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是日本人(有人说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人,父亲是海盗,这是真的吗)_日本_日本人_幕府

本文目录

  • 有人说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人,父亲是海盗,这是真的吗
  • 郑成功是如何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英雄”的
  • 郑成功的亲弟弟为什么取了个日本名字
  • 郑成功是中国的民族英雄,为何日本也尊称其为民族英雄
  • 郑成功的亲弟弟为何永久定居日本,并取了个日本名字他有哪些传奇经历
  • 郑成功为什么叫国姓爷日本人为什么也崇拜他
  • 郑成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 “国姓爷”郑成功,为何有一个亲弟弟是日本人
  • 中国民族英雄郑成功,为何在日本也备受尊崇甚至还树立了纪念碑
  • 郑成功曾经与日本人“合作”只是为了对抗当时的“清政府”吗你怎么看

有人说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人,父亲是海盗,这是真的吗

郑成功之父郑芝龙(1604年4月16日-1661年11月24日),字飞黄(一说字飞龙),原名一官,泉州南安石井镇(今福建泉州南安石井)人。是明末清初东南沿海台湾及日本等地最大的海盗集团首领,曾先后归附明清两朝为官。清朝利用郑芝龙多次招降其子郑成功不成,遂于1655年入狱,于1661年11月24日被杀。

郑成功之母川田松,日本人,养父是福建海商,为泉州鲤城人。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经商来到日本平户藩,迎娶了田川松作为妻子。田川松以后育有二子,分别是郑成功和日本肥前国平户藩藩士田川七左卫门。1645年,郑芝龙派人把田川氏接到安平,次子七左卫门被留在日本。1646年,清军进攻安平,田川松自杀殉国。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郑成功是如何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英雄”的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郑成功的确是我国的民族英雄,对于题主的问题有两点需要说明。

其一,郑成功的出身问题。

郑成功的父亲是郑芝龙,标准的中国人,母亲名是田川氏,的确是一个日本人。也就是说郑成功身上的确有日本血统,高晓松曾经在某节目里说郑成功是一个如假包换的大倭寇,这其实是哗众取宠的看法。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看其言行。以出身而论历史人物,是一个很肤浅的历史观,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就好像是说你是穷人出身就意味着你这一辈子就是一个穷鬼,这是啥逻辑?

其二,民族英雄的问题。

郑成功不仅是民族英雄,而且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英雄。

郑成功曾经带领父亲的旧部在东南沿海坚持抗击清军,的确也有过海盗行为,所以可以说他是当时的汉族英雄,也可以说他是一个海盗。

但之后,郑成功横渡台湾海峡,击败荷兰侵略者,收复了祖国的宝岛台湾,这都不是中华民族的英雄,谁是?

更多历史类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郑成功的亲弟弟为什么取了个日本名字

郑成功,原名郑森。南明隆武帝朱聿键,看这个帅小伙年轻有为,因此赐他国姓“朱”,赐名“成功”,因此又名朱成功。

所以说,我们习惯称呼的“郑成功”,其实并不准确。我们可以称呼他为郑森,或者朱成功,或者国姓爷。这都不打紧,怎么习惯怎么叫。

关键是,郑成功的胞弟,为何叫“田川七左卫门”呢?这不是个正儿八经的日本人的名字吗?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那是个正儿八经的中国人,当时应该叫大明人。他老家在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不过郑成功的母亲,却是个日本人。

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松,算起来应该还是日本贵族的后裔。因为在明治维新之前,普通日本人,是不配拥有姓氏的,田川松有姓氏,可见她的出身并不一般。

不过田川松早年丧父,和寡居的母亲一起生活。后来田川松的母亲改嫁给了福建泉州人翁翊皇,因此田川松也就跟着母亲到继父家生活了。

所以说,田川松又被大家称之为翁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汉族姓氏。不过说到底,她毕竟是日本贵族后裔,家族背景在那里摆着,这是无法挣脱的。

