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代打电话”不可野蛮生长_打电话_直播_主播

直播“代打电话”不可野蛮生长

近来,打开网络直播平台,时常会碰到 “代打电话”直播。主播在直播过程中,会根据用户提供的电话号码和需求打出一通通电话,有的是表白送祝福,有的则是“整蛊”开玩笑,用户需要给主播刷“礼物”预约排队代打。打电话的过程不仅吸引网友围观,有的主播一天直播6个小时,单日收入数百元。(2月16日《工人日报》)

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代打”服务,何以成为网络直播间新的内容赛道?诚然,大众在猎奇心理的驱动下为直播间提供了注意力留存,给主播们带来了基础的流量支持。然而,“代打直播”市场发展的核心密码,还是在于其聚焦了部分“有口难开”人群的相关需求。

社交媒体技术不断地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看似更加紧密、便捷,然而,交流双方中任意一方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加入黑名单、拒接电话等对联络进行终止。所以,网络社交看似密切,背后往往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正因如此,不少代打直播间打出的“帮你联系那个你想联系但又不敢联系的人”宣传口号,才能精准切中网友的情感痛点。对于那些对此抱有期待的网友来说,一个电话,也许能给人际关系带来新的转机,“代打”试试,又有何妨?

然而,大部分网友只是将其视为简单“代讲几句话”,却忽视了其背后存在的巨大风险。首先,被联络人的电话信息被主播们记录留存,已经造成了隐私的泄露,更有可能给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风险。其次,“代打电话”也存在对他人日常生活的打扰甚至是骚扰。若双方本就存在矛盾冲突,“代打电话”极有可能造成关系的进一步恶化。若“代打电话”演变为进行私怨报复的一种手段,对他人进行侮辱、谩骂,更可能触碰法律红线、破坏社会和谐。

面对下单者开怀心情舒畅、旁观者围观乐此不疲、主播收入盆满钵满、被联络人扛下了所有的痛,加强直播间“代打电话”的管理和规范,显然迫在眉睫。一方面,监管要及时跟进。有关部门应当根据“代打电话”直播的发展现状,尽快推动科学的管理标准落地,不能任其“野蛮生长”。另一方面,公众也该提升对社交自主权的尊重和认识,不要将自己的个人情感强加给他人,给对方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刘硕)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