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雅古城是怎样衰亡的?如何能够到达楼兰古城遗迹_楼兰_古城_罗布泊

本文目录

  • 尼雅古城是怎样衰亡的
  • 如何能够到达楼兰古城遗迹
  • 楼兰古城是怎么被发现的谁先发现的
  • 历史上真正的精绝古城到底是怎么样的女王真的有三只眼吗

尼雅古城是怎样衰亡的

关于“尼雅”古城的衰亡。首先,应该介绍一下它的地理位置:它位于新疆民丰县以北150公里的尼雅河尾。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腹地。海拔1250米,以北纬37度58分32,9秒,东经82度43分14.4秒的佛塔为中心,沿尼雅河尾部地带,呈绵长条状南北展开,南北长20公里,东西宽7公里。当年清澈的河水,现今成为大片荒凉的沙漠。没有任何动物,只有一片片枯死的胡杨和一堆堆高大的红柳冢。沙丘周围,散布着佛塔,寺庙,城墙,宅院,水田,涝坝,羊圈,篱笆等50多处古代遗迹。其二,根据考古,衰亡的尼雅遗迹就是汉代西域著名三十六国中的“精绝古国”。作为曾经的水草丰美,植被茂盛,湿地密布,树木参天的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中心绿洲国家。为什么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其三,经过考古探索,形成以下几方面公认的观点,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精绝古国,消失于公元三世纪,此后,在可记载的历史中留下了一千六百年的历史空白,同时留下了许多神秘难解之谜。(1),生态恶化迫使尼雅人远走他乡。尼雅河发端于昆仑山,其上游有六十条冰川。秦汉时候,河水相当丰沛,在河水浇润下。林木葱郁,芳草凄凄。《汉书西域传》记载相当丰富。以后发生河道干涸,水量锐减,导致树木干枯而死,飞禽走兽逃离,田地龟裂。无法耕种与生活。面对严重的土地沙漠化,无法应对,只能远走他乡。(2),战争毁灭的说法。从1901年英国探险考家斯坦因对尼雅遗迹发掘所得的法卢文木简,梵文雅语书写的文字木简内容考证。再加上1995年中日两国考古学家大规模的考古研究之后的结果。最重要之是。发现了大量保存完好,特色鲜明的丝巾和写有佉卢文的木简函牍。其中,“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质地厚实,纹样流畅瑰丽,色彩鲜艳。极为罕见。大量佉卢文档案的发现。成为探究尼雅衰亡的不可估量重要证据。为今人认识尼雅之谜提供了根据。成为1995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经过对佉卢文的研究翻译,内容透露出这样惊人的词语“有来自苏比士人之危险,汝不得疏忽,其他边防哨兵,应迅速派遣来此”,“现有人带来苏比士人进攻之重要消息”等等命令的文字。从当时的历史背景看,东汉末年,汉朝国力衰弱,中原处于分裂和战乱,西域出现政治真空,西域各国发生互相之间的战争极为可能,被其他实力强的国家所灭亡。(3)瘟疫说。由于气候的变迁的原因,导致疾病漫延,而逃离或灭亡。综合以原因,这就是公认的尼雅衰亡的原因,但是考古的结果未发现尸横遍野的迹象,出土的古尸都是平静而安祥的,居住的房屋遗址,墓葬都是和平盛世的样子,未经历战火摧残,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这个历史著名的西域古国究竞是什么原因衰亡的,现在只能期待考古学家们的更进一步的研究了,期待着这个神秘古国衰亡之密码早日得到破解,我们期待着!!!

如何能够到达楼兰古城遗迹

如何能够到达楼兰古城遗址?楼兰故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境内罗布泊的西北角,是汉—晋时期(前2世纪—4世纪)古城遗址。

楼兰故城遗址包括楼兰城区(占地面积10.8万平方米)、东郊墓地、周围寺院居民遗址、楼兰贵族墓等。

举世闻名的新疆重要古迹楼兰古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内地的丝绸、茶叶,西域的马、葡萄、珠宝,最早都是通过楼兰进行交易的。许多商队经过这一绿洲时,都要在那里暂时休憩。如何能够到达楼兰古城遗址:

1、提前申请,若羌县旅游局找第一秘境旅行社有到达楼兰古城遗址的旅游专线。

去楼兰古城现行的合理途径是,到若羌县旅游局找第一秘境旅行社,交钱买票,大概3500-7000块钱一个人,可以议价,往返至少两天。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方法,因为楼兰古城遗迹现如今在罗布泊西部,属于无人区范围,是非旅游开放区,需相关部门提前报批。