一、“海王”郑芝龙,和田川松生下了田川七左卫门。

郑芝龙这个猛男,很难想象他是靠什么起家的。当时倭寇已经在嘉靖时期被打击得无路可去了。因此他们形成了另外一股势力,那就是海盗。

我们可以简单理解,登陆大明朝陆地的那帮人叫倭寇。没有登陆的那帮人就是海盗。而郑芝龙,靠自身的努力,居然成为了这支海盗军队的老大。

那时候荷兰殖民者在东南亚已经十分猖獗了,但是他们遇到郑芝龙的舰队,还是得乖乖退避三舍。没办法,郑芝龙的海盗集团,实在是太强了。

那时候,但凡想要在东南亚的海上做生意,就必须要给郑芝龙的海盗集团缴纳保护费。可以说,郑芝龙是继郑和以后200年来,东南亚海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

粗略估计,当时郑芝龙集团拥有3000多艘战船,20万多名打手。这俨然成了一个海上帝国了。

大明朝为了稳住东南沿海,因此拉拢郑芝龙到大明朝做官,直接给了他一个福建总兵的位置。啥也不说了,有了正式编制,将来活动起来就更加方便了。郑芝龙就这么成了大明朝的官员。

这买卖划算啊,郑芝龙在海上再怎么牛,哪里比得上拥有自己的根据地更重要的呢?如今明朝直接把福建给郑芝龙做了根据地,只不过是让他接受一个福建总兵的头衔而已,要多划算就有多划算。

彼时,郑芝龙和妻子田川松,已经生下了郑成功和田川七左卫门。田川七左卫门,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郑宗明。

那么为什么哥俩的姓氏分道扬镳了呢?原因很简单,郑芝龙将次子田川七左卫门,过继给了妻子的娘家,等于说让他在日本,延续了田川氏的香火。

关于田川氏的背景有多深厚,我们不得而知。不过能让郑芝龙如此看重妻子的娘家,可见田川氏家族一定不简单。

二、田川七左卫门,成了郑氏集团在日本的重要买办。

虽然姓氏不同,可郑成功和田川七左卫门,毕竟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那感情自然是杠杠的。两人常常互相通信,成为了良好的合作伙伴。

早在1645年,郑芝龙就把田川七左卫门留在了日本的田川家,他带着妻子田川松回到了中国。可这个时候的明朝已经崩溃了,郑芝龙还打算扶持隆武帝朱聿键,继续在福建抗清,顺便把自己卖个好价钱。

按照洪承畴的说法,明朝已经给了郑芝龙福建总兵的头衔,那清朝如果想要让郑芝龙投降,肯定会给他沿海三省的王爵。

洪承畴这家伙的嘴,就没有个把门的,你怎么不说清朝给郑芝龙半壁江山呢?不管怎么说,郑芝龙这回是真的爱了。

他居然相信了洪承畴的鬼话,打算卖掉隆武帝朱聿键,换取三省王爵的称号。结果麻烦来了,清军那边看郑芝龙没有带自己的兵马前来投降,认为他没有诚意,果断将其给扣押了。

郑芝龙算是完了,可怜田川松,刚被接来中国,还没过上几天好日子,清军就杀来了。据史料记载,田川松遭到了清军的侮辱,此后不堪受辱选择自尽。

母亲和郑成功的关系别提多好了,得知这一消息的郑成功,自此发誓,与清军势不两立。他夺回母亲的尸体以后,将肠子拉出来洗干净,再塞回去缝好安葬,以此洗涤母亲身上的污垢,从此踏上了反清之路。

实际上,当时15岁的田川七左卫门,也很想跟着母亲回到中国。可那时候日本的德川幕府却对此百般阻挠,并且强烈要求田川松将田川七左卫门留在日本。

日本的理由是:我们国家没有放女人出海的先例。实际上,是为了留住他们母子俩做人质,以后好跟郑芝龙谈判。

就这样,母子二人自此天各一方,谁知道这一别,就是永别呢?16岁的田川七左卫门,在日本得知母亲遇害的消息,又不知道会哭成什么样呢?

