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岛崛起广州高质量发展新高地_亿元_产业_广州

海珠正奋力向打造广州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的目标阔步前行。受访单位供图

律回春渐,海珠正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

3月2日,广州市海珠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337名区人大代表出席大会。

“非常之时,必行非常之举,成就非凡之功。我们要笃定信心、稳中求进,切实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总抓手,坚持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文商旅深度融合,奋力朝着打造广州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的目标阔步前行。”海珠区委副书记、区长毛松柏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对2023年立下宏伟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回顾海珠区2022年工作情况,部署了2023年的重点工作。今年,海珠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持平,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对于2023年的海珠而言,一份政府工作报告,既是一张纲举目张的蓝图,更是对未来一年工作的动员与提气。

从政府工作报告的字里行间,我们读到了海珠2023关键一跃的机遇与驰而不息的干劲。

●南方日报记者 刘珊

释放经济潜力

2022年,海珠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考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2.52亿元、同比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478.02亿元、增长14.8%,增速全市第一。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方显韧性本色。

从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来看,今年海珠打出了“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的王牌。

促消费、扩投资,是在释放内需潜力中开创新局面。而投资是关键,消费是基础,共同构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势。

展开全文

海珠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今年全力推进225个总投资亿元以上、109个10亿元以上、29个50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完成年度投资535亿元、增长12%。

聚焦塑造产业发展优势,广商中心等一批项目将在今年封顶、竣工,中国电信、中南钢铁南方总部等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和35个“攻城拔寨”产业项目也在加速投产。

消费市场“暖起来”,经济发展“跑起来”。最近的广州堵起来了、商圈热起来了,消费市场回暖背后,是发展的信心在回升。

海珠把扩大和恢复消费摆在突出位置,增强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致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标杆区。

活化西部老商圈,将惠及海珠7个街道、60万居民。海珠提出,2023年完善江南文商旅融合圈一期管理,推进江南大道、宝业路、荔福路、江南东路、金沙路沿线改造提升,建设花市博物馆,打造太古仓不夜街区,重塑宝业路潮流烟火,形成一个有感召力、有海珠范、有烟火气的西部文商旅融合圈,建成广州历史文化传承地和品质消费体验地。

日前,琶洲港澳客运码头即将开通运营的消息振奋人心,市民出境游有了新选择之外,国际商贸和对外交往又有了新的载体。海珠提出培育新兴消费,争取尽快让口岸和市内免税商店落地,探索培育“互联网+社会服务”消费新模式,推动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物流交通等行业加快复苏。

以广交会为品牌,海珠将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加速构建“买全球、卖全球”国际展会体系,打造外贸和投资结合的双平台。海珠不断提升外商投资便利化程度,全流程服务外资企业引进、落地、达产、运营等环节,还培育了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提高产业竞争力

做优做强数字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571.23亿元,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加速布局都市工业,工业增加值增长8.8%,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出台全国首个区级版权产业扶持政策,全国首创“琶洲论剑”猎头大赛,连续4年获评全国最佳引才地区……

2022年,海珠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产业发展硕果累累,城区竞争力迈上新台阶。

今年,海珠着眼增强高质量发展势能,建设具有特色的“三算”产业、都市工业产业、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聚合四大产业孵化平台,以亩均论英雄、以平方核效益,把每个平台、每块土地的最大价值发挥出来,加速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孵化新兴产业。

海珠瞄准提升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高标准建设“三算”产业平台,引入50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超1100亿元。

聚焦算法、数据、算力三大产业要素,海珠不断夯实人工智能发展支柱。以算法产业联盟为纽带,海珠不断挖掘上游硬件、中游软件、下游运用场景等全产业链资源,计划今年落地20个算法优质项目。

此外,海珠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生态,发挥全省唯一的“三试点”创新改革作用,推动大数据产业园等载体建设,打造示范园区,引入30家大数据领域企业。海珠合力打造3个亿元产业互联网品牌园区,在纺织服装、生物医药、医疗美容、跨境电商等行业,形成6家亿元级产业互联网垂直领域平台企业,推动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打造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标杆。

海珠坚持“强心”战略,高品质建设都市工业产业平台,推动传统模式活化升级,力争全年引入都市工业企业10家,新增优质载体10万平方米以上,带动规上工业总产值超925亿元、增速15%。

在载体提质方面,海珠今年谋划“一街道一特色园区”行动,推进小洲智造产业园项目改造,力争珠江科创园年底开园运营,推动海尚明珠智慧园等5个都市工业产业园专业化、特色化运营。海珠提出,通过工业上楼、数字赋能等方式,加快推进都市工业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以医药制造工业技改、增资扩产为抓手,实现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增速超15%。

提升城区品质

开年以来,海珠区陆续打响拆违攻坚战、开启产业转移招商会。一场场大会背后,是海珠正在加快推进的“一工程三行动”。

疫情过后,提升城区品质是海珠区2023年的中心工作。

海珠提出,着眼产业形态优化、居住功能提升、城市文明跃升,今年坚持“拆、治、兴”并举,以“一工程三行动”加快推进城中村系统治理、有机更新、产业升级,持续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在加快推进城中村人居环境治理提升方面,海珠坚决大力整治城中村违法建设,全面完成康鹭片区违法建设拆除工作,推动人居环境治理提升。此外,海珠将全面排查整治城中村市容环境卫生、消防安全、市场经营等管理问题,关停取缔一批污染环境、安全生产不达标的无证经营场所,持续推进综合治理,改善经营环境。

在加快推进城中村更新改造方面,海珠用“绣花”功夫推进“一轴一路”区域城中村更新改造。今年,海珠将加快沥滘村、新市头村项目建设,优化康鹭片区策划方案和控规调整方案,推进广州新中轴线海珠片区、新滘路沿线城中村项目前期方案编制,将城中村改造与产业转型升级、城市环境改善、历史文化保护有机结合。

中大纺织商圈产业转型升级和梯度有序转移提升,是最近海珠的热搜事件。

今年,海珠锚定产业发展定位,不断推动商圈转型,实现产业集聚从链到网、与周边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建立以中大纺织商圈为核心的数字时尚产业生态圈,建设广州国际时尚之都示范区。

而在产业有序转移方面,海珠的路径是实施“区内转移、市内承接、省内迁移”分圈层迁移工作,有序转移一批小微企业,开展“广州总部+清远基地”“广州研发+清远制造”“广州孵化+清远产业化”合作实践,打造广清一体化产业梯度转移示范点。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