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姜家枪法”的罗松枪法远胜李元霸,为何不取他性命?紫阳真人为何给金圣宫娘娘一件贞洁衫,而不是直接将人救出_枪法_紫阳_李元霸

本文目录

  • 继承“姜家枪法”的罗松枪法远胜李元霸,为何不取他性命
  • 紫阳真人为何给金圣宫娘娘一件贞洁衫,而不是直接将人救出
  • 中国古代道家名人有哪些
  • 动漫《一人之下》无根生哪里来的无根生番外第七幕【定居二十四节谷】
  • “我命由我不由天”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矛盾吗你怎么理解
  • 雍正宠信道士张伯端是不是影射红楼梦中的张道士

继承“姜家枪法”的罗松枪法远胜李元霸,为何不取他性命

若说《兴唐传》中的第一高手,其实并非是名声大噪的李元霸,而是“姜家枪法”大成的罗松。

罗松从小跟随母亲长大,又名姜松,他本是罗艺的大儿子。罗松的母亲,也就是罗艺的第一位夫人,姓姜,是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幼麟”姜维的后人。在收姜维时,姜维的战斗力很强,枪法完全不弱于晚年的赵云,后来“姜家枪法”就一直传承下来,一直到南北朝时期。

“姜家枪法”高深莫测,枪法诡异,本来也是传男不传女,不曾想传到姜氏这一代,姜家却只有一女,于是就打破常规,让姜氏继承“姜家枪法”。恰好罗艺孤身一人来到姜氏所在之地,姜氏以及她的父亲都看罗艺面相不凡,有富贵之相,于是姜家老两口就把女儿姜氏许配给罗艺,随后生子罗松。

毕竟是夫妻关系,姜氏就把家传的“姜家枪法”传授给罗艺,当然所传的也主要是“五勾枪”和“五虎断魂枪”中的一部分。随后罗艺告别妻子,北上参军,历经数年最终建功立业赢得燕公地位。可是在兵荒马乱,老百姓流离失所的年代,罗艺与姜氏这一次分离,竟成为了永别,他也找过姜氏却杳无音信,他就认为妻子应该死于战乱之中。随后,罗艺又与秦旭之女秦氏结为夫妻,生子罗成。

罗艺在功成名就以后,就将所学的部分“姜家枪法”加以改进和创新,威力也是相当强劲,于是罗艺将这套枪法改名为“罗家枪法”。后来,罗成就是继承了这套“罗家枪法”,放眼天下,这套枪法也是极为精妙,但是“罗家枪法”毕竟也是根据“姜家枪法”而来,罗艺所学也并不完整,故而罗成的枪法与同父异母的哥哥罗松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姜家枪法”一共有七套,分别是“五勾枪”,“五分枪”,“子母枪”,“霸王望帝枪”,“抽屉枪”,以及“梨花鬼乱枪”和“五虎断魂枪”。

罗松继承了前五套,后面两套却没有学,因为后面两套是适合女子修炼。可以说,这七套枪法随便修炼一套已然是当世枪法高手,像罗成也只是修炼了两套都不全拼凑而来的枪法,已然在“十三杰”中排名第七,可见“姜家枪法”之威猛。

罗松学会“姜家枪法”中的五套,一出江湖,便是无敌的表现,他将老将杨林盔甲上扎的全身是眼,若非秦琼让其不要伤害杨林性命,可能杨林早就去追随先帝爷了。如此罗松,即便是西府赵王李元霸,也难以抵挡。

其实,在《兴唐传》中,李元霸的实力弱化很多,他也并非无敌,这与《说唐》有很大的区别。在《说唐》中,李元霸毫无疑问是天下第一,他完全是碾压一切好汉,真可谓“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擂鼓瓮金锤一挥,一百多万的军队被其打的尸横遍野。可是,在《兴唐传》中,李元霸虽然强,但却是有弱点的,像罗成都可以让李元霸中招,更别说最为强劲的罗松了。

