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普森夫人只是表象,在纳粹问题上两头下注才是英国王室的真相_爱德华_英国_德国

1941年4月,前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此时已退位为温莎公爵)携其妻子辛普森夫人来到美国佛罗里达州度假,这位已经退位的英国前任国家元首及夫人的一次私人旅行,却引起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强烈警惕,他立刻安排情报人员跟踪、监视温莎公爵夫妇的一举一动。

罗斯福总统为何会对其盟友英国的一位前国家元首如此警惕?爱德华八世的退位又是否仅仅是“不爱江山爱美人”那样简单?

江山美人

随着“超长待机”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逝世,关于英国王室的故事再次被人们津津乐道,而在所有英国王室的故事中,英王爱德华八世为了迎娶离过婚的森普斯夫人而退位的故事知名度最高。

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不爱江山爱美人”来解释这个故事,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件事被当做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而被传颂。

明面上这个故事的大致脉络是这样的,爱德华八世对辛普森夫人一见钟情,即便后者已经离过婚,但是爱德华八世仍旧决定迎娶她。

但是英国民众普遍不接受国王迎娶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同时,辛普森夫人是天主教徒,对于笃信新教的英国王室来说,不能允许一个天主徒成为王后。

以首相鲍德温为首的内阁给出爱德华八世两个选择:要么放弃与辛普森夫人结婚,要么退位。

爱德华八世最终选择不爱江山爱美人,让位于其弟弟乔治六世(即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迎娶辛普森夫人。

继承王位的乔治六世册封其退位兄长为温莎公爵,日后乔治六世与首相丘吉尔等人并肩作战最终与其他同盟国一道打败纳粹德国,而退位的温莎公爵与自己的夫人周游各国,渡过了幸福的一生。

如果这就是故事的全部真相,故事中的所有人都获得看自己想要的东西,也为世间留下了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但是随着更多真相的揭晓,我们会发现,美好的爱情只是一件遮羞布,其背后隐藏的是纳粹的毒瘤,世纪的联姻,英国王族的勾心斗角与两头下注,每一件都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展开全文

纳粹的阴影

爱德华八世于1936年1月登基,12月逊位,只在英国国王的位置上待了326天,而在同一年,柏林奥运会召开,希特勒在奥运会上发表演讲,向世界展示纳粹德国的强大实力。

而在1937年,刚刚退位不到一年的温莎公爵就与希特勒进行了会面,据说二人讨论了很多问题,且二人的会面十分愉快。

事实上,希特勒对于这位英国前国王的关注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1933年,刚刚成为德国元首的希特勒竟然关心起当时还是威尔士亲王的爱德华八世婚姻大事来。

希特勒曾表示希望威尔士王子与德国的弗里德里克公主结婚,后者是德皇威廉二世的外孙女。

这段姻缘被英国王室以二者年龄差距太大为由婉拒,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希特勒的算盘:通过家族联姻的方式向英国王室示好,为日后的行动埋下伏笔。

英国与德国王室之间的联姻由来已久,开启汉诺威王朝的英王乔治一世就来自德意志,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王乔治五世为了安抚英国民众还特意放弃了其德国姓氏,将王室姓氏改为“温莎”。

“小胡子”希特勒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个疯子,他也曾希望用政治手段稳住英国,缓和其与德国之间的关系,这次对于威尔士亲王的婚事如此“上心”就是明证。

爱德华八世与纳粹德国之间的姻缘也远不止如此,从英王位置上退下后,温莎公爵夫妇与德国高层之间的交流从未停止过。

温莎公爵逊位后携带妻子沃丽斯辛普森长期居住于法国,在那里夫妻二人与纳粹德国政府政府的一些高级人员有着密切的来往,其中一人还与辛普森夫人传过绯闻,这个人与辛普森夫人传过绯闻的人很重要,下文会详细说明。

绥靖背后

在描写丘吉尔的电影《至暗时刻》中,英王乔治六世在纳粹德军横扫欧洲大陆的时候,与首相丘吉尔一道鼓舞英国人民士气,号召民众抗争到底。

电影中的乔治六世形象也大致符合现实,战争初期,乔治六世拒绝了内阁提出的王室撤出伦敦的建议,并在当年的圣诞节向英国民众发表演讲,鼓舞英国民众团结起来与纳粹德国抗争到底。

但是,电影里所塑造的只是战争开始后英王乔治六世的形象,而在开战前,英王乔治六世对于纳粹德国的态度则颇值得玩味。

德国闪击波兰前,英国对于德国始终抱有幻想,首相张伯伦始终坚持相信通过谈判避免战争是可行的。

1938年,纳粹德国对苏台德地区提出领土要求,虽然希特勒反复多次以类似于发毒誓的方式表示:这是德国最后的领土诉求,但作为政治家的张伯伦不该被这种明显的谎言所蒙蔽,而当张伯伦拿着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的《慕尼黑协定》回到英国并宣布和平已经到来的时候,英王乔治六世对于张伯伦首相的“功绩”大加赞赏。

乔治六世绝不是政治小白,纳粹德国有何野心他不会看不出来,他对于张伯伦的赞赏不禁让人怀疑在这位英王的算盘里,英国整体利益和王室利益到底有没有冲突?

