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无业男子家中藏700万现金,被逮捕后,竟牵出160亿巨额大案_警方_的是_账户

一间售卖日常用品、各色杂货的老旧小卖部,一位62岁高龄的朴素阿婆,和她那年近30仍无所事事的无业儿子。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的普通家庭,店内、家里的所有衣柜纸箱内,却满满当当塞着700万元的现金,名下仅一个银行账户半年的流水额就高达4亿元。

这些巨款究竟从何而来?这对“普通”母子又隐藏着怎样的惊天秘密呢?本期历史文社,为你揭开真相。

“飓风2016”行动,警方揪出奇怪分子

2016年,广东省公安厅在人民群众强烈的呼声之中,开展了代号“飓风2016”的专项行动。强力组织全省公安机关,全面打击百姓最为关注和害怕的四大犯罪行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金融领域突出犯罪、毒品犯罪和盗抢犯罪。

其中的“金融领域突出犯罪”版块,警方成果尤为显著。例如2月份的“梅州0203特大伪造假币案”,广东警方捣毁一个特大伪造货币窝点,缴获1.4亿元百元假钞。

又例如12月份的“飓风25号”专案,警方在15个地市梦幻联动,一口气破获了77宗网上盗刷银行卡犯罪案件、捣毁窝点59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49名。而此次行动也是近年来全国打击网上盗刷银行卡犯罪抓获人数最多、缴获电子数据量最大、战果最佳的典型案例。

展开全文

由于此类金融犯罪案件,犯罪主体都是钱,且是来历不明、金额巨大的钱。所以,广东省公安厅特意邀请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协作配合,仔细筛选出一些可疑的银行账号,再展开深入追查。

2016年初的一天,就有一个奇怪的账户,映入了东莞市公安局南城分局警员的眼帘。刑侦大队副中队长表示:“银行账户每天交易的数额是很大的,少的呢就是三百万,五百万;而多的呢,有时就上千万。”

根据警方的调查,该银行账户的户主名叫钟益(化名),既不是生意人,又不是富二代,甚至连一份稳定工作的都没有。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无业游民,他银行账户每天的流水却高达数百上千万元。

不仅如此,这些钱还不是一天一两笔、一次性汇入或汇出的。而是从银行开门到关门期间,几乎每隔一两个小时,就有一笔50万元上下的转账,频率高得惊人。哪怕钟益是个无聊至极的亿万富翁大富豪,一天天把钱这么转来转去的,都说不太通。更别说钟益还只是个无业游民了。

察觉到异常后,南城分局立马确定了钟益的家庭住址,并派遣警员对其展开跟踪调查。

出乎意料却又情理之中的是,钟益显然具有很强的反侦察意识,以及高度警觉心。便衣警察才刚刚出动,确定没有任何可疑举动。却惊讶的发现,钟益开车出门后,时不时就会有意无意的绕绕路,似乎是养成了未雨绸缪的习惯。

有两次遇到红绿灯时,钟益甚至提前减速,一副要保证安全等下一个绿灯的模样。可当眼前的绿灯开始闪烁时,他却突然猛踩油门冲了过去。这样一来,倘若后面真的有“尾巴”,警察要么会被红灯拦住、因此跟丢,要么就是跟着冲过去从而暴露行踪。

总之,因为钟益的这些小聪明、小手段,让办案警员颇为头疼。不过,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恰恰证明了——钟益真的是个老油条,背后肯定不简单。

顺藤摸瓜,两个上线浮出水面

为了确保行动的隐蔽性,警方在跟踪钟益时,并没有跟得太紧、太频繁,这就导致相关调查迟迟没有进展。

好在,人虽是灵活多变、难以把控捉摸的,但银行账户却是死的。很快,警方就在钟益账户繁杂的交易记录中,找到了蛛丝马迹——钟益转出去的钱中,相当一部分都打给了一个叫做林勇(化名)的人。很显然,钟益和林勇之间必然有着相当紧密的利益关系。

果然,当警察调出林勇的详细资料后,便清楚发现这两个人的情况简直如出一辙。林勇,时年29岁,同样没有正当职业。林勇的母亲袁阿婆(化名)开了一间小卖部,卖些零食和日用品,林勇就心安理得啃着老。尽管家庭经济条件略胜钟益一筹,但充其量也就是小康家庭。

可奇怪的是,林勇名下却拥有多个银行账户,其中仅那个和钟益转账频繁的账户,近半年内的资金交易量就足足达到了4个亿。全部加起来的话,估计真的能让人惊掉下巴。

当然,顺藤摸瓜摸到林勇这里,自然还没有结束。由于林勇和钟益二人有太多共同点,比如没有工作、无所事事,比如银行流水巨大,比如牵扯着五花八门的各种其他账号。警方认为,这背后倘若真涉及犯罪行为,那必然是一个颇具规模的犯罪组织。而林勇和钟益应该是同一级别的成员,上面肯定还藏着老大或上线。