从此以后,田川七左卫门,就成了郑氏家族在日本的代表。可以说,当时中日之间的海上贸易,主要是通过田川七左卫门达成的。由此可见,这位老兄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了。

三、幕府锁国之前,田川七左卫门一直在支持兄长。

田川七左卫门在得知母亲遇害以后,曾经多次写信给郑成功,希望回到中国,和哥哥并肩作战,一起抗清。

只可惜这事儿是很难达成的。

  1. 首先,当时的日本是不会放田川七左卫门离开日本的,他是中日贸易的重要枢纽,也是郑氏集团留下的人质,他走了以后,日本需要重新建立中日贸易枢纽。
  2. 其次,田川七左卫门在日本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他的所有资源都在那边,回到中国来,反倒是会一筹莫展。
  3. 再者,郑成功那时候所处的环境也不是很好,他不仅要收拾父亲留下的烂摊子,还要对付清军,还得给自己找根据地,可谓是前途未卜。

那时候郑芝龙投降清朝,这给郑氏集团一记重拳。郑芝龙被抓了以后,郑氏集团内部并不团结,郑芝龙的族弟郑彩在厦门自成一派,而且支持鲁监国朱以海,反对已经驾崩的隆武帝。

因此郑成功还得想法子收拾了郑彩,兼并他的部队。这个时候,田川七左卫门,一直在向哥哥输送各种人力物力,但凡能帮到的地方,一点儿也不含糊。

在困难面前,哥俩始终是一条心。不过很可惜的是,德川幕府实在是不能忍了啊,你田川七左卫门可是日本人,怎么可以不断对外输出资源呢?这有什么好处吗?

因此,德川幕府借着闭关锁国的国策,彻底中断了田川七左卫门对郑成功的资助。但是兄弟俩之间的情谊,却没那么容易中断。

结局:田川七左卫门的儿子,就恢复了郑姓。

田川七左卫门的儿子,恢复“郑”姓,取名道周。这么一来郑道周这一脉,就在日本长久流传下来了。

此后他们家的人,要么在日本从事对外贸易工作,要么就加入了外交工作。总之一直都是日本有权有势的家族。

值得一提的是,郑成功成为了中日两国共同的民族英雄。日本常常纪念郑成功,毕竟他是为数不多,在那个年代击退西方殖民者的强人。

郑成功是中国的民族英雄,为何日本也尊称其为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郑成功,实际上是有中日血统的混血儿,所以,日本人也认为郑成功是日本的民族英雄,这绝非攀枝附会,而是一种真实的尊崇。


(郑成功的出生地日本平户市)

东晋永嘉年间,北方混乱不堪,有八姓入闽,郑氏就是这八姓之一,郑成功的家族在南安石井落地生根繁衍生息,至明末时期,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已是著名的往来中日之间的海上走私贸易的头子。郑芝龙共有五个妻子,其中他的第二位妻子田川氏即是日本人(一说有华人血统),当时日本当局很重视郑芝龙,平户藩主松浦也送宅邸给他居住。郑芝龙经常往来于中日之间,天启三年(1623年)郑芝龙与当地女子田川氏结成夫妻,第二年,郑成功在日本肥前国平户岛上的川内浦千里滨出生。


(郑成功在日本平户市的故居)

郑成功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在日本也是极受推崇。从血统角度出发,郑成功拥有一半的日本血统,且又是在日本出生,六岁后才随母亲田川氏回到中国。郑成功维护汉人统治、坚决抗清复明也很符合日本人忠君爱国的武士精神。日本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部分,中日交往较为密切,清朝入关定鼎天下,日本骨子里是把清朝当成蛮夷,对汉人失去统治权感到可惜。因此,对毕生都在努力恢复汉人江山的郑成功,自然也是极力推崇,大加褒扬。


顺治年间,鳌拜献“平贼五策”,清朝实行了最为严厉的海禁政策,郑成功在陆上几无立足之地,急需一块地方作为长期根据地。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率领35000将士横渡台湾海峡,次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的驻军,将荷兰人彻底赶出了台湾岛,至此,被荷兰人占领了24年的台湾群岛得到收复。郑成功又从大陆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台湾岛得到大力开发,人口激增,郑成功以台湾为大营,至死不降清朝,坚持奉明正朔。


隆武帝为郑成功赐明朝国姓“朱”,永历帝封他为“延平王”,郑成功治台呕心沥血,虽然最终未能完成遗愿恢复汉人江山含恨而终。但他死后,台湾人民感念他的功绩,民间陆续建立庙宇世代祭祀,台湾日据时期,日本人在岛上实行奴化的殖民统治,因郑成功出生在日本且有一半的日本血统,所以对遍布岛上各地供奉郑成功的祠堂不敢肆意破坏。并且,日本人还将郑成功的事迹带回了日本,进入新世纪后,郑成功也逐渐成了日本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


