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是叫姜尚还是吕尚?吕尚是谁有何功绩_姜子牙_钓鱼_辅佐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吕尚 姜子牙 钓鱼 辅佐

姜太公是叫姜尚还是吕尚

姜子牙亦作姜尚,也称吕尚。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亦作姜尚,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

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

可是直到70岁还是一无事处,闲居在家。相传姜子牙72岁时垂钓渭水之滨磻溪(今宝鸡市陈仓区天王镇伐鱼河畔),才遇到求贤若渴的姬昌侯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姬昌认为姜太公是个奇才,请他坐车同归,并拜他为师,从此开始了他兴周灭商的人生道路。

扩展资料:

姜子牙的一生颇具传奇的色彩,他胸怀经纶,但直到72岁才被周文王姬昌赏识,迈进人生的辉煌。对于人的一生来说,72岁已经是一个不忍卒睹的年纪,但姜子牙偏偏在如此的年纪成功了,而他成功的方法就是“钓鱼”,姜子牙这为求贤达的“钓鱼”之法。

可说是开创了名士养名的先河,为历代的名人高士所效仿和追随。但养名之法无论怎样显摆,都脱不掉世俗的烟火,所以大多数名士养名的最终目的还是待沽身价,等待遇上合适的“买主”,以便将自己“卖”出去,如东晋时的谢安,就是一个比较显著的例子。

谢安年轻时养名自重,多次拒绝入仕,直到四十多岁时才荐于桓温麾下,不久又弃桓温,扶立幼帝,乃至权倾天下。名士养名,古今有之。但养名方法和目的却尽不相同,有些人是真正的志趣高雅,潜心休养出一身的正气名望,有些人却是借养名之法以图富贵。

但无论怎样,自太公钓鱼后,历代的名人高士就有了这样一条隐显的养名途径,并以“养高”的说法,来表达这样一种高雅的方法志趣。《世说新语》甚至还专门为此辟出一门《栖逸》,可见对这“养名”的重视。

看姜子牙的生平,不难发现姜子牙就是这样一个“志在千里”的人物,以之相对的却是他生活上的低能。姜子牙干过屠夫和小贩,却因不擅经营,导致穷困潦倒,这大概也是他的心思不在生活上的原因。《苻子·方外》中载:“太公涓钓于隐溪,五十有六年矣。”

如果从姜子牙72岁被姬昌看中反算,那么姜子牙从16岁就开始“钓鱼”了。文中还记载,姜子牙钓鱼钓了几十年,却“未尝得一鱼”,有个叫鲁连的人听说后觉得很奇怪,就跑来看,只见姜子牙只是坐在河边的石头上唱歌,钓钩上连鱼饵都没有,这怎么钓鱼。

从这里可以看到,姜子牙根本没有钓鱼的心思,“钓鱼”不过是他的养名之法,问题是他没有谢安那样富裕的身家,所以导致了半生的潦倒,摊上姜子牙这么一个“胸怀大志”的人物,倒是难为他的妻子了。关于姜子牙的妻子,《封神演义》中是那个刻薄的马氏。

因为姜子牙不务正业,生活穷困,所以抛弃了姜子牙,后来见姜子牙发迹了又想复合,还和姜子牙搞出了一个“覆水难收”的典故。但历史上姜子牙的妻子不是马氏,而是叫申姜,小名“桃花女”,还是大族之女,十几岁就嫁给了姜子牙,为姜子牙育有1女15子。

姜子牙不务正业几十年,仍然对其不离不弃,可谓贤妻。可以想见,姜子牙若不是背后有申姜如此的贤妻,他也不能这样“钓鱼”晃荡几十年,怕不是早饿死了。幸好姜子牙的“钓鱼”养名之法,最终钓到了周文王这条“大鱼”,既不负他的一身才学经论,也不负随他半生潦倒的发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姜子牙

吕尚是谁有何功绩

姜尚,名望,吕氏,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汉族,生于公元前1156,死于公元前1017年,寿至139岁,先后辅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东海海滨人。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辅佐文王,与谋“翦商”。后辅佐周武王灭商。因功封于齐,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