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虫子危害大,清明踏青须当心!还要防范这些“开春病”→_传染病_叮咬_预防

春天气温回暖、万物复苏,各类昆虫也开始活跃起来,当中就有一种危害大却常被人们所忽视的小虫——蜱虫。人们在户外活动时,一不小心就会被蜱虫给“盯上”。

往年就有过不少被蜱虫咬伤的病例,大多是外出踏青赏花,清明上香祭祖时不小心中招。

蜱虫是什么?

蜱又名壁虱、扁虱、草爬子等,是一种体型极小的节肢动物。蜱可传播多种疾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森林脑炎、莱姆病等。蜱虫通过叮咬和吸食宿主血液为生,吸饱血后,虫体膨胀如黄豆大小。

每年的4-10月,是蜱虫活跃的季节。蜱虫多栖息在灌木丛、草地、森林中,通常喜欢叮咬隐蔽、皮肤较薄、不易搔动的位置,比如颈部、耳后、腋下、大腿内侧等。

展开全文

怎么判断伤口是否由蜱虫叮咬造成?

蜱虫在叮咬人体后前肢和口器会紧紧咬住皮肤,然后整个身体慢慢钻入皮肤深层,最后只留一个黑色的尾部露在皮肤外面,从外观上看就像长出一个黑色的痣。用手触摸伤口皮肤,局部皮肤有坚硬感。同时结合患者近期郊游、野营、山野劳作等可大体判断伤口是否为蜱虫叮咬。

被蜱虫叮咬若不及时取出,轻者引发皮肤疾病,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外出游玩如何防止被蜱虫叮咬?

人在树林、草地等蜱活动区域从事生产劳动、郊游、野营等活动时应做好防护,要穿长袖衣衫,扎紧裤腿、袖口,避免被蜱咬伤。

离开时,应仔细检查身体和衣物上是否有蜱,发现蜱后立即清除。

如果判断为被蜱虫咬伤,应立即前往医院,在医生的专业处理下将蜱虫清理掉,切不可自行蛮力拔除。

除了蜱虫

踏青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01

预防蚊媒疾病

气温回升,蚊虫容易滋生,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黄热病等都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其中,登革热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骨关节剧烈酸痛、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等。从登革热、疟疾等蚊媒传染病流行地区回来后,若出现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近期外出旅行及蚊虫叮咬史。

02

预防花粉过敏

出游踏青正当时,民众在外出游玩时应注意个人防护,预防花粉过敏导致的过敏性鼻炎、哮喘。易过敏的人群应少到公园等花粉、飞絮较多的地方去,佩戴口罩、面纱以阻挡飞絮对呼吸道及颜面部的刺激。若出现皮肤发痒、发热、咳嗽、打喷嚏等过敏症状时,及时到医院就诊。

03

注意食品安全

在家就餐时,加工食物要保持清洁,加工、存储食物要生熟分开,使用安全的水和食材;与亲朋聚会外出聚餐时,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信誉度高的餐饮店。

04

预防野生植物中毒

市民千万不要随意或“凭经验”采摘和食用野菜、野果及菌类等。对不宜生食的野菜,需要经浸泡、蒸煮、烹调等处理,确保饮食安全。若出现食用野生植物中毒(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

05

避免接触野生和流浪动物

不要挑逗、玩弄流浪猫、狗等动物,不要打扰在进食、睡觉或看护幼崽的狗,不要让动物舔舐皮肤伤口。

四月天气多变

昼夜温差较大

各类呼吸道传染病仍然处于高发季节

肠道传染病也不容忽视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除了春季常见的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还有麻疹、风疹、猩红热、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尽管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但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方式都是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

预防方式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注意咳嗽礼仪。

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工作、生活场所卫生,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加强锻炼,规律作息。春天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经常锻炼,可以有效增强抵抗力。同时,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也相当重要。

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特别是有发热、皮疹症状,应及早就医治疗。

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春季传染病非常有效的措施。

预防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一类传染病的统称,常见肠道传染病有: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轮状病毒腹泻、细菌性痢疾等。病原体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和食物,经口腔进入肠道,在肠道内繁殖,分泌毒素或破坏黏膜组织,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和损害,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预防方式

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诺如病毒传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用肥皂或洗手液正确洗手,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注意: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不能代替洗手。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喝开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蔬菜瓜果彻底洗净,生熟食品要分开,烹饪食物要煮熟,尤其是贝类等海鲜类食品更要煮熟煮透。

预防手足口病可接种EV71疫苗。建议≥6月龄儿童接种EV71疫苗,越早接种越好,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

及时清理患者呕吐物及排泄物,并做好环境消毒。一旦出现类似感染性腹泻症状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

学校及托幼机构做好学生个人健康管理、晨检、因病缺勤登记工作,发现儿童、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要求患病学生及时回家隔离治疗,并按规范进行消毒处理。

- END -

转自:健康金华

来源:义乌交通广播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