(郑成功亲弟田川七左卫门,后恢复郑姓)

值得一提的是,郑成功还有一个亲弟弟田川七左卫门作为郑氏集团的代表留在日本从事中日贸易,母亲田川氏在南安老家自杀殉节后,远在日本的田川七左卫门悲痛不已,“七左卫门诣扛户,请赴明戮力成功,灭清以报仇”,他多次给在中国的兄长写信,要求回国参加抗清活动,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但仍然不断输送人力、物资供应其兄,且继续维持组织海上贸易命脉,直到德川幕府锁国。


如今,郑成功在日本的故居,出生地遗址都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平户市更是大力发扬郑成功精神,以“国姓爷出生地”作为宣传名片,郑成功的事迹还被搬上了日本的话剧舞台。郑成功已经成了中日之间友好往来的精神纽带,他不单单是中国人,而是整个东亚的大英雄!

郑成功的亲弟弟为何永久定居日本,并取了个日本名字他有哪些传奇经历

郑成功的亲弟弟为何永久定居日本,并取了个日本名字?他有哪些传奇经历?确实郑成功的弟弟一直生活在日本,而且只有一个日本名字。而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跟郑家在当时非常罕见的国际背景有很大关系。而在郑氏兄弟之后,这个家族还曾经历过新的沧桑巨变,那么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


背景复杂的郑芝龙

说起郑成功家族的国际背景,当然首先还是要说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因为郑芝龙的背景之复杂,可以说就算是在现代也会超出多数人的想像。

郑芝龙出生在福建泉州,他的父亲郑士表曾在泉州做过小吏,但因为家计困难,所以在郑芝龙17岁那年,郑士表让他带着两个弟弟去澳门投靠在那里经商的舅父黄程。而当时澳门在事实上已经被葡萄牙人占据,所以郑芝龙到了澳门之后为了谋生,就学了葡萄牙语。而且他为了得到葡萄牙人的信任,还入了天主教,并有了一个葡萄牙式的天主教名,叫尼古拉斯·伊瓜安·加斯帕尔德(Nicholas Iquan Gaspard)。

葡萄牙人所描绘的郑芝龙

在澳门期间,郑芝龙又结识了当时长住日本的大海商李旦,后来在得到舅父黄程同意之后,郑芝龙前往日本长崎,成为了李旦的手下,而这一年他才19岁。到了日本之后,他很快娶了一个当地华侨翁翊皇的女儿为妻。不过这个女孩虽然出身华侨家庭,却是这位华侨的日本妻子在改嫁给这位华侨时带来的女儿,所以这位华侨的女儿其实还是日本人,而她的生父姓田川,所以有时她也被称为田川氏。

所以看到这里大家也就知道了,郑芝龙在郑成功出生之前,其实就已经拥有了至少3个国家的背景。而在田川氏嫁给他1年之后,郑成功就出生在了日本长崎。所以郑成功确实是个出生在日本长崎的中日混血儿。而在两年之后,田川氏又给郑芝龙生下了第二个儿子,也就是郑成功的弟弟。

日本长崎在郑成功诞生地所立的纪念碑

而在此前后,郑芝龙先是被李旦派到当时侵占台湾的荷兰人那里做翻译,但不久之后他就离开了荷兰人,自己拉起队伍,在海上开始了亦商亦盗的生涯。到公元1627年,郑芝龙的舰队就发展到了700艘船,而且还不时袭扰广东和福建沿海,因为成为了明朝非常头痛的一个问题。不过在1年之后,明朝福建巡抚熊文灿就联络郑芝龙,将他招安,郑芝龙此后也就成为了熊文灿手下的海防游击。

郑氏兄弟分离两国

而成为了明朝官员的郑芝龙很快想起了还在日本的妻儿。公元1630年,他先把大儿子郑成功接回了中国,但他的妻子田川氏却被日本德川幕府禁止出国,而小儿子当时还只有3岁,所以也随母亲留在了日本。而当时田川氏及其生父的家族都认为郑芝龙恐怕不会再回日本了,所以就决定把郑成功的弟弟过继给田川家族,并为他取名田川次郎左卫门。

