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震最新消息(北京门头沟地震,与南口断层活动有关,怎么解释)_地震_北京_发生

本文目录

  • 北京门头沟地震,与南口断层活动有关,怎么解释
  • 历史上北京发生过几次地震
  • 最近顺义老地震,有啥原因吗
  • 北京今天早上地震了你有感觉吗
  • 时隔一周北京又地震了,是巧合吗
  • 北京真地震了吗

北京门头沟地震,与南口断层活动有关,怎么解释

门头沟地震即便与南口活动断层有关,也没有什么特殊含义,地球上的自然地震本就是地质构造断裂带运动后能量释放的结果,区别只是能量大小,而门头沟地震中心处在南口活动断层西侧12公里处。

准确的讲,南口活动断层属于张家口--渤海断裂带的一部分,西起昌平南口镇,东南方向经过七间房、百泉庄、东三旗、孙河直到通州,总长度约80公里。早在十几年前,相关地质研究部门就对此活动断层进行过详细研究,得出结论此断裂带属于北京地区的主要活动断裂带。

门头沟地震发生后,根据相关机构调查表示,南口活动断层的活动频次并没有明显增强,再结合此地区以往的地震数据分析,近期这一区域再次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极低。其实3.6级地震在里氏地震等级中算不上破坏性地震,不会对地表建筑物形成破坏,此次地震完全是正常地址活动。

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实与震感波及人群密度有关,门头沟本就距离北京中心区域不远,北京的人口密度基本是每平方公里1300多人,很多人在感受到震感以后纷纷热传,这才形成了关注话题。此地震如果发生在日本,或者是我国台湾那基本就是家常便饭。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历史上北京发生过几次地震

北京地区发生的6级以上地震共6次,遍布在北京的大兴、延庆、通州、平谷、海淀、昌平等区县。

1.辽清宁三年(1057年),在北京发生了自晋元康有史记载以来,第一次6级以上的地震。震中在北京南郊的大兴,震级是6.8级;

2.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居庸关发生6.8级地震;

3.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通县南部又发生6级地震;

4.清康熙四年(1665年),还是在通县,西部又发生6.5级地震;

5.康熙十八年(1679年),三河、平谷发生了8级地震。这次地震由于震级大,波及范围广,灾情严重,成为北京历史上最大的地震。然而三河、平谷大地震的创伤还没有“医好”;

6.雍正八年(1730年),北京西郊的海淀及昌平,又发生6.5级地震。

北京地区虽然处于地震活跃地带,但是震中多在郊区县,离城区较远。历史上只有两次5级地震的震中发生在北京城区内。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北京城区,没有发生过5级以上的地震。

最近顺义老地震,有啥原因吗

最近经常看到今日头条新闻滚栏里,发现有顺义发生地震的新闻,每次都点击一下,看看新闻报道。下面是来自于北京市地震局官方微博发布的三次地震消息:

03月29日,北京顺义区双丰街道(北纬40.16度,东经116.62度)发生1.7级地震。

04月01日,北京顺义双丰街道附近(北纬40.17度,东经116.62度)发生1.8级地震。

04月09日,北京顺义双丰街道附近(北纬40.15度,东经116.63度)发生1.3级地震。

这三次地震有一个特点,在同一地方,而且震级非常小,都没有超过2级,系统未自动推送。其实这个区域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几十次小地震,我们看下图:

图中红黑色圆圈是最近发生在双丰街道的三次地震,亮蓝黑点是历史上发生过的地震,这些地震密密麻麻分布在两条断裂带附近 ,一条是全新世黄庄~高丽营断裂,另一条是顺义~良乡断裂。

顺义~良乡断裂带周边在1996年~1997年进入地震活跃期,粗略统计发生了30次之多,上面有的圆圈代表了几次地震重合,最多在同一地点发生过6次,5次、4次的也不少,1996年12月就发生的10多次,最大地震为4.0级,一般在2级左右。

黄庄~高丽营断裂附近自1976年起,一直到2017年都有地震发生,最大震级4.01级,多数在2.0级左右,相比前一条断裂带,地震次数少一些。

顺义周边断裂带较少,只是这两条断裂带较为突出,而且这两条断裂带之间发生了近40~50次地震,不能不说这两条断裂带与地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这两条断裂带距今年龄较新,大约在1万年之内形成,而且活跃时间较晚,只是在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表现,对于这种较新的断裂带应该是重点关注对象。对于这两条断裂带发生的地震只有两种可能,看看向哪个方向演化。

第一种,经常发生小震,多是小震,时间可能持续成千上万年,最后消亡。

第二种,小震孕育着大震,从顺义~良乡断裂带地震的表现来看,1996年12月起,进入群震模式,之后又消失了一段时间,至今连续发生了3次2级左右地震,震级并没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还看不出有大地震发生的迹象,也许这两条断裂带是第一种可能,如果这样的话,今后还会有小地震继续发生的可能。

北京背靠燕山山脉,从中生代起这里就发生强烈的地壳运动,我们称之为燕山运动,这个阶段地壳活跃,岩浆多次侵入活动,地壳隆升形成了东西走向的燕山山脉。之后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又再一次抬升,山前多形成一些断裂带。从地质构造来看,与环渤海周边相比,基础要稳固的多,这是北京历史上没有发生大地震的原因,所以从大的地质构造来判断,北京顺义大地震发生的概率很低了。

