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开展2023年“国际中文日”系列活动_吉林大学_中文_中华

4月20日,2023年“国际中文日”正式启幕,本届主题为“中文:增进文明对话”。

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中文联盟的大力支持下,吉林大学国际汉语教育东北基地、图书馆、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国际教育学院联合推出“中华古代文明体验工作坊”,开展线上专题主页云展厅、云课堂、云视频,线下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为一体的系列活动。

网友通过点击吉林大学“国际中文日”主题页面,就可以领略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不同主题展馆的风采。引人入胜的讲解、“化整为零”的内容呈现,让中华古代文明通过影像展现一场视听盛宴,以中文为媒向世界展现文物传递的光阴力量。

通过对吉林大学图书馆馆藏典籍《颜氏家训》“文化访谈+影像演绎”的展示,诠释蕴藏在中国传统典籍中的家风家训,体会其中所包含的诚孝明礼、务实好学、精忠报国等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展现对中国人现代生活的深远影响。

“国际中文日”期间,“匠人·匠心·匠能”——中国传统技艺体验活动在吉林大学校园启幕。

图书馆古籍部的老师们示范古籍装帧形式展示、古书制作、石刻传拓、汉砖瓦当拓印和雕版印刷的典籍装帧技艺;在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可以体验宋代点茶、雅致焚香、团扇设计和香包制作;在“宋代物质生活馆”诗意书香的主题展馆里,可以体验宋风雅韵的独特魅力,感受古今文化的兼容并蓄。

展开全文

2023年伊始,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国际汉语教育东北基地和长春博物馆联合推出“澎湃吧!国潮”海报设计作品征集活动。历时3个月的征集筹备,共收到来自海内外参赛者的投稿作品百余件,其中海外赛道投稿作品36份。来自五湖四海的中文学习者怀揣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绘制出一幅幅独具匠心的国潮海报作品,展现出对中国古代文物的欣赏、理解与感悟。

今年立春时节,吉林大学国际汉语教育东北基地和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邀请全球中文学习者共赏中华器物瑰宝的春之物语,共诵中国经典古诗。两个月内,来自俄罗斯、阿根廷、韩国、墨西哥、斯洛文尼亚、英国等国的45名中文学习者踊跃投稿,展示自己所喜爱的诗词名篇,抒中文之美,示迎春之仪。

在“国际中文日”系列活动中,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孔子学院、韩国汉阳大学孔子学院、俄罗斯国立职业师范大学孔子课堂等吉林大学海外孔子学院还将同步启动“中华古代文明体验工作坊”云课堂,邀请吉林大学历史、考古、古籍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开设中华传统文化主题讲座。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开宇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