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刘姓的来源?刘姓的来源是什么_刘氏_江西_西汉

本文目录

  • 陕西刘姓的来源
  • 刘姓的来源是什么
  • 江西省为什么姓刘的最多为什么江西汉族基因占比很纯

陕西刘姓的来源

关于刘姓氏的来源有三种说法:一是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二是 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南刘氏。 三是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一、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二、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刘氏迁徙分布

刘氏最早发源于河北唐县,而始姓刘氏却在今天的陕西省境内。公元前300多年前开始向河南及江苏传播。战国时晋大夫会有子留居秦国,称刘氏,其十世孙在魏国任职,魏灭后迁至大梁,生子刘清辗转到今江苏等地。后来刘氏建立东、西汉两朝,统治天下,于是其子孙分布于天水、中山、南阳、彭城、东平等十四处之多。汉末三国之际,中原的刘氏为避“董卓之乱”不断向四方迁徙,主要是向东南投奔孙吴和向西南进入四川投奔蜀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刘氏大举南迁,在江南影响很大。唐代和宋代,刘姓已遍布大江南北,盛于全中国,直至今日。

郡望堂号

【郡望】 据有关史料记载,刘姓郡望达25个,其中有名的有18个。

1、彭城郡: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此支刘氏 是汉高祖的后代。

2、沛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相县。相当于今安徽、河南等地。

3、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时刘贾。

4、河间郡:汉初置郡,治所在乐城。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之子河间王刘开。

5、中山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卢奴。此支刘姓多出自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

6、梁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咀阳。此支刘姓为汉文帝之子刘文所开基。

7、 顿丘郡:西汉、西晋两次置郡。此支刘氏多出自匈奴刘氏。

8、南阳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宛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 西汉长沙定王刘发。

9、东平郡:汉晋置郡,治所在无盐。南朝宋改称东平郡。此支刘氏,其开山基始祖为汉宣帝第四子东平王刘宇。

10、高密国:西汉置国,治所在高密。此支刘氏为广陵王之子刘宏所开基。

11、竟陵郡:西晋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刘氏为后汉刘焉所开基。

12、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洛阳市东北。此支刘氏出自匈奴族刘氏。

13、尉氏县:春秋时郑国尉氏邑,秦时置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十一世孙刘通。

14、广平郡:汉置郡,治所在广平。此支刘氏出自西汉景帝之孙刘苍之后。

15、丹阳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刘氏为临怀刘氏分支,起开山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7世孙刘会。

16、广陵郡: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宣帝广陵王刘胥。

17、长沙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临湘。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长沙定王刘发。

18、临淮郡:汉武帝时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刘姓,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六世孙晋永城令刘建。

【堂号】

1、彭城堂:这是刘氏使用最普遍的堂号,因为彭城刘氏其源出西汉皇族,时间较早,人口、支脉较多,影响较大,因此被刘氏看作是郡望堂号的正宗。

2、豢龙堂:夏相刘累,相传他善于养龙,被封为豢龙氏。

3、藜照堂: 汉代的刘向,元帝的时候校书天禄阁,有一天,一个老翁穿着黄衣,拿者藜杖,吹着拐杖上的火焰,拿出天文、地理的书给刘向。刘向问:“你是谁?”他回答说是太乙之精,听说他好学,特来看他。刘向一生著述很多,见了老翁后,才思更加敏捷了。

刘氏历史名人

刘邦:即汉高祖,沛县人。秦末时陈胜起义,他在沛县聚众三千人响应。后受楚怀王之命与项羽分兵入关,公元前206年攻占咸阳,被项羽封为汉王,与项羽展开五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之后得胜,建国称帝,国号汉,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启 (公元前188~前141)字开,是汉文帝的长子。在位时称汉景帝,采用窦皇后的黄老治术,实行无为政治,节俭爱民。后因采用晁错的主张,削夺诸侯王封地,引起七国之乱,幸赖太尉周亚夫平定,自此中央权力巩固,诸王毫无实力。在位十六年崩。

刘彻(前156一前87),即汉武帝。西汉武帝。前156一前87年在位。景帝之子。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法术刑名;颁行“推恩令”,削割据势力;官营盐铁贸易,平抑物价;治理黄河,兴修水利,移民屯边,行“代田法”;派张骞等出使西域,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大破匈奴,设郡县于云南、贵州,将汉朝推向全盛时期。能诗善赋,原有文集两卷,亡佚。

