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专辑出现三支摇滚乐团的名字,这张专辑很《酷》_乐团_专辑_唱片

李亚明的这张《酷》,要从“虹”乐队说起。

先来看一段旧闻——1988年11月25日,齐豫、齐秦“天使与狼”演唱会,原定在台北中华体育馆举行三场,但由于体育馆意外发生火灾,使得这次演唱会,只能紧急变更到户外的台北市立体育场举行一场。

然后就是“真言”社投资了一千两百万新台币支持这次演唱会,并且邀请Wham!合唱团原经纪人制作整场音乐,舞台工程更是交由美国、日本的国际团队设计,成为台湾历史上第一场国际制作水准的演唱会等等信息。

而整场演唱会,还由张艾嘉担任总策划,卢昌明担任总导演,罗大佑作为演出嘉宾……接下来就要划重点了——也正是在这次“天使与狼”演唱会上,齐秦的“虹”乐团首次亮相,当时的乐队成员,除了齐秦之外,分别是吉他手江建民,贝司手刘天健,鼓手许德昌和键盘手涂惠源。

展开全文

“虹”乐团最广为人知的专辑,当然是齐秦的那张《纪念日》,很多人也把这张唱片,当成是“虹”乐团的代表作,就连齐秦本人,也因为希望保持乐团的整体性,而在《纪念日》专辑里,将自己创作的部分,都署名为“虹”。

至于“虹”乐团后来参加齐秦中国大陆巡演,以及成员进出增补变化之类的事情,就不一一复述了,这一次我们需要回头看。

虽然“天使与狼”的演唱会,是“虹”乐团的第一次集体亮相,但以“虹”乐团作为主要班底的“虹音乐工作室”,其实却在此前就已经筹备开工了。除了乐团的成员之外,据说当时的“虹音乐工作室”,也是一个拥有二十多人的团队,算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厂牌了。

不过,“虹音乐工作室”制作的首张作品,并不是齐秦的《纪念日》,而是齐豫的《有没有这种说法》,这张专辑的发行时间,恰恰就在“天使与狼”演唱会举行的前不久。

在《有没有这种说法》这张专辑里,署名为“虹”的齐秦,共担任了七首作品的作曲,以及一首作品的填词。专辑虽然继续保留了民歌运动的那种作品气质,但因为“虹”乐团涂惠源的编曲,以及刘天健和齐秦的制作,也赋予了作品一种非常未来感的新方向,风格非常独特、天籁也更梦幻。

但《有没有这种说法》真的是“虹”乐团第一次合作的作品吗?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就在1988年的9月,比《有没有这种说法》这张专辑还要早两个月发行的李亚明第六张专辑《酷》里,就已经出现了“虹”乐团的影子,虽然那时候“虹”乐团这个名字,还没有被正式命名。

在我的认知里,李亚明的《酷》和《存在》两张专辑,是他个人最优秀的专辑,也是在台湾流行音乐历史的殿堂里,理应留下名字的两张专辑。

不过,比较遗憾的是,在“台湾流行音乐百佳专辑”的评选里,这两张专辑不仅没有成为百佳专辑,甚至就连初选的337张专辑名单都没有入围,这个是真有点说不过去。尤其是在和李亚明有着一定音乐参照性的薛岳,总共有四张专辑入围百佳专辑的情况下,就更让人想为李亚明喊冤了。

李亚明和薛岳之间,确实有太多相似的音乐印迹,他们的音乐生涯,甚至都经常重叠在一起。

在台湾乐坛的历史上,李亚明和薛岳都不是一个孤立的歌手名字,他们各自都和一个乐团捆绑在一起。薛岳是“幻眼”乐团,而李亚明就是“蓝天使”乐团。

虽然,这两个乐团的名字,要么只是以小字体出现在专辑封面,要么仅仅只能出现在内页,但在当时台湾唱片工业只强调歌手个人发展的大环境中,薛岳和李亚明以这样一种形式,告诉所有人,乐队不仅仅只是伴奏乐队,而是音乐整体创作的一部分,这样一种理念,也是一种非常赤诚又纯粹的做法。

