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分别是哪三峡?【三峡】三峡美在哪里怎么美的_大坝_长江_鱼类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山峡 大坝 长江 鱼类

本文目录

  • 三峡分别是哪三峡
  • 【三峡】三峡美在哪里怎么美的
  • 三峡大坝有可能被超大洪水冲垮吗 为什么
  • 三峡的美景还在吗
  • 三峡是哪几个三峡
  • 三峡水库蓄水差不多20年了,你觉得如今里面最大的鱼能有多大

三峡分别是哪三峡

长江三峡分别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1、瞿塘峡,位于重庆奉节县境内,长8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峡。它是雄伟险峻的一个峡。 端入口处,两岸断崖壁立,相距不足一百公尺,形如门户,名夔门。

2、巫峡,位于重庆巫山县和湖北巴东县两县境内,西起巫山县城东面的大宁河口,东至巴东县官渡口,绵延四十五公里,是长江横切巫山主脉背斜而形成的。

3、西陵峡,在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境内,西起香溪口,东至南津关,约长66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以滩多水急闻名的山峡。

【三峡】三峡美在哪里怎么美的

《三峡》,美在那宏观勾勒的一笔。全文仅150余字,可谓精致小巧,然而作者竟在这极短的篇幅之内,用高超的具有音乐美感的语言,浓缩了万千气象,展现了无限风光,颇有“尺幅千里”的意味。文章的第一段只有33个字,却是全景式的宏观勾勒,可谓笔力雄健,内容雄奇,写得异常的美。就那么一笔,总写了磅礴的山势,勾勒出700里三峡的雄险,描写了群峰连绵、隔江对峙、山高峡长的壮丽。就那么一笔,视点变化多姿,“三峡七百里”写三峡之长,似乎只有俯视才可能尽收眼底;“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群山的高峻,是纵向的极目远望;“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峡谷的幽深,分明有从下向上仰望的感觉。就那么一笔,表达手法也令人称奇,除了大笔勾勒、进行正面描写之外,还巧妙地进行了侧面烘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得多好——抬头看天,不到“亭午夜分”,连世界上最有光彩的事物都难以看到,这山还不高吗?这峡还不深吗?

《三峡》,美在那层层铺展的手法。如果说上面所说的那雄奇的一笔还有一个作用的话,那就是为下一段写水势埋下了伏笔——险峻的山峡造就了江水的湍急。从内容来看,第二段写的是夏季的江水,从写法来看,作者运用了“层层铺展”的手法美美地将水写了一番。第一层,用“沿诉阻绝”写出水涨路绝的壮观景象;然而这还不够,又写第二层,用一个“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特例来极写水速之巨大;然而这还不够,再来一笔,假设“乘奔御风”来与飞快的流速进行比较,从侧面再次进行有力的衬托。在这几笔之中,写得最美的就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那几句,它不仅仅只从时间之短、距离之长写了水之流速,它可让我们想象三峡江流的汹涌向前、奔腾咆哮,它可让我们感受到我们坐在小小木船上飞流直下、一泻千里、荡魂摄魄的快感,它还让我们联想到,李白那极具美感的《早发白帝城》,是不是对此的创造性改写呢?

《三峡》,美在那错落有致的点染。第三段写的是春冬江景,此时时令不同,水退潭清,山水秀美,与夏日相比又是一番景象。这一段好像是用取景框选取的极为美丽的一角,然后用神工妙笔生动地描画,精心地点染。作者好像是在用这种特写式的精心描绘“以点带面”,来表现三峡与江流的处处美景。这美丽的一角是立体的、错落有致的。低有深潭,然而写深潭还嫌单调,还要写潭中的倒影;高有绝巘,然而写绝巘还觉单一,还要写巘上的怪柏;再添几道“悬泉瀑布”,让它们“飞漱其间”,又是壮美的一景。这美丽的一角又是色调润泽的、动静有致的。你看“素湍绿潭”,雪白的是急流,碧绿的是深潭;你再看“回清倒影”,回旋的是粼粼的清波,晃动的是模糊的物影;更不用说那跌宕多姿、水花飞溅的“悬泉瀑布”了,它们甚至让我们听到了那哗哗的水声,甚至让我们感觉到了随风飘洒到我们脸颊上细微的飞沫。在这水清、树荣、山峻、草茂的地方,在这生机盎然的山水之间,谁说不是“良多趣味”呢?