可见,《兴唐传》中的李元霸的实力只能算是一流,但并非最顶级,至少有几人能够与之相抗衡,像比力气罗士信不弱于他,比武功罗松远胜于他。

《兴唐传》以及各种评书中,排位很多,像“四猛四绝十三杰”,像“金银铜铁八大锤”,而罗士信是四猛之首,力大无穷,罗松是四绝之首,枪法无敌,而李元霸是十三杰之首,名震天下。这三人的确都是当世最强的人物代表,但却是各有擅长。

其实,这三大高手也有过一次会面,正是“一猛一杰会一绝”。当时,李元霸和罗士信先杠上,二人都是力大无穷,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力气与自己差不多的人物,于是二人甩开膀子干。二人较量的方式简单粗暴直接,李元霸抡起大锤就砸,罗士信挥起打枪就顶,后来罗士信的铁枪就被李元霸两锤给夹住,二人一个拉扯一个不放,拼尽力气吼声震天,却动弹不得,也难分胜负。

刚好罗松纵马而来,眼看场景奇特,就深知二人比拼力气难解难分,于是他使出长枪,使出全力,大吼一声,直接将二人兵器砸开,二人分别向后倒去,各自震晕。罗松随后就径直离去,并未对二人动手。

由此可见,罗松想要解决李元霸并非难事,特别是这次,机会都在眼前,他却放弃。因为罗松也深知李元霸是一位难得的猛将,如此稀里糊涂的死去实在不应该。其实,李元霸在《兴唐传》中还是有一些劣势,在罗松,甚至鱼俱罗面前,李元霸都是威风扫地,劣势明显。

隋唐故事有诸多“宿命之争”,像李元霸与宇文成都,罗成与杨林,魏文通与王伯当,结局都是命中注定的。

本来在李元霸出山时,他的师父紫阳真人就叮嘱李元霸不要伤害以“镗”为兵器之人,不曾想李元霸不仅撕了双镗无敌伍天锡,最终还是杀了使用凤翅鎏金镗的宇文成都。在爱徒宇文成都被李元霸所杀以后,老将鱼俱罗再也忍受不了,不顾年迈亲自去找李元霸报仇,老辣的鱼俱罗使出“拖刀之计”,李元霸可没见过这阵场,最终被鱼俱罗一刀给劈得身首分离。

罗松堪称天下无敌的高手,其实他的实力并未完全显露,虽然小试牛刀,但他隐藏的成分很大。再说同为用枪的高手,无论是伍云召,还是罗成,都不可能像他这般收放自如,难以与之相比。

罗松的武功胜过李元霸,但他却并未将李元霸解决掉,也是因为李元霸并非他的敌人。

在“一猛一杰会一绝”之时,李元霸和罗士信比拼力气也并非性命之争,只是二人都争强好胜,好不容易逮住一个机会,遇到与自己势均力敌之人就必须比试一下。其实,二人并非死敌,旁人眼见二人比拼也只能干着急却无能为力,当罗松到来之时就如同盼来了救星,也只有罗松能将二人分开。

虽然罗松此时有机会除去李元霸,但是也不可能除去他,因为他与李元霸并无私人恩怨,而且李元霸把秦琼当作恩公,对瓦岗寨也没有任何的伤害,反而处处维护着瓦岗寨,如此情况下,罗松也没有除去他的缘由。

当然,李元霸此时还有一个重要任务,这就是他的宿命之争,他必然要解决天宝大将宇文成都,这也是命中注定的。

宇文成都实力非凡,在李元霸未出山时就是天下第一高手,大唐最终是要取代大隋的,李元霸不解决宇文成都,势必宇文成都在以后会造成很多的障碍。再说,如果李元霸提前领饭盒,那么宇文成都定然不可一世,就很难有人将其消灭,不可能说天下最强高手都被罗松一人消灭吧,那也不合情理。

可见,李元霸这项重大的使命未完成,他就不能提前归位。而当李元霸将宇文成都给锤爆以后,他的归位时间也就到了,无论是被雷劈死还是被鱼俱罗复仇,李元霸都该去复命了。

罗松虽然出场了几次,但是他并未过多参与江湖之事,也未选择建功立业,可能他也看透了战乱仇杀,尔虞我诈,不愿掺和这些,于是就归隐山林,无牵无挂。

坚持原创,我是忠肝义胆岳老三,欢迎关注!

