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撒谎吗你对撒谎有什么看法一个习惯性撒谎的人是什么心理?你认为撒谎一定是错的吗_撒谎_孩子_的人

本文目录

  • 你会撒谎吗你对撒谎有什么看法一个习惯性撒谎的人是什么心理
  • 你认为撒谎一定是错的吗
  • 孩子总是撒谎是正常的吗怎样改掉宝宝爱撒谎的毛病
  • 撒谎的人都很可耻吗
  • 如何撒谎
  • 为什么有的人撒谎,心里会不安呢
  • 你见过那种一辈子都在演戏,撒谎成性骗人成性,过得不错的人吗
  • 如何改掉谎话连篇的习惯
  • 孩子撒谎了,真的是撒谎吗

你会撒谎吗你对撒谎有什么看法一个习惯性撒谎的人是什么心理

来了解一下,说谎多了会得啥病?

有句话说,假话说的多了,也就变成真的了。这是在说,一句流言如果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足够多的人认同,那么它在现实中造成的影响几乎约等于事实了。

但是很少听人说,谎言说的多了,这个人就得病了。

《谎言的逻辑》中记录了一种病——“谎言癖”,患有这种病的人,说谎并不是为了欺骗别人,而是为了让自己相信自己说的话。

这本书的作者帕斯卡尔·内沃是一位临床精神分析学家,他在职业生涯中发现许多人都被谎言困惑:

该不该说谎、说谎有错吗、怎么面对别人的谎言、怎么面对自己的谎言、如何面对孩子的谎言。

他希望通过《谎言的逻辑》,让读者了解谎言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怎样合理的利用谎言。

毕竟,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凡事都要讲究对“度”的把握。

“谎言癖”这种病,让我想起来小时候大人讲的一个故事:

在我们那旮旯,有一个人因为偷东西,被抓起来了。他出来后,决定改过自新。可是总是控制不住去邻居家偷东西,偷回家后又很自责,趁着人不注意,再给还回去。

后来,街坊邻居都知道他这个毛病,东西不见了,也不着急,等着他还回来。

这大概可以被称为“三只手癖”吧。

患有“谎言癖”的人,也是这般控制不住自己。他们一般都无法接受真实的自己,通过谎言维持“自恋”状态,同时又经常搞不明白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

这样的人生,想想就令人焦虑难安呀!

很喜欢《谎言的逻辑》中的一段话:

“因此,活着是一场永久的战斗,是一种与我们已知的有限性的无意识抗衡。

面对焦虑,面对在某些人身上有时难以承受的死亡召唤,生命只能从指尖划过。

我们越是觉得这场战斗徒劳无益,痛苦越是会从我们身上夺走所有的欲望,所有生命的快乐。”

你认为撒谎一定是错的吗

我认为谎言不一定都是错的。

比如:有一个人患上不治之症,他的亲戚朋友为了不让他有思想负担而精神崩溃,就集体不对病人说实际病情。出于善意,没有给别人造成伤害,我认为这样的善意的谎言就是对的。

孩子总是撒谎是正常的吗怎样改掉宝宝爱撒谎的毛病

只有被你看到,我才存在!

这是我想替那些说谎的孩子告诉他们父母的。

当你发现孩子第一次向你撒谎时,请问:你什么感受?;

当你发现孩子多次撒谎时,你是什么感受;

当你的孩子撒谎已成了习惯,你的感受又如何?

我更想知道:当你的孩子第一次撒谎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你是怎么处理的;

当他多次撒谎时,每次都发生了什么?你是怎么处理的;

当他撒谎成了习惯,你是否思考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如果,你还没有思考这个问题,你,真不是一个称职的父母。

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发展分为了八个阶段,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7-----13岁,在这个年龄段,孩子需要发展的主要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能力的品质!

他们的思维也由形象思维向罗辑思维转化,可以由此及彼的思考问题了。

咱还回到孩子撒谎成为习惯这个问题上来。

请你回忆一下,你最近撒谎时的事件, (1) 是什么让你不能说真话?

(2)说了真话会有什么后果?

(3)撒了谎又有什么后果?

(4)如果撒谎被拆穿,后果是什么?

(5)有说真话的后果严重吗?

(6)如果撒谎被发现比说真话承担的后果严重,下次你还撒谎吗?

(7)如果撒谎被发现比说真话承担的后果轻,下次你还选择说谎吗?

如果你能认真思考并回答了上面的问题,孩子撒谎的历程你就会了解:

他需要被看见!需要被理解!需要你无条件的爱和接纳!

