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的三个亲兄弟中,谁最优秀?雍齿卢绾谁最后背叛了刘邦_刘邦_项羽_都是

本文目录

  • 汉高祖刘邦的三个亲兄弟中,谁最优秀
  • 雍齿卢绾谁最后背叛了刘邦
  • 卢绾为何要背叛刘邦,历史上卢绾结局怎么死的
  • 曹参,张良,陈平,周勃,简介
  • 刘邦的老乡,都是社会底层民众,为何起义的时候都能独挑大梁

汉高祖刘邦的三个亲兄弟中,谁最优秀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汉高祖刘邦一共兄弟四人,依次是刘伯、刘仲、刘季、刘交。

刘季就是后来的刘邦,刘仲又名刘喜,其中前三位是刘太公的原配夫人所生,刘交则是续弦李夫人所生。

要说刘邦的这三个亲兄弟谁最优秀,那必然要属老幺刘交。而且,他不但自己优秀,后代也是能人辈出,其中一些人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但很可能不知道他们竟都是刘交的后人。

下面由我来逐一介绍,看看你对他们了解几何。

“贤王”刘交

说到刘邦身边的名臣,大家熟知的多是萧何、张良、樊哙、灌婴,其实刘邦打天下最亲信的两个人应该是刘交和卢绾。

即帝位,交与卢绾常侍上,出入卧内,传言语诸内事隐谋。——《汉书·楚元王传》

因为刘交是刘邦亲弟,而且文武双全,做事靠谱,而卢绾是刘邦的发小,从小玩到大的小跟班。二者都是刘邦经常叫到卧室密谈的人,这可不是谁都有资格的。

所以,楚王刘交其实是汉初非常重要的一个藩王,只不过在影视作品中他的戏份不多,所以知名度不如樊哙等人高。

刘交从起兵之初就追随在刘邦身边,身经百战,功勋卓著,是大汉王朝的缔造者之一。刘邦即位后,刘交因功受封为楚王,死后谥号为元,因而我们今天称其为楚元王。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唐 章碣《焚书坑》)刘邦是公认的非读书人。

而和他的兄长大为不同的是,刘交年少时,爱好读书,多才多艺,曾拜在荀子徒弟浮丘伯的门下,学习《诗经》。(荀子:儒家代表人之一)

等到刘邦一统天下,刘交息武崇文,开始专心治理楚国,楚国统辖薛郡、东海、彭城共三郡三十六县,是华东肥沃地区,属于汉初有名的强藩。而且彭城是项羽的老家,乃是敏感之地,交给刘交镇守,可见刘邦对自己四弟的信重。

刘交本身就爱做学问,因而他在楚国大力倡导文教,还曾为《诗经》作注,号称《元王诗》,自成一派。他要求自己的儿子们都要学习《诗经》和先秦典籍,使得家中学风淳厚,世代相传,我认为这也是他的后代中人才辈出的主要原因。

我记得过去看清代名臣曾国藩的传记,曾国藩就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对子孙们的德行文教非常严谨。

他嘱咐子孙们不要踏足官场,而应多读书劳动,总结起来就是“以农耕治学传家”,家族方可绵延长久,子孙兴旺。

而在这方面,刘交可以算是曾国藩的老前辈了。

“麒麟”刘德

刘交子嗣繁盛,有七个儿子,其中老四刘富一脉人才最盛。

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的刘德正是刘富的孙子。

麒麟阁功臣是汉宣帝刘询为了纪念中兴名臣而设立的,以大将军霍光为首,共11人。

刘德年轻时,颇有智略,曾受汉武帝多次召见,被赞誉为“千里驹”。

汉昭帝时,刘德累迁升任宗正,负责管理宗室子弟,为人亲厚严谨,颇有名望。

汉昭帝薨后,刘德有拥立汉宣帝之功,后被封为阳城侯。

“鸿儒”刘向

刘向,刘德之子,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整理了大量的先秦典籍。大家比较熟悉的有《战国策》《列女传》《说苑》《别录》等。

其中《别录》是我国最早的目录类图书,因而刘向被称为目录学之祖。

当时,诸多先秦典籍经过长年战火和焚书行为大量佚失,刘向的搜辑整理挽救了一大批先秦典籍,使得我们后人能够对此有所了解,功在千秋。

不过也正因为这些典籍经过了刘向的校编,它们都必然地保留有明显的刘向风格,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典籍并非是“原汁原味”的。