紫阳真人为何给金圣宫娘娘一件贞洁衫,而不是直接将人救出

紫阳真人为何只送给金圣宫娘娘衣服护身,而不是直接救她呢?

《西游记》中妖怪各式各样,有要吃唐僧的,有要和唐僧成亲的,也有思凡下界恋红尘的。其中的二十八宿中的奎木狼和观音菩萨的金毛吼就是思凡下界找伴侣的。

话说金毛吼下界后,带走了朱紫国王的老婆金圣宫娘娘,正好遇到路过的紫阳真人出手,他送给这位皇后一件霞裳。既然紫阳真人有这能力,为何不把人直接救出去呢?送件衣服算是什么解救之策?

其实,不是他不愿意救人,而是不能救。

朱紫国国王只是一个小小的人间皇帝,是如何招惹上观音的坐骑金毛犼的呢?

看似不相干的两个人,却有一个有意思的勾连。

观音在收服金毛犼时,曾告诉悟空一个故事——

菩萨道:“你不知之,当时朱紫国先王在位之时,这个王还做东宫太子,未曾登基,他年幼间,极好射猎。他率领人马,纵放鹰犬,正来到落凤坡前,有西方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所生二子,乃雌雄两个雀雏,停翅在山坡之下,被此王弓开处,射伤了雄孔雀,那雌孔雀也带箭归西。佛母忏悔以后,吩咐教他拆凤三年,身耽啾疾。那时节,我跨着这犭孔,同听此言,不期这孽畜留心,故来骗了皇后,与王消灾。至今三年,冤愆满足,幸你来救治王患,我特来收妖邪也。”

如此看来,还是朱紫国王在当太子时期动的手,他放着好好的太子不做居然跑去射孔雀,这不是脑袋进水了是什么,归根到底还是他太闲了。

孔雀倒是没有什么,最为重要的是这两只孔雀背后的人,他们真算起来应该是如来的兄弟姐妹,因为这二位的母亲正是如来认的干妈。

孔雀大明王菩萨受了这么大的委屈,自然需要有人出面为她报仇,而观音的坐骑金毛犼正是抱着报仇的态度来的,留金圣宫娘娘三年。

所以说如来也是私下里默认的。

但是在这期间,很难有人能够保证这只金毛犼不对金圣宫娘娘产生别的心思,就连一向单纯的悟空都懂得这个道理——

行者道:“菩萨,虽是这般故事,奈何他玷污了皇后,败俗伤风,坏伦乱法,却是该他死罪。今蒙菩萨亲临,饶得他死罪,却饶不得他活罪。让我打他二十棒,与你带去罢。”

如此说来紫阳真人是办了好事的,而且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即便金圣宫娘娘被救出去以后,紫阳真人都没有立马取回这件贞洁衫,而是让国王亲自见识了这件衣服的厉害——

那国王见了,急下龙床,就来扯娘娘玉手,欲诉离情,猛然 跌倒在地,只叫:“手疼,手疼!”

