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复读9次上清华的广西小伙吴善柳,如今怎么样了_高考_清华大学_学习

2001年被北京交大录取,却在临近毕业的阶段选择主动退学,重新回到高考考场。之后,两度拒绝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2009年,被中山大学录取。

2010年,被北京林业大学录取。

2011年,被北京大学录取。

这样精彩的履历,谁能想到竟然都出自于同一人。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吴善柳,网友称其为广西“考神”。

他一共参加过十次高考,历时十四年,拒绝过七所高校抛来的橄榄枝。而吴善柳不断参加高考的目的其实非常单纯,只为圆一个“清华梦”。

有人谴责他浪费报考资源,有人不理解他为何如此执着。在复杂的议论声中,吴善柳默默复读了9次,宛如不知疲倦,一次次走进高考考场。

在他眼里,高考似乎不只是一场考试,而是一座金光璀璨的龙门,门后就是梦中的“桃花源”,吸引着他反复跳跃。

农村出身

吴善柳来自广西浦北的一个农村家庭,父亲是乡镇小学的副校长,姐姐同样是一名人民教师。家境算不上富裕,不过知识氛围相当浓厚,他自幼就受到了知识的熏陶。

展开全文

父亲对他的学习成绩要求很高,是名副其实的“严父”。如果考试成绩没能达到父亲的要求,还会招来父亲的责骂。

伴随着责骂声的,是父亲对吴善柳的教导。父亲告诉他,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一定要努力读书。这种学习至上的观念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中。

吴善柳自己也相当刻苦,从小到大,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优等的水平,常常是班级中的前几名。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吴善柳从小就深知学习的重要性,自己很喜欢看书学习。

学习之余,他还会做一些家务活,农忙时会和家人一起做农活。这些经历磨砺出他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让他的性格中多了几分韧性。

综合而论,学习二字,在吴善柳的童年里占据着异常重要的地位,这种重要性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

进入青春期后,农村出身使得他有些敏感自卑,他变得更加内向、寡言少语,很少和其他同学交往。他像是班级里的异类,又像寂寞的独行侠。

缺乏友情的滋养,吴善柳没有陷入迷茫,而是将注意力通通放到学习上。书本仿佛是他的一片净土,让他能够抛却其他烦恼,尽情地投身其中。

当他沉浸在书本中的时候,他就能忘记现实中的种种苦恼,没有人能够打扰他。吴善柳爱上了这种状态。

在这个时期,他加倍忘我地学习,把学习当成他排遣情绪、释放压力的途径。他觉得只有在学习的时候,他才是最轻松的。

梦牵清华

2000年,吴善柳第一次走上高考考场。当时意气风发的他没有想到,自幼勤奋学习、成绩优异的他,居然在高考这个重要的考场出现失误,发挥失常。他的第一次高考最终以落榜结束。

拿到成绩单的那一刻,吴善柳大受打击,他难以接受自己竟然如此狼狈地输在高考考场上。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复读。

复读这一决定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和鼓励,尤其是吴善柳的父亲。父亲大力支持他复读一年,再战高考。这下他更是坚定,立刻全身心投入复习。

吴善柳学习很刻苦,高考失利的打击反过来变成催他前进的动力,复读的一年十分顺利。

翌年,他成功考上北京交通大学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北京交通大学是很多考生梦寐以求的211大学,更是国内的优质高校,能够进入北京交通大学读书,成绩可以说相当不错。

吴善柳对自己这次复读的成绩无疑是满意的。开学之际,他早早前往北京交通大学,完成报到手续,心中还充满对大学生活的期待。

报道后时间尚早,出于爱学之人对一流学府的好奇心,他决定在报道的第二天前往同在北京的清华大学参观。当时的吴善柳却不曾想到,这一去,就“丢了魂”。

第一次走进清华校园,这座国内首屈一指的高校,他受到很大的震撼。或许是清华大学的学习气氛吸引了他,又或者是校内的设施环境让他见之难忘,总之,这一次参观化为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清华大学便成为吴善柳魂牵梦萦的学校。

