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傅雷夫妇素昧平生,28岁女青年冒死收抚遗骨,孤老余生隐居上海_遗骨_夫妇_敌对

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

自古以来,神州之上从不乏对忠勇侠义的赞颂;历朝历代间,不论正史小传,必不少侠义美谈。本文所述,是一位身具侠肝义胆可堪豪杰的奇女子:其人有"民族良心"之称;傅雷夫妇含冤逝世后,正是她冒死收抚遗骨;也是她,"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毁誉淡然;这就是"特殊时期侠女"——江小燕。

动荡风云,不见青天

奸臣误国英雄死,千古遗碑夕照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动乱",是我国自建国始最不堪回首的一段黑暗时期。这场被利用的革命运动,引发了党和国家的内乱,一场沉重的政治灾难,压在了人民头顶。

纵观这场动乱,众多干部、各界名人乃至成千上万知识分子深受其害;国家军政、经济环境倒退,许多伟大的心系国家人民的文化栋梁轰然倒塌。

傅雷先生正是典型的在这场动乱中被害致死的无辜文人,情深意重的傅雷夫妇在逝世前曾遭受敌对分子无情的残害:家居连番被抄,傅雷先生更是忍受了敌对分子四天三夜的批斗大会,挨打罚跪、高帽游街等凌辱被一一施加在傅雷先生的身上,傅雷夫人朱美馥也因丈夫的缘故横遭侮辱诬蔑。

傅雷是文化界有名的硬骨头,其人棱角分明、极具文士风骨,横遭污蔑,屈打成招,自觉屈辱至极故以死自证;傅夫人朱美馥与傅雷先生伉俪情深,不愿独活。

于是在1966年秋,这个特殊时期的动乱堪堪席卷全国的关口,继著名文学家老舍自溺后,傅雷夫妇含着莫大的冤屈相继自尽,共赴黄泉。

侠女其人,独行义举

傅雷夫妇逝后,二人骨灰从上海西宝兴路火葬场送至殡仪馆寄存,但由于傅雷先生长子傅聪停滞英国无法归国,其次子傅敏因受牵连,正于北京接受劳改,兄弟二人纵使有心收容父母遗骨,也是孝道难尽;至于傅家其余亲友,皆因避嫌,无人敢代领。

一时间,傅雷夫妇遗骨无人可领亦无人敢领,如一颗烫手山芋,被丢弃在殡仪馆的寄放库里。可怜一代大翻译家身后事竟这般凄凉,引人唏嘘。

展开全文

终是上天亦不忍这位一生高风亮节的大翻译家后事凄凉,无人收容傅雷夫妇遗骨的消息传至一位与这夫妇二人素昧平生的侠女耳中,于是这位28岁女青年冒死收抚了遗骨。此人,正是江小燕。

江小燕生逢抗战,是地道的上海姑娘,父亲是位画家,自幼受父亲熏陶,江小燕深谙绘画书法,又酷爱文学音乐;照常人所想,若江小燕这般醉心雅艺,长成后必是端庄闺秀,孰料她却生就一副世人罕有的侠义心肠。

十九岁时,只因为就读中学的一位受迫害的无辜老师辩护,江小燕便因此牺牲了前途,作为"Y倾",失去了升入大学的政治资格。在那个阶级斗争如火如荼的年代,谁也想不到一个十九岁的女孩,竟敢这般仗义。

"性质恶劣"的江小燕在高中毕业后,因"Y倾"问题,一直没有工作机会,只能随父亲在家绘画,堪堪度日,连自己的恋爱,都因为被打成Y派而烟消云散。

经过此事,谁都以为江小燕已经"学乖",不再仗义行事。直到九年后,人人自危的特殊时期浪潮中,她再次一意孤行,做下一件后来举世皆惊的义事。

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听闻傅雷先生遭受敌对分子迫害,夫妇自绝后连遗骨都无人敢取。江小燕义愤填膺,虽然她仅略读过几篇傅雷先生的译作著作,甚至都未曾见过先生本人,但是这并不妨碍她决意为其伸张正义。

自己本来就是"Y倾分子",自然不能去撞敌对分子的枪口,为防牵连无辜,便只能只身犯险;于是这位侠女化名"高箴",只身前去被敌对分子严加看守的殡仪馆,冒死求取了傅雷夫妇的遗骸。这时候的江小燕,也才将28岁,放在今日,尚还是个涉世不深的大龄青年。

可就是这样一个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闲散女青年,在一个人人自扫门前雪的动乱年代,偏偏为了心中那为世人所嘲的正义,偏敢独向虎山行;这份敢为人所不敢为的大勇气,放在今天,莫说女人家,即便男子,又有几人?!

不畏强权,伸张正义

铤而走险取出了傅雷夫妇的骨骸后,在傅雷妻兄的出资帮助下,江小燕购置了骨灰龛并将傅雷夫妇遗骸存放于上海永安公墓,怕被敌对分子扣押,傅雷夫妇骨灰龛上只署名傅雷先生原名傅怒安。

仅仅只是安放傅雷先生的遗骨,并不是江小燕唯一想做的,她更想要为成千上万个如傅雷先生般被污蔑迫害的无辜文人申冤,在她心中,只为一人伸张的正义何其片面,每个无辜受害者都应当被还予清白,方显正义之公允。

于是一封发与总理,以傅雷先生为例,痛陈敌对分子秽乱法纪、倒行逆施的"小民求告信",在江小燕手中横空出世。虽然信件被敌对分子截留,江小燕也因此受到追捕审讯和长期审查,在精神的高度紧张中度过了十五年之久。

她本人曾说:若不能解决灵魂的归属问题,那么,得到再高的名,再大的财,都是空的!这位勇敢的女性从不曾拘泥于外物的得失,挣扎半生只求伸张道义,以使魂灵宁静。

孤老余生,淡然名利

特殊时期结束后,蒙冤者尽皆平凡,江小燕不再是曾经受人冷眼的"Y派分子",得了份寻常工作,年近50终于考上了大学。习惯了深藏功名的她对往日的诸般义举绝口不提,即便后来收容傅雷遗骨的义举被曝光,人们也知道"江小燕"这个名字。

甚至江小燕自己都不以为意,自嘲幼稚单纯。不为权倾,不为利动,江小燕在傅家厄运覆顶时只身相助,又在傅家平反后日趋昌隆时不与往来,若说她得到了什么回报,也仅是免费听了场傅聪的音乐会罢。

如今已处耄耋之年的江小燕女士,只身隐居在上海远郊,她曾失意泰然,如今得意而淡然,孤老余生;在正义姗姗而迟的岁月,她挺身而出,如今盛世安康,侠女隐退,伴书奏乐;若说如何才算是处世高尚,江小燕这跌宕的一生,正是为人高尚的最佳诠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