出现了这种怪事,悟空当然得解释清楚,尤其是时间差上,不然其他人一定会在此事上大做文章——

行者道:“娘娘身上生了毒刺,手上有蜇阳之毒。自到麒麟山,与那赛太岁三年,那妖更不曾沾身,但沾身就害身疼,但沾手就害手疼。”

悟空说的很简单,娘娘身上的这件贞洁衫一穿就是三年,没有让赛太岁占到半点便宜。

话说到这里,我们的另一个主人公紫阳真人也该出场了。

其实,一个人的脾气秉性如何,从他细微的小动作里就能够看得出来——

行者上前迎住道:“张紫阳何往?”紫阳真人直至殿前,躬身施礼道:“大圣,小仙张伯端起手。”

紫阳真人这个作揖可是给足了悟空面子,但是他的地位真的比悟空低吗?当然不是,我们再看另一段——

真人道:“小仙三年前曾赴佛会,因打这里经过,见朱紫国王有拆凤之忧,我恐那妖将皇后玷辱,有坏人伦,后日难与国王复合。是我将一件旧棕衣变作一领新霞裳,光生五彩,进与妖王,教皇后穿了妆新。那皇后穿上身,即生一身毒刺,毒刺者,乃棕毛也。今知大圣成功,特来解魇。”

能够参加佛会的人,地位哪里会地低了?

更何况,他见到金圣宫娘娘的时机是从佛会回来的路上,他为何能够在知道拆凤内幕后,还能够恰巧经过此处呢?很显然他是专门走的这条路,也是为了给金圣宫娘娘送这件衣服,以保护她的贞洁。

从他谦逊有礼的态度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和蔼又谦逊的人。

只是,他能够送衣服,却不能把人救出去,否则那趟佛会就白去了,在这场佛会中可能是如来和他说了这个小秘密,然后悄悄嘱咐他进行善后。如果他多此一举将人救出就算是乱了别人的大计。

中国古代道家名人有哪些

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2、文子,姓辛氏,号计然。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生卒年不详,是道家祖师,与孔子同时,是《文子》一书作者,文子思想尚阳 。常游于海泽,越大夫范蠡尊之为师,授范蠡七计。范佐越王勾践,用其五而灭吴。

3、列子(大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75岁),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 道学者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4、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 ,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5、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动漫《一人之下》无根生哪里来的无根生番外第七幕【定居二十四节谷】

关注漫游君,游戏不头晕【原创】【首发】

右边点关注,头条不迷路【禁抄】【禁搬】

☆《无根生番外》第七幕☆定居二十四节谷

话说上一话冯玉祥带着女儿冯宝宝直接被小陵道长传送到了后者飞升之前的世界……

二十四节通天谷!西南秦岭山脉的深山老林里,一个中年男子背着一个年轻女子缓缓前行,这自然就是冯玉祥与冯宝宝。冯玉祥抬头望了望苍穹,碧蓝的苍穹万里无云,他甚是感慨,自己与女儿算不算是二世为人绝地重生了呢?

当然冯玉祥自然没有忘记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最终目的:寻求救治冯宝宝的方法!但是或许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或许这个过程是崎岖的,并且他对于这个世界的了解仅仅是从小陵道长口述中知道的那么一点信息,其实他仍然十分的陌生……

他不敢赌他再也输不起了,他不想一直带着女儿宝宝,他必须在正式行动之前将女儿安顿好,这样他才能除却后顾之忧……

冯玉祥在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刻开始他就感觉到了一件事情,这个世界的天地之间蕴含的元炁斑驳粗鄙污浊稀薄,比他昔日所处的一重天差百倍不止,在这个世界里要想自行运行周天吸取天地之间的元炁难如登天……

但他冯玉祥本就不是这个世界的人,也不是一般的人!打个比喻一个从来不吸烟的人对烟味极为敏锐,一个吃惯琼浆玉液的人对于大众货色的酒水也十分敏感,总而言之曾今身为土生土长的一重天仙人,冯玉祥对于凡尘世界里的元炁波动极为敏感,他甚至能够感应到整个天朝领域每一块元炁葱郁的地方!