《三峡》,美在那一声悠长的渔歌。第四段写得特别有情调,特别有意境,它写的是秋景的凄凉。从全文来讲,作者在写了夏、春、冬之后必定要描写秋景,而写秋景必.定要注意精选不同的角度。于是,在写了高山深峡、急流碧水之后,他调动笔锋为寒林高猿敷设上一笔,在写了雄壮、险峻、秀美之后,他着力地表现肃杀,在写了形、写了色之后并没有忽略写声,到此作者已多角度、全方位地把三峡的神奇美丽表现在我们的面前。所以不论从哪一个角度讲;这一段中的描写均是妙笔,都能让人进行回味悠长的咀嚼。然而更妙的、更美的就是那一声渔歌,就是那一句似乎顺手拈来同时又是巧妙点缀的渔者之歌。本来,“林寒涧肃”已经是够凄清的了,“空谷传响”的“高猿长啸”已经够凄异了,啼声的“哀转久绝”已经能够让闻者倍感寒意了。然而一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顿然将这凄寒之境进行升华,它唱出了哀婉的猿声中旅人的悲凉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凄凉,给人余音缭绕之感。这时的描写,就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如果说在此之前所写的是“风景”的话,到这里已经表现出“风情”;如果说在此之前是写“景”的话,到这里已带着写“意”之味。在尽写了山光水色之后将笔触转向“猿”与“人”,从而深化文章意境,这就是作者的妙笔所在。

《三峡》,美在那独特优美的表达。这一个美点,应该是《水经注》最重要的美点之一,《三峡》虽然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片断,但整本《水经注》的美的基因却依然贯注在这里。就“水经注”三字而言,“注”就是“注释”,“注释”就是一般的解说性的文字。然而郦道元是用文学的语言、用大量的资料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别人的书作注释,将注释写成游记般美的文字,而且对后代游记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这就是在文体写作上极具匠心的创造,这就是独特优美的视角。在对“三峡”的描述上,作者的视角同样是优美独特的。一千五百年前的三峡,是狂暴的不能驯服的怪兽,是人们心中的恐惧,人们“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但郦道元笔下流淌出来的,都是对三峡的探幽揽胜,是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是让人留连忘返的山水之美。再从文字表达来看,《三峡》精当凝练优美的语言同样令人赞叹。《水经注•江水》中还有引自《宜都记》的文字,如“自黄牛滩东人西陵界峡口百余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将它们分别与“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敝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相比,在炼字选词、音调节奏、句法运用、情景韵味方面,郦道元的表达“色味”都“要好得远”。所以余秋雨曾在自己的《三峡》中有这样的评价: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画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三峡大坝有可能被超大洪水冲垮吗 为什么

三峡大坝是我国最大的大坝,大坝总长度为2308米,高度为185米,相当于60层楼高,可以储存约393亿立方米水量。

然而这样一座超级工程,有可能会被超历史大洪水冲垮吗?

三峡大坝的设计

想要看三峡大坝有没有可能被超历史洪水冲垮,我们首先要看它的设计结构。

三峡大坝是一座混凝土超重力大坝,在修建大坝时,共使用了2千8百万立方米的混凝土,相当于把直径1米的混凝土实心管道绕地球赤道一圈。

但是使用混凝土作为大坝有一个难题需要解决,那就是混凝土的材料是水泥、水和骨粉等材料,然而水泥遇到水时,会向外散发热量。此时会导致生产出的混凝土外部温度已经冷却,但内部的温度仍旧很高,当内部高温的混凝土向外散发热量时,会导致大坝的外部出现裂缝。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过去时,人们是将大坝分割成若干个小块,等每一块混凝土干掉后再用混凝土将它们产生的缝隙组装在一起。

而修建胡佛大坝时,设计师采用了用水冷却的方法,在大坝内部修建了许多管道,让低温的水流经大坝内部,当大坝修建完成之后,再用水泥浇灌到这些管道内,就可以保证大坝不会出现裂缝。

我国的三峡大坝没有采取这样的措施,而是先冷却了骨料、建材和砂石,然后再将水泥放进去搅拌,在搅拌的过程中放入了大量的冰块降温。

除此之外,在修建过程中,大坝还用到了喷雾车,不断向工地喷洒水雾。这是因为水雾能够减少太阳光线直射到建材上,从而使材料温度上升较慢。

当大坝内外温度一致时,此时大坝的强度就能够支撑起洪水的冲洗,而不会被洪水冲击后散架。

大坝如何拦截超大洪水

虽然大坝设计的高度非常高,但如果遇到千年甚至万年一遇的大洪水时,也有可能会淹没大坝,那此时大坝有可能会被冲毁吗?