“全才”刘歆

刘歆(xīn),刘向之子,西汉著名的全能型学者,经义、文学、数学、天文、历史方面皆可称大家。我们熟知的《山海经》就是刘歆和其父合编整理的。

他在儒学上的造诣不凡,是古文经学的开山宗师,并且整理了大批古籍;在数学上算出了圆周率为3.15471,其误差很小;天文历法上,制定了《三统历》,并应用于西汉末到东汉初。

不过刘歆一度帮助王莽篡汉,算是他的一个污点。但后来他谋划杀王莽,事泄失败后自杀,也算是迷途知返。

“王者”刘裕

刘裕,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他是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属于麒麟阁功臣刘德一脉。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这首《永遇乐》中的“寄奴”指的就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因为家穷养不起,刘裕差点被遗弃,还好他的姨母收养了他,因而寄奴成了他的小名)

△宋武帝刘裕世系图

其实刘裕作为刘交的22世孙,已经沾不到家族的光了,而他也因为家穷,差点没能长大。

不过有些东西是镌刻在血脉中的,刘裕硬是凭借着精明的头脑和顽强的精神,从一介寒门布衣打拼成了一代帝王。

他不但终结了衰朽的东晋王朝,还创建了南朝中存在最久、疆域最大的刘宋政权,毫无争议地成为南北朝时期的“最强王者”。

结语

相比之下,刘伯和刘仲的才能远不能和刘交相比。

刘伯去世得早,当时刘邦尚未发迹,只留有一子刘信,没太多好说的。

而刘仲在刘邦打天下时,“与审食其(shěn yì jī)留侍太上皇”。刘交跟随刘邦出征,刘仲留下照顾老爹,这一对比就能看出两个人的能力差别了。(审食其是刘邦同乡,后来成了吕后的相好)

有人觉得这样推测可能冤枉了刘仲,别急,后来刘仲被封为代王,需要抵御匈奴人的进攻,结果能力平庸的刘仲不能胜任,竟然私自撂挑子逃回了洛阳。这种事情既不合规矩,又丢老刘家的脸,所以刘邦大为光火地把他贬为合阳侯。就这样,刘喜碌碌无为地又混了六年,然后抑郁而终。

最后,再次向大家推荐,治家育子要向刘交学习,勤学多看,书香传家,益处多多。

文以载道,史可明鉴,@清山雅舍热衷研读历史文化,分享生活感悟,期待朋友们的留言关注。创作不易,欢迎点赞分享,在此感谢。

雍齿卢绾谁最后背叛了刘邦

卢绾。

公元前194年,卫满假传汉朝派大军来攻,请求到箕准身边来守护。箕准不知是诈,许诺了卫满的请求。于是卫满趁此机会,率军向王都王险(平壤)进发,一举攻占王都后,自立为王,史称卫氏朝鲜

西汉初年,刘邦的发小燕王卢绾背叛汉朝,逃往匈奴,其臣卫满亦一同出走,并带千余人进入朝鲜半岛。得到朝鲜哀王箕准的厚待。

扩展资料: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封了七个异姓王,这七个人为了汉朝立下汗马功劳。兵仙韩信被封楚王,燕王是臧荼,长沙王是吴芮,英布被封为九江王,彭越是梁王,张耳是赵王,还有韩王信(不是韩信哦)。但是封这些为王是因为他们有功劳。

卢绾为何要背叛刘邦,历史上卢绾结局怎么死的

怕自己被刘邦害死,后来客死他乡

1、卢绾怕自己会被刘邦害死,和坏人勾结,后被出卖,后来客死他乡。

2、 陈豨派王黄去匈奴请外援,卢绾也派部下张胜出使匈奴,想阻止匈奴帮助陈豨。张胜到了匈奴以后反被前燕王臧荼的儿子告以唇亡齿寒的道理,陈豕希被消灭之后,接着就要轮到燕国了。

3、 张胜被策反叛变,回来之后告诉卢绾这件事,卢绾也觉得也很在理,便在汉高祖面前给张胜圆了谎,并找了几个替死鬼杀掉了事。从此以后卢绾就暗地里与匈奴联合,张胜则给匈奴当起了间谍,卢绾也积极配合他的工作,并帮助陈豨长期流亡国外。汉十二年,刘邦东征黥布,陈豨被樊哙所杀,其副将投降后,说燕王卢绾与匈奴勾结,