刘秀:南阳蔡阳人,东汉开国君主,史称光武帝,公元22年在春陵起兵,加入绿林军,以恢复汉时制度为号召,联合贵族势力,打败赤眉起义军。建武元年称帝,定都洛阳。后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

刘备:中山人,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汉中靖王刘胜的裔孙。东汉末年曾投kao曹cao、袁绍、刘表等人。后得诸葛亮辅佐,采用联吴抗曹策略。于建安十三年大败曹cao于赤壁,节节胜利。公园21年称帝,建都成都,国号汉,与曹魏、孙吴呈鼎足之势。其父子两代称王达43年。

刘伶:沛郡人,西晋时号称“竹林七贤”之一,曾官至建威将军。

刘渊:匈奴人,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西晋末年起兵反晋,称大单于,后改称汉王。永嘉二年称汉帝,建都平阳.

刘过:太和人,南朝著名词人、诗人。

刘禹锡:中山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他在哲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天人交相胜”的学说。著作有《天论》等。

刘松年:钱塘人,画家,善于作山水画,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家”。

刘墉:今山东诸城人,清代书法家,官至东阁大学士,与当时的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齐名。

刘姓的来源是什么

刘姓是一个不得了的姓氏,从人口数量的角度看,刘姓排中国第四,是个巨无霸大姓,刘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最让刘姓骄傲的是,刘姓是中国历史上当皇帝人数最多的姓氏,有“刘天下,李半边”的说法。历史上刘姓称王称帝的有66人,先后建立了西汉、东汉、蜀汉、前赵、南朝宋、南汉、后汉、北汉、大齐等政权,是中国建立封建王朝数量最多,时间最长的姓氏。

刘姓的起源有四支:

第一,源于祁姓。史书记载,黄帝有25个儿子,其中14人得姓,共有12个姓,分别是: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黄帝的次子玄嚣姓祁,玄嚣生蟜极,蟜极生帝喾,帝喾生放勋,放勋即是帝尧。尧帝的后裔祁氏被封于刘国(前称定州唐县,今河北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帝尧祁姓之后的这一支刘姓是中国刘姓最古老最主要的来源。

第二,源于姬姓,是周代先祖古公亶父的后裔。周武王死后,成王继位,封自己的弟弟姬季子于刘邑(今河南偃师),其后裔以封地为姓氏,这一支是河南刘氏。

第三,源于赐姓。刘邦建立西汉,对其中的一些功臣赐姓刘。例如,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策,劝刘邦入关中建都,得到刘邦重用,赐姓刘;当初鸿门宴上项伯对刘邦有救命之恩,后来被赐以刘姓。

第四,源于其他氏族。汉代和北方游牧民族实行和亲政策,把皇室宗亲之女远嫁单于为妻,其后代姓刘;北魏孝文帝将鲜卑族复姓独孤氏改为刘姓;其他少数民族如女真族乌古论氏、移刺氏,满足宁古塔氏、留佳氏等改姓刘。

江西省为什么姓刘的最多为什么江西汉族基因占比很纯

江西五大姓,刘姓排第一

从全国范围来看,李姓是人口最多的姓,不过在江西,李姓区居第二,排在第一的是刘姓。

目前江西人口之中人数最多的五个姓氏,分别是刘、李、陈、张、黄。

按照如今的刘姓血缘上溯,来自于上古时代的帝尧,而历史上第一位见于经传与正史文献的刘姓人物,则是夏朝的刘累,也就是传说中为夏帝孔甲饲养龙的人,被赐“豢龙氏”,不过,刘姓的兴盛与此无关。

按照江西吉安安福县的地方志记载,历史上最高峰时期,刘姓人口占了该县总人口的一半,因此安福县也被称作“刘半县”,即便是到了今天,刘姓仍旧占当地人口五分之二。

根据安福县目前有据可考的刘姓来源,大半都与汉高祖刘邦有关。而这只是江西刘氏兴盛的一个缩影,汉朝时期,是江西刘姓繁衍兴盛的一个高峰。

刘邦登基之后,吸取秦朝消亡的教训,觉得完全施行郡县制不太好,认为宗室拱卫才是正确的,因此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分封制度,施行郡国并行制。

