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图片故事)乡村管水员陈光明的智慧“管水经”_贵定县_龙里县_新华社记者

(新华全媒+·图片故事)乡村管水员陈光明的智慧“管水经”

地处苗岭山脉中部的贵州省龙里县冠山街道高坪村,因山高涧深留不住水,曾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小山村。2001年,村民上山采药时在毗邻的贵定县一村庄半山腰的溶洞深处发现水源,之后在当地水利等部门的帮助下,从5公里外把水引到高坪村。2001年,高坪村的村民陈光明第一次在家里用上自来水。

村民们深知,水来之不易。于是,一套简单有效的管水方法应运而生——村里自发成立管水委员会,陈光明成为一名义务管水员。22年来,陈光明与其他两名管水员不定期管护水源、检修水管、挨家挨户收水费。

“定额保底、阶梯水价、分类收费、定期公示、结余归公”——智慧的管水模式,使村民们逐渐养成了节约用水的好习惯,让高坪村22年来保持供水不间断,彻底解决了困扰祖祖辈辈的缺水难题。

在龙里县冠山街道高坪村,管水员陈光明(右)查看村民家自来水水质(3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管水员陈光明在贵定县盘江镇马场河村的溶洞水源点维修水管(3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展开全文

在贵定县盘江镇马场河村,管水员陈光明在半山腰上的溶洞水源点附近巡护水管(3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管水员陈光明在贵定县盘江镇马场河村的溶洞水源点管护水管(3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管水员陈光明在贵定县盘江镇马场河村的溶洞水源点查看蓄水情况(3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管水员陈光明前往贵定县盘江镇马场河村管护水源途中(3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在龙里县冠山街道高坪村,管水员陈光明前往村民家收取水费(3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在龙里县冠山街道高坪村,管水员陈光明在参观农村饮水安全管理陈列馆(3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在龙里县冠山街道高坪村,陈光明(右二)与村民在举手表决水费收支意见(2020年12月6日摄)。 新华社发(杨良强 摄)

在龙里县冠山街道高坪村,村民讨论管水模式实施情况(2020年12月6日摄)。 新华社发(杨良强 摄)

管水员陈光明前往贵定县盘江镇马场河村管护水源途中(3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管水员陈光明前往贵定县盘江镇马场河村管护水源途中(3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在龙里县冠山街道高坪村,管水员陈光明(左)将自来水倒入桶中(3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管水员陈光明在贵定县盘江镇马场河村的溶洞水源点管护水管(3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