中国台湾台南郑成功祖庙的郑成功母子像

所以田川氏和她的次子后来就一直生活在日本。但郑芝龙和郑成功都没有忘记田川氏,所以也一直在想办法把他们母子接到中国。不过这父子俩的努力直到15年之后才取得了进展,当时郑芝龙通过在日本的一些老关系取得了日本幕府的特许,终于可以把田川氏接到中国了。但这却并不意味着郑家终于可以团聚了,因为德川幕府虽然允许田川氏去中国,但却不允许郑成功的弟弟次郎左卫门去中国。虽然田川氏也曾试图花重金疏通幕府,但幕府知道郑芝龙家族当时富甲一方,所以要让他家在日本留一个人质,以便将来获取更大利益。所以无论田川氏怎么哀求,幕府的态度始终非常坚决,次郎左卫门绝对不能离开日本。

最终田川氏无奈,只好在公元1645年自己来到了中国,和郑芝龙及郑成功团聚,而次郎左卫门则被留在了日本。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在田川氏离开日本上船前,曾哭着对次郎左卫门说道:

儿勿忘儿父及儿兄,又勿忘今儿母所去之中国。

所以后来田川次郎左卫门就独自在日本生活了,后来他又改名为田川七左卫门。不过虽然他的父母兄长都回了中国,但他们之间却也没有失去联系。因为日本幕府留他在日本就是为了未来和郑家做更多生意,所以并没有阻止他们一家人之间的书信往来。而当时正值明清更替的乱世,在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之后郑芝龙和黄道周等人在福州拥立明朝宗室唐王朱聿键称帝,建立了南明隆武政权。因为有拥立之功,所以郑芝龙一时权倾朝野,其家族本来就有的生意更是越做越大。

郑芝龙和郑成功父子像

所以郑芝龙就让在日本的次子田川七左卫门担任自己家族在日本的总代表,为自己打理在日本的贸易事务,七左卫门在此期间也积累了大量财富,在日本也成为了一个重要人物。但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公元1646年,清军南下,并让郑芝龙的泉州同乡洪承畴劝降郑芝龙。当年12月,郑芝龙降清。但郑成功却始终拒绝投降,之后自己带领军队继续抵抗。

不到一年之后,田川氏所在的福建安平被清军攻克,田川氏为免受凌辱自尽而亡。所以此后郑成功就与清军有了杀母之仇,有些学者认为郑成功此后誓死不降清也与此事有很大关系。而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的七左卫门得信之后也下定决心,支持郑成功抗清到底。后来郑成功在收复台湾的过程中,荷兰殖民者在初战失利之后龟缩在赤嵌城试图长期顽抗,根据一些记载,当时在日本生意做的很成功的七左卫门还曾给郑成功送来几十船物资与银子,帮助郑成功最终通过长期围困使荷兰人最终投降,成功将台湾收复。

郑氏兄弟后代的不同命运

不过后来,郑成功和田川七左卫门这两兄弟的后人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各自经历了沧海桑田式的变迁。首先是在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不久,日本德川幕府开始实施海禁政策,郑氏家族与田川家族的联系逐渐中断。而在公元1683年,清朝发起统一台湾之战,在澎湖海战中清军击败郑氏军队,随即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shuǎng)率领全家投降清朝。之后,郑氏全家被迁往北京,并被编入清朝汉军八旗中的正黄旗,郑克塽本人被封为汉军公。之后郑家后人一直担任正黄旗下的佐领职位。

郑克塽画像

在雍正年间,郑家在八旗的改编过程中被从正黄旗调整到了正红旗,后人始终有人世袭佐领一职,直到清末。1920年,被认为是郑成功九世孙的郑沂、郑泽兄弟还曾重修郑氏家谱。1930年,郑泽还向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前身捐赠过郑成功的画像,但此后这家人就再无消息了。