曹参,张良,陈平,周勃,简介

1、 曹参(音cān),字敬伯,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名将。

秦时为沛狱掾。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后,沛县吏民响应,曹参等拥立刘邦为沛公,曹参被推为中涓。曹参经历的战事甚多,难以详举。

刘邦初起,曹参将兵击胡陵、方与、薛等地,破秦监平、司马巨及章邯之军,杀三川守李由。曹参晋爵为执帛,号建成君,迁为戚县公。此为曹参战争生涯的第一阶段。

楚怀王封刘邦为砀郡长,曹参随刘邦进兵关中,击成武、杠里、开封等地,破秦东郡尉王离、赵贲、杨熊之军,虏南阳守齮及司马、御史各一人,至咸阳,灭秦。曹参晋爵为执珪,此为曹参战争生涯第二阶段。

刘邦为汉王,封曹参为建成侯,至汉中,晋升为将军。曹参随汉王还定三秦,击下辩、故道、雍等地。汉王彭成败后,王武、程处、柱天侯等反汉,曹参一一击破之,然后归荥阳。此为曹参战争生涯第三阶段。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汉王拜曹参为假左丞相,屯兵关中。月余,魏王豹反汉。曹参随韩信渡河击魏,大破魏军,虏魏王豹,尽得魏地。乘胜击代,杀其相国夏说。韩信东击赵,曹参留代地清扫残敌,杀代戚将军于邬城。韩信已破赵,汉王拜韩信为相国,曹参为右丞相,东击齐。齐地已定,韩信将兵诣垓下会战,曹参留齐,击未服者,此为曹参战争生涯第四阶段。

曹参戎马一生,“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凡下二国,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候、御史各一人。”《史记》、《汉书》对曹参的战功记述颇多,但未记任何作战方略,与两书对韩信战事的写法截然不同。这说明曹参虽然战功卓著,但缺乏谋略。刘邦把他的战绩比作“狗功”,话虽粗野,却有一定道理。曹参独自作战很少,随刘邦、韩信一同战斗居多,即战争之谋略多出他人。

楚汉战争结束后,曹参以功食邑平阳万六百三十户,号平阳侯。刘邦拜他为齐相国,辅佐刘肥。齐是大国,刘肥“王七十余城,民能齐言者,皆属齐”。齐国民情“伪诈多变”,加之多年战争的破坏,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治理齐,是大难题。刘邦拜武将曹参为齐相国,是想让他镇服齐。但是曹参未用武力,使齐得到安定。

曹参至齐,召集长老和儒生,征求“安集百姓”的计策。诸儒至者上百人,所言“人人殊”,均属不着边际的空论。曹参听说胶西盖公善长黄老之术,便使人厚礼请盖公。盖公说:“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盖公一语道破了时代的需要,提供了济世之术。曹参纳其言,用黄老之术,“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萧何死。曹参为汉相国,仍以治齐之术治汉,施政办事,一遵萧何约束,无所变更。郡国吏,选用重厚长者,对华而不实、欲务声名者,概不录用。人有小过,曹参加以掩饰,相府相安无事。曹参日夜饮酒,不治事。吏及宾客见此情景,皆想劝他。曹参知其意,凡来者乃以酒堵其嘴。复欲言者,曹参复予之酒,直至大醉而去,终不得言。不久,吏多仿效曹参,日夜饮酒高歌。从官对此很反感,但无可奈何。他们借相舍后园与吏舍挨着的条件,请曹参游后园,让他听到醉吏的狂叫,想乘机请求他惩治那些人。曹参非但不惩治醉吏,反而“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曹参整日无所事事,惠帝以为是欺负他年轻。曹参的儿子窋为中大夫,惠帝令窋规劝其父。曹窋谏曹参。曹参大怒,笞曹窋二百大板。上朝时,惠帝责问曹参为什么打曹窋?曹参不直接回答,他脱帽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曹参与惠帝的对话,实际是关于汉初统治政策的争论。由于汉一改秦代的“政苛刑惨”、“赋敛重数”,在“无为”思想指导下,推行约法省禁、轻徭薄赋政策,所以收到了“天下俱称其美”的社会效果。