而他感受到距离他们最近的一处元炁波动异常的地方就在这秦岭之中,于是他正要去看一看是什么情况。

“吱吱吱……唧唧唧……”没有过多久冯玉祥他们就迎来了这秦岭的主人一群“秦岭野人”深山野猴!让冯玉祥吃惊的不是这些猴子本身而是它们身上的异常,它们很多猴子身上都凝聚了元炁,有的淡有的多……如果长此以往下去它们必将开灵智成精了……

这些猴子拦住了冯玉祥他们的去路,似乎在说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无根生见此状并没有在想如何对付这群猴子,而是更加确定了一个事实,前面一定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东西,不然这群猴子不会如此的异常……

冯玉祥虽然下界之后整个仙人修为都被压制,但是他的眼界、悟性、本能、基本的机能并没有被剥夺,于是凭借着高超的身法冯玉祥背着女儿很容易的就避开了阻拦的猴子……

没有过多久,冯玉祥他们就来到了九曲连恒洞(这名字是他自己取的),当他踏入这个洞穴的第一刻起他就已经发现了端倪,他喃喃自语:

“没想到这小陵道长的家乡竟然还有这等人物,这段路乃杜撰了尾闾到夹脊穴的构造,宜缓步慎行……”

然而可能当初的紫阳山人张伯端怎么也不会想到除了猴子以外第一个进洞里来的不是人而是仙,于是乎冯玉祥背着冯宝宝直接无视这三力的束缚径直走到了末端!

“原来如此!这不知算是玉清老头多少代徒子徒孙的紫阳山人张伯端还真是个妙人,竟然鬼斧神工般在这个深山之处开辟了这么一处洞府,想来或许大概是其闭关修炼之所……”冯玉祥一阵感慨,然后又接着自言自语:

“这个紫阳山人也还真是个人物,竟然将三车力的理论直接应用到了这山洞通道中,外面的猴子通灵大概就是这山洞的缘故吧……”

“只是有教无类固然圣人之举,但不计后果的颠覆生灵那就是祸患无穷,如果此处密地被他人发现,恐怕百年之后满天世界将纷争四起民不聊生,最后这个凡尘世界将千仓百孔走向毁灭,这恐怕也不是玉清与小陵两位道长所想见到的……”

“这难道真的就是玉清老头嘴里所说的命运吗,还是说这本来就是玉清老头有意而为之,特意让我降临到这二十四节通天谷结束他那荒诞徒孙的杰作……”想到这里,冯玉祥再次抬起头想看一看那无尽的天空,不过这时他已然忘记自己早已身处洞中,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

何为人?诚?冯玉祥走到尽头之后同样面临了张伯端留下的两个问题再次摇了摇头:

“张伯端啊张伯端,你还真煞费苦心啊!前面的三车之力有教无类,让生灵打通任督二脉获得元炁的使用权,但这仅仅是第一步,然后你又设置了两个问题何为人?诚?”

“想我冯玉祥当年在仙界也曾快意恩仇笑傲江湖,元炁攒身大道无棱何为仙?堂堂正正顶天立地方为人!为了防止留下的种种的手段教出些十恶不赦的人于是乎你设置了这道关卡,目的就是在于挑选真正的人才,想必你留下的真正传承必然还在后面……”

至于张伯端设置的诚字一说,身为仙人之躯的冯玉祥在看到洞里正中留下的那个突兀的脚印时就已经明白这就是说的涌泉穴与百会穴两大穴位……冯玉祥站到了脚印上,元炁灌注到两个穴位,突然间正中两仪八卦之门打开,冯玉祥看到这个两仪之门瞳孔一缩,不过片刻之后还是背着冯宝宝走进了密室……

“人身难得?哈哈哈……好一个人身难得……都走到门口了还不忘提醒,你也真够啰嗦的……”路过密室门口看着门洞上的四个大字无根生笑了笑。
来到密室当中,果然如同冯玉祥所料这密室中间除了有一方石台之外并没有其他物件,反而在密室的墙壁上密密麻麻的刻着小字……

看着这墙上的字冯玉祥着实有些触动:“张伯端啊张伯端,你真是个胆大包天的家伙……难道一人得道就真的必须要把衣钵传承下去才行?难道寻找一个传道之人非得搞这么大个工程,万一不是我冯玉祥而是别的有心人来到这里,你可真是给你的师门“争了光啊””

冯玉祥一眼就看出石壁上的文字正是张伯端留下的上乘修仙之法,并且以他的眼界可以看出张伯端的这门修仙之术是真的可以成功的正统修仙功法,但越是这样冯玉祥越不能让这门功法就在世间,因为这不仅是小陵道长他们不想让这个凡尘世界变得不平凡,更重要的是他不能让这个凡尘世界存在能够威胁到自己女儿的存在!

