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上巳节」倒下去,千万个「三月三」站起来!| 节日特辑_三月三_广西_少数民族

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已出版《图解中国传统服饰》

昨天是农历三月初三,也就是上巳节,作为传统节日中极富浪漫意义但又如今罕见的一个,每年的这个日子必定引发一些人对它的怀念。然而事实是,上巳节的没落很早就开始了,相比其他传统节日,当代人对于上巳节实在是不需要生出没必要的文化警醒与反思。

之前在《“清明”是怎样干掉“寒食”和“上巳”的?》里已经提到过,对于中原地区来说,上巳节的没落源自于它本身节俗的“不合时宜”,不论是对于古人来说,古人的古人们那些过分奔放的习俗,还是对于时序来说,春季里频繁撞车又复杂难算的日期。总之,上巳节并不算“丢”,它更多地融入到了清明节的节俗里,我们弄“丢”的其实是清明节里那些祭扫以外的节俗,以至于如今的我们谈及“清明快乐”都为之色变。因为上巳节留给清明节的,正是那些主要负责快乐的部分。

△ 踏青,网络图片

但失落的传统节日如此之多,为何人们总是更想念上巳节呢?因为相比许多沉重的传统节日,上巳节的形象里更多地寄托了这一代年轻人对于古代文化生活的美好想象——曲水流觞,文人雅宴,仕女游春,乐饮诗词……

展开全文

△ 2013年汉服上巳节,图源摄影部落

△ 上海2014年4月6日上巳节汉服活动,图源豆瓣

△ 2016年上巳节汉服美女齐聚玄武湖,图源爱汉服

△ 2017年江苏常州淹城重现上巳节古风,图源人民网

△ 2018年望江楼公园再现上巳节传统习俗,图源成都日报锦观

△ 2021年"寄怀兰亭——辛丑上巳节"雅集在广州麓湖公园举行,图源人民资讯

△ 2022年罗浮山举行上巳节修禊文化雅集,图源今日惠州网

与上巳节类似的还有《寻找“花朝节”:那些被遗忘的传统节日,该如何回归?》,同样寄托了古风爱好者对于古代的浪漫假想,最终的呈现方式则变成了古装选美、古装演艺等。而这些其实是与各地原本的花朝节节俗没有什么关联的,“花朝节”只是让这样一群对于古代新生向往并模仿的人在这个时间点上做一些时的正当理由,也是很多地方的旅游造节行为。

《寻找“花朝节”:那些被遗忘的传统节日,该如何回归?》里也举例了延续至今的新洲花朝节,它和很多节日的民间模样一样,变成了对神游具体功利诉求(求的是棉花神)、满足生活生产的实际需求(举办有“物质交流”的庙会)、举办处以当地显著地标为中心,十分世俗十分朴实的传统节日。这样的传统节日样貌,是很难被如今对传统节日有“尝鲜”“打卡”“求异”心态的人所接受的。

△ 新洲花朝节

可以想见,大家所怀念的上巳节,也是这样一个浮在历史半空中,抓不下来也举不上去的半梦境的结果。因为怀念的人总是很少提到,昨天不仅仅是上巳节,其实还是南方很多少数民族的“三月三”节日,“三月三”本身就是上巳的另源传承。

虽然很多人只到农历三月初三才开始怀念“上巳节”,但上巳节并不总在三月初三。它之所以叫“上巳”,因为它原本的节期是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按照这个算法,今日的“上巳”应在三月初十(丁巳日),而非三月初三。

△ 今日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是三月初十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巳节有了一个巨大的转变,就是将节期固定在三月三。沈约《宋书》:“魏以后但用三月三日不复用巳”(这里的“宋”是南朝刘宋)。节俗也从高禖祭祀、桑中野合、祓禊除恶等,向我们更熟悉也更具文化娱乐色彩的曲水流觞、全民狂欢的春游竞渡等方面发展。

到了宋朝,上巳节开始没落,不论是王羲之的“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还是杜甫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情景都难以再现,对于上巳节的追忆也是从宋人开始,《梦粱录》引用以上后说“形容此景,至今令人爱慕”。

△ 兰亭修禊图,樊圻

△ 兰亭修禊图,钱穀

△ 《丽人行》,程十发

△ 《丽人行》,傅抱石

前面说了,上巳与寒食是逐渐归于清明节,也是在宋代,这三节开始融合。

因为中国实在是太大了,大多数没落的节日终究会成为地方性节俗,比如新洲花朝节。三月三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所延续的地方性有点大,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延续的发展的地方性“三月三”在新时代已然有了反扑中国之势。

