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精彩书写感人事迹,《桂梅老师和她的孩子们》成功立上舞台_济宁_老师_艺术剧院

致敬时代楷模,汲取奋进力量。2月15日晚,由山东省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策划、济宁艺术剧院精心创作排演的大型舞台剧《桂梅老师和她的孩子们》在济宁杂技城·蓼河大剧院进行了内部公演。

授勋仪式让主创人员“一拍即合”

15日一早,记者在位于高新区的济宁杂技城·蓼河大剧院见到了《桂梅老师和她的孩子们》的主创人员。担任这台青少年戏剧艺术总监的是济宁艺术剧院的老朋友,老搭档国家一级演员、原济南儿童艺术剧院院长,担任本次编剧的是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娟,导演是国家一级导演宋慧玲。

此时距离《桂梅老师》的首次内部公演还有不到10个小时的时间,虽然多数演职人员都返回各自的住处养精蓄锐,以求能以最饱满的姿态登上舞台,但丁小秋和王娟却一刻也没闲着。二人一边忙着为公演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一边还在反复打磨剧本。

“为张桂梅老师的感人事迹创作一台话剧,这个想法源于2021年的6月29日。”对于这个时间点,丁小秋可以说张口就来。在那场盛大的授勋仪式上,时代楷模张桂梅被授予“七一勋章”,这一幕,不仅深深打动了丁小秋的内心,也让在电视机前收看仪式的济宁艺术剧院一众演职人员们铭记于心。

展开全文

济宁艺术剧院院长侯劲松回忆说,在后来的很多次采访中,张桂梅曾反复说过一句话:“燃灯校长并非我一个人!”“这句话令我触动很深,她提到的“燃灯”这个词,不仅代表了千千万万的老师们,也包括这些年来被张桂梅老师所‘燃’起梦想与希望的孩子们。”于是,双方对于这部剧的创排可以说“一拍即合”。

突出学生展现感人事迹

为何会将一台自创排之初就备受关注的舞台剧放到济宁艺术剧院,丁小秋有他自己的“算盘”。作为济宁艺术剧院在创排儿童剧的道路上的“老搭档”,此前双方携手推出了多部市场反响极佳的儿童剧,“我听说前些日子,剧院的原创儿童剧《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南方一个地市巡演时,一场演出的票房就高达14万,这对于在儿童剧市场‘摸爬滚打’不足5年的济宁艺术剧院而言,是难能可贵的。”

于是,虽然因一些原因影响,前往云南省华坪县亲见张桂梅的计划始终未能成行,但通过收集大量的文字、视频资料,主创团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几乎完全沉浸在了张桂梅的世界里。

在创作之处,作为编剧的王娟也曾感受到不小的压力,“这几年围绕张桂梅老师创作的影视剧作品比比皆是,其中不乏很多艺术精品。”那么如何在众多艺术作品中脱颖而出,王娟和其他主创人员,将宝压在了“桂梅老师和她的孩子们”其中的“和”字上。“我们通过分析了解到,之前的影视剧及话剧作品,多是把重心放在了张桂梅老师身上,而这次我们决定在描写她的感人事迹的同时,再通过她的三名学生的成长经历,从另一个角度来展现张桂梅老师的伟大。”

业内大咖盼望现场观看该剧

这期间,从丁小秋到侯劲松等人,都帮助王娟找来了大量的学生资料,而王娟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也“五易其稿”,并先后邀请原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欧阳逸冰、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山东省话剧院院长董旋等业内大咖给予指导。

功夫不负有心人,剧中所描写的三个拥有不同身世的女生,在张桂梅的教导下考上名校、走出大山这样的,让业内大咖们纷纷点赞,甚至还有多位艺术名家得知这部剧后,表示立上舞台那天一定要来济宁现场观看,“我很想看看这台主要面向青少年的大型舞台剧,是怎么来描写张桂梅老师和她的学生们的。”

2月15日晚,经过20个月的创排的大型舞台剧《桂梅老师和她的孩子们》在济宁杂技城·蓼河大剧院成功举行了内部公演。观演过程中,现场党员干部反响热烈。大家纷纷表示,桂梅老师的感人肺腑,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信仰。通过观看演出,不仅唤醒了自己追求梦想的信心,更坚定了克服困难的信念,党员干部要从先锋模范身上汲取力量、从榜样事迹中重温使命,努力汇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对此,侯劲松表示,此剧是对青少年戏剧创作的一次超越与突破,通过对张桂梅老师的深度解读,着重表现张桂梅对党的忠诚、对教育的重视、对师生的热爱,塑造了一个对教育初心不改、对梦想永不言败、对事业执着追求、充满传奇色彩人生经历的新时代榜样。

作为济宁市文化“两创”重点推进剧目,目前,该剧已同时入选山东省“十四五”时期重大舞台艺术创作选题、济宁市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并已顺利进入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复评答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