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旧唐书》里面对唐代宗李豫的评价如此之高?唐代宗李豫为什么不立皇后_唐代_安史之乱_大唐

本文目录

  • 为何《旧唐书》里面对唐代宗李豫的评价如此之高
  • 唐代宗李豫为什么不立皇后
  • 唐代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 如何评价唐代宗李豫

为何《旧唐书》里面对唐代宗李豫的评价如此之高

唐代宗李豫,陇西狄道人,唐朝第八位皇帝。唐肃宗李亨长子,母为章敬皇后吴氏。李豫在位时期,平定叛乱,肃清朝庭,改革漕运、盐价、粮价,实施⺀以养民为先″的治理方针,使社会得以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唐朝得以中兴。旧唐书评曰⺀古之贤君,未能及此″。评价极高。

李豫出生于727年,正逢盛世,父亲李亨是玄宗皇帝第三子,深受玄宗皇后宠爱。而李豫作为李亨长子,聪慧可爱,尤爱读书,故得其父及玄宗喜爱。

755年,李豫二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处于极度战乱之中,玄宗逃离长安,让位与李亨。作为皇长子,李豫一直跟随在李亨身边,任唐军兵马大元帅,承担起收复失地的重担。尔后唐军与叛军血战一场,收复长安。

其后,李豫在回纥的帮助下,收复洛阳。758年由于战功卓著,获封储君。762年,平定安史之乱。此时肃宗病危,中宫因没子嗣,惧怕身有战功的李豫难以控制,打算矫诏诛杀他另立皇帝。在此危机时刻,宦官提前通知李豫反去击,将皇后及叛逆者一网打尽。

登帝位后,对于日渐骄纵拥立李豫即位的宦官,待其帝位稳固后,一举歼灭,永绝其患。

唐代宗李豫,中兴之帝,对大臣很好,不乱杀功臣。对妻子非常痴情,皇后沈氏,婚后十多年,相爱相亲,后因战乱失踪,他再没封皇后。贵妃独孤氏,生一子一女,李豫非常疼爱。李豫真是个温情脉脉的好皇帝。

旧唐书对李豫给予了极高评价:⺀古之贤君,未能及此″。作为中兴之主,盖当如此。

唐代宗李豫为什么不立皇后

唐代宗李豫是唐玄宗的孙子,唐朝第九位皇帝,他继位于乱世之中。一直没有立皇后,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史传李豫是个多情的皇帝,他一直难忘沈氏,但沈氏在史思明攻陷洛阳后,不知所踪,寻找未果。第二,太子的生母必须是皇后。沈皇后既然没找到,就一直没立后。在沈氏失踪的时间里,代宗独宠独孤氏,在代宗死后,才追封独孤氏为皇后。

安史之乱爆发,纵情声色,满足于开元盛世的唐玄宗被迫带着皇子皇孙逃离长安,后太子李亨自行登基,但没能坚持多久就病故,代宗继位。在代宗还是广平王的时候,有一妃子,出身名门,兰心蕙质,生下长子李适。李豫非常喜欢这个妃子。

但遗憾的是,皇子皇孙都仓皇出逃了,他们的妃子和皇亲国戚却被留下来,没来得及逃走,被叛军所抓,包括了其中的沈氏,后李豫收服东都后,找到沈氏,沈氏已经被关押了一年多了。由于战事频繁,朝政杂物牵绊,李豫并没有把沈氏接走,让其依然住在洛阳宫中,谁知史思明又再次攻陷洛阳,从此,沈氏失踪。

李豫后来找了10多年也未能找到沈氏,沈氏是死是活无从知晓。而皇太子李适逐渐长大,作为东宫太子,只尊他的生母为“睿贞皇太后”。所以李豫为了太子,不再立后。虽然他后来专宠妃子独孤氏,独孤氏也未能如愿。独孤皇后也是李豫死后才得以追封。