而田川家族在日本海禁之后则逐渐日本化,成为了日本人。后来在田川家所在的长崎,也曾长期存在姓郑的华裔家族,他们被认为就是田川七左卫门的后裔。在公元19世纪末,这个家族有一个名叫郑永邦的人曾经成为日本的外交官,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的谈判中,他还曾担任日方谈判代表伊藤博文的翻译。几年之后,他甚至还担任了日本驻天津的领事。而这个家族后来又改为日本姓氏福住,近年来还有人曾经到泉州参加过纪念郑成功的相关活动。


所以郑氏家族确实是一个先祖和后裔都非常多样性的家族。但桃花石杂谈认为,评价一个人的历史地位,他所做的事绝对是要盖过他在家族出身与背景的。而郑成功虽然家族背景非常复杂,但他在世期间驱逐荷兰殖民者,为中华民族夺回了被西方殖民者侵占的宝岛台湾,这个历史事件没有任何争议,所以他的历史功绩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应该得到铭记的。

郑成功为什么叫国姓爷日本人为什么也崇拜他

国姓就是明朝皇帝的“朱”姓。

明朝灭亡后,郑芝龙拥朱聿键为隆武皇帝。郑成功第一次晋见隆武帝,就给皇帝留下深刻的印象。隆武帝问他:“江山危矣,你何从我乎?”郑成功以坚定的语气回答:“文不贪财,武不怕死,江山可保矣。”

隆武帝十分感动,用手抚着郑成功的肩背,说道:“只恨朕没有女儿可许配给卿家,卿当尽忠吾家,无相忘也。”于是亲自赐他“朱”姓,并改名为“成功”。在此之前,郑成功的名字叫“郑森”,此后才以“成功”为名。由于“朱”姓是皇族姓氏,也就是国姓,后来郑成功就以“国姓爷”而闻名天下。

郑成功是中国伟大的民族英雄,日本人也很崇拜他。因为郑成功有一半日本血统,而日本这种小国,在古代难得有名扬海外的英雄,郑成功的伟大事业,让日本人觉得沾了光,故而极为推崇。

郑成功与日本的渊源是很深的。父亲郑芝龙早年在日本经商,认识了日本女子田川松。田川氏是冶剑师翁昱皇的日本养女,翁昱皇的籍贯是泉州人,与郑芝龙是同乡。1623年,二十岁的郑芝龙与十七岁的田川松结为夫妻。

1624年8月27日,十月怀胎的田川氏在海滨散步时,忽然一阵巨痛,她倚靠在海边的巨石上,产下了一名男婴。年轻的妈妈长袖将婴儿裹起,抱在怀中,倚着一颗古松,让树荫遮住耀眼的阳光。后来这个男婴被命名为“福松”,便是传奇英雄郑成功。郑成功的出生地,后来成为一个旅游景点,许多人到这里来凭吊这位英雄颇不寻常的出生之地,立于海滨的巨石,被称为“儿诞石”。

郑成功刚满月时,其父亲郑芝龙与二十八个结义弟兄密谋反动起义,推翻德川幕府以占领日本诸岛,事败后逃往台湾。小郑成功与母亲田川氏则留在日本,一直到七岁时才离开。母亲田川氏对郑成功的教育是极为严格的,年龄稍长时,便将他送到武士花房权右卫门那儿进行武士道训练。

花房权右卫门是郑芝龙在平户的朋友,郑芝龙对日本的剑道也十分喜欢,他经常与日本武士切磋武艺,其中便包括“二刀流”的高手花房权右卫门。花房权右卫门的刀法,源于日本最著名的剑客宫本武藏。我曾经查找出花房权右卫门与宫本武藏的关联,时间长了,资料一时找不到,以后找到后再说。

早年的受训,对郑成功日后的人格有着深刻的影响,他的优点与缺点同样明显,他武艺高超、意志坚强、忠诚,争强好胜,不居人下,有一种永不放弃的韧性,同时他也有冷酷的一面,用法严苛,不近人情,这些多多少少折射出他早年所受教育的影子。

到了1630年,被明政府招安的郑芝龙已是功成名就,便派遣郑芝燕抵达平户,与日本平户当局交涉,要求送还郑成功母子。此时日本的锁国政策越发明显,幕府发布的政令严禁日本人离开日本,当平户当局将郑芝燕带回田川氏母子的请求提交给幕府时,遭到幕府的一口拒绝。

