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双叒叕有小行星撞击地球!_小行星_撞击_预警

作者:徐智坚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北京时间2023年2月13日10时59分(当地时间约凌晨4点),一颗明亮的火流星在万众期待中,出现在法国与英吉利海峡漆黑的夜空当中。与以往不同的是,这颗火流星在进入地球大气层之前就已经被天文学家发现,并且准确预报了小行星即将撞击地球的时间和位置。

小行星坠落画面丨拍摄者:Kevin

小行星坠落画面丨拍摄者:Kevin

01

警报响起!

2023年2月12日20时18分(UTC),撞击事件发生前约7小时,匈牙利“小行星猎手”克里斯蒂安·萨尔内茨基向国际小行星中心(MPC)提交了一颗利用匹兹科斯特托天文台60cm口径施密特望远镜新发现的近地小行星候选目标,内部编号Sar2667。

小行星Sar2667的发现图像丨图源:Krisztián Sárneczky

展开全文

随后Sar2667出现在国际小行星中心近地小行星待确认页,很快得到了克罗地亚维桑詹天文台的认证。来自意大利、美国、法国、德国、罗马尼亚、西班牙等国家的20个天文台进行了后随观测,最后一次后随观测是波兰兰蒂加天文台在Sar2667进入大气层前12分钟观测到了它。所有观测数据计算的轨道显示,这颗小行星的近地点距离仅有3540 ± 70km,小于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400km),这就意味着Sar2667必将撞击地球,并且预报撞击时间为13日03时±10分钟(UTC),撞击位置为英吉利海峡上空。

意大利 ALMO Observatory 在撞击前4h拍摄的小行星图像

很快,这颗小行星消失在地球阴影中,直至13日凌晨02时59分21秒(UTC)再次如期出现在人们视野,英国、法国等地许多公众目睹了这颗小行星进入大气层后变成一颗耀眼的火流星划破夜空。由于天文学家提前发布了撞击预报,并且此次事件发生在人口稠密地区,天气良好,因此获得了大量的目击报告和视频记录,英国的UKMON流星监测网也监测到了撞击事件,这对确定火流星的轨迹和后续的陨石搜索有极大的帮助。

英国UKMON流星监测网拍摄到的画面

撞击后74分钟,国际小行星中心授予了小行星编号2023 CX1,成为第7颗撞击地球之前发现的近地小行星,距离上一次成功预警仅仅过去不到3个月。根据小行星绝对星等推测其尺寸约为1米,当地时间15日下午,有搜索团队在法国滨海塞纳省迪耶普和杜德维尔市附近发现了2023 CX1未烧蚀完而坠落的陨石。

2023 CX1残留的陨石

02

相关事件回顾

2023 CX1之前已经有6颗小行星在撞击地球之前被发现:

第一次,小行星2008 TC3直径约4米,坠落在苏丹北部的沙漠中,总共收集到10.5kg陨石;

第二次,小行星2014 AA撞击位置在委内瑞拉加拉加斯以东约3000公里的大西洋上空;

第三次,小行星2018 LA坠落在博斯特瓦纳-南非边境,回收了18g陨石;

第四次,小行星2019 MO在牙买加南海岸形成了一颗明亮的火流星;

第五次,小行星2022 EB5也是由萨尔内茨基发现,最终小行星撞击在扬马延岛西南部。

第六次,小行星2022 WJ1撞击点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布兰特福德。

2008 TC3坠落大气层后留下的尾迹云

03

近地小行星监测预警

外层空间物体的撞击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潜在威胁,每年直径10米以下的近地小天体撞击事件可达4000多次,同样可能对地球和人类生存环境构成现实威胁。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小行星撞击事件就曾造成过大规模房屋损害和人员伤害。

小行星撞击预警的成功案例日益频繁,得益于全球天文学家不断提升近地小行星监测预警的能力。车里雅宾斯克事件后成立了国际小行星预警网(IAWN),加强国际间近地天体观测领域的合作和数据共享,共同应对来自近地天体撞击的威胁。

2018年2月,我国作为正式成员加入IAWN网,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口径1.04米的近地天体望远镜目前是我国贡献共享数据的唯一主干设备,一直在持续开展近地小行星监测预警工作,现已发现32颗近地小行星;2021年部署了江苏区域火流星监测网开展小行星进入大气层后引发的火流星事件监测。

紫金山天文台长期致力于近地小行星的监测预警方法研究和业务化运行能力提升,并积极论证下一代近地天体监测预警网建设,开展威胁预警、进入过程监测以及陨落物分析等全链研究,系统性提高我国近地小行星监测预警能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