唐代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唐代宗李豫,就是民间传说《珍珠传奇》中,沈珍珠的丈夫李俶。从品行角度说,唐代宗是无可挑剔的道德君子,在大唐亲人相残的大背景下,显得那么高贵。不过,人品从来不是衡量一位君王的主要指标,尤其是在乱世,帝王功业才是正道。

唐代宗是平定安史之乱的最高执行人(天下兵马大元帅),这是他的功,可是自他以后,大唐三大毒瘤肆虐,祸根也出在他身上。事实上,大唐以他为分水岭,从此步入晚唐的惨淡经营。分析李豫的一生发现,倘若他出生于大治之世,也许他是个有为君主,大乱之世,则非其所长。

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唐代宗的能力:长于识人拙于辨性,长于民事拙于政治,长于阳谋拙于阴谋,长于治平拙于治乱。

长于识人拙于辨性

安史之乱,将默默无闻的广平王李俶,推向了历史前沿。他参与了马嵬坡政变,拥立父亲灵武登基,并就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倚重李泌和郭子仪,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平叛生涯。

平叛初期,进展是相当的顺利,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收复了长安和洛阳。那时候的李俶表现得相当英明,内有李泌辅佐,外有郭子仪、李嗣业、李光弼等一干武将,李俶对他们信任有加,君臣配合默契,似乎消灭叛军余孽就是眼前的事。

然而不幸的是,两京都收复了,恰恰叛军的余孽,让大唐又足足耗了五六年。原因就出在大唐内部出了问题。前期,唐肃宗听信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等宦官,多次贻误战机。等李俶自己登基后,这个曾经与郭子仪并肩作战的“国家希望”,突然变了个人似的,也跟他父亲一样,宠幸内臣,处处掣肘郭子仪等。

结果就是大好战局的丧失,洛阳再次沦陷,河北又是一片危机。好在郭子仪等足够忠心,不计较个人得失,一次次在危难中挺身而出,总算彻底平定安史之乱。

这个局面唐代宗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是他的一大短板,他可以辨析人才,却不能洞察人性。人才易识人性难辨,这对一个帝王来说很要命。比如对郭子仪,他知道郭子仪的能力,偏偏不识郭子仪的忠诚;他明知鱼朝恩的无能,偏偏就信任他。

那结果只有一个,郭子仪有劲使不出,鱼朝恩误国误民!从这个角度说,与其说唐代宗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还不如说他是耽误平叛大业的罪人!

长于民事拙于政治

这么说并非完全否定唐代宗的能力,其实他还是有非常突出的政绩的。比如改革漕运、革新盐政、平抑粮价等,为大唐的经济复苏,解决民生难题,充实国家税收等,做出了重大贡献。

不过这些都局限在民事领域,回到君王避不开的政治领域,他立刻显得手足无措,表现出稚嫩的一面。比如当年建宁王李琰的冤死,明明知道他与弟弟李琰,掉进了李辅国和张皇后的陷阱,也明知父亲受了蛊惑,他就是束手无策,眼看着李琰被冤杀。

在这件事中,唐代宗应该感到幸运,他有一个好弟弟,从来没有对他产生过二心,否则,就以唐代宗低劣的政治能力,死在父亲刀下的,应该是他而不是李琰。如果唐代宗仅仅是一位中书省的侍郎,或者六部尚书,他一定是个出色的官员。或者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相对简单,给他一个治平之世,他也许会成为一位有成就的帝王。

可惜不是,李豫是大唐第八位皇帝,一个身处帝国衰退期的皇帝,政治才能的低下,让他心有余而力不足。

长于阳谋拙于阴谋

唐代宗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他对长辈的孝道,对兄弟的悌道,对妻妾的爱,甚至对身边小人物的关怀,都是无可挑剔。当年唐玄宗回鸾被软禁,只有他依然坚持亲自照顾爷爷。那位《珍珠传奇》中的原型沈氏,失踪于战乱,他一直没有停止寻找。他的宠妃独孤氏病故,他三年不下葬,每天去看望。

这样的“好人”皇帝,着实难寻。不过好人未必是好皇帝,尤其是在政治上,好皇帝往往需要灵活的政治手段,包括阴谋,包括杀伐,唐代宗做不到。

唐肃宗病重期间,张皇后作乱,准备以越王取代李豫,埋下伏兵,假借圣旨诏李豫入宫。李辅国、程元振劝他不要去,唐代宗很大义凛然:父亲病重诏我侍奉,焉能不去?即便遇害也不能违背孝道!