郑芝龙听后勃然大怒,决定对幕府软硬兼施、双管齐下。几个月后,郑芝鹗率六十名壮士,身着戎装,配置精良的武器,经过数日的航行,抵达平户。平户当局大为震动,以为大明海军即将进攻日本本土。郑芝鹗要求日方立即遣回田川氏与福松(郑成功)母子。平户当局推托幕府的政令难以违抗,郑芝鹗立即要求面见幕府将军德川家光。

德川家光是德川幕府的第三代将军,郑芝鹗取出一幅画卷,上呈给德川家光。卷上所画的是一艘艘艨艟巨舰,迎风破浪,船上的战士整装待发,雄赳赳气昂昂。郑芝鄂傲然道,郑芝龙手握十万大军,千艘战舰,如果幕府顽冥不化、一意孤行,那就不得不以武力强行解决。

面对郑芝鹗的强硬态度,幕府紧急召开会议,最后决定,先将七岁的福松由郑芝鹗带回中国,至于他的母亲田川氏,因为是日本籍,仍然不予放行。这样,福松直到七岁,才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后来,老师曾其五将他的名字改为“郑森”,另一位老师钱谦益又给他另一个名字叫“大木”,但是这些名字都不为后人所熟知,“郑成功”的大名,是南明隆武皇帝命名的。

郑成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高晓松说,郑成功是个如假包换的大倭寇。

言过其实了。

郑成功的母亲确实是日本人,名叫田川氏,所以说他确实有日本血统。

他的父亲郑芝龙,也确实曾是寇,而且是个巨寇,巨到什么程度呢,他的私人海军,是东南沿海最强大的海面力量,明朝无力剿灭他。

不过,如果因为母亲是日本人,父亲是海盗,就能将郑成功也称为倭寇,有色的眼镜太明显。

还是让我们来看看郑成功本人做了什么。

郑成功干的最有名的事,当然是收复台湾。

在此之前,台湾被荷兰殖民者占据,已脱离祖国怀抱达三十几年。1661年4月,郑成功出征台湾,12月,荷兰指挥官投降,宣告台湾收复。

从作战时间上可以看出,收复台湾的战役持续了8个多月,并不轻松,期间荷兰殖民军还派遣过十几艘军舰和援兵支援,最终郑军经过苦战才击败敌人。

因复台之功,郑成功被称为民族英雄。那么,如果去掉这个功绩来看郑成功,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那就要差了一大截,不过民族英雄这个称号,还是当得起的。

郑成功父亲郑芝龙,是个典型的海盗头子,利益第一,在清军南下之际,手握兵权却主动降清,南明隆武朝的崩坏,郑芝龙要负主要责任。

父亲投降了,儿子跟着一起投降,似乎再正常不过。

郑成功选择了与父亲决裂,出走金门,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几乎是从零开始地再度把郑家集团在内的东南沿海势力聚拢起来,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

郑成功持续抗清几十年,战果颇丰,经历的战役太多,难以一一讲述,仅从战果上列举一下。

郑成功指挥的战斗,总共消灭了清军81个将佐,其中满八旗70个,蒙八旗7个,汉八旗4个,这里说的将佐,都是正六品校尉以上的将领,一半多是从三品一等护卫、护军参领以上的高级将领,这都是有名有姓有据可考的,在数量上超过了同时期著名的晋王李定国。

郑成功发动的北伐,一直打到南京,清廷震动,可惜没能把握战机,最后归于失败。即便如此,北伐南京也是郑成功生涯当中最辉煌及最重要的一役。

郑成功当然也不是个完人。

他在抗清大业上,更多基于个人和家族利益的考量,而不是着眼于天下大势。

他曾经攻打粤东不与自己合作的抗清势力,以实现自己的目的,说白了就是内斗。内斗,是南明的主基调,郑成功也不能幸免。

之后,在李定国起兵,形势一度大好之时,却拒绝与李定国合攻广东,直接导致了李定国在广东的失败。

说得直白一些,在明末武将军阀化的趋势下,郑成功也是其中的一个,皇帝已经是可有可无,大家各自为战,以自己的利益为重。

郑成功打出大明的旗号,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让自己显得名正言顺,他曾经与清朝谈判,想要效仿朝鲜,割据台湾,这也是出于自己利益的考量。