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曹参死。百姓歌颂他的功劳:“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一。”百姓歌颂,是因为经济得到恢复,百姓“衣食滋殖”。曹参作为汉初推行“无为而治”的代表人物,对于恢复经济,“安集百姓”的贡献,至少不下于他的军功。

2、 张良(?~前186), 西汉初年的重要谋臣。字子房。先世为战国时韩国人。祖父开地、父平,曾五世相韩。秦灭韩时,张良尚有家僮三百人。他倾全部家财寻求刺客,企图暗杀秦始皇,为韩报仇。后乘始皇东游之机,与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未遂。于是变更姓名,亡匿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曾从圯上老人学《太公兵法》。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后,张良聚众响应。不久归属刘邦,此后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他协助刘邦制订作战方略,并在政治上、策略上提出许多重要建议。这些建议对刘邦夺取楚汉战争的胜利和建立西汉王朝起了重要作用。刘邦进据咸阳时,看到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很想留居宫中;张良说刚入秦就想贪图安乐,这是“助桀为虐”。刘邦听了,立即还军霸上,因此得到秦民的拥护。项羽进入关中后,刘、项之间关系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张良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的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汉二年(前205),刘邦在彭城一战中遭到惨败,张良又建议刘邦争取英布、彭越和韩信起兵反楚,从而奠定了日后对项羽实行战略包围的基础。

楚汉相持于荥阳、成皋时,刘邦为了摆脱困境,曾一度想采纳郦食其的建议,复立六国之后,以牵制项羽。张良力陈其弊。刘邦顿时改变主意,这对楚汉战争以及此后的形势有重大影响。刘邦即帝位后,封张良为留侯。他劝说刘邦封旧有怨隙的雍齿,以安抚功臣的不满情绪;力主建都关中,拥立刘盈为太子等。这些建议有助于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惠帝六年病卒。谥号文成侯。

 

3、 陈平(?一公元前178年),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伟大的谋略家。少时喜读书,有大志,曾为乡里分肉,甚均,父老赞之,他感慨地说:“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

  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吴广起义后,六国贵族也纷纷起兵,陈平往事魏王咎。不久受谗亡归项羽,随从入关破秦。刘邦还定三秦时,又间行降汉。拜为都尉,使参乘、典护军。后历任亚将、护军中尉。先后参加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王侯叛乱(见异姓诸侯王)诸役,成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刘邦困守荥阳时,陈平建议捐金数万斤,离间项羽群臣,使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忧愤病死。高帝六年(前201)又建议刘邦伪游云梦,逮捕韩信。次年,刘邦为匈奴困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部)七天七夜,后采纳陈平计策,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以解围。陈平因功先后受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

  汉高祖死后,吕后以陈平为郎中令,傅教惠帝。惠帝六年(前189),与王陵并为左、右丞相。王陵免相后陈平擢为右丞相,但因吕后大封诸吕为王,陈平被削夺实权。吕后死,陈平与太尉周勃合谋平定诸吕之乱,迎立代王为文帝(见汉文帝刘恒)。文帝初,陈平让位周勃,徙为左丞相,因明于职守,受到文帝赞赏。不久周勃罢相,陈平专为丞相。孝文二年死。

4、 周勃(?—前169年),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名将,被封为绛侯。

周勃的祖先原为卷县(今河南原阳西南)人,后迁到沛县。周勃少时家贫,靠编织养蚕用的蚕箔为生,还常给办丧事的人家吹萧。后来成为了一名能拉强弓的勇士。

当初刘邦在沛县起事时,周勃就以中涓亲近侍从的身份,随沛公攻打胡陵,打下方与。又攻打丰邑,在砀郡打击秦军并攻破城池。在攻占下邑时,他率先登城。高祖赐给五大夫的爵位。攻取蒙邑、虞县,平定魏地,进攻爰城、东缗,直到栗县,都各个击破。攻打啮桑,周勃最先登城。在东阿城下大破秦军,又追击至濮阳,攻下了甄城。攻打了都关县、定陶、袭取宛朐,活捉了单父的县令。夜袭,取临济,再进攻张县,他的军队作先锋到达卷县,攻破城池。打击李由军,在攻打开封的战役中,他的军队表现最为出色。后来秦将章邯击败项梁,刘邦与项羽引兵东去。一年二月,楚怀王封刘邦为安武侯,担任砀郡长官。刘邦拜周勃为虎贲令。随刘邦打击王离、赵贲等的军队,攻城掠地直至蓝田,进军咸阳,灭亡秦朝。