即使没能改变台湾唱片工业的大格局,但至少薛岳和李亚明,确实让“幻眼”和“蓝天使”乐团的名字,从此刻印在了台湾流行音乐的历史上。

李亚明和薛岳在唱片公司这一点上,也颇多交集。1983年,先是李亚明加盟“拍谱唱片”,继而则是一年后薛岳加盟了“拍谱唱片”。而薛岳在1986年离开“拍谱唱片”转投“天狼星”之后,李亚明也在两年后的1988年,离开“拍谱唱片”加入了“达伟唱片”,并发行了《酷》这张专辑。

这个“达伟唱片”也是一个很神秘的公司,就现在能够查到的资料,这个公司除了发行过李亚明的《酷》,还发行过李泰祥的《溯(叛逆与回溯)》,然后——好像就没了。

至于是不是因为唱片公司派系的原因,导致李亚明没有一张专辑入围台湾百佳专辑,这个不好说(我还在纠结这个事情)。毕竟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但人为的原因,理论上还是存在那种可能性,毕竟在台湾百佳专辑榜上,“滚石唱片”作品入围过多的问题,一直以来也是这个榜单争议的焦点。

也就在加入“达伟唱片”这一年,李亚明自己还参与入股组建了“德州唱片”,而他1990年的个人专辑《存在》,就是“德州唱片”推出的。

除此之外,“德州唱片”还出过两集《恋爱星座》合辑,其中第一集云集了苏玉贝、王宗正、郭子、钟名扬、林威德、于冠华、江明学、郎祖筠等等当时的新人,而第二集则是李亚明和薛岳合作的一张翻唱大碟。

“德州唱片”最有名的合辑,还是《让世界都知道》,这也是李亚明、薛岳和王柏森三个歌手的合辑,后者曾经也是李亚明重点培养的对象,并且还为他在1989年出版了个人专辑《出去飞一下》。

这两张专辑,当时国内都有引进过,尤其是王柏森的个人专辑,很多人听过都说好,但就是一直红不了,应该也是受到了营销方面的影响,使得专辑完全没有存在感。

当然,王柏森后来为人所知的事,则是他参与创办了“果陀剧场”。

回到《酷》这张专辑。这张专辑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同时出现了三支乐团。一支当然是李亚明的“蓝天使”乐团,但因为“蓝天使”在这张专辑里,既没有参加创作,也没有参加演奏,因此只是单纯的列出了乐团名字。

真正创造这张专辑音乐作品的,是另两个乐团。其中一个是韩贤光领衔的“幻眼”乐团(就是薛岳的那个乐团),另一个就是当时还不叫“虹”乐团的“虹”乐团。

《酷》这张专辑也以这两支不同乐团的创作和制作,分成两个部分,考虑到当时黑胶唱片和磁带,都有AB两面,也形成了一个概念与介质同步的结构。

A面有“虹”乐团的四首作品,《酷》、《换心》、《活过爱过已经足够》和《别对我寄望太多》。

《别对我寄望太多》这首作品,很多人都听过,不过听的却是两年后齐秦自己的翻唱版本,收录在《爱情宣言》这张专辑中。比较谁更好是很无聊的事情,我只想说出我的感觉,就是这两个版本中,李亚明的版本更摇滚。

《酷》和《换心》,都是齐秦作的曲,也都是李格弟填的词。这个创作组合,还出现在两年后的《纪念日》专辑,李格弟分别填写了《荒》和《你是天上最远的那颗星星》两首作品,不同的则是那时候的作曲栏,齐秦这个名字,已经开始署名为“虹”。

《酷》其实真的很酷,李亚明沙哑的声线,加上很丧的音乐氛围,让音乐充满了让人窒息的孤独。所谓酷,其实就是孤独。

而这首作品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在2分44秒处,有个四五秒的空白停顿,在你以为音乐已经完结时,李亚明的歌声却突然重新响起。这种瞬间光亮的设计,在当时听起来真是非常——酷。

另一首《活过爱过已经足够》,也是整张专辑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但这首歌曲在内地歌迷群体里,却常常出现争议。而争议的焦点很奇怪,是关于这首歌曲的歌名……

很多人在听《活过爱过已经足够》这首歌曲时,觉得非常奇怪,认为这首歌曲明明是叫《最后的辉煌》啊,怎么改名了?