为了对付南方的异姓诸侯王,刘邦在将他们一一翦除之后,不断分封刘氏子弟到全国各地,而这些刘氏宗室,经过上百年的繁衍,规模已相当惊人。

按照《汉书》记载,从刘邦到汉平帝时期大概两百年岁月,源自于皇室的刘姓已超过了12万人,这是当时任何姓氏都无法相比的。

当年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其实这个身份并不值钱,汉朝末期刘姓遍地,祖上是皇族宗亲的比比皆是,根本不少见。

不同于其他的皇族姓氏,刘氏在历史上,先后称帝者多达66人,仅开国皇帝就有十二人,除了两汉之外,前赵、南朝宋、后汉、南汉、北汉等王权全都姓刘。

由于“皇室效应”的影响,使得刘姓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了一个很大的姓氏。

而江西境内的刘姓主要来自于三支:本土的长沙王刘氏一脉,从北方南迁的彭城王刘氏一脉,还有同样来自北方的中山王刘氏一脉。

西汉时期,江西是汉景帝之子长沙王刘发的封地,而刘发一脉分成两支,南派留在了长沙王国之内发展兴旺,北派则在后来迁居到了南阳。

西汉时期的长沙王国封地极广,除了如今的湖南,还包括了江汉平原、江西甚至于两广部分地区,而长沙定王刘发本人子嗣繁盛,名字见于史料记载的儿子就有16个。

按照汉朝后来的相关规制,诸侯王的子嗣长大之后,都可以裂土分封,而长沙王国地盘大,刘发的子嗣又很多,因此使得湖南、江西等地到处都是刘氏子孙。

除了长沙王一脉的刘氏子孙,江西境内刘氏还有个重要源头,那就是汉室另一脉,也就是著名的中山王刘氏一脉,即刘备的老祖宗。

汉景帝第十一子刘胜受封中山靖王,而他膝下有120多个儿子,是刘氏各派开基祖与当时各刘氏诸侯里最多的一个,除了长子袭封中山王,其他子嗣全部封侯。

不仅刘胜本人,他的后代之中也有在繁衍方面天赋异禀者,比如源于中山的客家刘氏刘广传一脉,有14子、81孙与360个曾孙。

在江西有些地方,中山一脉的刘氏甚至比长沙一脉的还多,瑞金地方39个刘氏分支中,仅有2个是长沙刘氏,其他全都出自中山刘氏。

江西刘氏子孙,大多数都是因为当年北方战乱,北方的刘氏宗亲大规模南下,最终日积月累聚集在江西,繁衍千百年而形成的。

江西的汉人构成的确纯粹

目前,江西的汉人比例达到99.3%以上,这个程度位居全国之首,江西赣州的客家人,甚至被称作是最纯粹的汉人。

与江西有很多从北方迁来的刘姓一样,江西的汉人纯粹,也与当年北方的战乱有关。

历史上,北方汉人大举南迁有三次大潮:

  • 第一次,晋朝时期八王之乱,随后五胡染指中土,汉室衣冠南渡;
  • 第二次,唐朝之后五代十国,由于连年兵戈不止,北方人再次大举南迁;
  • 第三,靖康之变,两宋交替之时,汉人最后一次大举南移。

在《丰湖杂纪》中描述:今日之客人,其先乃宋之中原衣冠旧族,忠义之后也。

这里说的也非常明白,那就是说,江西等地区的客家人,大多数都是两宋时代受到北方战乱影响,从中原迁居南下的汉人的后裔,不少人都是忠义之后。

历史上汉人三次大规模南迁,江西都是当时的重要接收地之一,鄱阳湖平原向来沃野丰饶物产丰富,而且凭借长江水系与大运河水脉相连,有很多无可比拟的优势。

尤其两宋时代,北方被女真所占据,中原地区的汉人大举南迁到两浙、江西一带,换句话说,当年比较纯粹的汉人都在硝烟弥漫的时代迁徙到了南境。

宋朝时期,江西的人口就已经正式超过了浙江,位居全国之首,明朝初期,大规模进行江西填湖广之后,江西的人口仍旧位列全国第二位。

宋朝之后的元明清三朝,相较于北方更容易与他族融合,江南之地发生这样的概率相对来说要更小一些,所以,长江以南地区保留了更多的汉人传统习惯与文化。

当然,汉人本身就是历史上经历数千年融合演变形成的族群,其本身就没有真正的“纯正”之说法,江西的这种纯粹,只是汉人的比例最高而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