2、若路线穿越军事管制区,还需报备军事部门批准,想要进入无人区就困难重重,无人区内环境恶劣,人迹罕至,进去之后更是危险重重,而且若羌县设立了楼兰文物工作站,专门查偷着进入保护区的。

注意事项:

1、到楼兰古城一定要多人多车结伴而行,备足水和食品,并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自备药品,因为万一遇到特大沙尘暴,逗留时间肯定会延长。

2、性能良好的越野车或骆驼等交通工具,维修工具,卫星电话、GPS等;司机最好熟悉路线并精通汽车维修。

楼兰古城是怎么被发现的谁先发现的

楼兰古城遗址是由斯文·赫定在罗布泊的一次探险中被率先发现。

1900年3月28日,一支由瑞典的探险家斯文·赫定率领的探险队在新疆罗布泊的大沙漠中穿行着,他们急切需要找到有水的地方挖掘。

就在他们准备离开罗布泊的时候,随行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族的探险队员奥尔迪克突然想起了用来挖水的铁铲,被遗落在了前一天晚上宿营的地方。

铁铲是用来挖取地下淡水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斯文·赫定的命令下,奥尔迪克只好重新返回宿营地寻找铁铲。

让奥尔迪克感到幸运的是,他非常顺利地就找到了这把铁铲,于是匆匆跑去与大部队汇合。但是在途中,却突然刮起了大风,被大风吹起的沙子不停地打在奥尔迪克的脸上,使他无法睁开眼睛,更看不清楚大部队行走的方向,他甚至一度在狂风大作的沙漠中迷失了方向。

第二天,当风暴停息了之后,一些高大的泥塔和房址竟然奇迹般地出现在了奥尔迪克的面前,这是一座被风沙湮没的古城遗址。奥尔迪克走上前仔细查看,映入他眼帘的不仅有残垣断壁,巨大的房梁,还有遍地都是的破碎陶片,以及露出地表的佛珠和铜钱等等,但此时的奥尔迪克并不知道这些是什么,随手从地上捡了几块带在身上。

奥尔迪克很快就重新确定了方向,与大部队汇合,当斯文·赫定看到了奥尔迪克手中拿着的几片木雕残片的时候,不由得眼前一亮。

在听取了奥尔迪克所见到的经历之后,有着多年探险经验的斯文·赫定立即就意识到了,这很有可能是一处古城的遗址,如果真的是这样,必将是一次闻名于世的重大发现。

斯文·赫定兴奋的镇定不下来,他用自己的一双颤抖的手记录下了当时的心情:

“这些精巧的蜗卷纹和草叶纹雕刻,使我眼花缭乱了,这果然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就在这一天,1900年的3月29日,人们第一次发现了已经遗失了上千年的楼兰古城,尽管当时的斯文·赫定还不能完全断定,这座长期被掩埋在黄沙之下的古城究竟是什么地方,但凭借着自己职业探险家的身份,让他敏感地意识到:“这必定是一次伟大的发现”。

由于斯文·赫定率领的探险队所携带的淡水已经所剩无几了,若是再次返回去寻找这座古城遗址,几乎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了,甚至他们的性命也会丢在这里。在经过一番再三思量之后,斯文·赫定还是决定先离开罗布泊,等到第二年春天做好了充分准备后,再来这里寻找古城遗址。

1901年3月,斯文·赫定早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重返罗布泊大沙漠,寻找那座掩埋在黄沙之下的神秘古城。

但他们寻找的过程并不是那么的顺利,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寻之后,呈现在他们面前的依然是一望无际的茫茫沙漠。上一次因为机缘巧合而遇到的古城遗迹,这一次却怎么也找寻不到了。

斯文·赫定极其队友在罗布泊苦苦寻找了很久,但依旧毫无古城的线索,就在他们打算放弃寻找的时候,奇迹又再一次出现在了他们眼前。

斯文·赫定率领的一行人疲惫不堪地穿过了一片低矮的雅丹地貌区的时候,惊喜的发现了许多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烽火台,而这条烽隧线一直延伸到了罗布泊的西岸,这里是一座被风沙淹没的古城,正是他们苦苦寻找的古城遗址。

或许在冥冥之中,这座古城不甘心就此被黄沙永远地淹没在地下。

当斯文·赫定一行人站在这座千年古城的面前时,他们一时间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随后,斯文·赫定立即让人在这里搭起了帐篷,安营扎寨,并在古城遗址中间选择了十多个地点,开始进行一个一个的大肆挖掘,斯文·赫定也因此而声名大噪。