项羽入咸阳封刘邦为汉王,汉王赐周勃为威武侯。入汉中后拜为将军,随韩信还定三秦,以怀德县为食邑。周勃先攻槐里、好畤;然后北击赵贲、内史保于咸阳;击章平、姚昂军;西定汧,还攻下郿、频阳;围章邯于废丘;西击益已军;攻上邽;东守峣关。周勃在一系列的作战中总是当先破敌。

后来转而攻击项羽,先留镇蛲关重地,后率军投入成皋主战场,也总是冲锋在前。高祖五年,率军攻取泗水、东海两郡,共拿下二十二个县,还守雒阳、栎阳,赐与颍阴侯灌婴共食钟离。在燕王臧荼反叛过程中,周勃随高祖平叛中功劳最大,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赐给周勃列侯的爵位,分封剖符世世勿绝。亨有绛县八千一百八十户的食邑,号称“绛侯”。

汉初定,各诸侯王的反叛不绝,周勃成为汉初平乱的主将。

在平定韩王信的叛乱中,周勃率军攻下霍人县、晋阳县和太原郡的六座城池。后击韩王信军于硰石,北追八十里。还攻楼烦三城。因有力的打击了韩王信的主力部队,并因阻击韩王信的匈奴骑兵有功被升为太尉。

高祖十年(公元前196年),周勃率军讨伐叛将陈稀于代。斩陈稀将军乘马降,沃捉陈稀部将宋最和雁门郡守圂、云中郡守边、丞相箕肆和将军勋。平定了雁门郡的十七个县和云中郡的十二个县。歼灭陈稀军队,斩杀陈稀,俘虏了他的丞相积纵、将军陈武、都尉高肆。平定了代郡的九个县。

高祖十二年(前194年),燕王卢绾反。周勃以相国的身份取代樊哙统率部队攻蓟。活捉卢绾大将抵、丞相偃、郡守陉、太、尉弱和御史大夫施。屠灭浑都,共平定七十九个县。周勃跟随高祖平乱中共计俘虏相国一人,丞相两人,将军与二千石官吏各三人,还单独打垮两支部队,攻下三座城池,平定五个郡,七十九个县,活捉丞相、大将各一人。战绩赫赫,功不可没。

周勃为人憨厚刚正,高祖称他可委以大事。可是周勃不习经术,鄙薄儒生。每次召见儒生和说客,总是让他们快快道来,别咬文嚼字。

周勃平燕王乱归来后,高祖逝世。他就以列侯的身份辅佐孝惠帝。孝惠帝六年(前187年)设太尉职,任周勃为太尉。汉高后八年(前180年),吕后死,吕禄担任汉朝上将军,吕产任汉相,分掌南北军,把持朝中大权,谋夺刘氏天下。当时的周勃虽为太尉,却不得进入军营大门;陈平担任丞相,却不能处理政事,刘氏政权岌岌可危。于是周勃与陈平联合,共谋诛吕安刘之计。

是年八月,齐王刘襄带兵率先讨伐诸吕,吕产派灌婴抗击,灌婴却按兵荥阳,与齐王联合共讨诸吕。周勃和陈平见齐王发兵,共谋宜为策应。于是把郦商作为人质,使其子郦寄诱劝吕禄交出兵权,归其封国。吕禄交出将印,周勃得以控制北军,派兵助刘章人宫诛杀诸吕,与诸大臣共立文帝。在匡扶汉室的事业中,周勃功居首位,名垂后世。

文帝即位后,赏赐有功之臣,以周勃担任右丞相,赐黄金五千斤,食邑增加到一万户。有人劝周勃说:“您诛灭诸吕,迎立代王为帝,声威震动天下。您受到丰厚的赏赐,处在尊贵的地位,得到皇帝的宠信,这样不久就会大祸临头。”周勃非常害怕,感到处境危险,于是请求辞职,皇帝应允。不久丞相陈平去世,文帝复招周勃任丞相。十个多月后,皇上对周勃说:“我下令所有列侯离开长安到自己的封地去,有些人还没有走,你一直被我器重,希望你可以带头就国。”周勃于是辞相归国。