这种错误认知,也是内地引进商当年干的好事。当时李亚明的《酷》和《存在》两张专辑,其实都有引进至中国内地,其中《酷》是原版引进,而《活过爱过已经足够》这首歌曲,在这盒磁带里,也确实就叫这个名字。

这盒磁带,唯一改变的,只是换了封面和封底的照片,更加上“现代中国·梦的使者”这样莫名其妙的宣传语。

问题还是出在《存在》这张专辑的引进版上,引进版的磁带,不知道是出于何种原因,把原版最后一首《告诉你一个事实》(口白)给删了,并且换上了《活过爱过已经足够》这首歌曲。

但你换就换了吧,却还把歌名换成了《最后的辉煌》,以至于很多年后,内地歌迷第一次听到《存在》的原版专辑时,还在质疑《最后的辉煌》怎么不见了。以及,为什么它和“另一首歌”《活过爱过已经足够》,竟然一模一样!

但《活过爱过已经足够》真的非常好听,它和齐秦的另一首作品《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感受》,也有很多相似之处,真的是那种戳心的痛感,在整首作品中弥漫。不同的是,《活过爱过已经足够》还多了抑扬交错的节奏设计,听来很像一首个人的悲壮史诗。

专辑B面的四首歌曲,《情敌》由韩贤光作曲、李格弟填词,它也让人想到了黄韵玲的《三个人的晚餐》,都是很有故事性和画面感的歌曲。编曲则是非常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台湾摇滚风,Heavy Metal的结构,但重的恰到好处,很酷但依然好听。

《我不在乎自己属于你心中那个角落》和《流行英雄》,都是刘伟仁的作品。作为薛岳的挚友,刘伟仁最为经典的一首创作,后来也成为了薛岳代表作的歌曲,叫《如果没有明天》,“五月天”也曾经翻唱过。

最后一首《自己灌醉自己》,是钮大可作曲,而填词人就是写《活过爱过已经足够》的比陈宗光,又是一首很丧的歌曲。作品中最让人难忘的,除了李亚明声嘶立竭的呐喊,就是如同灵魂颤栗的吉他Solo。

而这首歌曲的吉他演奏,同时也是“幻眼”乐团成员的吉他手,他就是在罗大佑演唱会上,被罗大佑称为阿匡的李庭匡。

作为这张专辑的后续,则是李亚明的北京演唱会。

1989年,台湾华夏文化艺术访问团访问北京,先是在国际饭店举行“华夏文化展演”,后又在首都体育馆举办了四场时装表演秀和演唱会。其中的演唱会部分,就包括了李亚明的北京演唱会。

但李亚明这次的北京演唱会,不仅不能说成功,甚至从过程到结果,都可以用完败来形容。

1989年5月12日,李亚明举行北京的首场演唱会,但因为之前一个小时,安排的是台湾时装模特队和北京广告公司时装模特队的表演,导致很多因为摇滚演唱会而来的歌迷,渐渐开始变得不耐烦起来。

而演出开始后,因为现场音控的问题,导致伴奏声完全盖过了李亚明的人声,这也使得在现场根本听不清他在唱什么,也因此引来了观众的不满情绪。

次日,李亚明的第二场北京演唱会,更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虽然这一次的舞台,已经改正了第一晚音响上的失误,但李亚明却在演唱会的现场,把在台湾称为“在国内”,把来大陆说成了“出国”,使得现场当时就响起了嘘声和喝倒彩声。由于在现场没有做任何解释,更直接报了下一首要唱的歌名:《我不在乎自己属于你心中的哪个角落》……李亚明的北京之旅,注定了失败。

如果要说这次北京演唱会的意义,也仅仅只是李亚明创下了台湾地区歌手第一个在大陆开个唱的纪录。只是,他依然要为这个纪录承受代价,那就是后来长达半年的岛内演艺事业被封杀。

不过,在这次北京演唱会上,李亚明倒是隆重介绍了他的乐团。他的乐团,就是“蓝天使”,请记住这些乐手的名字,他们是鼓手李国超、键盘手蔡朝华、吉他手刘哲维和贝司手牟恩元。

“什么时候学会的一种东西叫做酷”。这首歌,歌名叫《酷》,冷酷的酷……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