回到北京交大,他竟然无法静下心来学习了。与清华大学相比,北京交大这份原本羡煞旁人的录取通知书变得暗淡无光,再也无法吸引他。

走在交大的校园里,吴善柳总是想起清华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在课堂上,他已经无法保持沉着的专注。

这个从小到大名列前茅的“好学生”,第一次坐在课堂上,居然听不进老师讲课的内容。对清华大学的向往时不时出现在他的脑海中,搅得他心神不宁。

在这种状态下,吴善柳把大学生活过得一塌糊涂。频繁旷课,考试挂科,他就这样“混日子”般进入大三,他终于做下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复读,通过高考考入清华大学,实现自己的梦想。

吴善柳将自己这个略显疯狂的决定告诉父亲,心中有些发怵,害怕父亲会痛骂自己。让他意想不到的是,父亲虽然略显无奈,可是更多的是对他表示支持,没有阻止他的决定。

他毅然决然告别北京交大,重新回到“高四”生活,开启紧张的备考生活。

第二次复读,吴善柳的压力更大,受到的质疑也更多。很多亲人朋友都不理解他的决定,同村的人听说他又在复读,纷纷觉得他疯了,认为他在浪费时间。

面对这些议论声,吴善柳沉默着接受,转而继续投入到学习当中,一如青春期在书本中寻找安宁的他。

可是这次又不太一样,吴善柳这次的梦想比之前更明确。他要进入清华大学好好学习,将来找一份好的工作。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一边工作一边备考。没有本科毕业证,又要保证学习的时间,他没能找到全职工作,只能“打零工”勉强维持生计,日子过得非常艰苦。

在后来的采访中,吴善柳曾表示,这时期自己找工作的压力,反过来变成他学习的动力,让他“不得不”拼命努力学习,提高分数。对清华大学的向往成为吴善柳心中唯一的念想,支撑他度过一个个挑灯苦读的深夜。

为梦而狂

吴善柳退学复读的决心和寒窗苦读的毅力并没有立刻带来奇迹。因为好几年都没有接触过高中教材,很多知识都已经遗忘。

何况清华大学本就是国内一流的大学,分数线让许多学子只能望洋兴叹,吴善柳自然也不例外。尽管他已经相当努力,这次复读却没有让他如愿进入清华,取而代之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的邀请。

北京师范大学作为“双一流”高校,是许多学子梦中的学校。可是在心系清华的吴善柳眼中竟显得不值一提。

他没有接受北京师范大学的邀请,而是再一次选择复读。次年,他又考上北京师范大学,这次,他仍然选择放弃入学,从此接连出现在高考考场上。

接下来,中山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一个个国内优秀的高等学府进入吴善柳的拒绝名单。这让他“名声大噪”,不过显然都是负面的评价。

在许多人的眼中,吴善柳的坚持似乎更近似于偏执。质疑他的声音越来越多,很多人笑他是在效仿“范进中举”,叫他“高考疯子”。

人们无法理解他对清华大学的执着,毕竟,连与清华大学齐名的北京大学都向他投来橄榄枝,为何就非清华不读呢?这样的坚持有意义吗?这是吴善柳收到最多的质疑。

还有一些恶意的揣度,认为他反复参加高考,可能是为了获得高额奖学金,清华大学只是他的借口。

对于为何拒绝北京大学的邀约,吴善柳曾经给出回答。

第一,北京大学向他发出邀请的是医学部,但他自己有晕血的毛病,无法进行医学课程的学习。

第二,北京大学医学部的课程安排有些特殊,医学部学生只有第一年是在本部学习,这与他向往高校学习氛围的预期不符。

这两点解释其实是合理的。另外,吴善柳还公开表示过,对于北大的其他专业,自己是感兴趣的,比如历史、哲学,只是恰好考上的是医学部,所以选择放弃。

虽然向往清华大学,但对于其他名校,如复旦大学等,他并非完全不屑一顾,只是更在意专业。他期望的专业是经济、金融相关的专业,因为就业前景好,工资高。他不接受他人对自己“高考疯子”的评价,他认为自己是经过理性思考才下此决定的。