周勃免相归国后,一年多,当河东守尉来绛县巡视时,周勃总担心被害,往往是身披铠甲,家奴各拿兵器与守尉相见。之后便有人向朝廷上书告发周勃谋反。朝廷把这件事交给廷尉协理,廷尉要地方官逮捕周勃,进行审问。周勃非常害怕,不知怎么辩解。狱吏也渐渐欺凌和侮辱他。周勃送给狱吏千两黄金,狱吏便在“牍背”——公文板的背面书写“以公主为证”几个字给周勃示意。公主指的是文帝的女儿,嫁给了周勃的儿子周胜之,所以狱吏教周勃以她作证人。周勃把子日皇帝给他的赏赐都送给薄昭(汉文帝之舅),等到案件加紧审理时,薄昭便到薄太后那里替周勃说情。薄太后也认为周勃没有谋反之意。当文帝朝见太后时,太后便用“冒絮”——一种头巾扔向文帝说:“绛侯周勃诛诸吕时,当年身上挂着皇帝的玉玺,在北军统率军队,不在那时谋反,现在在一个小县里,难道要谋反吗?”文帝已看到了绛侯在狱中的供词,便向太后道歉说:“官员们正在查清这件事,准备释放他呀!”于是派使节赦免了周勃,恢复爵邑。绛侯出狱后慨叹:“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也!”(《汉书·张陈王周传》)

周勃再次就国,于文帝十一年(前169年)卒,谥武侯。其子周胜之嗣,因杀人获罪而死,国绝。一年后,文帝让周勃贤子河内太守周亚夫复为侯。

纯抄袭的哦!!

刘邦的老乡,都是社会底层民众,为何起义的时候都能独挑大梁

刘邦是草根皇帝,他出身于社会底层,认识的人多数也都是三教九流之辈。可是,就是这样出身于底层的刘邦,却干出了一番帝王霸业。

关键是在刘邦成就霸业的过程中,他的老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何刘邦的老乡,这些大多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们在起义的过程中,都能成为独挑大梁的人呢?

可以说他们身上都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当他们认准刘邦之后,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他们也不会背叛刘邦。即便是面临死亡的时候,他们也是毫不犹豫会把自己的性命给献出来。

在这些老乡当中,我想先说一下纪信。

舍身救主的纪信

纪信可以说是有刘邦老乡身上所有的有点,他对刘邦忠心不二,只要是有危险的事情,都有他的参与。

鸿门宴危险吧,可以说范增磨刀霍霍,就是准备他们去了之后,把他们都给杀了的,还好刘邦比较机灵,在鸿门宴上的表现比较不错,最终有惊无险,逃过了一劫。纪信,樊哙这些人也死里逃生了。

可是,到了楚汉争霸的时候,刘邦再次被项羽围住,这一次他想要逃跑,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当时刘邦是被项羽围在了荥阳,情况十分危机,在刘邦必死无疑的情况下,是纪信换上了刘邦的衣服,驾着刘邦的车马,当作是刘邦把项羽的大部队给吸引走的,刘邦就是趁着这个骚乱,化成士兵的样子逃掉的。

最后纪信被项羽抓住,项羽气得不行,但是,他还是很敬佩纪信的为人的,明知是死,还要去做。项羽想要让纪信背叛刘邦,给纪信高官厚禄。

面对项羽的拉拢纪信不为所动,破口大骂项羽,说他终将会被刘邦打败的。项羽一气之下,就把纪信给烹了。

看到了吧,刘邦的老乡都是这样视死如归的好汉,有了这样的人支持,他想不成事,恐怕都是很难的。

下面我们再说刘邦的老乡中,杀狗的是谁,吹丧的是谁,赶车的是谁?他们在刘邦起义过程中,都是起的什么作用。

杀狗的樊哙

樊哙和刘邦是老乡,两个人也是连襟,因为他们两个娶了吕公的两个女儿。樊哙对刘邦也是死心塌地的,他是最早追随刘邦起义的人。

我们都知道樊哙是杀狗的屠夫,到了起义之后,他就成为了冲锋陷阵的将军,每一次打仗,他都是冲在最前面。

正是因为不怕死,所以起义的过程中,他才打了很多胜仗,攻下很多城池,为刘邦建立大汉,立下了汉马功劳的。

说到樊哙,他在起义过程中,最为精彩的表现,要数鸿门宴上的英雄气概了。当时,范增要杀刘邦,让项庄舞剑。

张良看情况不好,就出门告诉樊哙,说刘邦有危险。这个时候樊哙不顾个人安危,进入到了大帐当中,给刘邦当剑去了。

项羽见到樊哙问樊哙,这个壮士是谁?