当然事后的英国与纳粹德国彻底撕破脸后,英王乔治六世下定了决心站在英美这边,除不断鼓励英国民众抗击德军外,他还屈身前往美国来巩固的英美同盟。

乔治六世在对纳粹态度上只能称为“含糊”,但是其兄长温莎公爵对于纳粹的态度已经不足以用“暧昧”来形容了,更合适的形容是“可疑”。

不为人知的逼宫

在讨论到爱德华八世退位事件中,人们会提到首相鲍德温以全体内阁成员集体辞职为威胁向爱德华八世逼宫,要求其要么放弃迎娶辛普森夫人,要么退位。

在这个单一的故事线里,首相鲍德温的形象似乎十分咄咄逼人,但事实上,在爱德华八世不到一年的任期里,不止有首相鲍德温的逼宫,爱德华八世也曾以退位为要挟威胁首相鲍德温。

而让爱德华八世以退位相胁的事件正是纳粹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希特勒命令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的做法无疑是对《凡尔赛条约》的公然违背,但是当首相鲍德温计划召集反德同盟对纳粹德国进行制裁时,爱德华八世却表示“不得干涉德国内政”。

“莱茵地区是德国领土,《凡尔赛条约》禁止德国在自己领土上驻军是对德国主权的践踏”这些说辞正是纳粹党的核心观点,但很显然,相比于维护英国利益的《凡尔赛条约》,英王爱德华八世似乎更在乎德国的利益。

爱德华八世对于德国会产生这种特殊的感情一方面与其德国血统和曾在德国生活有关,而另一方面则与一个重要的人有关。

爱德华八世与其父亲乔治五世不同,他非常看重血统,英王与沙皇的血缘关系让其在布尔什维克推翻沙皇统治时感到无比愤怒,而英国王室来自德国的事实又让爱德华八世对于德国产生了一种莫名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可以在其还是威尔士亲王时对于德国的一次次赞美中得到体现。

当然,仅仅凭借这些并不足以让爱德华八世(也包括其夫人)在英德两国敌对的情况下仍与德国眉来眼去,一个重要的人的诱导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而这个人正是辛普森夫人绯闻事件的另一个主角。

重要人物

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1893年出生于德国塞维尔,提起名字大家也许会感到陌生,但是熟悉二战历史的朋友一定知道苏联与德国签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个条约的另一个名字叫《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

莫洛托夫与里宾特洛甫正是苏德两国的外长。

里宾特洛甫是纳粹德国政府重要成员,促成了德意日三国轴心同盟的建立,直接参与了对苏台德地区的侵略和闪击波兰的军事行动,二战结束后被英军抓获,并在纽伦堡审判中被判处绞刑。

里宾特洛甫在担任纳粹德国国防部长之前曾长期担任驻英大使,他仪表堂堂,能言善辩,在结识还是威尔士亲王的爱德华八世和辛普森夫人后,很快获得了两人的好感,对于里宾特洛甫的很多观点,二人深表认同,有传闻称辛普森夫人在与已经成为温莎公爵的爱德华八世结婚后也与里宾特洛甫保持着不正当关系,不管传闻是真是假,里宾特洛甫对爱德华八世和辛普森夫人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是板上钉钉的事。

据悉,退位后移居法国的温莎公爵过得并不快乐,整日借酒消愁,而辛普森夫人则显得更为洒脱,她经常参加当地名流的宴会,且与里宾特洛甫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而这期间很可能涉及情报传递。

如果从这个维度上再来审视英王爱德华八世的退位事件,我们便可得出另一个结论:所谓爱德华八世与辛普森夫人的爱情不被英国社会接受只是表象,爱德华夫妇亲德的立场和与纳粹不清不楚的暧昧关系才是关键,相比于迎娶一个离过婚的信奉天主教的女子,一个在内心中认同纳粹德国的国王和王后才是英国社会绝对绝对不能接受的。

这一切也可以从二战爆发后,英国首相丘吉尔对于温莎公爵的任命得到验证。

1940年8月,纳粹德军正横扫欧洲,英国首相丘吉尔将正身处欧洲的温莎公爵调往美洲,担任巴拿马总督,起初,温莎公爵并不愿意接受这一任命,但丘吉尔态度强硬地表示这个命令必须执行,温莎公爵夫妇这才前往巴拿马上任。