不过,郑成功坚守住了底线,绝不降清,他也由此成为一面旗帜。

基于以上,郑成功值得尊敬。

“国姓爷”郑成功,为何有一个亲弟弟是日本人

因为郑成功的父亲是倭寇,母亲是日本人,然后父亲郑芝龙把次子过继给了妻子家,就姓了母姓,一直待在日本。

首先,我说郑芝龙是倭寇(当然郑成功不是),很多人可能不服。但郑芝龙真的就是倭寇。其实明朝后期绝大多数的倭寇都是中国人,比如戚继光抗倭时的最大倭寇头子王直等。倭寇就是与日本有勾结的东南沿海海盗,郑芝龙绝对是比较标准的倭寇了。他早年在福建一个落魄小官吏家庭,跟随舅舅黄程出海做贸易,后依附当时海商头子李旦,侨居日本长崎,长期在中日间从事海上贸易。被前幕府将军德川秀石赏识,社会地位大为提升。后郑芝龙迁居肥田国平户,被当地诸侯松浦氏优待,并娶了松浦氏家臣田川昱皇(原名翁昱皇,也是中国侨民,入日本籍)之养女田川松。

田川松于1624年为郑芝龙生下长子郑森(后改名成功),1630年生下次子七左卫门。早在长子郑成功出生之前,郑芝龙就被李旦派往澎湖给荷兰人做翻译,参与了荷兰人对中国商船的抢劫,后扩展到其他国家的商船。从此,郑芝龙将重心移往台湾,并逐步扩大势力,成为横行东南沿海的一支半商半盗的武装力量。

早在1630年,已有一定势力并被明朝招安的郑芝龙就派堂弟郑芝鹗前往平户接田川松母子(当时次子还未诞生)回中国。日本德川幕府以“日女不入中原”为由仅将郑成功放行。年底,郑芝龙次子七左卫门诞生,并被过继给妻子田川家。1645年,在福建拥立南明隆武政权的郑芝龙再次派人请田川松、七左卫门母子赴台。日方要求要将七左卫门留在日本方可将田川松放行,田川松虽不舍,但最终还是启程赴中国。因此,次子田川七左卫门一直留在日本。

次年,清军攻打安平,田川松自杀殉国。郑芝龙却在不久后降清,但清朝没有履行答应郑芝龙的高官厚禄,而是将其软禁以希望招降郑成功,最终因为郑成功不愿归降而将郑芝龙杀死。

田川七左卫门在日本,一直作为郑家势力在日本的代表。听说母亲殉国后一心要前往中国为母亲报仇,但遭到日方阻止。于是,田川七左卫门不断输送人力、物资供应其兄,且维持组织海上贸易命脉,直到德川幕府锁国。其儿子孙左卫门后恢复郑姓,世代进行海上贸易。

中国民族英雄郑成功,为何在日本也备受尊崇甚至还树立了纪念碑

因为郑成功的母亲是一名日本人,名字叫做田川松子,郑成功身上留有日本血统。

郑成功曾经与日本人“合作”只是为了对抗当时的“清政府”吗你怎么看

本质上来看,郑成功是中日混血,而且郑成功,他的父亲郑芝龙更喜欢像日本那种萨摩藩长州蕃这种的地方藩王诸侯的感觉,本身郑家也是一支海盗起家的力量,后来郑成功从厦门又攻陷台湾,台湾为基地,一直都有自己的势力。但是他为什么反清复明呢?原因也很简单,他身上毕竟流着汉人的血统,他对于这种满族的异族控制,天然的有一种抵触情绪,加之他当时是明末的一个重要的势力,各方势力对他的需求以及身边的人对他的影响所以需要反清复明。为了反清复明这个目的,当然可以运用日本的力量,就像南明,也从日本进口了很多火绳枪来打击满族人。郑成功本身和日本有这种天然的联系,所以他借兵日本是很正常的,当然如果他借兵反清复明成功了,他将来也会驱逐日本人,这是必然的,有可能会和日本进行一定的合作。同时日本人的心里面还是认可明朝反对满族的。日本也是愿意帮助明朝反击满清的,当然他也会要求自己的利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