小学期儿童,从幼儿园的无忧无虑到小学,开始有很多规矩和作业,有的孩子适应快,有的孩子适应慢,这很正常。适应快的儿童遵守纪律,作业完成的好,得到老师家长的赞扬,他们就会有成就感,所以更加勤奋,内心的满足让他们克服了自卑感,能力会进一步提升,这是良性循环,他在自己心理内化了一个强大的自我,也为长大后对遇到困难挫折有积极力量,打下了好的基础。所以,有句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并非没有道理。

一般,这类型的孩子撒谎成习惯的不太多。

对小学生活适应慢的那些儿童呢,有的就没那么幸运了。

举个例子:你的孩子因和别的小朋友打架而被叫了家长,当你接到老师电话的那一刻,你的想法决定了你对待孩子的方式。

两种想法

(1)这孩子真不让人省心

(2)我的孩子经历了什么?是什么让他以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

如果你是第二种想法,恭喜你,你的孩子很幸运。

假设,两个打架的孩子的爸爸都来到了学校,老师对孩子各“五十大板”的方式教育一番,再让爸爸们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第一个爸爸的做法

对孩子吼到:你就是不听话,在学校不好好学习,除了给我找麻烦你还会干嘛?

这里,他传递给孩子的信息:(1)我就是不行。

这是对孩子整个“人”的否定。

(2)我是个麻烦

(3)爸爸不爱我

(4)爸爸会不会不要我

当然,这只是从孩子打架这一件事上我们看到的,如果下次是孩子的作业没完成;孩子拿了同学的一块橡皮呢?可想而知,这位爸会怎么处理。

这类孩子的发展趋势:为了讨好爸爸,为了不被抛弃,做了错事就不敢对家长说,报喜不报忧,因为说了谎话就不会被批评,自认为不被批评就不会被抛弃。孩子对被抛弃的恐惧,和成人对死亡的恐惧差不多,如果你不能同理孩子的感受,你就感受下自己对死亡的恐惧吧。

这个孩子说谎越来越多,即使家长发现,严重的也就是揍他一顿,对他来说,揍一顿也比和父母没有连接要好。

久了,这个孩子会把说谎当成和父母连接的方式,他内心的自我是不稳定的,就像盖一座大楼,地基没打牢,大楼能牢固吗?这个孩子长大后幸福的能力是不足的。

小时候,家长没帮孩子做好这方面的功课,长大了孩子自己就要去补上,那是非常艰难的。

咱们再看看第二位爸爸的做法:

爸爸蹲下来,与孩子平视,温柔的盯着孩子的眼睛说:宝贝,现在是不是还很生气?爸爸知道你不会无缘无故和小朋友打架,能告诉爸爸为什么吗?爸爸相信你,你说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这位爸爸传递给孩子的信息:

(1)爸爸理解我

(2)爸爸爱我

(3)爸爸是我的靠山,有爸爸在,我不怕!

这位的爸爸表达

(1)看见了孩子的情绪

(2)对孩子的信任

(3)培养孩子正确面对问题的能力

这类孩子的发展趋:能很好的和父母沟通,他能说真话,说了真话父母也会无条件的爱他,他不用担心会被抛弃,说真话的结果就是能从父母那儿找到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为什么还要说假话呢?

他们内化了好的父母和好的自己,将来的人生路上就会无所畏惧,因为,当他回头看,父母永远站在那儿支持他,爱他!即使真的父母不在了,他心理的那个父母也会时刻鼓励着他。

他会有很好的幸福能力!

这只是说了孩子撒谎的一部分原因,有时间专门说说作业方面孩子撒谎的情况和解决办法。

撒谎的人都很可耻吗

撤谎的人都很可耻吗。何谓撒谎?为什么撤慌?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所撤慌,也就是不敢实事求是,用假话掩盖客观现实。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不真实的言论。为什么撤慌,有三种可能。

一种是为达自己不可告人之目的,掩盖事物的真象,散佈一些假话慌言,这种人最可恨,也可以说是典型小人行为,这种人在大众面前善于做作,演戏。言不由衷,装腔作势,目的慌言掩盖真实。

第二种情况,叫做高压之下,无实话,大多都是过去的封建社会独裁,专治。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违心,对无能的皇帝,表示忠实。

第三种处于好心善意,有時也不得不用慌话搪塞几句,例如面对朋友的不治之症,当他不了的情况時,为不加重朋友思想负担,也只好用谎言应付过去,有時也会有意想不到的后果,化悲为喜。

第一种慌言可耻,第二种慌言可悲,第三种慌言可为。

如何撒谎

你想做好事帮助人,先从今天开始。有多少朋友买多少份礼物。打车挨家送,就说抓到三万元奖金。

为什么有的人撒谎,心里会不安呢

撒谎也有善意恶意两种:善意的谎言是怕对方伤心又或焦虑,只好隐瞒实情,这不会令人不安。而恶意的谎言是让对方产生错觉,歪曲事实,仍认为你对他还那么善意忠厚。

撒谎的人时常会耽心有朝一日被踢暴,俗话说“纸包不住火”。是谎言总会有识破真相的一天!哪怕你将谎编织得再好,也会因耽心被识破,所以内心常会不安。

生活中能不撒谎尽量别撒谎!经常撒谎的人又有几个人会信任他?何苦替自己挖坑呢?!人都知诚信的重要性,当你失去了诚实守信,就是无人信了。这对自己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构成一定的影响,而且还得为自己撒谎而内心惊惶和不安。

你见过那种一辈子都在演戏,撒谎成性骗人成性,过得不错的人吗

见过。但是过得不错不敢苟同!