“高额奖学金”的猜测遭到吴善柳本人和学校方的一致否认,吴善柳表示自己是通过打工来维持生活和学习的费用。

学校方肯定了他的说法,还进一步作出说明,表示学校没有对考取名校的学生发放高额奖学金,早年针对高考优秀生的财政拨款也早已取消。

而且吴善柳自己心里很是清楚,他年复一年的努力不是徒劳,每一次征战高考,他都在提高自己的分数,清华大学已经离他越来越近。

终于,在2014年,32岁的吴善柳一举成为钦州市的理科状元。这个优异的成绩为他叩响清华大学的校门,得以进入他梦想的学府。

这一年高考结束后,因为学习太过辛苦,吴善柳还罹患阑尾炎,可是此时此刻,身体上的不适分毫没有减却他内心的激动之情,一出院,吴善柳就迫不及待地取走通知书。

拿到梦寐以求的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他感慨万分,心中更多的是满足感和成就感。由于没买到卧铺票,吴善柳乘坐近26个小时的硬座列车才来到清华大学,旅途的不适仍然没能浇灭他心中的热情。

他将要进入的专业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吴善柳还兴奋地表示,自己对数字很敏感,还想选修经济学专业。

来到梦想中的学府殿堂,吴善柳的学习热情无疑又高涨起来。十几年的高考征战路,至此拉下帷幕。

站上讲台

考入清华大学后,“广西考神”的高考之路终于结束。吴善柳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开启他在清华大学的进修之旅,丰富的学习经历和吃苦耐劳的性格让他成功通过考试,完成学业。

清华大学的毕业证在手,此时吴善柳已经接近四十岁。依照常理,花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考上清华大学的他,这次必然要找到一份高薪资的工作,才对得起这么多年的付出。

可是不知是考虑到年龄过高,还是其他原因,吴善柳没有选择进入专业对口、发展前景良好的金融行业,也没有完成他曾经“股票交易员”的梦想,坐享高工资。

出乎所有人意料,吴善柳选择进入郑州一所普普通通私立中学,做起数学老师,帮助更多的考生迎接高考。

看起来,这份工作与吴善柳在清华大学的进修之旅不相关,专业更不对口,如果要做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他分明可以一早接受北京师范大学的邀请,何必浪费后来这么多年的精力?

这样看来,他的决定显然不合情理。可是仔细想想,吴善柳的这个决定真的毫无道理吗?似乎并非如此。

作为“九战高考”的“疯子”,吴善柳的实战经验极为丰富,如今站上高中教室的讲台,他无疑能够给即将面对高考的学生许多指导。反复研读课本的这些年恰是他如今站上讲台授课的底气,学而优则教,他有经验,也有实力。

至于“值不值得”,这本就是一个主观的看法。吴善柳自己认为值得,那就比任何人的看法都来得重要。

同样的,每个人的人生选择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追梦,或是放弃,都是个人选择。不后悔,本身就是值得。而人生的经验在它产生的那一刻就已经拥有意义,经历就是价值。

吴善柳经历的无数个执着奋斗的日夜,恰恰磨砺出今日的他。而他付出的努力,同样没有辜负他,十几年前在清华园的一场梦,终究变成现实。

吴善柳的经历大概就是在告诉我们,看似遥远的梦想其实没有那么遥不可及。

如今,他以寻常的姿态重新回到高考考场。这一次,他以指导者的身份,引导更多考生实现自己的梦想。尽管仍然不被人理解,可吴善柳却说,不后悔。

吴善柳还说,他的经历只是个人选择,很难复制,更不符合主流。出于这一考虑,他希望不要受到太多的关注,最好不要宣传他的故事。

九次高考这样的故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过于传奇,何况吴善柳本人实际上走过不少弯路,不值得盲目效仿。诚如吴善柳自己所言,其实不应当被广为推崇,引起太多人学习。

对于“高考疯子”,或许更值得学习的是他坚韧不拔、艰困奋斗的精神,而不是求奇的经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