张良告诉他,这是刘邦的保安。项羽赐给樊哙生肉吃,樊哙什么话都没说,直接拿刀割了生肉,就大口的吃了起来。

这样的人连项羽都很佩服,樊哙在吃肉喝酒后,还说项羽不够意思,刘邦本来是帮助项羽灭秦的,没想到项羽对刘邦是诸多的猜疑。

这说的项羽有点不好意思了,项羽也就更不想杀他们了。

事实上在鸿门宴上樊哙说的很多话,都是对项羽充满冒犯的,若是项羽要杀他,随便找一个理由就可以干掉他。

这一点樊哙当然清楚了,正如事后他自己所说的,当时只是想到如何让刘邦脱身了,那里还来得及想自己的安危呢?

这就是杀狗的樊哙。

赶车的夏侯婴

这个人更了不得,在刘邦起义的过程中,他一直都是刘邦的司机。要知道司机这个职务,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当得,必须得到刘邦的完全信任,他才能胜任。

刘邦就完全信任夏侯婴,他相信夏侯婴就是死,也不会出卖他。陈胜为何会死呀,就是因为他被车夫庄贾给出卖了。

所以说大人物的司机,是不能乱用的。

为何刘邦信任夏侯婴呢?

在刘邦早年当泗水亭长的时候,夏侯婴是一个乡镇邮递员,他和刘邦的私交很好,两个人没事的时候,就在一起喝酒吹牛。

有一次刘邦不小心用剑刺伤了夏侯婴,秦朝的时候私藏剑是死罪。夏侯婴受伤的事,被秦朝政府知道了。

这些人把夏侯婴和刘邦叫去,问他们怎么回事,夏侯婴到底是如何伤的,到了最后,夏侯婴一直都没有说自己是被刘邦用剑伤到的。

可以说各种严刑拷打,他都忍受了下来。

不管什么处罚,他只是说自己不小心弄伤的,最后审判官只能把刘邦放了,然后给夏侯婴叛了几年的罪。

所以说对于这样的夏侯婴,刘邦没有理由不信任他呀!

到了刘邦起义之后,夏侯婴带着刘邦多次死里逃生,彭城之战,夏侯婴带着刘邦两个人跑了,荥阳被攻克的时候,还是夏侯婴带着刘邦逃跑了。

夏侯婴不仅仅是在关键的时候,能带刘邦逃命,更重要的是,他有识才的能力,韩信就是他第一个推荐给刘邦的。

之后,才是萧何推荐韩信当大将军,若是没有夏侯婴的推荐,萧何就不可能知道韩信这个人。

还有后来的季布,都是夏侯婴推荐到刘邦身边的。

吹丧的周勃

刘邦的老乡当中,最骁勇善战的一个是曹参,另一个就是周勃,这两个人攻下的城池有数百座。

当然了他们两个的功劳大,是因为他们跟对了人。确切地说,他们都是韩信的手下,韩信的每一次安排,都是这两个人在独挑大梁。

当然了他们跟着韩信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监视韩信。若是刘邦不信任他们,能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们办吗?

到了刘邦当皇帝之后,给予他们两个的封赏也是做多的,即便是有第一功臣之称的萧何,他的食邑都是在他们两个之下。

刘邦有这样忠心耿耿的人辅佐,何愁大事不成呀。

当然了最为重要的是,刘邦的这些老乡,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就一番事业,是因为他们遇到了刘邦。

刘邦就像打不死的小强有一样,失败了再来,失败了再来,失败了再来,只要一次能打败项羽就可以了,最后他还真把项羽给打败了。

因此,才有了刘邦的帝王霸业的。

所以说不要看刘邦的老乡,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们的信念,以及凝聚力是别人比不了的。

再加上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本来就是烂命一条,遇到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们没有理由不拼呀。

抓住了这个机遇,把刘邦捧上皇位,当然也就成就了他们的美名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