事实上,真的有大坝被洪水淹没后被冲毁了。

188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遭遇特大暴雨,暴雨持续了24小时左右,此时大坝的水位已经达到了大坝的坝顶。很快,大坝已经无法拦截洪水,此时洪水漫过大坝,朝着下游流去。

而在此时,大坝被冲垮了,水库内的水在45分钟内就排出了2千万吨,瞬间淹没了下游的小镇,导致当地2209人遇难。

之所以洪水漫过坝顶之后会冲毁大坝,是因为大坝的高度非常高,当坝顶的水流从高处向下流去时,此时会积攒非常多的势能,使水流能够冲毁大坝前面的地基,当水坝失去基底时,此时大坝就会向前倾倒,用不了多久就会全面倒塌。

为了避免这个灾难再次出现,后来人们在修建大坝时,会在大坝前修建一个斜坡,并且在斜坡的前面增加一个挡板一样的东西。

此时,当坝顶的水流向下流淌时,水会顺着斜坡流下,在遇到挡板后会形成翻滚的漩涡消耗了水的势能,这样即使水再落下,能量也不高,不会破坏大坝的基底了。

我国三峡也是如此,三峡大坝的泄洪口有一个类似于挡板一样的东西。当三峡大坝需要开闸泄洪时,此时工程师们会打开相应的闸门,水流会顺着泄洪口倾泻而下,然后遇到挡板一样的斜坡时,会向上形成喷射,并在空中形成一个个小水珠,使得水势能减少,不会破坏坝底。

如果三峡遭遇超大洪水,并且洪水漫过大坝顶部时,此时漫过顶部的水流也会通过这样的设计流入到下游,不会冲垮大坝。

不过要注意的是,三峡大坝的设计是按照当地历史上最大洪水量来设计,并且超过了历史最大洪水量。所以三峡大坝能够遇到超过大坝坝顶的洪水几乎不可能,但即使发生了,也不会冲垮大坝。

总结

我国被称之为“基建狂魔”,真正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有一座座像三峡大坝这样能够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超级工程。也有一批精益求精的设计师们,在设计工程时严格把关。

任何一个超级工程,都是在前人遭遇的问题上改进而来的。三峡大坝的工程设计也是如此,设计师们收集了全球各国的大坝设计案例,并且总结了大坝失败的案例,才最终提出了三峡大坝的设计图。目前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也是我国超级工程的一大名片。

三峡的美景还在吗

最美莫过长江三峡风景,旅游会想起很多地方,但是三峡的风景依然还是那么的迷人,三峡由瞿塘峡,西陵峡,巫峡组成,西边始于奉节白帝城,直至到宜昌市的南津关而止,全长有190多公里,景色永远还在,它雄伟壮观,奇特险要,特色秀美,构成了著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的山峰像被斧子削刻而成,也是最壮美的地方了,西陵峡则以急弯险滩出名,泄滩,崆岭滩,青滩兵是三峡著名的三大险滩,崆岭滩是三险滩之首。巫峡的景色有别于其他两处峡谷,它的景色比较秀丽。瀑布从山峰上倾斜而下,清幽。神女峰是最为美丽的,云雾缭绕,青山绿水围绕着,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三峡,一年四季又有不同的景象,成了大自然赋予的雄伟奇观?

三峡是哪几个三峡

三峡一般特指长江三峡。自西向东,顺流而下,依次为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总称“长江三峡”。

一、瞿塘峡是长江三峡的第一峡,“夔门天下雄”,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雄踞瞿塘峡入口。

夔门是瞿塘峡的入口,也是长江三峡的入口,两岸峭壁千仞,壁立而伺,两岸距离不足百米,极为险峻。

瞿塘峡是长江三峡最短的一个峡谷,只有短短的8公里,却又是最为雄奇、险峻的峡谷。白盐山和赤甲山耸立南北,如同一道天门,最窄处不足50米。

峡谷内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充满传奇的白帝城,惊险万状的古栈道,神秘莫测的风箱峡,令人心驰神迷的古代题刻,惟妙惟肖的犀牛望月、倒吊和尚、孟良梯、盔甲洞等。