就这样,警方对两人的交易记录展开了详细比对,试图找出与二者同时产生交集的第三个账号。功夫不负有心人,警方很快就顺藤摸抓,揪出了林勇、钟益二人共同的交易对象——刘军(化名)。

都说“一山还有一山高”,刘军的出现可谓让整个警局都炸成了一锅粥。他的账户用“分分钟进账上千万”来形容,真就一点都不夸张。而且,不同于林勇和钟益大多把钱往外转,刘军这里仿佛一个聚宝盆,四面八方的钱都疯狂往里进。

眼看着大鱼出现了,警方当机立断展开行动,派出几名便衣警察,计划先去刘军的住处打探消息。没曾想,前脚刚出电梯间,警员就在刘军家门口的墙上发现了监控摄像头。

为了防止打草惊蛇,警员不得不取消了近处打探、蹲守的计划,改为远距离跟踪观察。万幸的是,刘军虽然年近四十,阅历高、见多识广、且“位高权重”,但他的警觉性却远低于钟益。

刘某家的摄像头

刘军经常会提着一个沉甸甸的黑色旅行包出门,然后两手空空的回家。一来一回,不仅间隔时间非常短暂,刘军还不停地左顾右盼,显得鬼鬼祟祟。

办案警员表示:“就是两辆车只要会到一起了,就快速地完成交易,然后离开,互相也不需要说话。”

“(刘军)他就是把这个包交给到这个客户,然后客户呢,给了像纸一样的一个东西。”

“非常简短,不到10秒钟时间,这个交易就完成了。”

随后,经过警方的进一步调查发现,那只黑色旅行包里装着的全是百元大钞,那张纸条则是港币支票。

步步逼近,地下钱庄浮出水面

刘军、林勇、钟益三个人,加在一起每天高达数千万元的银行流水。如此庞大的资金,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莫过于假币和毒品了。

前者,或许三个所属于一个庞大的假币制造,客户在网络上支付真钱,他们再面对面交付更大数额的高仿假币。

后者,他们三个背后,或许藏着一个超大规模的贩毒集团,那些钱全部都是毒资,极其频繁的交易活动则是源于制毒工厂、运输部门、分销商、大客户等方面的运作需求。

当然,这些初步推测最终都被警方一一排除了。一方面,刘军、林勇、钟益三人的账户金额虽然巨大,但不仅存留时间非常短,而且给人一种进多少、出多少的感觉。类似一个短暂歇脚的中转站,并非资金的起点或终点。另一方面,账户上的钱,基本都是由内地账户转进,然后流向香港。

针对这两个特殊的情况,警方不断缩小着犯罪类型的范围,最终把视线定焦在了“地下钱庄”上。

所谓地下钱庄,其实就是非法金融机构,在未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私自从事跨境汇款、资金支付结算、资金存储借贷等金融业务。

地下钱庄大多出现在开放、经济较为发达、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连的沿海城市。这些地区有非常多跨国企业、跨境公司,它们对外汇资金的需求量十分庞大。然而,在国家外汇管制制度的限制之下,企业通过法定渠道能获得的外汇数额不仅十分有限,同时还面临着相当繁琐、漫长的审核流程。

正所谓“有需求的地方,就有供给”。面对一种客户群体对外汇的庞大需求,地下钱庄便应运而生了。地下钱庄虽然非法且高风险,但其手续简单、费用低廉,最重要的是非常快,充分满足了一些想走捷径的客户的需求,自然而然便在沿海地区蓬勃发展了起来。

很显然,无论是高速流动的巨额资金,还是资金转入香港的流向,再加上刘军那一出“人民币现金换港元支票”的怪异举动。无一不证明着,刘军、林勇、钟益三人干的,十有八九就是针对人民币和港元兑换的地下钱庄生意。

收网行动启动,嫌犯供认不讳

经过一系列的抽丝剥茧、层层深入,东莞市公安局南城分局以刘军、林勇、钟益为中心,居然扒出来一个拥有25名成员的大型犯罪组织。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组织有个突出特点。它并非那种传统犯罪集团,而是从上到下、层层划分的结构。而更像7个独立的团伙相互连接,组成了一个圆,刘军属于圆心。不仅如此,这7个团伙还全都是家族犯罪,少的话就夫妻、母子二人,最多的刘军,直接把老爸老妈、姐姐弟弟乃至前妻,全给拉上了。

总之,在把7个家族、25名嫌疑人一一确定完毕后。警方最终于2016年6月28日,正式启动了收网行动。大批警员兵分七路,直奔各个嫌犯老巢,也就是家中。

由于做了充分的前期工作,动作更是快、狠、准,此次抓捕行动大获全胜。这天,刘军恰好如往常一样,拎着一大包现金出门做交易去了。当他一身轻松回到家,刚一推开家门,瞬间就被身手矫健的警员擒获。当刘军被带到客厅后,他看到的就是全家人一起被戴上手铐的壮景。

