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上处处是课堂_国防教育_全民_国防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东泉最新动态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义勇军进行曲 音乐: 上海交响乐团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全民国防教育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的基础性工程,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国防意识的有效途径。

2022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全民国防教育的新定位、新体制、新部署、新要求。

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历来重视全民国防教育。近一年来,他们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上积极探索实践,总结出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

红土地上处处是课堂

江西省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持续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纪实

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江西省南昌市中山路380号人流如织,有学生、老人、军人……他们来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学习和了解人民军队历史。

纪念馆二楼,游人最多。那里有一面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墙,镌刻着1100多名革命先辈的名字。这是该馆工作人员和热心群众连续寻访37年的结果。面对名录墙,人们静立深思、低声交流,不少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辨认着烈士的姓名。

“八一起义纪念馆是革命文物的宝库、国防教育的课堂。一件件实物、一段段文字、一场场讲解,把历史还原、把英雄塑造,勾起人们对历史的追溯、对当下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憧憬。”纪念馆副馆长熊艳燕告诉记者,该馆今年游客量已突破40万人次。

南昌市右营街小学学生到南昌舰主题公园参观。卢成行摄

2022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江西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巩固拓展国防教育改革成果,发挥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打造融入式、熏陶式、体验式教育模式,持续推进全民国防教育走深走实。

展开全文

从军旗升起的南昌到工运烽火燃起的安源,从星火燎原的井冈山到共和国摇篮的瑞金……江西省近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2900余处革命遗址,宛如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遗址是催人奋进的史诗,场馆是常学常新的课堂。一座座革命纪念馆、烈士纪念设施、重要历史人物故居等构成庞大而丰富的国防教育矩阵,让人们踏上赣鄱大地,如同迈进历史课堂、融进国防讲堂。

据了解,该省将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学校以及革命纪念场馆、烈士故居等红色资源集中的地方增设国防教育馆、党史文化长廊,建设装备展示区,开放实弹射击、单兵战术训练场等,一体打造军营体验与红色研学场馆。

“人群在哪里,课堂就延伸到哪里。”市属公园、街心公园、文化广场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是人们日常活动的场所。赣州军分区领导介绍,他们将国防元素融入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引导人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熏陶。目前,赣州市已有15个公园(广场)包含立功军人光荣榜、退役武器装备等国防元素。

“戴上VR眼镜,在黄洋界保卫战战场上,与红军将士一起‘冲锋陷阵’,让我更加体会到革命先辈的伟大,更加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井冈山市利用VR全景模拟技术,重现当年黄洋界保卫战实景。体验现场排起长龙。

打造移动泛在、智能交互、沉浸体验的教育载体,是全民国防教育实现“数字化”的必然途径。该省充分发挥全省613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1个省级国防教育基地的功能作用,开设数字史馆、红色基地网上展馆,积极构筑现实与虚拟融合、线上与线下联动的红色教育平台。

陌上花开,春意盎然。当下,富有“红色气质”的春游活动在该省中小学校陆续开启。师生们到军旗升起的地方签名立志,到长征第一渡口听长征故事,到沙洲坝“红军井”喝一碗“红井水”,到方志敏烈士墓前诵读《可爱的中国》。

青少年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该省重点打造一批叫得响、影响大的校园国防教育品牌,南昌市依托中小学校组建“小青团”党史军史宣讲团,九江市在68所学校组建114个“红星班”,吉安市在井冈山举办中小学研学旅行论坛。今年,该省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新增18所,总体数量达到60所。(■汤 飞 万长峰 本报特约记者 张富华)

来源:中国国防报

编辑:刘瑞霞

初审:孙臻帅

审核:包建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