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 北京新闻 行人在人行道上难行_停放_的人_行道

由于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越来越多,让非机动车停车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此,不少地方在步行道外侧划出了非机动车停放区。然而,一些停车区却设置在了原本就狭窄的人行道上。虽然车有地儿停了,行人却没地方走了。与此同时,还有不少地区没有施划定点停放区,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的现象依然存在,造成了“车在步道停,人在车道走”。

三里屯SOHO门口,人行道上设置了两排停车区,窄窄的过道里行人与电动车挤在一起。

定点停放区

占用便道走路更没地儿

■两处地铁站口

家住林萃路京师园的徐先生反映,地铁林萃桥站C1口外,便道上划出的非机动车停放区几乎占了全部便道。每次走着去地铁站,只能借道走非机动车道。“以前没划停车区的时候,便道上就停着不少车。现在划上停车区,走路就更没地儿了。”徐先生说,在非机动车道上和电动车混行,让他感到十分不安全。

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在地铁6号线黄渠站C口外,道路绿化隔离带上设置了非机动车停车区。每到早高峰时段,停车区停满自行车后,内侧人行道只留下了约半米的宽度,仅能容纳一人通行,不少赶地铁的乘客索性就走到了非机动车道上。由于停车区紧贴盲道,一些车辆摆放不规范,车轮压到了盲道上。

■三里屯SOHO北侧

三里屯地区人多车多,自行车停放问题越来越严重。在解决无序停放问题的过程中,这里的人行道设置了不少停放区。

记者在三里屯SOHO北侧的人行道上看到,原本宽敞的步道被铁质围栏拦断。步道外侧和中间用白线划出了两排自行车停放区,中间仅留了一米来宽的空隙供行人通行。行人穿梭在密密麻麻的电动车之间,显得格外拥挤。

在这热闹的商业区,一条不算十分宽敞的人行道,竟然划出了两排自行车停放区。而在此停放的车辆,大部分是电动自行车。骑手想要把车辆停放在内侧的停车区,就需要借道人行道,有骑手甚至选择在人行道上骑行,电动自行车与行人几乎贴身而过,十分危险。

■相关要求

人行道最窄要达到2米

人行步道留多宽才合适?2017年,市交通委发布的《北京市自行车停放区设置技术导则(试行)》规定,利用行道树设施带或绿化设施带设置的,应确保停放车辆后人行道的剩余宽度满足规定数值。其中快速路辅路、主干路不低于3米,次干路不低于2.5米,支路不低于2米。商业或公共场所集中路段以及火车站附近路段不低于4米,轨道交通和综合客运枢纽出入口周边50米范围内不低于3米。

2021年4月,北京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规划设计标准》实施,其中人行道的宽度最小值被设定为2米。而学校、医院、商业区等公共场所集中路段上设置的人行道宽度最小值为4米。

2019年,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曾发布统计分析,北京中心城五环范围内52%的人行道有效宽度不足1米。

从目前已经施划的非机动车停放区设置看,不少停放区没有达到预留足够宽度人行道的要求。本报记者 李博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