丘吉尔此举让温莎公爵远离欧洲的意味十分明显,而身在美洲的温莎公爵夫妇于上任后第二年前往美国游玩,这才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个桥段,可见不止英国政府,连身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对温莎公爵夫妇的政治立场抱有严重的怀疑。

背后的算盘

丘吉尔曾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也符合大多数英国人的价值观:只有实际利益,才是驱动英国人采取行动的最高准则。

所以单单的德国血统和里宾特洛甫的几句洗脑并不足以让爱德华八世国王对纳粹德国产生太强烈的认同,真正让爱德华八世愿意与纳粹高层持续保持暧昧关系的只能是实际利益。

爱德华八世在逊位成为“温莎公爵”后第二年就与希特勒见面,且在移居法国后与纳粹政府高官联系明显增多,这些说到底还是因为利益。

希特勒曾拿英国与德国两国王室做文章,这让爱德华八世认为希特勒对于英国王室血统整体上还是认同的。

而且按照希特勒的种族主义理论:盎格鲁撒克逊在血统上与日耳曼人比较接近,换句话说,昂撒人虽不及日耳曼人,但也是“比较优秀”的民族,按照希特勒的习惯,对于“比较优秀”的民族一般都会采取扶持亲纳粹政权(连傀儡政权都算不上,这些国家的元首对国家仍有不低的控制力)的方式去利用,而不是直接占领。

基于这样的认知,爱德华八世产生借助纳粹德国帮助自己重新登上英王宝座的想法就不奇怪了。

一些情报表明,纳粹德国二号人物赫尔曼戈林曾明确向爱德华八世表示,只要大英帝国向纳粹德国屈服,就扶持其重新登上王位。

如果没有这样一层利益关系,即便在内心中对德国存在同情和认同,当英德两国彻底走向敌对时,爱德华八世的反应也大概率会同其弟弟乔治六世一样,那种与国家关系明显不符的亲密关系,如果没有背后利益作为驱动,是很难在英德两国已经全面开战后依旧维系的。

两边下注

对于英国王室来说,利益关系极为复杂,一方面作为大英帝国的王族,他们应该与大英帝国的利益保持一致,但另一方面,就他们家族而言,他们与德国、沙俄等诸多欧洲王族、贵族都有着血缘关系,如果仅仅是维护王室利益,这些关系都是可以加以利用的。

英德两国在1939年开始作战,而爱德华八世(温莎公爵)是在1940年8月8日才被首相丘吉尔派到巴拿马的,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在这中间的一年多时间里,英国王室对于温莎公爵的所作所为抱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如果结合当时的欧洲战局,就很容易理解英国王室的这种态度,当时纳粹德军风头正盛,英国能否凭借英吉利海峡将德军阻挡在外还是一个未知数,且议会中与纳粹讲和的声音也不在少数,日后英德两国的关系走向何方谁也不能确定。

从这个角度上讲,以英国王室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留下一个亲近纳粹的退位国王也没有什么不好,如果局势转向有利于纳粹的方向发展,这个退位的温莎公爵回到英国重新成为英王爱德华八世,英国王室的统治也能够继续下去。

在温莎公爵与纳粹德国关系暧昧的时候,英王乔治六世则前往美国,成为了首位访问美国的英国国王,在美德两个超级强国之间,英国王室也完成了两面下注,纳粹德国整体实力不如美国,更不如英美两国,所以更大的筹码要压在英国自身和美国这边。

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英国王室的这些小动作可以理解,但理解不代表支持,在英德两国已经势同水火,且美国的支援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英国首相丘吉尔将温莎公爵远调美洲,断了英国王室两边下注的念想。

温莎公爵的总督任职在1945年7月28日结束,那时候纳粹德国已经投降,温莎公爵的立场已经无关紧要了,结束总督任期的温莎公爵未再出现在政坛上,而是与妻子在世界各地游玩以渡过退休生活,外界对于这位传奇夫妇的关注度也明显下降,直到1972年去世,温莎公爵都没有再次回到大众的视野中。

出于对王室名声的维护,英国及其盟国官方都淡化了英王爱德华八世的政治立场,只向公众展示了一个潇洒而浪漫的爱情故事,直到本世纪初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前官员才透露出一些细节,让世人有机会一窥那隐藏在浪漫爱情故事背后的政治算计,至于这个故事的全貌,只有等到相关文件被进一步解密才能被人们获悉。

当不落的太阳从海上落下,人们才有机会去看一看那幽深的海底到底还隐藏着多少秘密。

参考文献:

[1]高珮莙.爱德华八世险成希特勒代理人[J].当代广西,2015(10):63.

[2]高珮莙.爱德华八世的“纳粹之友”[J].科学大观园,2015(12):55-56.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