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什么时候联系导师最好?_导师_自己的_邮件

我觉得参加夏令营面试前后就可以尝试联系导师,当然拿到夏令营或者预报名的offer之后再联系导师更加稳妥。

读研阶段不同于本科阶段对各门课泛泛的学习,读研时的导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选哪个导师哪个研究方向,以后就要在这个专业领域内深耕了,所以联系导师还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一、关注保研信息的时间线,做好充分准备

1、从三月份天始,就可以天天关注各学校的保研信息啦,因为不同专业和学院的保研时间是不同的,按照要求准备保研夏令营的相应材料,还要注意是否邮寄到学校或者通过什么快递邮寄等。

2、五、六月份,申请完毕后就是等待入营通知了,有可能会接连收到拒绝通知,这时要有目标的多投一些,并结合自己的长处去合理安排,同时还要兼顾下学期的学习。

3、暑假,夏令营面试时准备好需要注意什么,学校会采取什么样的考核形式,笔试方面考那些题型,面试的时候会面那些问题都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同时,提醒大家最好在面试的时候多带几份自己的简历,这样面试官可以根据你的简历提问快速了解你,而且是有对方院校logo的简历,这样面试官会觉得你很有心。

4、九、十月份,拿到夏令营或者预报名的offer之后,就可以在教育部的推免系统里填写具体信息了,等学校确认录取时我们只要点击拟录取就OK啦。

在获得保研资格后,一定要认真准备保研材料,特别是个人简历、个人陈述等材料,最好不要直接照搬别人的。复试顺利通过后,可以提前联系导师进入实验室,熟悉相关科研课题,为以后研究生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如何查找导师信息

1、通过官网

登录目标高校的具体学院或研究生院网站(百度的话记着是官网链接),然后点击进入“师资队伍”一栏(不同学校可能标题不大相同),就可以查找你想报考的导师以及邮箱等联系方式。

2、通过知网

还可以在知网上找,输入你想联系的导师名字,就可以搜出他(她)的很多文章,点进文章就能发现导师的邮箱(需要注意的是,可能会有同名同姓的,可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单位来分辨)。

3、通过知乎、微博等其他途径

很多大学老师的邮箱是对外公布的,比如在他们自己的博客上等地方,用心就可以找到的。

目标导师擅长该领域的哪个方向?都在哪些期刊上发过什么水平的文章?近期有哪些学术成果?对于本专业你了解多少?你对于这个领域有什么疑问/展望?研究生阶段你要怎么做才能更出色?这些问题,复试之前一定要规划个差不多才好。

三、联系导师最好的方式

展开全文

最好的方式一定是邮件联系。一般来说,老师们都有定期检查邮箱的习惯的。而且邮件的方式非常礼貌,不会显得非常打扰老师。

邮件往往是导师最常用的、也是我们最容易获取的(在学校网站、知网、甚至直接搜索一般都可以查到)正式沟通方式。通过在邮件中添加相关材料附件也能让导师更加全面的了解你的优势。

用比较普通的网易163邮箱就可以,最好别用QQ邮箱,因为很多老师都很烦QQ邮箱的邮件(一是有些奇怪的昵称不合适,二来QQ容易被看成垃圾邮件)。

四、如何给导师发邮件

(1)邮件主题

邮件题目怎么写?——最好是开门见山。题目直接写“姓名 xxx专业硕士自荐信”等,让老师一眼就能知道你的目的。

(2)邮件内容

内容主要分成两个部分:

首先,要说明自己的情况:基本信息、教育背景、相关证书、科研/工作/实践经历、自我评价等。联系导师就是推销自己,一定要把自己的优势体现出来,当然这种优势一定是跟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科研相关的,不相关的就别写啦。还要说一下自己的初试分数。

其次,要表明对老师研究方向的兴趣。字数不要过多,但是一定要很有礼貌,老师的姓名,研究方向等等这些细节问题上千万不要出错。如果有一些奖状以及论文就可以加上,成绩特别好的也可以提一下自己的成绩。

五、联系导师注意事项

1、不要群发,特别是同一个学校的好几位老师。一个一个联系,这个不行再联系下一个。虽然老师们也都知道,一个学生可能联系好几个老师,但是看到收件人有一堆人,也会把你当作一堆备胎之一,而且是优先级靠后的。

2、格式内容包括邮件格式、导师姓名、礼貌用语等不要写错,不要有错别字。

3、注意态度谦虚,做出过什么成绩、发过什么论文,言语之间不要炫耀,表达自己肯吃苦就好了。

4、邮件不要选已读回执,已读回执不是单向自动显示收件人已读,导师读邮件可能会弹出对话框,所以这个功能并不适用与给导师发邮件的情况。

5、发送时间最好在晚上7-10点,工作日白天会很忙,晚上导师回复的几率比较大。

6、邮件字数要适当,不能太长,导师一般都很忙,没这么多的时间去阅读太多文字。但也不宜过少,这样很难完整的把你的个人情况介绍给导师。

综上,用不用提前联系导师要看具体情况,联系导师的时间节点也很重要,但是初试成绩更重要!先要拿到入场券才有资格哦!

祝保研考研的小伙伴都能成功上岸!加油!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