眼看着全家人都面临着牢狱之灾,刘军眼眶泛红、自责不已。他说:“我姐和我弟都被抓进来了,因为是我骗了他们在先,就说他们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跟我做了这一行。”

据刘军回忆,曾经的他也是个遵纪守法、本本分分的老实人。可就在10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一个开厂子的朋友向刘军诉苦,称自己想要兑换一笔港币,有急用,但银行走流程太慢了,时间来不及。

由于这个朋友兑换的金额并不大,刘军手里也恰好有些港币,便慷慨解囊主动给他换了。也正是在兑换过程中,朋友硬是按照“不成文的行业规定”,塞给了刘军“兑换金额的千分之一”的利润。

那时的刘军还没有意识到,就是这么一次雪中送炭的无意之举,竟然瞬间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短短一小会儿时间,钱这么一进再一出,自己就在没有付出任何体力、脑力、精力和成本的情况下,白赚了千分之一的利润。这个来钱又多又快又轻松的生意,瞬间就勾得刘军蠢蠢欲动。没多做犹豫,他便鬼使神差做起了私下给人兑换港币的勾当。

当然,刘军毕竟不是什么土豪,手上肯定没有那么多可供中转的资金。在客户需求远高于自身供给能力的情况下,他便自然而然发展起了下线,即那些做非法买卖外汇生意的同行。

由于刘军组织协调能力强,手上客源又多。久而久之,他就担当起了中间商的角色。根据刘军自己的说明:“那些客户要港币的,他们就先把人民币打到我的账户上来。然后我就让下线(林勇、钟益等),手上有港币的转过去给客户。”

想必大家都听过“中间商赚差价”这句话。兑换外汇的那千分之一抽成中,大头肯定还是归于实际进行兑换的下线。换而言之,刘军赚钱走的是“薄利多销”路线,要想赚得多,就必须扩大非法生意的规模。

就这样,为了赚更多的钱,同时确保“肥水不流外人田”,刘军就把魔爪伸向了父母、姐姐、弟弟乃至于前妻小袁(化名)。

值得一提的是,当警方找到小袁家中时,已经怀有两个多月身孕的她,直接上演了一出撒泼打滚喊委屈的大戏,还谎称肚子疼企图博取同情。不过最终,还是被警方从家里找出来8部手机、9张银行卡和40万人民币现金。

如果说,刘军是拉家人下水的罪魁祸首,那林勇就是被拉下水的“傻白甜”了。林勇家真正的boss,其实是他那62岁高龄的老母亲袁阿婆。

据袁阿婆的回忆,她也是阴差阳错走上这条犯罪道路的:

“(客人)到我店里买东西嘛,他问我要不要港币,就这样开始了。”

“我说我以前卖港货,我收点港币去买货、进货。”

“我们快嘛,到银行要一个星期,甚至十天才能换到。我们马上就能换到,这方便他们。”

简单来说,袁阿婆之前从未接触过地下钱庄。和刘军帮朋友救急的想法一样,袁阿婆只是因为小卖部顾客有需求,自己换点港币以后也方便进货,就给换了。没曾想,后来就被其中庞大的利润空间,诱惑得一发不可收拾。为了发展业务,袁阿婆把不务正业的儿子林勇拉入伙,自己掌控大局,儿子负责实际的转账或现金交易。

收网行动当天,警方分别在小卖部和家里抓获了袁阿婆、林勇母子。小卖部闲置的二层,那个昏暗破落、杂乱无章的空间里,从柜子到抽屉,从塑料袋到纸箱子,但凡能放东西的地方,满满当当塞的全是一沓一沓的人民币和港元,加起来有200多万元。家里一眼看上去没什么异常,但衣柜旁边却放着一个硕大无比的保险柜,里面整齐码放着400多万元现金和少量港币。

更惊人的是,经过详细的清算统计,该犯罪集团涉嫌非法买卖外汇金额,居然超过了160亿人民币。这个数额,还真不是在一般犯罪案件里,能够轻易看到的。

万幸的是,在广东警方“飓风2016”行动的重拳出击之下,包括刘军等人在内,有大量犯罪集团被捣毁,各色违法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而他们也将为自己的罪行付出应有的代价。

一次出于好心的外汇交易,却将7个家庭拖入了无底深渊。这起地下钱庄案背后,隐藏的是刘军等人薄弱的意志力与自制力,以及对金钱的贪婪。还是那句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无论暴利的诱惑有多大,大家也应该坚守底线走正道。

以上就是本期历史文社的全部内容,看完不要忘记转赞评加关注哦,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下期再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