自2014年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习惯节日放假办法》,确定“壮族三月三”为广西法定节假日。没错,中国这么大,前天广西放假,昨天广西放假,今天广西还在放假(而给你们肝这篇文章的我,前天上班,昨天加班,今天还要上班)。

△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习惯节日放假办法》

△ “壮族三月三”是广西的法定节假日

海南省也规定“每年农历三月三日,为本省黎族苗族传统节日,节日放假的具体办法由民族自治地方规定”,由县市自行规定放假。大家都知道,在这个社畜遍地、失业不可断社保的时代,放假其实才是发扬传统节日的重要途径啊!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虽然广西、海南都有为“三月三”安排放假,但节日所属的民族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广西,广西虽然以“壮族三月三”的名义放的假,但实际上广西世居民族里有一半都过“三月三”,除了壮族,还有汉族、瑶族、苗族、侗族、毛南族、仫佬族等。其他少数民族中则还有,黎族、布依族、畲族、纳西族、彝族、白族等。

已关注

关注

重播分享赞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 壮族的歌圩

△ 广西壮族三月三歌节,图源中国时代文化网

△ 侗族花炮节,图源中国文明网

△ 侗族花炮节,图源新华网

△ 黎族孚念孚

△ 仫佬族花婆节,图源杂志天下

△ 仫佬族花婆节,图源参考网

△ 畲族乌饭节,图源中国新闻网

△ 畲族乌饭节,图源浙江新闻网

△ 布依族三月三,图源黄果树

这些南方少数民族的“三月三”与上巳节有一些粗放的相似特征。第一,当然是节期在三月初三附近(并不一定是在当天),第二是与男女交往狂欢有关系,第三很多有具备祭祀内核。这些都和早期的上巳节、先秦的春季习俗相似,只不过在中原地区,随着上巳节的发展,带着原始野性的男女求偶、求育节俗变得不合时宜,这些反而在南方少数民族中被保留下来。

△ 出自《上巳节与少数民族“三月三”节日文化的比较研究》

不过随着时代发展,这些节俗在少数民族节日也已经被淡化,反而突出如歌山娱乐餐饮相关的活动,也在迎合游客们“尝鲜”“打卡”“求异”的需求,成为了旅游消费品。

从这点上来说,广西在2014年将“三月三”变成公众假日的举动十分明智,毕竟过三月三的民族太多了,就像抢文化IP一样,广西率先抢下了这块节日品牌。我找图片的时候也明显发现,在很多地方对于三月三节日的介绍还停留在文字配点民族服饰图片的时候,广西三月三的图片不仅高清,而且活动花样也很多。

不过南方少数民族的三月三也不是对上巳节的简单传承,这些民族对于自己的三月三很多都有另一番或更多版本的传说故事解释,来解释一些习俗的来源,强化节日与本民族之间的联系。有学者认为,上巳节是属于汉族的节日,只不过在儒家影响下,雅化的上巳节逐渐走向没落,而汉族的上巳节与少数民族开放的婚俗结合形成了如今的三月三。另外也有观点认为,之所以会呈现出三月三在南方少数民族中兴盛、而中原地区没落的原因,是社会发展的不均等造成的。这有点类似之前提过的《民族考古学:历史留在现代世界里的“冰箱”》,人类会经历相似的社会阶段,可以理解为南方少数民族在经历上巳节发展的早期节俗(当然,现在已经不是了)。

无论哪种,“传统”都是一种发展中的概念,我们是无法借由“传统”回到“古代”的(见《“传统服饰”和“古代服饰”的区别在哪里?》)。更何况,“放弃”上巳节的并非我们这代人,它对于古人就已经是“不合时宜”了。我们可以依靠着文献、凭借着想象去竭力打造一个上巳节,但那也只是一个仿古的却崭新的上巳节了。就好比,其实现在少数民族的三月三,也已经不是几十年前没有旅游消费需求的三月三了。

别怕,一个上巳节“倒”下去,千万个三月三“站”起来。等三月三“倒”下去的时候,还会有新的节日的。我们总在怀念,因为我们总在失去;我们总在怀念,因为我们总是只看到失去。

感谢阅读,喜欢请记得分享哦^_^

※ 如无另外标注,文章为 春梅狐狸 原创,如有疏漏欢烦请指正,文章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转载须经授权并支付稿费;

※ 所使用的图片、视频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相关事宜。

* 最近的文章 *

泼天富贵?豪门排场?真没从中式婚服上看出了这些……

如果聊“女书”让人破防,那我就再多聊一点!(附:学者们对女书创始人的观点)

百花争艳赛装场 | 中部方言彝族服饰

在线叫卖“三寸金莲”?缠足这座大山,一百多年了竟然还压在顶上!

春梅狐狸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