二、巫峡,处在长江三峡的中间位置,以俊秀见长,有神秘的巫山十二峰,是三峡中最为神奇、最有看头的峡谷。

巫峡全长42公里,由金盔银甲峡、箭穿峡、铁棺峡、门扇峡组成。峡谷两岸奇峰林立,绵延不绝。巫山十二峰,峰峰景不同,千姿百态,云雾缭绕,变幻莫测。特别是神秘的神女峰给人以无限遐想。

巫峡虽然幽深曲折,连绵悠长,却又是三峡中连续性最好,最为齐整的峡谷。众多景点目不暇接,大有一气呵成之感,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绝唱。

巫峡的自然景观以巫山十二峰为主,峰峰有故事,山山景不同。人文景观同样有大量的题刻、古栈道及累累纤痕、大禹授书台、陆游古洞、神女庙、孔明碑等等。

三、西陵峡,雄踞长江三峡东部出口,是三峡中最长的峡谷,峡中有峡,滩中有滩,也是三峡中景点最为丰富的峡谷。

西陵峡全长66公里,高山峡谷和险滩礁石交错分布,以滩多水急而为古时船工所忌讳。自上而下,分别由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灯影峡组成,而峡谷与峡谷之间,又有青滩、泄滩、崆岭滩和腰叉河等险滩组成。

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蓄水,雄奇险峻的峡谷之外又出现更多的小峡谷。令旧时船工闻之色变的激流险滩被淹没于水下,西陵峡的风景更加迷人、多姿,丰富多彩。

三峡水库蓄水差不多20年了,你觉得如今里面最大的鱼能有多大

不说长江,就拿我家后山的小水坝说事,5年前几个外地老板来投资养鱼,项目黄了后水坝就荒废了几年无人打理。

前年夏天,村里两个去干农活的年轻人,耐不住天气炎热下水游泳,但没过半小时,其中有一个感觉猛的被拖拽了一下,小腿一阵剧痛,嗷嗷大叫游上岸后,才发现小腿流着血。

仔细一看,小腿上一拍密密麻麻的鱼类牙齿咬痕,两人惊魂未定跑回家,他们断定是被水里的大鱼袭击了。

后来这个事传开了,有村民去那个水坝养鸭子,发现成年的鸭子过段时间就少好几只,找遍了附近都没有,仿佛“死无全尸”。之前还以为是有人半夜偷走了,知道有一天他亲眼目睹了 一张血盆大口,把一只成年的大鸭子直接吞下并潜入水中的场景,至于这条鱼真面目是什么?文末再给大家揭晓。

“潜水出虾蟹,深海藏蛟龙”,这个道理一点都不假。长时间无人干预的水坝,都有能一口吞下鸭子、咬人皮开肉绽的巨大鱼类,更何况蓄水20多年的长江三峡大坝?因而三峡蓄水20年,理论来说肯定存在大鱼,这和以下3方面因素有关:

01:蓄水长达2多0年,水深不见底,是大型鱼类的天然庇护所

1994年三峡水电站工程动工,直到2006年才竣工,自此长江被拦腰截断,三峡水电站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大坝建成后,自然而然的形成了1084平方公里的水库,最深的地方能达175米,库存容量高达393亿立方米!虽然这阻绝了很多鱼类洄游繁衍,但另一方面它们也能在水库中肆无忌惮的生长。

大坝的功能就是蓄水、防洪,另一种层面上也是给鱼类拦截了一个无人干预的人工养殖大水库。本身长江体量巨大,面积广阔,河流长度排名世界前列,已经是鱼类天堂了,再加上这20多年的蓄水下,长江水库中的鱼类就有了更大生长的资本。

02:即将实施的10年禁渔令,为长江大型鱼类生长“保驾护航”

长江里有大鱼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助力因素是:从2020年开始,长江开始实施禁渔令,未来十年内不得生产性捕捞,违法垂钓,否则都将违法入刑。

这几十年来,长江流域的鱼加速了消亡步伐,人们无限制毒鱼、电鱼、捕鱼、炸鱼、水域污染摧残下,很多稀有鱼类已经灭绝了,如长江白鲟,就没能迈过2020年,在我们的时代宣告灭绝。

可见,鱼类加速灭亡的原因,来自于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所以,禁渔令落实下,长江的鱼类将会得到很好的保护,水质也会改善,这会让里面的鱼能够安稳地生存十年,那么没有天敌、没有人类干预下,鱼就可能长得很大了。