北京今天早上地震了你有感觉吗

好多北京网友也感觉床晃动了,但是我没感觉到,我想一是昨天晚上睡得实在太晚了,而平时我基本自然醒了的时间是7点,今天又是周日醒的比平时晚,所以也许有震感时我睡得正香,所以不知道地震的事。

还有一点就是我在北京的北边,离震中唐山古冶比较远了,北京实在太大了,也许有的地方有震感,而居住的地方根本没有,所以我没有感到床有振动,要是真的摇晃厉害我睡觉挺轻的应该能醒。

总之这次地震我没感觉到。可能级数小,北京有的地方应该没有震感。

那年的唐山大地震实在惨烈,因为是在市区人员伤亡很多,现在还听到老人讲那年余震时在下面村子里的人都不敢进屋住,在院里搭个棚子,村里有一个人就是在这期间出生的,名字就带了一个震字。

常常听说地震前会出现一些现象,比如动物奇怪的反应,焦躁不安什么的,但还没听说人有这种预知能力,所以题主可能就是刚好醒了。

今天打开手机听见唐山有地震的时候我有点担心,感紧去问亲戚,他们都说床晃悠半天,灯也晃悠,有人说唐山经常小震习惯了。

然后他们跟我说北京也有震感啊,问我是不是睡得死不知道,估计不是,估计是我所处位置没有。因为家里男人也没感觉,也没听小区人议论。

最后:哪都别地震,让我们都好好生活吧,祈福!

时隔一周北京又地震了,是巧合吗

是不是巧合科学家也弄不明白,但是,我们所建的楼房必须抗八级以上地震,达不到要求一律扒掉。

北京真地震了吗

北京地处西山和燕山山麓,处在地震比较活跃的地带。

翻开史书,我们可以看到,北京从有地震历史记载以来,地震不断。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地震发生时间、地点以及地震强度和危害,没有留下文字记载,我们所能够找到的北京地震资料不是十分丰富。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地区曾遭受6级以上破坏性大地震袭击有6次之多,5级地震有11次。

自晋元康4年(294年)有地震记载以来,到清雍正8年(1730年)以后近400年来,震中在北京的6级以上地震还没有发生过。

最早地震

有史料记载的北京地区最早地震,震中在延庆和河北省怀来一带,发生在晋元康4年(294年)。

这一年,北京连续发生2次地震,第一次在该年3月,第二次发生在该年9月。

据《晋书》和《宋书》记载:“上谷地震水出,杀百余人。”

所谓“上谷”,北京延庆县古地名,意思是引起地下水上涌,杀死100多人。

从史料记载分析,这次地震估计震级为6级,震中烈度为7度,地震共造成百余人死亡。

在当时地广人稀的延庆一带,一次地震就有百余人遇难,可见,当时地震惨烈。

更惨烈的是,人们还没有从噩梦中醒来,9月,在居庸关一带,又发生了一次震级为5.5级,震中裂度为7度的地震。

这次地震强度虽然不大,但是,地壳运动剧烈,引起地裂。

据说,大地裂开一个广36丈,长84丈大口子,而且,从大地裂开的口子中还不断涌出了地下水。

不仅如此,这场突如其来天灾,使百姓瞬间失去财产、粮食,灾后还引起大饥荒。

其后,从辽代开始,到清代雍正年间,几乎每一个朝代,都会经历一次或几次如噩梦一般的山崩地裂,演绎出百姓流离失所,骨肉分离的地震惨剧。

扩展资料:

城区周边地震

唐山大地震

从我们所知有关地震知识中,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地震为中强震,属于可造成破坏地震,但破坏轻重,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离等多种因素有关。

北京地区虽然处于地震活跃地带,但是,震中多在郊区县,离城区较远。

历史上有记载,只有3次5级地震,震中发生在北京城区内。

进入20世纪以来,北京城区,没有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

因此,虽然,有3次5级地震,震中发生在城区,但是,造成损失要远比6级地震小得多。

北京城区第一次5级地震,发生在辽道宗太康2年11月,辽道宗耶律洪基执政期间。

时隔19年,太康2年11月(1076年12月),北京城区内又发生5级地震,震中烈度为6度。

虽说比6级地震损失要小一些,但是,也造成多数民房毁坏。

北京城区第3次5级地震,发生在明熹宗天启7年正月18日(1627年),与上一次北京城区发生5级地震,相隔了500多年,但是,这一次地震,损失相当严重。

当时,城区内从西南方到东北方,可以听到地震发生时产生巨大轰鸣声。

地震瞬间,房屋倾倒,没有来得及跑出屋的人,多被掩埋和砸死。

因为这场地震发生在人口密集城区,因此,造成了很大人员伤亡。

另外北京周边对北京影响最大时间最近的就是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丰南一带发生7.8级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重伤16.4万人,这两处地震都是距离北京最近的地震了。

由于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地震带,南界大致位于新乡-蚌埠一线,北界位于燕山南侧,西界位于太行山东侧,东界位于下辽河-辽东湾拗陷的西缘,向南延到天津东南,经济南东边达宿州一带,是对京、津、唐地区威胁最大地震带,1679年河北三河8.0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

据不完全统计,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40多次,其中7-7.9级地震5次,8级以上地震1次。

有谚语“小震闹,大震到,地震一多一少快报告”。

这谚语的意思是“小震过后必大震”,又简称“以震报震”。

据观察,一些大地震发生前,小震活动确实很频繁,不仅次数增多 , 而且震级逐渐加大。

其频震的规律是,先小震,而后会出现一个短暂的相对平静期,接着就是大震,即“小震密集—平静—大地震发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