于是乎冯玉祥将冯宝宝轻轻的放在了石台上,然后将石壁上的功法尽数抹去……并且在后来的数日里,冯玉祥来到之前的山洞通道中在张伯端刻下的纹路上再次刻上新的纹路!

张伯端留下的三车力纹路乃是让生灵运功化炁,顺利的成为“异人”,而冯玉祥要做的就是让受到三车力影响而蜕变的人转变成一台永不停歇的发动机……最后穷竭而亡!说得直白点就是如果异人来到此处这个通道并不会要要命,并且密室里的功法已经被毁,所以这个密地就无关紧要了;但是如果是普通人来到了这里,那么这个通道就是一条有去无回的不归路,十死无生……

最后在接下来的很长的一段日子里,冯玉祥与冯宝宝都住在这二十四节谷里,因为冯玉祥与冯宝宝严格的说并不算是这凡尘世界的人,更是为了以后行事方便,于是他便化名无根生!

并且在来到凡尘世界的这段日子里无根生对于这个世界的很多布局也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异人世界有很多势力,小陵道长那一脉的正一门,还有玉清道长徒子徒孙门创建的全真教、武当派……当然还有所谓的有关部门“公司”,还有唐门这些其他门派……

而无根生最近已经了解到了一个信息,据说异人世界有一个门派叫三一门,这个门派有一门功法叫逆生三重,如今女儿冯宝宝昏迷不醒,玉清老头说她灵魂缺失要在这个世界寻找唤醒她的方法,一听到这三一门功法传的神乎其神,并且还带了一个生字,无根生暗想这三一门无论如何都要去走一遭!

未完待续……

ps:下一幕就是无根生灭三一门,当然很久以前漫游君已经发了一版,这里不会再写,将就看吧……下面的文章链接↓

https://m.zjurl.cn/answer/6681092491862606083/?app=wenda&share_ansid=6681092491862606083

“我命由我不由天”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矛盾吗你怎么理解

“我命由我由天”,现在进行时,每人都有改变机会。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现在将来时。

矛盾非矛盾,实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雍正宠信道士张伯端是不是影射红楼梦中的张道士

首先我觉得你这个问题的问法有点问题,为什么是现实影射小说,我们一般说影射,应该是用小说电影这些来影射现实。

那现在我们来回答红楼梦中的张道士是不是影射雍正宠信张伯端这个问题。我觉得并没有。我觉得用宠信这个词不好,应该说是推崇,张伯端作为道教内丹派南宗开山之祖,生活时期是在北宋时期,雍正作为一个清朝的皇帝如何宠信张伯端?再说了雍正本身是尊崇佛教的,他自身就自命为禅宗宗师,他给张伯端的敕封就叫“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你看看,是禅仙,大慈大悲,圆通,这都是和佛教挂钩的。现在我们再来说说敕封的时间,是在雍正十一年(1733),雍正啥时候去世的,是1735年,在这个时间点上,雍正敕封张伯端并亲自为其亲撰《敕建道观碑》。第一个原因是张伯端德高望重,内丹派南宗祖师,世人皆传说他已经羽化登仙,第二是由于张伯端除了精通丹法外,在佛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从这一点看,其实雍正还是出于佛教的角度上推崇对张伯端。而反观红楼梦里面的张道士,他其实就是个服务于皇家贵族的道士,他最大的功绩就是替荣国公做替身。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