就像是澳大利亚大陆与世隔绝、没有天敌、环境适宜、人类干扰少,所以那边的动物体型都很庞大的原理一样,禁渔十多年后,长江的大鱼体型一定会超乎人们想象。

03:鱼类的体型上限由品种决定,长江流域鱼类资源丰富,无数大鱼深藏水底

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有424中鱼类,特有鱼类就高达183中,除了常见的青鱼、草鱼、鲫鱼等,还有很多中华鲟、江豚以及叫不上名字的淡水鱼类。

或许是进化和基因的原因,不同的鱼体型都是存在临界点的,一般到达成年后很难再生长。但即便如此,也抵不住长江鱼类众多,里边很多稀有大型淡水鱼, 体重就可以轻松突破一百公斤。因而,长江里鱼类资源如此丰富,必定存在大鱼。

那么,问题来了,在以上3种前提下,长江里最大的鱼能长到多大?

回答这个问题不难,只要知道长江里的鱼类,体型的上限大概是多少,再结合一些人们检测观察、捕捞到的数据,就可以得出模糊的答案了。

长江的鱼类众多,但很多体型上限就摆在了那里,长到成年最大几斤重的鱼类占比很多。目前显示,长江最大的鱼类为“鲟”类。它们是和恐龙同时代的“活化石”,原始生物这个标签和它们最接近(众所周知,原始生物体型都很庞大)。

之前,长江最大鱼类是“长江白鲟”,资料记载最大的白鲟能长到7米长,体重最重有907公斤,但很遗憾它们已经宣告“灭绝”了,从2003年一个渔民误捕了一条达3.52米、重160公斤的白鲟后,人类在之后的十几年间,再也没见过它们的身影。

长江白鲟在地球生活已经1.5亿年了,但自2020年后,它们不再是长江最大的鱼类。而中华鲟自然登上了这个“宝座”,因为这是目前长江已知体型上限最高的鱼类。由于身上带着同样“原始”生物的加成,中华鲟的体型极限比很多淡水鱼要大。

(中华鲟)

资料记载,中华鲟体重在50~300公斤左右,最大的中华鲟长5米,体重600公斤,这应该是目前长江流域现存最大的淡水鱼了。只是它的身影,却不是那么轻易就捕捉到的,但深不可测的长江流域,是否还存在更大的鲟鱼,就不得而知了。

04:另一种在世界闻名的淡水鱼类,长江也有

最大的淡水鱼类名单里,还有一种巨型鲶鱼家喻户晓。它们亚洲、欧洲都有分布,在我国的水域也很常见。

袭击我们村两个小伙的,就是其中一种野生鲶鱼。由于水坝荒废太久,里面的鲶鱼肆无忌惮生长,最大的已经超过百斤,能轻松将鸡鸭一口脱下,两个小伙误闯水坝,对活物敏感的鲶鱼,就把他们当成猎物了。

这种鱼类可怕之处在于它们体型能长很大,到了成年后体型不仅不受限制,还会继续往上长,只要环境适宜、食物充足,它们就可能长到200~300斤。如果没有天敌,生长不受干扰,那么它们极限能长到多大,给人留下了十足的想象空间。

例如湄公河的鲶鱼,最大能长到2.7米长,重586斤,虽然体长和鲟鱼有较大的差距,但在体重上已经咬得很紧了。而长江流域是有鲶鱼分布,人们称之为“长江大口鲶”,这种以腐肉为食,对环境不挑剔的鱼类,在长江十年禁渔后能超越鲟鱼,虽然几率不大,但还是存在可能的。

写在最后

长江目前最大的鱼类,是中华鲟,它们的淡水鱼之王,从2020年白鲟宣布灭绝后“登基”,成为长江最大的淡水鱼

但淡水鱼之王的宝座,很多鱼类也垂涎,例如鲶鱼就是中华鲟的竞争对手。虽然现在记录的鲶鱼没有中华鲟大,但十年禁渔期后,生长规律违反常理的野生鲶鱼,能否和中华鲟一较高下,成为长江最大的淡水鱼类,还需要拭目以待呢!

在讨论“长江最大的鱼有多大”同时,这也是在进行一种反思。因为长江近年环境污染加剧,不节制的人类活动让很多鱼走向濒危,甚至是灭绝!再这样下去,长江会有更多的鱼类绝迹,中华鲟或许就是下一个,那以后看见大鱼就成为一种奢望了。

所以这启示我们响应10年禁渔号召,保护好长江母亲河,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后代子孙同样能目睹、感受自然界的震撼。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