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出厂设置数据删不干净,如何防范个人隐私泄露?_手机_过度_权限

随着手机更新换代越来越频繁,大多数消费者的换机频率也越来越高,当购买新手机后,大家都会选择将旧手机出售或者清除数据当备用机。恢复出厂设置,本意是希望个人隐私数据不被泄露,可是今年的315晚会上却爆料,即使手机恢复出厂设置,也不能完全保证数据安全删除,仍然有可能通过数据恢复软件等方法将个人数据恢复,信息泄露风险很高。

笔者提醒大家,进行恢复出厂设置时,手机系统会自动提醒用户是否需要格式化手机存储,通常都会包含有个人敏感信息,如果确定要清空,一定要勾选该选项,特别是出售旧手机时。

当然,手机厂商也应该推出能够一键彻底清理数据的功能,并详细标注该功能作用。一台智能手机应该具备防跟踪与定位、防窃听、防偷拍、防信息泄密功能,这样消费者才能安心使用,不给违法者可乘之机。

展开全文

笔者在使用手机时,经常会遇到手机应用过度索取权限情况,有时还会调用其他应用。明明一个很普通的应用,却需要用户提供从电话短信到存储再到定位等一系列授权。手机应用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等问题已经变成老生常谈的话题。虽然这两年工信部定期检查并下架海量违规手机应用,明令打击各种手机应用过度索取用户权限行为,但打掉一批又会出现一批,依然是屡禁不止。

笔者建议,我们在使用手机应用时,尽量选择安全渠道下载,最好是从官方应用商城,这样能够有效避免下载一些来历不明的应用。一些不知名或者未知手机应用,不要轻易下载,避免发生意外情况。除此之外,安装应用的过程中,只开放必要权限,无关权限一律不给相关授权等,降低隐私泄露的风险。

针对手机应用过度获取权限问题,国产手机厂商的做法就非常好。以小米为例,在应用需要获取位置权限时,系统可以让用户选择给予应用具体位置信息或者模糊位置信息。

部分应用会通过手机来获得用户个人标识、敏感信息,甚至还会追踪用户手机的网络地址。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小米的防追踪功能就专门对付这类“流氓”应用。

不仅是手机厂商需要在系统层面做出更多安全措施,应用开发者也应该重视用户体验,以个人信息保护法为开发准则。不滥用、乱用用户信息,不过度索取权限,不过度追踪用户隐私。最后,笔者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再加大监管力度,建立“黑屋”制度,屡教不改者必须重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让消费者更安心、更放心。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