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将军孔俊彪回乡,却发现早已故去的战友卢林根,在家乡当农民_红军_情谊_自己的

革命情谊,是历经了炮火考验的情谊,是生死与共的情谊,是为了共同理想而凝结下的情谊。这份情谊,是真金不换的珍贵情谊。1984年,孔俊彪将军返回家乡,要去兑现一个几十年前的承诺。

他希望找到当年牺牲战友的家人,可没想到,这位他惦念了几十年的故去的战友,竟然就活在家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过往

1933年,孔俊彪和卢林根一起加入了红军队伍。他们年纪相差不多,又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还是老乡,在这样残酷的战争年月里,他们很快就成为了知己好友。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国民党开始疯狂围堵红军,战况十分惨烈。

同年10月,部队踏上了长征路。孔俊彪和卢林根经历了湘江战役,这是一场苦战,更是一场生死战,这一战决定了红军的生死存亡。到了12月,红军在湘江沿岸与敌人死斗多日,最后强行破防,杀出了一条血路,为革命保存了火种和力量。

在这一次的漫长战斗中,红军损失惨重,最终突围时,十万人,只剩下了三万多人。卢林根在战斗中新伤加旧伤,身体孱弱不堪,已经不能再走。他在迷迷糊糊的状态下告诉好朋友孔俊彪,让他一定要活下去,等回到宁化老家,将自己的事告诉家人。

展开全文

孔俊彪答应下来,面对好友无法再行,很快就将死去的现实,他也非常难过。但在那种形势下他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咬着牙,将奄奄一息的卢林根交给一户老乡照料,随后跟着大部队一起再次出发。

这一去,就是几十年。直到1984年,孔俊彪才再次回到了宁化老城。

寻人

1984年3月,孔俊彪回到了宁化县。此时刚刚入春,天还特别寒冷。孔俊彪来到这里,丝毫未被严寒影响到怀念故乡的温暖。此时,孔俊彪正是兰州军区的副政委,县委书记向他汇报了当地这些年的发展情况。

孔俊彪随机询问了一些关于家乡的问题,之后他又在县城的田间地头和百姓家里一一走过,他要听到群众最真实的声音。在走访的空隙时间,孔俊彪对人武部的政委说,他想找一个当地人的消息。

孔俊彪要找的人,正是卢林根。他还记得几十年前答应老战友的事,这一次他也是要找到卢林根的家人。回想起当时的往事,孔俊彪的心中感慨万千。所以他希望当地帮助他找找有没有卢林根后人的消息。如果能找到,他一定要去见见他们。

很快消息就传了回来,说在连屋村有个叫卢林根的老人,按年纪什么的推算,很像是孔俊彪口中说的那个老战友。孔俊彪一听,立刻起身赶往了连屋村。在村子的一处破败老屋前,孔俊彪看到一个沧桑的老人。

这个人竟然就是当年的卢林根。看到故人,孔俊彪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立刻上前去询问,卢林根是怎么活下来的。眼前老农民打扮的卢林根,也非常意外还能见到老战友孔俊彪。

诉说

卢林根告诉孔俊彪,当年部队前脚刚走,敌人就又追来了。在狂轰滥炸中,卢林根直接昏死过去。幸好被路过的老乡搭救,休养了很多日子,才渐渐地康复了。身体复原之后,卢林根一心想要找到队伍,就顺着队伍离开的方向一路找了过去。

可是长途跋涉了很久,他都没能见到部队。在心灰意冷之下,他只能疲惫地返回了故乡。回到家里,为了生存,他去到一户人家当儿子。为了讨人欢心,他干活勤奋,一刻也不敢耽搁。

就这样直到新中国成立,卢林根才获得了新生。他经过锻炼,担任了粮食库官员。可惜干了两年多,就因为一次意外生病,没有交接工作,而恰巧此时粮食少了,他就蒙受了冤屈,让人给开除了。

失去了工作后,家人又接连病故,家里的房子也倒塌了,他又没有了生存的出路。只能来到连屋村,去投奔自己的远房亲戚,在这里艰难地讨生活。生活对卢林根是如此的不公,可是他在这种情况下也未曾透露过自己是一名红军战士的身份。

卢林根觉得,虽然日子过得艰苦,可自己比起那些牺牲在革命中的人来说,已经幸运得不知道多少倍了。那些人死在战火中,未能见到伟大祖国的建立和繁荣,那是多么遗憾的事情呢。卢林根很知足,能再见到孔俊彪,他更是非常知足了。

孔俊彪对县里的工作人员说,自己可以证明卢林根是一名优秀的红军战士,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战斗中,卢林根身负多处伤,依旧顽强的坚持战斗,这样的人,应该受到应有的尊重。随即,他表示要给老战友一些资助,可却被卢林根拒绝了。

卢林根坚定地表示,能够成为一名红军战士,是自己此生最大的荣耀,能够在红军的队伍中,与战友们一起战斗,就是这一生最精彩的最高的荣誉了,其他的都不重要。

小结:

后来,经过当地政府的努力,卢林根的事迹被整理出来,他红军的身份也得以证实,政府给了他老红军应该享受的待遇。虽然这一切不是卢林根自己争取的,也不是他一定想要的,但却是政府和人民对他曾经的贡献的认可和尊重。

在革命岁月中,有太多像卢林根一样的人了。他们舍生忘死,很多人都牺牲在了完成理想的道路上,正是他们的前赴后继,才让我们拥有了如此灿烂辉煌的今天。正是他们的牺牲,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和平和最坚强的国家之一。

我们要牢记那些为革命奉献了生命的伟大的英雄们。他们的故事会源远流长,教育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顽强不息,勤奋不止,勇往直前,将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和昌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