我有一个同学上学时关系一般,毕业以后也没联系过,记得2006年的一天,他突然找到我借钱,说是他承包了一个矿山,发生了安全事故,砸死了一个人,公安部门已经介入,他是在接受询问时借故上厕所然后从窗户爬出来跑掉的,当然什么也没顾上带,现在四处找人疏通摆平。听着他编织的不幸遭遇,看着他貌似焦急的嘴脸,我的脑海顿时闪过日本电影《追捕》男主角杜丘蹲在马桶边呕吐然后趁机跳窗逃跑的样子!

大家可能奇怪,我是怎么一开始就知道这位同学是骗子的,原来他在找我之前跟另外一个同学唠的也是这套嗑,那位同学提前将信息反馈到了我这里,我只是碍于同学一场又是两个已经成年的大男人,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不致于彼此太过尴尬。于是跟他说:“我不会打麻将,你也知道,所以身上没装多少现金,就300块钱,毕业以后咱俩没见过,今天大老远地过来看我,咱们先吃顿饭吧,剩下的别嫌少你拿去!”

以后又见过一次,同学孩子结婚,婚宴上自然坐在一桌,他在那里侃侃而谈,喝多了还骂骂咧咧,不过并没有几个同学接他的话茬……。

再以后,噢,没有以后了,只剩下传说。我这位同学所在的单位早已不见了他的踪影;同学聚会孩子结婚的场面也没了这个人的喧嚣。一切如常,生活还在继续,但是有谁要是觉得我这位同学现在过得不错,鬼才相信呢,反正我是不信!

如何改掉谎话连篇的习惯

谢邀!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有撒谎后尝到刻骨铭心的痛或者严重后果,也许有希望改掉习惯。谎言分两种,一种是善意的,另一种则是刻意的。何为善意?就是欺骗的初衷,本着为被骗者着想。防止被骗者知道事实后身心会收受到极大打击,而有意隐瞒真相,欺骗的目的是出于好心,善意。如,老人得病,不告诉其病情,以免产生心里负担。而刻意欺骗问题就多了,为了一己私欲,隐瞒事实真相,从中达到物质及精神上的满足,坑害他人为目的,有些甚至不择手段。比如:大到电信诈骗,贩卖造假商品,假药?等,小到没几句真话,谎话连篇,没原则,不讲诚信,人品堪忧。长此以往没人相信你和与你交往。值得注意的是以小见大,其结果不说也都明白。所以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孩子撒谎了,真的是撒谎吗

关注飞鱼,关注教育,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可以明确的是:孩子撒的“谎”是假的,但是“撒谎行为”是真的。

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意识得到了不断发展。于是,我们会惊讶发现,孩子什么时候竟然学会了“说谎”!其实,每个人可能都有过撒谎的经历,撒谎也是人生成长中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

孩子“说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意的,一种是无意的。

01.无意的撒谎

无意的说谎是非常正常的,比如孩子自信心膨胀,会向父母或老师“夸下海口”,说自己会做什么什么,这种情况叫做“善意的谎言”,不必过于担心。

02.有意的撒谎

而作为父母和老师,最应该关注的则是“有意说谎”,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撒谎”。孩子为什么会“撒谎”?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值得重视:

第一,为了取悦家长,虚夸或伪造成绩;

第二,谎造优越感,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第三,为自己开脱责任,希望逃避惩罚;

第四,成人的随意撒谎行为,殃及孩子。

03.处理撒谎行为

一提到“撒谎”,肯定有不少家长都会生气,认为孩子不应该撒谎。处理时,可能就比较冲动、鲁莽。面对孩子的撒谎行为,我们要仔细弄清他是什么原因撒谎,如上文所述的四个方面的原因,每一种撒谎行为都有对应的解决方式:

一是加强和孩子之间的心灵交流,要求孩子有实事求是的生活态度;

二是给孩子明确获得优越感的正确方式,不是幻想式的说谎,也不是打击他人,是从集体活动中取得,靠自己的实力才取得;

三是家长处理孩子撒谎时不要过于冲动鲁莽,更不要采取极端的惩罚措施,那样反而会加剧孩子的说谎行为,要及时引导,建立正确的生活观;

四是在孩子面前,成年人要尤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孩子起到正面的榜样作用。实际上,在批评教育、惩罚教育、榜样教育、挫折教育等众多的教育方式中,榜样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关注飞鱼,关注教育,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