当然,张皇后没有得逞,是李辅国他们提前做了准备,否则历史上就没有唐代宗。

当年攻破洛阳,回纥人要兑现唐肃宗的承诺:破城后自由劫掠,作为回纥出兵相助的回报。唐代宗毫无办法,眼睁睁看着回纥人,把繁华的洛阳城,烧杀劫掠成一个废都!

作为一个政治家,承诺算个屁,怎么能因为承诺,就枉顾一城?哪怕自己此时做个政治流氓,也要阻止回纥人的劫略,这才是他该做的。

一个充满阳光的男人,也许更适合做一个明星,绝不是政治家该有的面貌。同样,愚蠢地恪守孝道不顾大局的男人,绝没有把天下放在心里。

唐代宗显然没有领悟到汉高祖刘邦的帝王之道!

长于治平拙于治乱

安史之乱平定后,大唐并没有走向复苏,相反却不可遏制地滑向深渊。其原因就是政治环境的恶化,以及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这两条,唐代宗责无可推!

正是因为唐代宗的不擅长于政治,导致晚唐的党争苗头出现,也正是由于他的垂范,宦官控制皇帝的局面开始形成。还是由于唐代宗的畏惧和纵容,安史之乱反正的将军们,逐渐变身中央失去控制的地方割据政权。

党争、宦政、藩镇,三大吞噬大唐基业的毒瘤,都是在这个时期发生“病变”的,也都是唐代宗处置不当造成。比如宦官问题,唐代宗是亲眼目睹了李辅国和程元振,在唐肃宗病床前发动变乱,活活吓死了唐肃宗。他自己又是被李辅国程元振,武装送上皇位的,这些都不足以让他从根子上认识到,宦官干政的危害。在除掉二贼后,他又培养了一个更厉害的鱼朝恩,差点把自己的小命交代给他。

他也明知道河朔三镇,掌握在不受控制的安禄山旧部手上,早晚是问题,就是采取息事宁人态度,纵容藩镇抗拒中央成为常态!

客观来讲,安史之乱前后的大唐政治非常复杂,非唐代宗这样的道德君子,按照道德规范就能拨乱反正的。它需要出现一个汉武帝似的强权政治家,哪怕汉文帝这样的暗藏心机的政治家,可惜唐代宗不是。

如果我们非要给唐代宗打个分,我觉得从道德品行层面,他可以拿10分,从政治家的高度层面,他只能拿5分,从个人治国能力层面,他可以拿7分,从对后世的影响层面,他只能拿3分。

《旧唐书》评价唐代宗:“古之贤君,未能及此。”显然仅仅出于道德层面的考察,不全面。

《新唐书》评价唐代宗:“代宗之朝,馀孽犹在,平乱守成,盖亦中材之主也。”也只能说基本符合事实。

我个人的评价是,若他不是个皇帝,他可以算个完人;作为皇帝,他连中材都算不上,不合格,甚至是半个罪人!

如何评价唐代宗李豫

唐代宗(李豫,727年1月9日-779年6月10日),生于东都上阳宫,唐肃宗长子,唐朝第八位皇帝。公元762年即位,

李豫初封广平王,后进封为楚王,并被唐肃宗任命为兵马大元帅,统兵收复两京巧妙诛杀奸臣李辅国,李豫也平定之安史之乱以来叛乱,实白姓免除兵灾之苦

李豫在位期间,改革漕运、盐价、粮价等,

,古人称李豫为“古之贤君,未能及此”的结论,说明李豫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