在疯狂挖掘了一个多星期之后,斯文·赫定从古城底下挖出了大量的汉魏时期的古钱币,另外还有一枚罗马钱币、一枚于阗钱币,以及许多各类精美的丝织品、一批颇具中亚希腊化艺术风格的雕花建筑构件。

其中有一件带有木雕小佛像的佛殿建筑饰件,做工十分精美,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佛像艺术品。

最为珍贵的应该是那些魏晋时期的遗留下来的木简残纸,魏晋时期的书法真迹能够得以流传下来,被历朝历代的收藏家们都视为无价之宝。而斯文·赫定在古城遗址中挖掘出来的木简残纸,竟然就多达了150余件。

斯文·赫定携带着从古城遗址挖掘出来的大量宝物返回但瑞典后,他将挖出的去卢文简犊和古文书委托给了德国语言学家卡尔·希姆莱和汉学家孔好古来辨认上面的文字。

卡尔·希姆莱和孔好古从去卢文简赎中的词组,以及带有“楼兰”字样的魏晋时期的残纸中判定,斯文·赫定一行人在罗布泊西岸发现的古代遗址,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而且已经消失了1000多年的古楼兰国遗址。

楼兰古城遗址的问世,一时间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一片哗然,楼兰从此也重新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

楼兰古城遗址发现后的一百多年来,国内外的考古学家和文学大儒纷纷围绕着楼兰遗址,并从历史、考古、人种、地理、生态等方面提出了很多让人费解的问题,相关的争论声也是此起彼伏。

就这样,沉睡在罗布泊黄沙之下一千多年的楼兰古城终于苏醒了,覆盖在这座古城上的神秘面纱也逐渐被一层层地揭开了。

斯文·赫定从楼兰古城挖出的大量珍贵文物,让全世界人民都惊叹不已,楼兰此后便成为了罗布泊著名的考古圣地之一,世界各国的探险队纷纷蜂拥而至,竞相展开挖掘,希望能够挖掘到更多的文物。

历史上真正的精绝古城到底是怎么样的女王真的有三只眼吗

尼雅文明的遗址就是所谓的精绝古城,一是二者在时间上高度的吻合,二是后来出土的竹简上有“汉精绝王承书从……”七个汉字也证实了这一点。

精绝古城倒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现在只能从史料中找到一些零星的记载。

精绝国处于昆仑山下,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古统称为西域,也就是现在的新疆一带。公元前后这里分布有诸多小国,武帝开辟丝绸之路后,这些小国都臣服于强大的汉朝。

西晋时期,中原内乱,无暇西顾,西域秩序开始也跟着混乱起来,一些小国犹如没娘的孩子,被稍大的一些国家欺辱、直至吞并。所以这种“一城就是一个国”的小国很难抵御强敌入侵,最后都尘封在漫漫的黄沙之中。

居考古发现,精绝国古城东西宽约七千米,南北长26千米,许多城墙、房舍、街道、佛塔的轮廓依然保存相当完好,其气势磅礴,堪与著名的古罗马庞贝城相媲美。

《汉书》中记载:

精绝古城有四百八十多户人家,三千多口居民,500名士兵,还设有都尉、左右将军、译长各一名。

可以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考古还发现,精绝国使用的是一种叫佉卢文的文字,这种文字来源于古印度北部,公元前3世纪的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期就是使用此种文字。随着阿育王朝的灭亡,这种文字也就消失了,所以在1600多年后的今天,很少有人能读懂这些文字。

后来,考古工作人员从出土木简上的佉卢文字翻译出了一点重要的信息,这些木简上的文字更像是一种全民皆兵的命令,因为大都是一些“有来自某国人进攻的危险……,军队必需上战场,不管多少士兵……”,“现有人带来某国人进攻的情报……”;“某国人之威胁令人十分担忧,我们将对城内剧民进行清查”等内容。

可见,精绝国举国上下陷入了一种如临大敌的恐惧,毫无疑问,他们已处于灭亡的边缘,正在做最后的抵抗。

让人痛心的是,对西域这些古国的考古发掘并不是由我们国家首先开始的。

二十世纪初一个名叫斯坦因的英籍匈牙利人,经常贼眉鼠眼的出没于我国西北边陲,包括敦煌莫高窟在内、以及一些古城遗址都被这个“文物耗子”挖了个底朝天,无数的珍贵文物都源源不断的运往了大英博物馆。而轮到我们国家对这些消失的文明进行考古的时候,只能是去寒酸的捡漏了。

精绝女王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作者为了增加故事情节的神秘感,有意将小说中的一些主角人物赋予一种魔幻的超能力。而真正的人类从来没有长过三只眼睛,至于小说中的精绝女王长几只眼睛,完全由小说的作者说了算。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