酉年为日本建国之年。规定该年的阴历一月一日为神武天皇登极之日(阳历为2月21日)。按照这种推算法,公元1990年是皇纪2649年。结果把皇统向前多推算了大约一千年。在这一千年的空白中人为地安插了32位虚构的天皇。圣德太子按照这种逻辑编修了日本史。后人便加以延用至今。所以,历史是个小姑娘,任人打扮,我们可不是独一份,起码我们还不会虚构王朝,无中生有。

日本历史上也经历了很多战乱,包括日本的战国时代,当然由于地少人稀,所谓的战国放到中国历史上就跟两个屯私自械斗差不多。跟中国战国一个战役几十上百万的壮观场面,实在是没法比拟的。由于日本的天皇制度从一开始就浸染了神话色彩和神道教义,所以无论天下怎么乱,都是臣工们争权夺利,天皇始终是有效延续的,即便当不了家,起码那个神主牌位还是供在殿堂之上的。

战国时期的天皇,跟我们中国战国时期的周天子也差不多,就是吃饭睡觉,权力上的事情就只好装聋作哑。日本幕府时期(公元 1192 年到 1867 年)的六百多年里,天皇权威更是丧失殆尽,国家主要由武士掌控。直到1867年12月9日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宣布废除幕府制度。新成立的明治天皇政府经1868~1869年的戊辰战争,彻底打倒幕府势力。至此,国家权力才又回到日本天皇手里。

随后的明治维新让日本正式步入现代文明体系,也开始了日本的野心膨胀和野心扩张的时代。日本昭和时期(1926年12月25日—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第一百二十四代天皇)把日本带上了军国主义的黑暗道路,昭和主导并策划了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后来被美国占领,虽然通过卑躬屈膝,摇尾乞怜保住了天皇制度,但是天皇再次成为了摆设--国家象征而已。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天皇是如何一步步夺取大权的

谢谢悟空小秘的邀请

变法不能使光绪帝掌握真正的权力,事实是明治维新后明治、大正两位天皇都没有掌握实权,到了昭和时代是借助一系列危机依靠受军国分子的效忠后才有影响政治走向的权力。

为什么说明治、大正天皇没有实权

  1. 明治维新是由地方的主张革新的蕃阀和天皇联合进行的倒幕运动,实际是维新势力借用了天皇这一杆大旗,以“王政复古”名义来进行推翻幕府统治封建统治的维新运动。当然维新后肯定不可能回到千年前天皇独裁的封建统治时期,不会赋予天皇封建皇帝大权独揽的权力。

  2. 再说,维新后的宪法赋予天皇的巨大权力。他是借鉴德国第二帝国的宪法建立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国家,这种制度和我们现在看到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不相同是君主立宪制的另一种形式,皇帝拥有的权力大于议会,权力很大现在这种制度已经不存在了(有兴趣的可以查一下,不在此赘述)。但维新派流血流汗得来的政权怎么可能轻易将权力拱手相让,因此维新后维新派把持了中央所有机构,如同中国古代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样借天皇的名义来实现变法,将天皇当做橡皮图章来用,将宪法赋予天皇的权力自己来用。因此在明治时期,先有强人政治如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时代,后有元老政治的桂圆时代。
  3. 进入大正时代出现了随着维新元老的一个个去世,元老政治出现松动,但世界民主浪潮侵袭,使得日本出现了短暂的大正民主时代。

明治、大正两位一直都担任的橡皮图章的角色,可能也是他们的“恪尽职守”使人认为他们掌握了实权。

正真掌握实权的可能是昭和天皇,但他却不是靠变法的来的

而是拉拢军队中的军国主义分子,接受其的效忠,压制民主思潮和议会政治,通过建立对外侵略的法西斯国家才获得的权力。

在二战结束后盟国为了更好的占领日本,而没追究昭和天皇的战争责任认可日本的借口其是没有实权的天皇。但看日本中的很多决策和政治博弈最后的结果中都少不了昭和天皇的影子。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